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
大家好,我叫恆佩。很高興今天我們都發了一個很大的善心,才能共聚一堂,來參加一年一度的盂蘭盆節,也稱為「佛歡喜日」。
《盂蘭盆經》上佛陀開示說:「諸善男子、善女人皆應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順慈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乞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苦得生天上,福樂無極。」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天藉目犍連尊者的孝順因緣,來講講佛教裡的一部孝經──《地藏經》,以及古來幾則孝順的例子。
每年的七月裡,有些寺廟會有一個月的《地藏經》法會,有的誦七天的《地藏經》法會。有的人也會以誦《地藏經》,作為每天行持的功課;有人會在生日,又稱為「母難日」,更是誦《地藏經》來迴向父母劬勞之恩。當我們的親人、朋友往生時,更有念誦《地藏經》來迴向,因為《地藏經》是佛教的一部孝經。
念誦這部經有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它不僅讓我們明白因果道理,更令我們現生就可以諸橫消滅、夜臥安穩、善果日增,過往的眷屬、朋友也因此而離苦得生善處。所以在每年的七月,大多誦《盂蘭盆經》和《地藏經》,以報親恩,廣修勝福。
在明朝末年時候,「因果信仰」、「淨土修行」是當時佛教的一大特色。它的理論是來自《佛說阿彌陀經》中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還有《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的「淨業三福」──求淨土者當修三福業。而這三福之首即是所謂的「世間福」,其中更以「孝養父母」為先。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因此在明末時候,「孝慈念佛」、「戒殺放生」和「淨土修行」的風氣很盛,都以淨土經典做為依據。在當時影響最大的,有「明末四大師」中的雲棲祩宏大師。大師說:「學佛之人應學出世大孝。父母在堂,早勸念佛;父母亡日,課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週歲,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報劬勞之恩,不可不知也。」
這位大師就是我們做大迴向禮祖時,淨土宗第八祖杭州雲棲祩宏大師,也就是蓮池大師。大師撰寫《地藏本願經》序,勸讚流通,大力提倡孝心念佛,所以在明末之時,將「孝行」視為佛事之一。
淨土宗第九祖北天目靈峰旭公大師,也就是蕅益大師,一生宏揚讚嘆地藏菩薩,居九華山甚久,自稱為「地藏之孤臣」。盡形勤禮〈地藏懺儀〉,常持〈地藏真言〉,以懺除業障,求生極樂。印光大師更是宏揚流通《地藏本願經》,令修淨業者至心讀誦,依教行持。
近代的弘一大師勸勉我們修淨業的人,更要兼持《地藏本願經》。虛雲老和尚為報父母深恩,朝五臺山,途中二度生病感得文殊菩薩前來救度,並且幫忙揹拿行李。我們的師父宣化上人,也在母親的墓旁守孝三年。而《梵網經菩薩戒》中也說,當世尊「成無上覺已,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當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逝世時,佛陀是親自去抬父親的棺木,以報親恩。
因此,上至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到歷代祖師大德,無不闡揚做人的基本道德──「孝道」,這說明了佛教不僅是引導我們向善、走向光明大道的宗教,更是一個不離世、出世間的大孝之道。
仰憑十方三寶聖賢,攝受護念;願我們常發悲愍之心,救度有緣無緣眾生,離苦得樂。因為我們的孝心、善心、悲愍之心,能令我們的父母師長親緣,未生淨土,決定得生。已生淨土,決定見佛。若已見佛,增長品位。
我們若是「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最後便以這兩句話與大家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