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症狀

比丘近永講於2010年11月14日星期日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 Jin Yong on November 14 (Sunday), 2010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諸位法師、諸位佛友:阿彌陀佛!今天晚上近永在這邊要和大家談一談瀕死的症狀。我在九月的時候回臺灣去,待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那邊聽到一句話,覺得蠻有意思,想和大家分享。

這句話怎麼說呢?它講生老病死,說『生是偶然,老是自然,病是突然,死是必然。』這句話講得正確不正確,我們不去談它;生是不是偶然我們也不去談它,今天主要和大家談的是『死』。死是必然,我想這一點是大家都同意的。

大家都是聖城的住眾,相信大家都了解生死是很自然的事情;有生就有死,就像太陽早上升起來,到了傍晚就會落下去一般。生老病死也像四季一樣,所以死是沒有什麼好意外的。

我們每個人都會死,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好朋友也都會死。我想和大家談一談,在瀕死的過程,會有一些什麼樣的症狀出現。為什麼要講這些呢?因為第一,如果是我們自己瀕死的話,我們可以心裡有個準備,到時候我們會碰到什麼樣的情形。如果是我們照顧的人瀕死,我們也可以知道他到底到了什麼程度,知道怎麼樣去照顧他。

個人去年有機會,有半年的時間在臺北的臺大醫院安寧病房裡,照顧過幾十個臨終的病人。所以對瀕死的過程,稍有點經驗,今晚想和大家分享。

佛陀告訴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和合,到了命終的時候四大會分散,所以我想就從四大分散談起。講到這個四大分散之前,我們先談一談四大是什麼?大家都很清楚,四大是地水火風;但是地水火風對現代人而言,是相當抽象的東西。從科學的觀點來看,地水火風到底是什麼,有沒有辦法用現代科學的名詞來解釋它們呢?個人在這方面曾作過一些思考,先講出來給大家參考,看大家同意不同意。

物理世界不外物質和能量。物質是有形有色、有質量的,能量則是無形無色、沒有質量。物質一般有三個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例如,水在攝氏零度以下是冰,是固體;零度以上會融化成水,是液體;超過一百度則變成蒸汽,是氣體。

地水火風和這些東西有何關聯呢?我們如果把地解釋成固體的話,那麼水是什麼?是液體,對不對?風就是氣體,火則是能量。這樣解釋的話,我個人覺得就比較容易理解。而且,地水火風四大,可以把整個物理世界質量及能量都包括在內。

當一個人開始邁向死亡的時候,地大就開始先分散。地代表固體,我們的骨骼肌自然就變弱,造成行動不便,甚至無法坐立。除了骨骼肌以外,我們腸胃的平滑肌也會變弱,腸胃的蠕動就會慢下來,到最後會完全停止。因此會有便秘的情形,無法排便。排尿也會有問題。心肌也變弱了,心臟的功能也就減弱。這些都是經常出現的瀕死症狀。

如果我們的腸子不再蠕動,無法排便,這時候你要是繼續吃東西、喝東西的話,一定會有問題,有什麼問題呢?因為只有進沒有出的話,腸子肯定受不了。一般病人到這個階段,很自然地就不會有胃口,也不會覺得餓,也不會覺得渴。但是照顧的人則會覺得他沒有吃、沒有喝,是不好的,所以我們會希望病人多吃多喝。我們如果強迫他們吃喝,實際上對他們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所以這一點,我們要留意,到了生命末期,並不需要再吃再喝,他在很自然的過著呢,我們不應該強迫病人吃喝。實際上喝多了水,反而會增加病人的負擔。例如他的呼吸道,會有更多的分泌物,病人容易咳嗽。增加尿量的話,他經常會尿床。他的胃腸分泌量會增加,病人就更容易嘔吐,甚至引起水腫的問題。

大家應該還記得,在今年春天拜萬佛懺的時候,有一位居士遠從馬來西亞來聖城拜萬佛懺,結果送到醫院去。他為什麼送到醫院去?因為他的腸爆開來了。他的腸為什麼爆開來?因為他便秘了好一陣子,但是他還繼續吃東西;排不出去,還繼續吃的話,腸當然受不了,是不是?最後腸子就爆開來,造成個很嚴重的問題。病人到生命末期的時候,情形也是這樣子;我們如果強迫病人吃喝,也會造成這些問題。

接下來是水大會分散;水大分散時會有什麼樣的現象呢?身體會脫水,有的病人會流很多汗。我記得有一個才十幾歲的很優秀的高中生,他到後來一天要換好幾次衣服。他雖然是在冷氣房裡頭,但是就是拼命流汗,把身體的水分都脫掉。尿量自然會減少,尿液會變成很深的顏色,像咖啡般。嘴巴會很乾;對治嘴巴乾的一個方法,是可以讓病人含冰塊,也可用棉花棒沾水,幫他擦嘴唇。

接下來,是火大、風大分散,我們可以一起討論。火大就是能量,病人到後來四肢會變冷。在風大分散的過程,主要是呼吸的問題。病人呼氣的時間會很長,吸氣的時間則很短;就是在呼氣以後到下一次吸氣的時間,有時候會拖得很久。如果你在旁邊觀察,你會懷疑他會不會再吸下一口氣;如果他不再吸下一口氣的話,那就命終了。所以,四十二章經裡頭,佛陀告訴弟子們人命在呼吸間。當你看到一個病人那樣子呼吸的時候,你確實能夠體會到,為什麼佛陀如此說了;因為他下一口氣不來的時候,他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另外,很多病人到末期的時候,呼吸會有所謂的,臨終的「咯咯」聲,就是喉頭會發出一些聲音來,好像有痰卡在那裡,但是抽痰也抽不出來。主要原因是他喉嚨有些分泌物,沒有辦法排出來。因為量並不多,所以不需要去抽痰;抽痰會令病人十分痛苦。在有臨終呼吸的「咯咯」聲的時候,如果讓病人頭高一點,或者讓他側臥的話,會有一些幫助。

此外,臨終病人常有的症狀是譫妄,就是他會看到過去的親友或其他眾生,但是一般人卻看不到。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很多病人會這樣。《地藏經》裡頭就講到:「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地藏經》還講到,這時候眷屬應該怎麼幫助病人:「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阿彌陀佛!

