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李志宏提供
萬佛城方丈恆律法師,於十月十二日星期五下午首次到臺灣花蓮監獄弘法,為二百二十六名同學們傳三皈依,並為七十二名同學傳授五戒,這是花蓮監獄有史以來皈依、受戒人數最多的法會。皈依法會是由花蓮監獄、財團法人法界文教基金會和花蓮彌陀聖寺聯合主辦。
花蓮監獄典獄長蕭山城到任之後,一直希望能舉辦皈依法會,讓受刑人接受佛法的薰陶,滌淨心靈,改過向善。而上人的皈依弟子李志宏,係花蓮監獄的長期志工,在蕭典獄長之委託後,歷經數月的努力奔走,終於促成了這次既盛大又殊勝的法會。
三皈五戒法會下午二點在花蓮監獄大禮堂舉行,由恆律法師、恆能法師和恆江法師主法,典獄長蕭山城、更生保護會花蓮分會主任委員黃淑珠全程觀禮。法會首先由李志宏帶領四位男同學遵循佛制,持香繞佛三匝後,右膝著地,長跪求法,請求恆律法師代表法總僧團為受刑人傳授三皈五戒。
接著恆律法師悲心切切地為同學們開示皈依之真義,以及為何要受持五戒,期望同學們在日用生活中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為使讀者同蒙法益,謹將法師之開示謄錄於下:
謝謝大家的辛苦!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尊敬的法師們及蕭典獄長、各位善知識們、各位親愛的同學們:大家阿彌陀佛!
首先,個人很感恩蕭典獄長慈悲,讓我們的法師們及善知識們有這個寶貴的機會,跟各位同學們共聚一堂,在諸佛菩薩的慈光沐浴中研究佛法,謝謝!
今天是我們打開我們人生日記本,寫下我們嶄新生命的故事的一天;就從當下,我們可以展現我們新的生命。就在現在,請我們大家放鬆身體、深呼吸。然後我們慢慢地呼出去,放鬆你的雙肩。好!再來一次:深呼吸;呼出去的時候把雙肩放下,請微笑。大家可以試著這樣做:深呼吸,然後慢慢地呼出去時,放鬆雙肩、微笑。當我們微笑的時候,我們放鬆了我們臉部的肌肉。
恩師宣公上人經常告訴我們,人不可一日無有喜神--就是歡喜的意思。就是人不可以一天不歡喜的,而是每天都要歡喜的;他經常鼓勵我們要常帶著微笑。大家這樣做的時候,會不會覺得我們身心很安定、祥和,對不對?事實上,科學也證實了,每天如果微笑的人,他們的健康會很好。同時,他們生活會充滿著創意、創新和幹勁。所以,希望各位在座的同學們,就在我們這段相處的時間,請您試著放鬆,然後深呼吸;呼出去的時候慢慢地放鬆我們的肩膀、微笑……好!
我們今天有皈依。什麼是皈依呢?皈就是終歸的意思,終歸就是究竟;依是依靠,合起來;皈依就是「究竟依靠」。究竟依靠什麼呢?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曾經依靠父母親人、兄弟姐妹、朋友,或者是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容貌,我們的氣力,或者我們的事業、金錢、學問、知識、才華乃至愛情;但是經過了時間和環境的改變,我們發現它們終將會褪色,或者是消失了。
那什麼才是我們人生旅途究竟的皈依處呢?在座的各位,相信有人喜歡看電影,甚至有人喜歡演電影;然而,事實上我們生生世世都是在看電影,和演電影。看什麼電影呢?演什麼電影呢?我們看和演的是無盡輪迴,生、老、病、死的戲;生生世世我們都在看和演這無盡輪迴的生老病死的這齣戲。所以俗語有一句話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但直到有一天,一個覺悟的人告訴我們說:「這是演戲啊!這是戲啊!不要弄錯了。」這個人是一個覺悟的人,這個覺悟的人就是佛陀,簡稱佛。他有圓滿的智慧和慈悲,能夠看清這世界的萬事萬物,了解了這齣無盡輪迴,生、老、病、死是怎麼樣,這一齣戲是怎麼樣形成的,以及怎麼樣從這齣無盡輪迴的生、老、病、死中解脫出來;他不但自己解脫出來,他還可以告訴我們。他慈悲地告訴我們,我們也有這種潛力,具有無限的智慧和慈悲,也可以從這個無盡的生死當中解脫出來,不再迷惘,不再受苦,得到究竟的安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皈依佛,以佛為救濟的依賴處。因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他是一位造世主,或是一個創物主,或者他有什麼大神通--我們要什麼,他就能給我們什麼;如果真的有這麼不可思議的大神通的話,那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生、老、病、死了,對不對?
