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聖城

The City of Ten Thousand Buddhas

中文首頁英文首頁

法語繽紛

打車好?還是打牛好?

洪親慧
講於2010年7月15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

阿彌陀佛!

今天輪到親慧上臺做學習心得報告,若有講的不妥,不正確的地方,請各位法師和善知識慈悲指正。上星期五吃午飯的時候,一邊吃飯,一邊在想著如何跟安排講法的法師告假。因為最近身體狀況不好,實在沒有心力準備報告的內容,想請法師等我身體好點之後再安排我上臺報告。我想法師慈悲應該會同意的。

正在這時,有人給了我一份三十七道品的考卷;筆跡看來非常眼熟,細看原來是我的,日期是2006年12月4號,是我剛來到萬佛聖城的時候。想起當時對法的熱情和好樂,而現在,就在剛剛幾分鐘之前,我卻要以身體狀況不好為理由,推掉這次可以跟大家結法緣的機會,心中頓時覺得非常地慚愧。

當時心想,難道我對法的熱情和好樂,僅僅是這樣子而已嗎?只有當身體好,心力足的時候,才有心情在法上努力用功;身體狀況不好,心力不夠的時候,便棄法於不顧,將法拋出九霄雲外?一旦我養成了這樣的習氣,等臨命終時,若身體狀況不佳,心力不足,那我是不是也要和阿彌陀佛說:我現在心力不足,念不出佛來,能否等我身體好點,能念佛時,再來接我?如此,那我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有幾分把握呢?

就在這剎那間,我突然明白,要想在法上有真正的成就,必須要做到無條件地用功:因緣具足時要用功,因緣不具足時也要用功;順境時要用功,逆境時也要用功;閑暇時要用功,忙碌時也要用功;高興時要用功,悲傷流淚時也要用功;處眾時要用功,獨處時也要用功;健康時要用功,生病時也要用功;醒著時要用功,睡時也要用功:無時無刻隨地隨處,都要努力用功。當然這樣的境界太高了,我還沒有辦法做到;但我會試著盡我所能,朝這個目標努力。

上星期六,聽上人講解的《佛祖道影》錄音帶,聽到懷讓禪師遇到馬祖道一;懷讓禪師看到道一和尚每天都認真打坐,非常用功,於是便問道一:「你整天都在這裡打坐,究竟要做什麼?」;道一回答說:「想成佛。」

懷讓禪師聽後笑了一笑,就拿了一塊磚頭在旁邊坐下,很認真地磨起來;道一覺得奇怪,便問:「你在這裡磨一塊磚頭;又想做什麼?」懷讓禪師說:「我想把磚頭磨成鏡子」;道一和尚驚訝地說道:「磚頭是不可能磨成鏡子的啊!」懷讓禪師便意味深長地回答:「既然磚頭磨不成鏡子,你這樣打坐又怎麼能成佛呢?」道一聽後,便立刻恭敬地問:「那要怎樣才可以成佛」;懷讓禪師回答:「假如牛車走不動了,車夫是應該打車好,還是打牛好?」

我因為自己最近身體的狀況,這個問題引發了我很多的反省和思考,覺得這個問題的意義,非常深非常微妙。牛車走不動了,到底是誰的問題?是車子還是牛?如果我們用這個問題比喻修行的話;如果修行沒有進步,問題出在哪裡?是身體健康出現了狀況,還是心理知見出現了問題?抑或是兩者都出現了問題?我發現用牛車來比喻修行,真的很有意思。很多修行的問題,用牛車來比喻就非常容易明白了。

比方說,車夫不可能駕著牛車漫無目的地行走,他一定有個目的地;例如這車夫是要到首都京城去。這就是說我們修行不能盲目亂修,一定是有個目標--那就是成佛。那要怎麼走到京城去呢?那就要查地圖,看看京城該怎麼走。或者是問問去過京城的人,請他們告訴我們去京城的路。

這就好像我們要修行成佛,那成佛的路該怎麼走呢?我們可以研究佛講的經典,明白整個修行的次第過程,我們也可以請教有經驗的善知識,讓他們來指導我們的修行;但是如果我們要問路問錯了人,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要去京城的這條路上,一定會有很多狀況:有時路況很好,走的是康莊大道;有時路況很差,走的是崎嶇山路;有時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有時天氣陰霾,颳風下雨;有時還會碰到毒蛇猛獸攔在半路上;甚至有時我們在路上,還會碰到很多人告訴我們:「京城太遙遠了,你肯定到不了的;我知道有個地方也不錯,不如你就到那裡去吧。」這就比喻我們修行時,有時是順境,有時是逆境,有時還會碰到種種人事物的考驗,看看我們是否有決心,要成就無上的佛道。

牛車自由自在毫無障礙地,向著京城走去,比喻我們的修行順利地向著佛道前進著;但是牛車也會碰到走不動的時候。現在我們就來想想懷讓禪師的問題:牛車走不動了,到底是打車好,還是打牛好?當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一開始就掉入了這個問題的陷阱;我一直在車子和牛之間打轉,卻忽略了車夫。

我一直在想,牛車走不動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車子的零件故障;有可能是牛餓了渴了,沒有力氣走下去;也可能是牛偷懶耍牛脾氣,不想繼續趕路。但是如果車夫很有經驗,能力很強的話,他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很快地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並且他有圓滿的智慧,能正確、順利地解決這些問題,他會知道如何修理保養車子;到哪裡找水和食物,來填飽牛的肚子;如何來調服牛的脾氣,讓牠變得柔順聽話:即便是換輛車子、換頭牛,車夫也有辦法讓牛車繼續朝著京城前進。

如果說,車子是用來比喻我們的色身,牛用來比喻我們的妄心,車夫用來比喻我們的真心覺性的話;我一開始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只是在車子和牛之間打轉,便是一直在色身與妄心這些「假」的東西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真心覺性這個「真」的寶貝。

這個身體,無論多麼健美強壯,終有毀壞的一天,我們的心情無論多麼高興喜悅,最後我們還是留不住它;唯有我們的真心覺性,是一直跟著我們的。那要怎麼樣來開發我們的真心覺性的靈光,這才是我們真正要下功夫的地方。以上只是個人一點淺薄的體會,難免有不正確不圓滿的地方。

我們還是回到懷讓禪師的回答;禪師做了一個偈頌來回答這個問題,意義非常深遠,現在念出來作為我這次報告的結尾:

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三昧華無相,何壞復何成?

今天我就報告到這裡,非常感激大眾耐心聆聽,阿彌陀佛!

 

法界佛教總會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