楞嚴咒的好處 (二)

比丘尼近良 講於2012年2月4日星期六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Jin Liang on Feb 4 (Satur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我是近良。

上次講到<楞嚴咒>,提到一點它的好處;在這裡,今天是祈求世界和平,早上是<楞嚴咒>,我還是繼續說一些<楞嚴咒>的好處。因為法大的課,我聽<楞嚴咒>這門功課比較多,所以印象比較深。如果你們都聽過了,請你們忍耐一下。

記得上人講<楞嚴咒>的時候,說:「我是用我的心,用我的血來說這個『楞嚴咒』的。」上人常常提到《楞嚴經》的重要性及<楞嚴咒>,所以《楞嚴經》代表佛教的一個正法;沒有《楞嚴經》,沒有<楞嚴咒>,佛教就滅亡了。

以前我剛開始發心修行,來到萬佛城的時候,因為覺得對道場沒有做什麼事,也沒有每個月付(那時候要交200塊錢),覺得虧欠道場很多。可是看到上人講的一句話:「你只要真心修行,如果你還能夠讀上《楞嚴經》,我一定盡形壽供養這樣的修行人。」雖然我不知道我的用心對不對,可是至少我覺得心安理得,我能夠稍微讀誦一下《楞嚴經》,不會覺得在道場裡面虧欠道場。

因為這樣子,所以我看了上人講<楞嚴咒>。他說:這<楞嚴咒>呢,你剛開始,先誦這個偈頌。偈頌是說:

稽首光明大佛頂,如來萬行首楞嚴;

若人至心能持誦,一切所求皆圓滿。

因為你所求的,都會圓滿。那時候想修行,希望能夠順利出家,家裡的人還不同意;可是因為這個偈頌給我很大的信心,我就很努力地,盡量每天都花時間背<楞嚴咒>。所以很快地,兩個月從早上到晚上,我其它功課都放下了,所以<楞嚴咒>就背起來了。在背誦的過程中,煩惱漸漸少了,不知道為什麼。原來偈頌裡面講:消我億劫顛倒想。所以很快地,腦袋很清楚,也很清凈,很容易背得起來。

在《楞嚴經•卷七》裡面講<楞嚴咒>,說這<楞嚴咒>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囉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諸佛。」伽陀是說重複的地方也等於是偈頌。因為<楞嚴咒>可以成就佛,所以可以說這個<楞嚴咒>是佛的母親。既然要成佛,一定要靠<楞嚴咒>,所以佛就說了:我因為這個<楞嚴咒>,得成無上正遍知覺。正遍知覺是等於說,他明白心生萬法、萬法心生。

「十方如來,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既然佛都要藉這個神咒的力量來降伏魔,可見得,沒有這個咒,我們一定都會受這個魔的考驗。最近有人E-mail 給我,我看到一章中國的報導,說現在有人吃女嬰;就是女嬰還沒有出生,大概是在肚子裡面8、9個月,就取出來配中藥燉來吃。

看了很恐怖,覺得這個不再是祥和的世界,一切充滿暴戾,居然人可以吃人!而且這個吃女嬰的人還說:「《聖經》裡面並沒有說不能吃嬰,而且吃嬰是一種藝術的行為。」聽說這個女嬰還賣了人民幣3500塊錢;看了之後覺得很痛心,心裡很難過。所以我們一定要誦持<楞嚴咒>,降伏魔道。

「十方如來乘此咒心,坐寶蓮華,應微塵國」:他坐這個寶蓮花,可以到很多的微塵國家去度眾生;也能夠含此咒心,也是藉著這個咒心,在這微塵佛國裡面轉大法輪。十方如來因為受持這個咒心,可以在十方給其他的眾生摩頂授記,縱使自己的果位還沒有成就,也可以十方蒙受諸佛菩薩的授記。

十方如來還要依這個咒心拔濟群苦,這群苦有「八苦」,所謂地獄、餓鬼、畜生、盲聾瘖啞、冤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大小諸橫同時解脫,賊難、兵難、王難、獄難、風火水難,一切災難都會消除。

自從烏干達的小朋友來聖城表演,那時候打禪七。其實我真的也很好奇,所以五點那枝香沒有坐,就來看他們表演,稍微體會一下他們的生活。覺得他們為了要有飯吃、有衣服穿、能夠讀書,所以組團來募款。我看了之後,心裡感受:我們在這裡真的很幸福!外面的世界我們都很少去管、去理會。

十方如來他還要隨著這個咒心,能於十方,事奉善知識,所有十方一切的善知識。在四威儀中,事奉一切的善知識,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供養三寶;這種儀式裡面,都可以非常地如意。而且,恒沙如來呢,在他的法會裡,都推你做大法王子,成為第一個佛子。

十方如來也要藉著這個咒心,去攝受親因。佛在成佛後,要先去度他的親戚。佛也有六親眷屬,所以佛就先到鹿野苑去度憍陳如他們。因為很多小乘聞到大乘佛法的道理,都會生恐怖心,有的不能接受。所以佛,因為藉著這個咒的力量,讓他們聞到這麼奧妙、深秘的大乘佛法時,都不會害怕。

十方如來他還要誦這個咒心才能成無上正覺,坐菩提樹,然後入大涅槃。十方如來在滅度之後,要傳授這個咒心的時候,還要靠這個咒心告訴後面的弟子:佛法怎麼做,佛事怎麼做,如何究竟住持?嚴凈戒律,也要因著這個咒,才能夠得到圓滿清凈。

所以,這個<楞嚴咒>般怛囉咒,佛說「就算你從早上到晚上,音聲相連,字句中間沒有間斷,經過恒沙劫這麼長的時間,也說不完它的功德和妙用。所以佛最後說:「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所以,在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楞嚴咒>--十方諸佛都要靠這個神咒來成就一切,我們怎麼可以不好好地持誦它?