我們皈依佛,是皈依佛圓滿的慈悲和智慧;這才是我們皈依佛的真諦。同時,當我們皈依佛,我們也是皈依我們自己。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未覺悟的佛,我們可以改變生命--就從當下,因為每一個當下都是新的開始。
那怎麼做呢?那我們要依靠佛陀的慈悲、智慧的指導方法,也就是佛法。所以我們要皈依法,幫助我們圓滿和啟發,再圓滿佛的慈悲和智慧。譬如說,剛剛我們一起放鬆我們的身體,然後呼出去的時候,大家一起做放鬆雙肩、微笑,這就是一個非常簡單可行的佛法。
在早期,佛教傳到中國的時候,佛像都是面帶微笑的。為什麼呢?因為佛,在經典上記載佛都是輕鬆自在,而且常帶著會心的微笑。我們可以從敦煌莫高窟這些早期的佛像,可以發現他們都是笑得很開心的。他們在印度都是很開心的;但是來到中國久了以後,因為要所謂「入境隨俗」--尊重儒家所謂的「君子不重則不威」,所以後來雕刻的佛像都不笑了。所以,我們能夠時常地有會心的微笑,我們就跟佛相感應了。
再來,我們剛剛講到要放鬆呼吸。大家都知道常跑馬拉松的人,他們必須要調整呼吸;一定要放鬆呼吸,才可以跑完全程對不對?同樣,在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也要調整呼吸,讓呼吸放鬆、柔和。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中國人這樣講一句話「心平氣和」;倒過來,當我們氣和,心就平了。所以我們不難想像,為什麼佛陀時常總是輕鬆自在、面帶微笑。這是很自然的,因為他時時都放鬆,他時時都有微笑,所以他活得非常的自在。
各位同學們,請不要忘了,您就可以從當下來練習放鬆,慢慢地呼出去,把雙肩放鬆;然後吸氣,再呼出去,慢慢地微笑……。就在當下,您就能夠體驗佛法的受用和好處了。
然而,佛陀是非常的慈悲有智慧的,他知道我們擁有覺悟的潛能,可以成佛,他也給我們圓滿慈悲、智慧的教法,也就是佛法。但是他知道,對我們而言還是不夠的,於是他慈悲智慧地設立了僧團,組織出家人。出家人發願修行佛陀慈悲、智慧的教導,以身作則為榜樣,來啟發我們、教導我們,來修習圓滿、成就我們的智慧和慈悲。所以,我們除了皈依佛、皈依法,也要皈依僧,這就是「皈依三寶」的原因。
因為當我們皈依三寶的時候,我們體驗了我們自己會成佛,我們自己也有圓滿的智慧和慈悲。所以當我們禮佛的時候,我們會說:我們會說皈依佛,禮佛三拜;禮拜、皈依佛,我們並不是拜偶像,或是木頭偶像,或者銅像,而是讓我們在禮佛的時候,我們看到佛菩薩慈悲莊嚴的相貌,想到我們要跟他們學習。同時我們也感恩諸佛菩薩的慈悲,來教導我們。同時,我們也感恩我們自己,因為我們也會成佛;我們可以從無盡的生死輪迴當中解脫出來,而且還可以幫助別人。
因為生命是無限的。或許我們會覺得生命怎麼會是無限的呢?我從生、老、病、死,這不就是生命嗎?從出生到死亡那不是生命,那是身體的成、住、壞、空;生命是無始無終的。有句話這麼說:「每一個人都會死,但是沒有一個生命是死掉了。」或許大家覺得這很抽象嗎?我們都用過信用卡;信用卡,你會到銀行的提款機,用信用卡--不管是Visa卡、Master卡--你刷卡,你就可以做存錢或提款,或是其它有關信用的事項。
如果不幸,今天用的這個自動存、提款機壞掉了,你會擔心你在銀行戶頭的錢就會沒有了,會不會?不會吧!因為你相信你銀行戶頭的存款以及資料,都存在銀行總行的大電腦資料庫當中。這個提款機壞掉了,我們可以再換一臺提款機來提款和存款,對不對?這個提款機就可以說是代表我們的身體;當身體壞了,我們可以再換一個,而我們所留下來的銀行戶頭的資料和存款是不會改變的。
