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我是陳果威。今天晚上,由我來為大家做個報告。
行正法善行 勿行於惡性 依正法行者 此世他世樂
今天晚上我跟大家分享一個,也是《法句經》裡面的故事,是有關於佛陀的父親,就是淨飯王,他在世尊成佛以後,跟釋迦牟尼佛的互動,最後他怎麼樣往生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故事。
那麼這個故事,這一章是出在《法句經》的〈世界品〉。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他開始宣揚佛法。這個消息就傳到了他的父親,也就是淨飯王的耳中。他聽到了這個消息,他就越來越想再見他的這個兒子一面。所以,他就連續派出了九位使者,很大的使團,跟著這個使者去邀請世尊回到 Kapilavatthu,就是他出生的城,叫做迦毗羅衛城。可是他派去的使者,九位使者每一位使者都到了佛的跟前,聽到佛的開示;他們很有福氣,都成為阿羅漢。成為阿羅漢以後,就把他們的任務都給放在一邊,不管了。因為阿羅漢跟一般的世俗的人又是不一樣的想法,所以這個國王,就一直也沒等到世尊回去。
最後他派出了一位,我想是迦留陀夷,也就是世尊在出家前的僕人,就派他去邀請佛回到迦毗羅衛城。這位迦留陀夷尊者後來也成為尊者,也成為阿羅漢。他見到了佛,也聽到了佛法,他就證到了阿羅漢果;但是他並沒有忘記國王交代的這個任務,所以他告訴了佛,而且邀請,也就是堅請佛回到他這個出生的城市。所以佛就在一個合適的季節裡出發了,他一路宣揚佛法,終於回到迦毗羅衛城。這一路總共花了兩個月。
等到釋迦牟尼佛跟他弟子回到迦毗羅衛城的時候,這個國王都準備好了,安排他們住在一個宮園裡,叫 Nigrodha。那麼這個釋迦族人就聚集在一起了,都在談論世尊回國新鮮的話題。他們就想,唉,這個世尊--就釋迦牟尼佛--他比我們年輕太多了。他是,有的是我們的兄弟、同輩,或者是我們的侄子,或者更是有些人的孫子輩。所以他們就很貢高我慢,在這個時候。他們告訴年輕的這些王子說,你們在前面拜,我們就坐在你們的後面,意思他們不拜。
當這個情況發生的時候,世尊也看到了。為了要折服這些族人們的傲慢,世尊就升到空中去,從身上就出水出火,顯現他的神通。看到這個情景,這個國王淨飯王,首先就站起來,伏地禮拜世尊。那麼,這個是國王第三次禮拜世尊。
第一次是在世尊小時候,還是王子時,他本來要這個小王子拜一個苦行僧,很有名的苦行僧。可是,他竟然發現這小王子是站在這個苦行僧的頭上。所以他第一次他拜了這個小王子。第二次,國王在一個要耕種的節日慶典,他發現這個小王子坐在椅子上,盤起腿來很嚴肅地在那邊 meditation,就是沉思。他覺得肅然起敬,不知不覺地就拜下去。那麼這一次是他第三次拜他自己的兒子,也是世尊了,成佛了。那麼因為國王站起來拜,所以所有的釋迦族就不得不全部起立,跟著國王一起拜下去。
那麼說在所有的釋迦族人都起來禮拜世尊以後,世尊就從天上下來,坐在椅子上。這時候,釋迦族都很謙虛,他們看到世尊大顯神通以後,就很熱情地想要聽佛要教導他們什麼。在這個時候,突然就來了一陣沒有預知到的大雨,就下下來了,下到所有的釋迦族的身上。那麼大家就很奇怪,就在講:「吔,這怎麼回事啊?」這個時候,佛就趁機會講了一段經文,就告訴他們:「在前世的時候,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這個釋迦族和他之間的這個場景上。」這個釋迦族,聽完世尊的說法,大家都很愉快,就離去了。這時已到午餐之際,可是沒有族人知道他們應該邀請佛來應供。那時候他們不知道,沒有人一個人來邀請佛;甚至國王也沒有開口邀請。因為國王他覺得,這個是我的兒子,他當然回到皇宮裡面來,不可能去哪裡嘛。所以他也沒講一句話就回去準備精美的飯菜,然後等待佛陀跟他的弟子。