我常常在想:今生的罪業已經數不清了,何況過去生、好幾世、好幾劫,做過什麼壞事也不知道。有些時候,我們會覺得很多事情如意,很多事情不如意,會碰到好緣、善緣,也會碰到惡緣。所以,在碰到惡緣的時候,藉著參禪、靜坐,思惟自己的所行、所做,覺得佛說的「今生所受,都是過去所造」;如果想知道未來,就看你今生怎麼樣做。所以我已經不太去怪對方,為什麼對我態度這麼的不好。我只懺悔自己過去生,或許跟他結惡緣。由這裡懺悔自己的過愆,也藉著<楞嚴咒>、《楞嚴經》裡面講的: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做的一切罪障,你只要讀誦受持此咒,就像滾湯潑雪一樣,可以讓你罪業消除。

剩下一分鐘,我想就說到這裡。阿彌陀佛!

我用哪一種的心來念佛?

比丘尼恆優講於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You on December 8 (Thur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法師、諸位善知識:阿彌陀佛!今天輪到恒優上來跟大家結法緣。如果有講什麼不清楚、不對,哪個地方,請大家原諒。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我們每一天早上聽打板的聲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起床,也是天天開始聽佛號。出家人一下床也要發願,願一切眾生,如果死在我的腳下,馬上可以生凈土,也是提醒我們如果死了,也是要早生凈土。

然後是早課,我們也繞念念藥師佛的名號;中午上供也是念釋迦摩尼佛的名號;晚課,是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全部用淨土的方法,也是修凈土法門的人,常常用繞念來念佛。

晚課聽經以後,我們念凈土文,發願生凈土。然後回寮,睡覺前也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如果再進到佛七,我們也是早上五點那時候,用阿彌陀佛的名號來拜願。然後七點開始念佛,繞念、靜念、默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不間斷。從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一整天我們是在阿彌陀佛的名號的裡面。

諸佛菩薩跟宣化上人教我們,一些眾生也有佛性,可是有分別心,說為什麼還分很多的宗派,還分小乘法、大乘法;真實是,只有一個佛乘而已。

可是,我們要達到我們的目標,我們隨喜隨著眾生的根性來用不同的法門,達到彼岸。如果要修哪個法門,應該專修一個法門;念佛法門,是合適一切眾生、人、畜生、鬼神,也是可以用念佛;有學問的人、鈍根的人也是可以用念佛法門。

在《華嚴經》裡,善財童子去見五十三位善知識。第一個見的善知識是德雲比丘。德雲比丘也教他,如果你要知道一切的萬物在法界裡面,你應該先知道你自己的心;要知道自己的心,先要用念佛法門。每一個念,念念是要知道自己的自性。為什麼要念佛不間斷,是(因為)一剎那可以看到佛。

我記得有一天,以前上人在的時候,我們做完晚課,會繞佛到妙語堂,在那邊等上人給我們講開示。那時上人是從無言堂--那個時候上人住那個地方--他出來,在那邊等我們過去。可是上人大聲一念,「你們吃多少包米,可是念佛也聽不到你們的聲音!」我聽見時,我要想想,問我們自己是用哪一種的心來念佛。是不是我們是懶惰,還是我們精進來念?

現在是可以跟大家分享,我們是用哪一種的心來念佛:用自然的心,還是用迷心,還是用算數的心,用分別的心,還是用利用別人的心,還是和合的心,還是用利益一切眾生的心?

給大家比喻,用那個自然的心是像小孩時,如果他看父母念佛,他也是這樣學什麼樣是念佛;乃至動物也是聽人念佛,牠也會知道那個佛號。我在去越南的時候,有個鴨,人家帶來放生在那個廟上。沒事牠聽阿彌陀佛的名號,牠很高興,會搖一搖尾巴;搖搖地,聽念佛,牠也是這樣,好快好快來聽那個佛號,那個是用自然的心。

第二個是用迷心。迷心,我在越南學那個時候,也是看到TV有一些的迷信。他們常常給我們看一些迷信的人,常常有什麼困難就想著念佛念佛。他也是想想誦經啊,念佛啊;可是一放下來那個念佛,他會罵人打人,想想這樣子是用迷信來念佛。

有人是用算數的心,是一樣的。我在小的時候,我的媽媽叫我們挑芽菜,時常怕我們懶惰。她說,「好,我現在教你們念佛;你念一佛號,你就拿一個芽菜,挑好。」然後限時大家比賽,哪一個是可以念多的佛號,那個人會勝。第二是我們是用念佛來比賽,來算怎麼樣,是誰勝誰輸的。

另外一種的心是用分別心,是一樣的。有一些人說,「我的法門是最好的,我念佛是沒人比我的好。」他是用這種心來念佛。

另外一種的心,是用騙人的心。在戰爭那個時候--越南也有一段時間是有戰爭--很多人不要去做軍人,也是偷偷在道場裡面不出去。他們是想別人看他們這樣很會念佛,很會修行的人;可是一關門他是會吃肉喝酒的,是騙人的心來念佛。

另外一種的心,是念佛來利益一些的僧團,讓大家可以和合,做一個榜樣。在念佛那個聖號,是應該什麼樣合格,每一個腳步是要按照那個佛號來念。每一個人念,聲音不能超過維諾,是這樣念佛,每個人要一樣的模型來念;如果做不一樣,是不可以。有一些的人是這樣,用那種和合的心來念佛。

另外一種的心是要了解別人的心來念佛,利益自己,利益別人。

最後一個心是普濟一切,利益眾生的心來念佛,可以用念佛來救一些災難。然後是阿彌陀佛,他發四十八大願來成就極樂世界,來念佛。為什麼我們念佛?應該問問自己,我每一天用哪一種的心來念佛,大家可以想想。

現在跟大家說,念佛要進步應該用誠心來念佛,用專心來念佛,也要用不間斷的心來念佛。一心念佛,心要住一個地方。然後是要有多一點的定心。大家在念佛的時候,就應該要自己的心,很清楚佛號的每一個字。然後是耳朵要聽很清楚自己念佛的聲音,聲音也不能太高,不能太低,不能太快,不能太慢;要念不間斷,然後是心要住一個地方。大家應該住心在一個地方來念佛。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上一次念佛是大家用念佛法門跟念話頭。大家有時候是很不清楚,念佛不同於念話頭;念佛是一樣,轉一切的妄念,專心拉它回來,給它專注在佛號,變成一心不亂,只一個佛號而已。然後念到那個;我們這邊用那個方法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後來我們是默念,默念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進去禪堂打坐的時候,我們是用那個話頭來問自己--「念佛是誰」。那個話頭是要「問」,不是念;不是念「誰念佛、誰念佛」,是用一個問題在你的心裡問得很清楚,到你找到那個解決那個問題,才是得到。阿彌陀佛!