然後,諸佛是覺悟的眾生,他們生命的存款是什麼呢?是智慧、是慈悲、是光明。而我們眾生是未覺悟的佛,我們生命的存款是什麼呢?是煩惱、是不安、是黑暗。我們當下就可以證明:如果現在我們內心突然發起脾氣來了,想到某一個人對我很不好,欺負我,你心裡就怨恨生出來,之後會有什麼感覺?發現你心裡黑暗,對不對?你會發現你的精神就不怎麼爽快了,而且你會覺得身體很沉重,是不是?這就是煩惱、不安和黑暗。相反地,如果我們內心起一個慈悲的善念,我會發現我們內心是光明的,我們精神很爽快,而且我們身體很輕鬆自在。這就是智慧、慈悲、光明,而諸佛菩薩們是時時刻刻都是保持這樣的狀態。
從這一點就可以來解釋,佛教所講的最簡單的因果報應,就在當下我們可以體驗到:一個善念,我們就可以得到身心有善的果報;一個惡念,我們的身心就有苦的果報。所以,佛法是非常科學,和實際可以運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
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在佛在世的時候,印度有一個國王,跟他的王后在王宮裡談天,結果在他們的話題,這國王就問王后:「妳有沒有覺得有比妳自己更重要的人呢?」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這個君主集權時代,伴君如伴虎啊!如果您被問到這個問題的話,您怎麼回答呢?您可能會回答:「大王,您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但是這個王后很直心,是一個佛教徒,她對這個國王說:「大王陛下,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我自己更重要了。」國王聽了,想一想也很有道理,說:「妳說得對。」王后看到國王並沒有發怒,也就問國王說:「大王,您覺得這個世界上,有沒有比您更重要的人呢?」國王說:「當然沒有啦,我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後來他們想了想,不知道這個答案對不對,於是他們去問了佛陀。佛陀對他們說:「你們講得很對。」佛陀接著又說了一些話,他說:「找遍天上、天下、四維八方,我們沒有辦法找到一個比自己更珍貴,更重要的人。」
既然每個人都把自己認為是最珍貴、最重要的話,我們就要將心比心,我不願意被人殺害,我就不要去殺害別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傳授五戒的第一條戒:不殺生戒。
我的東西,我不願意被人偷盜,那我就不要去偷盜別人的東西--這就是五戒的第二條戒:不偷盜戒。
我不願意別人來介入、破壞我的婚姻,我就不去介入、破壞別人的婚姻--這就是我們五戒的第三條:不邪淫戒。簡單地說,就是不和不是自己的配偶有性行為。
我不願意被人辱罵,被人中傷,挑撥離間、破壞的話,我就不要去辱罵別人,去中傷別人,去挑撥離間--這就是五戒的第四條戒:不妄語戒。
我不願意被吸毒的人,或是喝醉的人干擾,乃至我不想吸二手煙,我就不要喝醉酒,我就不要吸毒乃至吸煙--這就是五戒的第五條戒:不飲酒戒。
所以,從這裡我們了解:佛陀制定五戒是慈悲和智慧的。因為我們都深愛我們自己,我們要慈悲自己,也要慈悲眾生。然而,慈悲自己和他人,第一步就要原諒自己,原諒他人。因為我們不原諒自己和他人,就像我們受了傷不去醫治,那個傷口會發炎、惡化,會造成我們自己和他人不安;然而我們卻不知道,是因為不原諒自己和他人所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基督教的耶穌基督。當時,在羅馬的法律是這樣子的:被釘在十字架的犯人,是被帶到刑場才釘在十字架的;而耶穌基督並不是被帶到刑場,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他是先在山坡下揹著沉重的十字架,走過城市,爬上山坡,非常辛苦地把十字架揹到山峰上的刑場,才被釘到十字架上。這代表什麼呢?如果我不能夠原諒自己和他人的話,我們就像揹著十字架一樣,折磨自己。耶穌基督是被迫的,而我們卻是自願要折磨自己,是不是很辛苦,也很愚癡呢?
