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菩薩、上人、諸位法師、各位佛友: 阿彌陀佛!這裡是近湛。今天晚上輪到近湛和大家結法緣。
今天是十二月三十號星期三;時間過得很快,我們的佛七再過三天就要圓滿了。在第一天晚上,法師就提到在學校教書的經驗;那時候近湛就想,哇!糟糕,近湛要講的東西被他講去了。後來才發現他講的其實跟今天所要講的,不太一樣的。
在學校教書,如果遇到學生上課可能心情不是很好,沒有辦法專心時,比如說,有些人可能快要打瞌睡啦,或是在做其他的作業,或在做白日夢,這時候老師就要想一些方法,來吸引同學的注意。那最有效的方式通常就是--你如果直接跟他們說,「注意聽,注意聽!」他們不見得會注意聽的。這時候我說:「注意聽哪,這裡期末還會考。」這時候同學一定就全部都會非常注意聽,然後,「什麼?什麼?什麼?第幾頁?第幾頁?」
那我們在這裡打佛七,每天都念《阿彌陀經》至少兩次,像今天就念了四次。在午齋的時候,我們聽上人的錄音帶開示,提到這部經是佛無問自說的經。所謂無問自說,就是佛沒有等到任何人來請法,他就自己把這部經講了出來。
為什麼佛要說這部經,而且是無問自說呢?因為這部經這個念佛法門太重要了;不管有沒有人請問,佛都一定要把它說出來,流傳在這個世間上。可是,佛在講這部經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象,就是說等於是他一個人在講,其他人在底下聽。那這時候是不是每一個人都一定很注意聽呢?也許都會注意聽,可是也許有些人並不見得都一定全神貫注地在聽。
這時候,就像老師在學校教書一樣,如果學生不注意聽的時候,我們就跟他說考試會考。可是在這部經裡面,我們並沒有看到佛講這句話。那佛在講這部經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就是我們有時在學校教書的時候,如果只是從頭到尾都是老師一個人在講的話,那麼學生可能就會聽得很順很順,然後聽過去就很快就忘記了;他可能會記得某些東西,可是他不見得會全部都記得。那,這時候老師就要另外再想其他的辦法;應該不是每個東西考試都會考的,那通常老師會用什麼方法呢?最常用的一個方法就是提問題。
比如說,我們就會問,「哎,同學你們想想,為什麼蘇東坡在這裡他要這樣子寫?」類似這樣的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來強調這個地方是重點。這樣子學生在那個時候,他在上課,可是他可能就會停下來,想一想,或者是引起一陣討論。那這樣子在課程結束之後呢,學生就比較容易記住剛才所上的東西,或者是這些重點的地方。
那這部經呢,我們可以說佛其實也是用了同樣的方式。既然佛是無問自說,他講這部經的話,其實我們就知道,這部經從頭到尾都是十分重要的;可是,在這整部經都很重要的時候,佛也許還是有些地方,他可能想要強調,讓大眾能夠更加注意這些地方。或者是,不要只是聽一聽,然後聽過去就覺得,「哎,怎麼好像從頭到尾就是這樣聽完。」就跟學生一樣,可能一下課就忘記了。
既然佛他是無問自說講這部經的話,如果他有什麼想要強調的;各位想想,他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說出來呢,還是在中間的時候說,還是在最後的時候說呢?
以後我們每天誦這部經,我們可以了解,可以注意到其實這部經,從頭到尾就是只有佛一個人在講;沒有其他的人,跟佛有任何的對話,或者什麼之類,跟其他經是很不一樣的。
所以這部經其實是從「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之後,佛才開始說的;前面的部分都只是序文。所以佛一開始他怎麼說的呢?他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各位想一想,這段是不是重點?他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把重點說出來,還是沒有?
也許各位說,維那法師念得太快了,我們都沒有時間去想;那些西方人可能就會說,你們每天都是念中文的呀,我怎麼知道。其實,佛在講這部經的時候,我們可以說,他是一開始就把凈土法門介紹給大家,也就是說,這段經文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他指出了幾個重點來,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緊接著在這一段之後呢,佛立刻就問了當機眾舍利弗一個問題:「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說就是佛要強調的部分。這個問題卻是呼應前面的部分,就是「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所以佛在把重點講完之後,立刻就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就是希望強調這個地方,讓大眾能夠注意,而不只是聽一聽,就過去了。
所以接下來佛呢,當然就是回答這個問題啦,因為這個法門太微妙太殊勝,沒有人有辦法回答。所以佛就自己設計一個問題,然後自己回答這個問題。那他設計這個問題呢,其實就是想要把這個重點強調出來,讓我們知道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極樂世界,使我們可以將來可以往生到那邊去,然後離開這個娑婆世界的。
那接下來,佛解釋完了這個世界叫做極樂世界之後呢,他就把剛才那段話的另外一個重點提了出來,是什麼重點呢?那個問題就是:「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這個問題就是在回應一開始那段的,就是說「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所以到這邊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在一開始那段經文,也就是整部經的開場白的部分,就是整部經的序文的部分,佛就已經指出了兩個重點;而這兩個重點,就是這一整部經佛希望我們特別注意的。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佛用了這兩個問題來貫穿整部經;而且他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把重點講了出來,讓我們知道有個極樂世界,並且那個世界有一尊佛,在教化眾生,叫做阿彌陀佛。其實這一整部經都是在解釋這兩個重點,告訴我們要如何才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
那是不是除了這兩個問題以外,就沒有其他的重點了呢?佛就沒有再指出其他重點,讓我們來可以來研究這部經的呢?實際上是有的。
我們在午齋時聽上人的錄音帶開示,上人也提到;可是不曉得大家是沒有注意聽,還是吃飯太忙,眼睛也忙,手也忙,嘴巴也忙,舌頭也忙,牙齒也忙,忙得沒空可以聽了。其實,佛在解釋這個世界叫做極樂世界的這一段文時,佛提到另外一個重點;另外提了一問題,也是重點,就是上人提到的,在「極樂世界是沒有三惡道的。」
經文是這樣說的。「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為什麼這個是重點呢?今天的時間到了,大概也沒空可以解釋了,這個可能是各位的家庭作業。其實除了這三個問題,佛在這部經,還提出其他的問題,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整部經都重要的情況下,佛想要特別強調,讓我們大眾來好好地思考。其他問題,今天也沒有空可以討論,所以大家就自己回去研究研究了,明天可以再努力地念,念經文時,不要只是念過去了而已。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