我的學佛因緣

李海鷹  文  中國北京〈法語繽紛義工〉 Hai Ying Li — A volunteer of CTTB Chinese website


2011年5月,我在萬佛城參加了「萬佛寶懺」的法會,有人建議寫篇學佛的體會,放在《金剛菩提海》上。但覺得自己學佛,還是入門級,所以不太敢應承。其實,自做法總網站的義工一年多以來,自己收穫與感想非常多,也很習慣於分享;平日與朋友聊天,不論什麼話題,到後來就轉到了學佛、萬佛城……,跟朋友們快樂地分享著。

新年伊始,就寫吧!每天沉浸在萬佛城中文網站的「法語繽紛」欄,收穫滿滿,應該回饋一點自己的心得,以表感恩之心。就按時間順序,大致講一講自己的學佛經歷吧!

生性好奇的我選擇了考古專業,希望知道更多的秘密,真正了解這個世界的實相。大學期間有不少機會進入寺廟,但是受不了熏鼻的香火,也有點害怕金剛造像的兇,所以,總是看看建築就跑出寺廟了。

後來,接觸到國內不少著名的摩崖石刻,開始對那些壯觀的佛菩薩造像,有了好感。看著他們飽滿的面容,平靜安祥的微笑,內心慢慢地感受到一種寧靜與溫暖。盡管如此,自己始終只是一名遊客,遊山玩水、拍照留念;連合掌禮都未曾有過,總是這樣入寶山而空手回。

後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隨緣閱讀了其他宗教的典籍;雖然都覺得有道理、有收穫,但因為都不能夠究竟,所以這份好奇心始終也沒有感覺真正被滿足。

1995年,有人送了我一個「護身符」。手指頭大的塑料袋中,是折得非常緊的紙,上面印了許多小字。小心打開,上面寫著「楞嚴神咒」。我完全看不懂正文,只記得結尾文字講了很多利益,如果抄寫以及配戴在身上的話。當時只覺得很不可思議:有這麼多的好處,做法卻並不難嘛!

突然間一動心,覺得我也可以抄呀!於是找出筆紙,馬上就抄開了。結果非常不可思議:在最專心的狀態下,寫出了無數的錯別字!這事並沒有讓我氣餒,倒是激發了自己的鬪志,決定跟自己較較勁:越難越要做,終於抄完了長長的神咒!

幾年後,在為父親守靈時,在他的床頭櫃上放著四個練習本,竟然是他手抄的幾部佛經,原來是姐姐建議他抄的,在他病重的幾年時間裡。從字面上看,比起他平時的標準行書體,多了一些說不出來的東西。我細細琢磨後發現,字裡行間透出的是內心無比恭敬、法喜充滿的感覺,連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能感覺到!

哦!原來爸爸和我,幾乎同時在做著相同的事!這個發現讓我開始思考,這個世界上許多看似巧合的事,其實並非表現上的那麼簡單,一定會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帶著爸爸抄寫的《金剛經》回到家後,我在內心做了一個決定:開始閱讀佛經、抄寫佛經。因為在這部經中,看到佛陀反復強調讀誦、抄寫的利益:

「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這些反反復復的話語,讓我明白了一件事:雖然我現在不懂經文深刻的含義,但如果今天能夠一筆一劃,老老實實地抄寫,總有一天,就能夠理解了。於是我專門去買來上好的紙筆,開始抄寫《金剛經》。

眾所周知,在IT行業,每個人都是從天亮忙到深夜,從周一忙到周末,從年頭忙到年尾。我的孩子年齡還小,家中的各項義務、責任也必兼顧,所以要做抄經之類的「閑事」,並不十分容易。

不過我發現,許多的事情,在做之前覺得困難很大,往往就放棄了,而真正直接動手去做,卻並非如想像那麼難。雖然每天上班的時間非常長,但也有無所事事的時候。這時,我會從抽屜裡翻出來,抄幾個字,有時能寫好幾行,有時卻只能寫了一、兩個字。幾年下來,抄寫的佛經有《楞嚴經》、《楞伽經》、《法華經》、《圓覺經》、《維摩詰經》、《僧伽吒經》等等。

這時,自己感覺到的收穫,第一:錯別字越寫越少,字體越來越工整;第二:雖仍不能懂其中的深意,但文字障礙日漸減少,偶爾尚能重新標點一下;第三:心氣越來越平和,人際關係也更順利,同事們也總表揚:「脾氣好、笑嘻嘻」。這些收穫看來不太起眼,但我深信:抄經的利益是「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的。盡管當時並不清楚這些好處具體的形式,以及得到的時間,但心裡卻十分踏實,因為佛經所言「真實不虛」--我從未懷疑過。

其實,利益之處真的是不可思議:隔三差五會就得到一些善書,比較多的是各種版本的佛經,還有高僧大德們的開示;每走到一定的階段,需要作出一些選擇的時候,便會有善知識出現,給予直接的指點和幫助,不論是工作方面,還是生活方面,還是修行方面;家人及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人成為了佛教徒,或者對佛法生起了興趣,也有一些是其他信仰的選擇--都是選擇了不斷向善、向上,不斷自我完善的道路,人際環境變化很明顯……。

其中最大的利益,就是終於回到了宣化上人的家,回到了佛陀的家。

那是1995年左右,電腦連上了網絡,所以在抄經的空檔,也試著從網上查找。對「宣化上人」一詞留下了較深的印象,於是下載了很多很多上人講經的內容。

有一天,打開上人的淺釋(記不得是哪一本經了),上人講「一時,佛在……」;看完對「一時」這兩個字的解說,當時的第一個感覺是:兩個字的含義竟然如此豐富!