然而,如果我們如何原諒自己和原諒他人呢?譬如說,今天有人對我講話的口氣很不好,或是那種非常惡劣的態度,於是我心裡就想,「他怎麼這樣子呢?」心裡很不高興,對這個人就很不滿。這代表什麼呢?這代表我們心裡隨時惦掛著這個令我們不滿的人。這就像我們把手伸直,一直舉著這個杯子;雖然它不是很重,但是我們長久地伸著手去舉它,很辛苦,對不對?我們時常不原諒他人,而把他人的過錯惦掛在我們心裡,就像我們一直伸著手來握這個杯子;當我們原諒之後,就把它放下了。
所以,宣公上人經常告訴我們:「常瞅人不是,自己苦未了。」瞅人是盡看人家的不對,是自己的苦沒有了(音瞭)。譬如說:「哎呀!這個人吃飯的樣子怎麼這麼難看?這個人講話怎麼是這樣子?」這樣挑來挑去,結果自己怎麼樣?苦沒有了的時候!
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內心充滿了忍,有時候是我們的親人,有時候是我們的父母,有時候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乃至好朋友;因為我們非常親密,然而所造成的傷害卻非常大,反而不容易原諒。那該怎麼做呢?我們可以試著想一想:「如果我們在他們的那種出生和成長環境底下,以及生活的壓力下,我們所作所為是不是會跟他們一樣呢?還是做得比他們更過分呢?」如果我們這樣換個角度來想的話,我們就容易釋懷了;而不再受這種浪費我們的精神和心力,乃至我們時間的包袱,把它放下了。
接下來,我們來想一想,我們經常把這時間去惦掛這些令我們不滿的事情,事實上是很不划算的。為什麼?因為這些時間和精力和氣力,我們可以用來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也讓自己歡喜。所以,我們要試著去原諒他人,事實上,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
接下來,我們想談如何原諒自己。有時候原諒別人容易,原諒自己很難。有時我們經常會想:「為什麼我會做出這樣的錯誤?這個錯了,那個也做錯了,或者會想:當時如果是這樣做就好了……」這好像一個無盡的循環。
這使我想起過去在農家有水牛;水牛吃完草以後,牠的胃會把吃過的草再反芻出來,繼續嚼一嚼,對不對?而我們呢,也在嚼;嚼什麼呢?嚼我們過去的錯誤,因為我們不原諒自己。不同之處是,水牛的胃是在享受快樂,而我們的胃是在痛苦折磨。為什麼這麼說?原本我們的胃,是我們身體當中最堅強的器官,因為它可以抗胃酸。但是,由於我們不原諒自己,我們產生強烈的悔恨,乃至最後讓這個情緒,造成我們身體上的荷爾蒙激素不正常的分泌,而減弱了我們胃壁的抗酸性,造成胃潰瘍、胃穿孔。所以我們不原諒自己,事實上不但造成我們情緒性的傷害,同時也造成我們身體的傷害。
如何原諒自己呢?家師宣公上人告訴我們:要在反面找好處。雖然錯誤是一個反面,但是不妨盡力去找出我們曾經因為這個錯誤,所忽略的好處,或者是意義。當我們講到這個被忽略的意義和好處的時候,我們就容易坦然面對它,進而我們對它生起一種感恩的心。如此一來,久而久之,當我們在面對我們自己錯誤的時候,我們就會用一種正面、積極的態度,從中去學習、成長,這將會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資產。