在這個時候,因為沒有人邀請釋迦牟尼佛來應供,所以佛和他的弟子就準備去托缽。在開始行動前,佛世尊就開始思維說:唉,以前的佛,在他們進入他們出生地的時候,是直接就回到他們親人的房室,然後他們還是按照原來的儀軌去迎接這個托缽?馬上,釋迦牟尼佛就意識到,過去的佛都是沿路一家一家地托缽。所以佛就帶著他的弟子,在這個迦毗羅衛城裡開始托缽。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佛陀生前的太太耶輸陀羅的耳中,她就感覺到好像心裡不太舒服,趕快就報告他的父王,就是淨飯王。那麼淨飯王聽到了,就趕快趕到佛陀的地方,向佛陀來致敬。然後又說了:「兒子啊,為什麼你要這樣來羞辱我?我簡直是非常地 shame,就是非常地羞愧,看到你在街上這樣托缽行乞,這個對你合適嗎?以前的你,是坐在金轎子裡在街上遊行,現在怎麼會變成在這個城市裡托缽呢?為什麼你這樣來羞辱我呢?」
所以對國王,佛陀就回答了,就說:「我一點都沒有將你羞辱的意思。偉大的國王,我只是遵隨我的家風,傳統家風而已。」
佛陀的回答讓國王非常地吃驚,他說:「兒子啊,但是我們的家風一向是沒有人會去行乞。我們是偉大的戰士的家族,沒有任何一個戰士曾經去做過這樣行乞求食的事情。」
世尊又回答了,說:「偉大的國王,剛才你說的是你的家風,皇家家風,可是現在我行的是我的家風,這是佛的家風。過去數千的佛,都是生活在同樣的情況,就是以托缽來維持生命。」
所以,世尊告訴了國王,這個是過去佛的家風以後,還站在街道當中,當場就給國王再開示說:「不要覺得去乞食是羞恥的事情,我們要過一個正義的生活;如果我們過正義的生活,你就會在今世以及未來世,都過得很愉快。」
那麼聽到世尊的開示以後,國王當場就證了初果。他證了初果以後,馬上就替佛拿起缽,引導著佛和他弟子到皇宮來受精美的應供。在應供結束之後,佛又對淨飯王開示說:「如果我們過一個正義的生活,一點腐敗污染也沒有的話,這個正義的生活,可以給我們快樂,在今世以及未來世。」
在聽完佛陀這個開示,淨飯王當場又證到了二果阿羅漢(斯陀含)。另外一位這個 Prajapati Gotami--對不起我不知道他的中文是誰--他當場也證到了初果阿羅漢(須陀洹)。
那麼,在稍過完之後,有一個機會裡國王聽到了說,佛陀對他再也不關心了,甚至他死了以後他也不管了。這個時候,佛陀又趁機又給他開示了一段經文,就說在前世,這個國王淨飯王也不相信他的兒子已經死掉了。甚至當人家拿來這一堆白骨給他看的時候,他也拒絕相信。那麼在這個聽完這段開示之後,這個國王淨飯王就又證到了三果。
最後,在淨飯王生病臨終之前,這個國王聽到了佛給他最後的一段開示;聽完以後他就當場證到了阿羅漢。那麼,在經過了七天的寧靜的滅盡定這個定以後,國王就以一個在家阿羅漢的身份往生了,在佛陀四十歲的時候。
所以,佛最終也是把他的父親度到了四果阿羅漢,也可以說是功德圓滿,一點都沒有辜負,這個也是算是報答父母的恩情。
法師要我再講一講。那當然了,我有一個父親在這兒,只是可惜我沒有辦法將他,連初果都沒有辦法把他度上去,所以這是我第一個想法。也許我應該先把自己推上去,所以下一個故事就是講如何不要忘記自己的利益。可是,今天時間已經到了,所以我們把自己利益放到下一次來報告。
佛陀告訴我們說,不要放棄自己的利益。在專注服務別人的利益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了自己的利益。
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