可是轉念一想--真我這輩子是最後悔的轉念一想--以個人膚淺的知見,認為兩個字就講這麼一長段,那麼一部經講完,得拉多長的篇幅?我什麼時候才看得完呢?而且,每個字詞都開展得這麼多,會不會影響對佛經一氣呵成的理解呢?唉!就是這麼一念,就將下載的上人那一大包資料束之高閣,再沒有打開過!

這一晃就是十多年,終於在2007年從工作中退下了,看到了法總的網站,才發現裡面的內容更是豐富;花了很長時間下載,開始專心地學習上人的內容。

先是打開《我從虛空來》,隨後,又看了《開山祖師宣化上人》、《宇宙白》、《宣演正法》、《修行在聖城》……;幾乎每看一部,都要濕掉好幾張紙巾。

期間,也開始閱讀文字資料,《宣化老和尚追思紀念專集》、《宣化上人事蹟》(中國篇),《上人開示》,以及法總網站中的許多內容。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這些內容當中。內心非常感動,更是十分感慨:當年竟然如此愚蠢,因為一念之差和自以為是的錯誤知見,錯失了聆聽上人的教誨的機會,讓寶貴光陰白白流走了……!這種感覺真是無法形容,後悔藥的滋味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

因為成天泡在網上,一天發現頂端有「加入義工」一欄,馬上申請,很快便接到了回覆。就這樣,我加入了萬佛城的義工隊伍,每天聽各位法師、佛友講法,然後抄成文字提交,修改後上傳至網站的「法語繽紛」欄目中。

各位親愛的佛友,您想像一下吧:每天幾小時端坐電腦前,聆聽善知識的諄諄教誨,有佛法詳解,有心得分享,有現身說法,更多的感覺彷彿是直接針對我毛病,一針見血……。一年多來,個人的收穫自是不言而喻!

俗話講福無雙至,這話不盡然,我的感覺倒是好事連連。在不斷學習、不斷理解佛法的過程中,終於在2011年5月從北京到萬佛聖城,參加了萬佛寶懺法會(後兩周,14天)。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佛教道場的活動。這段時間裡的感受、收穫,可以說是「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從萬佛城回來之後,覺得應該禮拜上人的照片,因為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上人講過這件事。於是就開始在家裡拜上人照片,雖然過程並不順利,仍是斷斷續續地拜,希望可以完成一萬拜。

在龍年即將到來之際,希望大家新年新氣象,在上人帶領下,在佛陀指出的道路上勇猛精進、不斷進步……,直到參禪開悟、念佛生西、乘願再來!阿彌陀佛!

禪七心得報告

比丘近永 講於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 Jin Yong on Jan 18 (Wed),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諸位法師、諸位佛友:今晚輪到近永在這邊練習講法。

三週的禪七剛結束,所以我把如來寺禪七的情形,跟大家作一個報告。二天前,近梵師跟大家已經簡單地講過,我可以多加一點,來讓大家了解。

這次禪七,不管男眾、女眾,參加的人都很多。我相信主要的原因是日期的關係。因為禪七是從耶誕節那天晚上開始,一週後就是新年,所以很多人是在第一週來;第一週大殿(編按:女眾禪堂)非常擁擠,如來寺的禪堂也是非常擁擠。

這讓我想起來,兩年前--2009年,近永有機會去參觀江西真如禪寺–虛雲老和尚圓寂的道場。2009年是虛雲老和尚圓寂50週年紀念,實法師率領法總的代表團去真如禪寺參加紀念法會,近永也隨團去參觀。比丘有機會去參觀他們的禪堂,他們的禪堂不大,比如來寺的禪堂還要小。裡頭黑漆漆的,看不清楚到底是有多大,繞了一圈後,覺得很小。

有一件事情讓我覺得很訝異,就是他們的禪堂不准在家人進入。當時我覺得很奇怪,因為我們在聖城,習慣上就是在家人、出家人一起打禪七。 今年因為人這麼多,我就想起這件事情。我覺得我們以後恐怕也要朝這個方向去走;因為人越來越多,我們的禪堂勢必無法容納所有的人。此外,以今年為例,來參加的人很多是初學的;有一位中國來的年輕男眾來參加禪七之前,總共打坐的經驗才10小時!有的在第二週、第三週才來,有的甚至只來一個週末。

我想大家都清楚,聖城的冬季禪七是不太適合初參的人,但是外面的人不一定了解。初參的信眾既然從老遠來了,我們也不便拒絕他們進入禪堂;但是他們的到來,多多少少會破壞禪堂內原來的氣氛,影響到精進參禪的行者。

所以,我們將來不妨考慮,男女眾各設兩個禪堂:一個供出家人及精進的居士來參禪。我們必須立一個條件,就是這些居士必須有一定參禪的經驗,而且禪七期間的出席率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譬如9成;如此才有資格進入這個精進的禪堂。另外一個禪堂則可以開放給初參的人,他們的時間表可以比較輕鬆,也可以開基礎班的打坐課程,教他們打坐。

今年禪七一開始,方丈和尚看到這麼多初參的人來參加,就特別請近湛法師開了一週基礎班的打坐課。2009年我們去參觀真如禪寺的時候,他們也正在山下建一個大禪堂,是要給居士們用的。這是我的一點感觸,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星期一,近梵法師也提到,今年來參加禪七的人,很多是從中國來的,而且大多是很年輕的。我特別印象深的,就是他們很多人英文都講得很好,有的甚至是直接從中國大陸過來。我不曉得他們在大陸是怎麼樣學英文的,會講得那麼好!我個人是從臺灣來的,之前我們在臺灣的時候,也學了很多年英文,但是沒有辦法開口,英文講得很不好。而中國來的這些年輕人都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們在2009年參觀中國的時候,也到其他道場去,我們就發現佛教在中國非常地興盛,到今年我想就更興了。而且上人的法在中國非常非常受歡迎,他們非常地景仰上人,來萬佛城經常是報著朝聖的心情而來。今年來參加的一個中國人,他就說:「我們久仰萬佛城的盛名,所以就來看看。」