我可以講一個實際的故事,這事發生在美國,一個叫做喬吉拉德的先生,他出生於1928年,在底特律的一個貧窮家庭裡。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因為家裡貧窮,他就開始去擦皮鞋;到九歲的時候,還當送報生送報紙;十歲做洗碗工,然後售貨員、打雜工、裝配員,或者是建築工;直到他三十五歲的時候,到1963年他換了四十多個工作,四十多個工作都失敗了,而且還欠了一屁股的債,連老婆和孩子吃飯都成了問題。他的朋友看到他,都遠遠地逃走了,稱他為世界上最大的失敗者。
然而,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所犯的錯誤,就一天到晚這麼想:「為什麼我做錯這樣?為什麼我做錯那樣?」或者一直想:「如果我當時這樣做就好了,或當時我要是那樣就好了……。」他沒有,他原諒了自己的錯誤,反而感恩他的錯誤--他從錯誤當中、從經驗當中他學習。接下來他把四十多個工作所得的豐富經驗,他開始了推銷汽車。結果怎麼樣呢?從1963年到1978年的十五年當中,他賣出了一萬三千零一輛車子,其中在連續十二年當中,他被金氏--就是評估世界第一的記錄家,評定他為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他是能夠賣出最多車的銷售員。
這就是告訴我們,當你犯了錯誤不要緊,重要的是我們從錯誤當中原諒自己,去接受它,從中學習感恩,這將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資產。為什麼?因為這是我們親身體驗換來的。
接下來,我們要舉行「三皈五戒」的法會。如果您發心要受三皈五戒,在這裡,我恭喜您!因為您決定發心,啟發圓滿的智慧和慈悲之心,回到諸佛菩薩家;如果您還沒有決定要受三皈五戒,那也沒有關係。但是我個人在這裡誠摯地建議您:請您發一種隨喜的心,也就是以一種歡喜心,看到您的同學可以受三皈五戒,也祝福他們。這樣子,在未來,您的因緣成熟的時候,您也會受三皈五戒,也會有人來隨喜、祝福您的。
延伸閱讀:參加臺灣花蓮監獄傳授三皈五戒之感想
讀了法師的開示,心中有一種的感動在萌發、蘊釀;這種感動,並非情緒的動盪,而是一種覺醒。我想:言語文章,若出乎至誠,才能感動自己,也才能感動別人,甚至也能感動天地吧?唯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確是有道理的。
這些知道要皈依佛門的受刑人,其實都是有福又有智的人!祝福他們能從此出離自心的牢獄,也希望我們都已出離。加油!
那个杯子的譬喻喜欢。。。但是举着是不自觉的,放下却需要自觉,我的自觉不常有啊。。。哇
阿彌陀佛!
善哉!
感動!
真為這些受刑人高興,他們只是比我們不幸,提早到監獄。要能持好五戒,從此遠離地獄。反而若是害人沒入獄,死後入地獄。提醒自己要利人,不要佔人便宜。對人慈悲,常行菩薩道。感謝法師廣度眾生
心頭震颤 如豆大的淚滴落
字裡行間感受到法師的慈悲
心裡的激動難以言喻
阿彌陀佛
有居士問:這篇演詞太感人了,有沒有英文翻譯?“ 她學佛多年還沒有皈依,看了這篇文章才了解到爲什麽要皈依。終于在 5/12/13 和女兒往萬佛城皈依了,而她的美國人同修想要看英文的。
這篇因是在臺灣所講,故沒有英文翻譯。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赞叹各位师傅!各位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宣公!各位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