現在聖城的常住眾從中國大陸來的人還是比較有限,男眾這邊有三位居士,很年輕的,是從中國過來的;不過,相信這個人數會很快地增加。

我個人覺得,上人的法在中國像朝陽般,會越來越興盛。我相信,法總在中國大陸,會很快地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們應及早準備,迎接那一天的到來;我們有責任把上人的法傳回中國去。

在這次禪七,另外想跟大家報告的,就是來參加的人裡頭,有一位是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系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已經來參加過4次了,大概每隔一年吧,他都會來參加。這位老教授是專程從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在紐約市)搭飛機來參加禪七,他來參加兩週--第二週及第三週;打完禪七以後他就飛回去教書。他自己說,從他願意花錢、花時間,專程老遠從東岸到萬佛城來參加禪七,可見聖城的冬季禪七對他的重要性!他雖然年紀大,可是非常地精進,跑起香來簡直像拼老命似的,值得我們效法。晚上開示時間,他總是提出許多不易回答的問題,帶動熱絡的討論。

禪七第一天晚上,我們在開示的時間讀虛雲老和尚的開示。虛雲老和尚再三強調參禪要萬緣放下!他說萬緣放下是參禪的先決條件。這句話對近永在打七的時候,有相當大的幫助;經常會提醒自己:要萬緣放下,把所有的妄想都放下來!

有一天,突然有一個想法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在此提出來給大家作參考:我看到了一個「拼圖」。相信拼圖大家都認識:很多很多片拼在一起,有大片的、小片的,形形色色;但是整個拼圖要完整的話,每一片都需要,是不是?缺一片都不行!法總也好,甚至整個佛教界也好,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拼圖裡頭的一片;有的比較大些,有的比較小些,但是每一些都很重要。要讓整個法總、整個佛教界能夠完美、圓滿的話,每一小片都需要;而且,每一片塊都是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安住在應該安住的崗位上,這整個大拼圖才會完整。這是我的一點小小的心得,和大眾分享。

時間也差不多,我就在這邊停下來。阿彌陀佛!

媽媽臉上的汗水

沙彌尼近殊 講於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 by Shramanerika Jin Shu on October 27 (Thur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諸位法師以及諸位善知識:阿彌陀佛。今天輪到近殊在臺上練習講法。如果有說的不如法之處,請諸位慈悲指正。

我是今年三月出家,算一算,今天正好是七個月又一個禮拜。由於身份的關係,出家後我得回到分支道場,準備回國辦理簽證。我來自馬來西亞,一家六口在一個小鎮過著淳樸的生活。身為家裡最年幼的我,因為我和哥哥姊姊們的年齡差距都相當大,所以當哥哥和姊姊去上課的時候,家裡只剩我一個人。所以從小我就常隨著母親到處去做零工。當然,打工的不會是我,而是我的母親。我母親工作的時候,我在那地方就自我娛樂。我覺得我是家中最幸福的,因為我有機會目睹母親的工作環境,從而能夠了解她是如何為子女們而奔波。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我母親到一個工地去上班。上班之前,她就不停地叮嚀我,她說,「今天,我們要去一個地方,這地方很危險,妳要乖乖聽話,不能到處逛。」我向母親點點頭,說「好。」我們母女倆就啟程向工地去。

到了工地那兒,母親便四處張望,找了一個地方,告訴我說,「好,今天妳就在這個地方玩,我在那兒」,母親就指著前邊的地方。我看看媽媽指的那個方向的那個地方,大約是十尺左右的距離,我當時就沒那麼害怕,因為我還看到得到母親。而我自己所在的位置,因為是一個工地,周遭都是一些沙石、磚塊、鐵釘等等。很明顯地,這個工地的工程才開始,而我們是在最底層。最底層都是鋼架跟柱子支撐著,抬頭一看,可以看到一樓和二樓也是用柱子跟鋼架支撐著,還沒看見墻壁。

工地的工人開始工作了,我看見母親也開始工作了。她挑著扁擔;就是在肩膀上有一支和她身高差不多一樣的長木棒,木棒的頭尾都掛著兩個鐵桶。我看見母親,首先把沙子挑到她們要工作的位置,接著就把一桶桶黑灰色的粉--當時我不曉得那是什麼,後來我知道那是水泥粉。我又看見,她繼續把石頭挑過來,接下來就有好幾個她們的夥伴們,就一起把這堆東西和勻。

我當時看見媽媽臉上一顆顆的汗珠,汗流浹背。可是當她經過我,看見我的時候,她總是給我投了一個非常和藹的微笑,還時時問我,「有沒有喝水呀?肚子餓不餓?」當時的我,大約是五六歲,只知道母親很辛苦。可是我一轉頭,我又繼續自我娛樂。

不曉得過了多久,有一位阿姨,是媽媽的工作夥伴,叫了我一聲,問我,「妳媽媽呢?」我很自然地往剛剛母親工作的位置一看:糟了!母親不見了。當時,我好害怕,而那位阿姨說,「不用擔心,不用害怕,妳媽媽就在前面不遠,我帶妳去看。」我就隨著阿姨去找媽媽。我看見母親,眼前這一幕卻是我至今都無法忘記的。

我不太清楚美國所規定的建築物的墻壁的原料。而在馬來西亞呢,我們的墻壁就是用磚塊,就是那個紅色的比較小的磚塊來做墻壁。但是用這種紅色的磚塊做墻壁,它的成本就比較高,比較貴。有些建築物則用一種叫做砂磚的來做墻壁,成本比較低。但是,一塊砂磚的面積就不像紅磚那麼小。砂磚的面積大約就是一點五尺乘一尺。所以各位可以想想看,這一塊砂磚是多大一塊,而它的重量也可想而知。但是我現在都還沒查出它的正確重量。

為什麼我要提這一塊砂磚呢?就因為我看見母親把這一塊塊的砂磚扛起來,把它捧起來。然後,我看見母親把一塊塊的砂磚抱起來之後,就往上拋,有一個人站在樓上接。母親在樓下就把那個好重的砂磚往上拋,在上面有一個叔叔就在上面接。當時我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祈求樓上的那個叔叔,一定要把這塊磚接好。我看見母親臉上露出辛苦的表情,同時她那份堅強與任勞任怨,至今我都沒有辦法忘記。

很快地,母親看到我了。她很驚訝地說,「為什麼妳四處亂走,不聽話?」那位阿姨就跟她說,「是我帶她來的。」很顯然的,母親有點不自然,因為她看到我了,因為我看見了她是如何辛勤地工作。母親是一位內向而又不會表達自己的傳統女性,從來不會告訴我們她的工作是如何如何,所以我們這些做子女的也都「摩訶薩不管他」(註:漠不關心之意)。

除了在工地打工,母親也常常給產後的新媽媽陪月,負責照顧她的飲食、幫忙洗髒衣物、侍候小baby,以及教導這位新屆媽媽如何照顧新生兒等等。陪月的40天,白天照顧大人和小baby,晚上還得每3小時得起身給小baby餵奶和換尿布。有時小baby就會整個晚上哭著不停。陪月40天結束,母親回到家了,她的聲音變得沙啞,我問母親為啥,是不是感冒咳嗽了?她說不是,說只要睡一會兒就好了。當時我還很小,不知道原因,直到後來我才知道,母親為了自己的小孩,再怎麼艱辛她也無怨無悔。這樣長時間的熬夜與勞碌,母親累垮了,連聲帶都抗議了,於是母親就躺著休息,但是每每看著自己孩子們放學了,母親又忘了自己的疲憊,馬上準備美味的晚餐給我們,記憶中,家裡所吃的都是些粗茶淡飯,生活很清貧,但卻別有溫暖,這是因為母親是在用無盡無盡的愛在經營她的家!母親背後的偉大故事實是太多太多了,在這兒略述兩個,待往後有因緣再一一道出。

所以我剛剛說,我很幸運,有這機會和母親一起外出,做零工,因為我會更加惜福,不敢有諸多的奢望。因為這些奢望都是用母親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這些奢望,不外乎是一個玩具熊,或是一個洋娃娃,這都是不重要的東西。

我是二零零六年接觸法總,學佛。那時,一位同事問我,「妳有沒有空到我們佛堂做義工?」我二話不說,馬上答應了。馬來西亞的道場叫做登彼岸,當時是剛重建好,所以有很多事情要做。登彼岸距離我上班的地方非常靠近,步行大約二十分鐘就到。

在登彼岸,除了我的同事之外,我不認識任何人。但是很奇怪的是,我那時每天最期待的一刻就是下班。為什麼呢?因為我可以到登彼岸去做義工。每天都做到大約晚上十點多,才搭另外一位義工的便車回家。不曉得為什麼,那段日子特別開心。之後我才知道,那個叫做法喜充滿。

剛剛接觸佛法,我什麼都不曉得,我只知道,「佛」就是那尊非常莊嚴的佛像,那個就是佛。後來,我看到一本書寫著「堂上兩尊佛」,那時我才知道,原來父母親就是家中的兩尊佛。然而,當時我的父親已經往生數年了,現在家中只有母親,所以我會更加珍惜母親。由於母親早年的忙碌奔波,導致她體力不支,病了。在登彼岸,佛友告訴我,「登彼岸的觀世音菩薩非常有感應」,叫我有事情可以和觀世音菩薩發願。

有一天,我就悄悄地和觀世音菩薩說,「觀世音菩薩,我現在開始學佛了,我覺得好開心。您可不可以幫我,保祐我,我很想帶母親一起來學佛。聽說,學佛能夠得到解脫。母親現在病了,我想讓她早點接觸佛教。希望我們能一起學佛,一起出家,一起解脫。」這是二零零六年三月份的事。可惜,媽媽就在同年的五月就往生了。

我常在書本上看見「無常」這兩個字,可是我一直都不了解那是什麼意思。母親二度中風,然後往生,讓我深切地了解到,無常的可怕。每次,當我誦《地藏經》時,誦到這個,「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已獲。無常大鬼,不期而到。」當我誦到這地方,我就特別特別提醒自己,無常真的隨時會到,要用功。

今天是我到萬佛城第二個月,這裡有好多好多需要我所學習的。我剛出家,就像一個剛出世的嬰兒,萬事萬物都是新的挑戰。在這期間,如果說有做不對的,請諸位多多包涵,請慈悲指導。在這條菩提大道,個人覺得,深信因果及懺悔業障尤其重要。我本身非常喜歡這個偈頌,就是「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今天我結法緣就講到這兒,阿彌陀佛。

你曾經歷過什麼樣的奇蹟?

張瑜庭 講於2012年2月10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Christine Chang on Feb 10 (Fri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我的名字是張瑜庭,今年我是十二年級,而我也將去一所女校大學 Bryn Mawr College 。

今天,我想要與各位分享我申請大學時寫的一篇小文章,而佛教的教導與培德女中給我的教育,又如何讓我在跟我同期一起申請的同學中突出我個人的特色。今年,我所申請的學校大部份都是女校。你可能會問「為什麽?」我想我的答案永遠都會是:「因為女校可以讓我有一個更有紀律的生活,以及一顆更能專注於學習的心。」

而今年,其中一所女學校給我的題目就是「你曾經歷過什麼樣的奇蹟?」一開始,我一直想寫一些比較不是普通人所說的奇蹟,可是我怎麽都想不到。一直到有一天,我在電台聽到了一段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人與英國人如何一起過聖誕夜的歷史,才給了我靈感,寫出了這篇短文。以下就是短文的內容:

對我而言,奇蹟就是——人們之間,大大小小的慈悲心。我是一位在佛教學校就讀的學生,而這個環境也給了我一個能有機會去感受人們之間所付出的慈悲。我看見了這裡的法師,願意犧牲一切,用他的生命來照顧、關懷我們這群精力旺盛的學生;一群吵雜的學生,突然彎下腰,把在人行道上的蚯蚓移到一旁;或是一群正在辯論的同學們,停下腳步來擦拭掉一位正在哭泣的朋友臉上的哀傷,再用巧克力,以及溫柔的話語來安撫他的心靈;我也看到了一部紀錄片,說明了種族滅絕戰爭的可怕,讓我們這些才十五歲,像溫室花朵般的孩子,開始走出溫室去募款, 我看見了陌生人眼裡的懷疑,轉變成認同的心理,又轉變成了慈悲;我體會過那些在偏遠國家不幸孩子所寫出來的文字。這些都是我人生中所感受到的「奇蹟」。

在政治以及歷史上,這些展現出慈悲心的機會卻沒有這麼多!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人和英國人在耶誕夜一起慶祝的畫面,給了我一線希望,或許有一天,有戰爭的地方也可以如此的和樂——和平相處。因為相似的文化,讓敵對的德國人、英國人能夠聚在一起,在當時的戰爭地點一起分享小禮物以及唱耶誕歌。

也因為這樣的慈悲,我想,人類也可以一樣的在不安以及恐懼中找到慈悲,就像是一位陌生人給烏干達小孩的慈悲,一位年輕人給蚯蚓的慈悲,德國人以及英國人在聖誕夜互相間的慈悲。或許,我們都可以找到這樣的慈悲心給彼此,以及這個世界。但是,有一件事是我從看見慈悲時所學到的奇蹟,也就是我所說的慈悲,是因為個人的決定,才能讓這個奇蹟發生。

在我寫這篇短文之前,我總覺得別人給予我的慈悲、愛我、照顧我,是很理所當然的!但是,從佛法裡,我學到了所得到的每一樣東西沒有一樣是權利或理所當然的,每一樣都是特別給予的,我並不值得得到別人的奇蹟,除非我自己好好的去栽培,去修這個慈悲。

以前的我,並不是真正由衷的去感謝那些給與我慈悲的人。但在我學習、經歷過不同形相的慈悲後,我了解了慈悲不僅僅是一種奇蹟,更是一種力量,推著我向前走的力量 。

當我在寫這篇短文的時候,我在電台聽到了英國人以及德國人互動之間的耶誕夜。當時的我真的很難去相信這件事情的發生,我對戰爭的想法總是逃不過「黑暗」、「怨恨」、「痛苦」這些關鍵字的,怎麼可能可以在戰爭中看到慈悲呢? 答案就是人類的力量,我們有這一股力量能夠把黑暗轉變成光明,怨恨轉成愛,痛苦變成解脫。

我在培德女校的這五年裡,我學到了是我們的選擇,並不是我們的命運告訴著我們要不要修我們的慈悲,以及在及時的時候展現它。就像我在我的短文裡所說的:「德國人和英國人能夠開心的一起唱耶誕歌,沒有人須要逃命,或是跟其他的人打仗, 大家只需要去享受那一晚因為大家慈悲心而創造出來的和平。」

身為一位學生,而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裡,我學習到了修行、靜坐,以及適時展現慈悲的重要性,真正學到佛法是,只有在我真正的付諸實行佛所教的東西時,才是我得到的。因為慈悲心、和平,在戰爭當中是有可能發生的!

今年,我將會在這裡畢業,然後去上大學。我應該會修有關和平、戰爭以及正義的課程。雖然我已經好幾年都聽了烏干達國家的戰亂新聞,而我每一次聽到還是會感到非常的失望及難過。到了大學後,我想找出全部戰爭開始的因,找出能夠幫助戰亂之中的解決方法,然後再去關懷那些在戰亂之中的小孩們。

這間學校教會了我不只是學一些只是為了生存而學的東西,而且要反問自己:為什麼要學這門學問呢?為什麼我想要學習這些東西呢?我在大學所吸收的教育,又如何能夠提供別人一個更好的生活呢?而這個道理,也就是孔子所說的世界大同,大家都是因為大眾的利益而去做一件事,而並不是因為個人的利益。阿彌陀佛!

By Christine Chang

Buddhas Bodhisattvas, Venerable Master, Dharma Master, all good knowing advisors Amitabha!

 

My name is Christine Chang. I am a senior and I recently got accepted to a girls college–BrynMawrCollegeat Pennslavania.

Today I will like to share some short excerpts from my college supplement essays and how the Buddha’s teaching and the education I receive from DVGS make me different compared to the other applicants. This year, I decided to apply to a lot of Girls Colleges. You might ask me why? Well, I think my answer is that I will be able to have a more disciplined life when I am in an all girls environment and that I will obtain a more focused mind.

A college that I applied to had this prompt: What miracle have you witnessed?

I tried to think of those non-spiritual miracles in my life but couldn’t really find one until I heard something on the radio about the Christmas truce that happened during World War II.

For me the miracle is human compassion, in large or small measure.  I attend school in a Buddhist monastery; this has given me the opportunity to personally witness many acts of compassion, a nun sacrificing years of her life to relentlessly care for hyperactive teenagers, or a loud gaggle of students suddenly stopping to help a suffering animal or bend to remove worms from a trodden sidewalk, or arguing students stop their angry words to dry the tears of a sister student with comforting gestures and chocolate. I have seen a class film on the horrors of genocide and have it move me and three other 15-year-old girls to stretch beyond our comfort zone and talk to strangers to raise money. I have witnessed a stranger’s eyes move from frowning doubt to understanding and compassion and then to donating money. I have witnessed the letters from the children saved by this small amount of money raised. These are personal miracles I have witnessed.

In politics and history, accounts of compassion rarely appear, but I have read of the Christmas Miracle of 1914 and it gives me hope for the tensions between the wars and conflicts that are happening nowadays.  The shared culture and miracle of Christmas united the British and German soldiers on that World War I battlefield for one night, to cross the No Man’s Land, to share small gifts and sing carols in the dark.  Maybe the shared culture between all humans can also be a way to unite us peacefully in the dark night of distrust and fear. And if a stranger can find compassion for a child inUganda, an unruly teenager compassion for a worm, and British and German soldiers compassion for each other in the Christmas holiday, maybe, just maybe everyone can find the compassion to care for each other and the world.  But one thing I do know from what I have witnessed: miracles are possible if and only if human beings are willing to let them happen.

Before I wrote this prompt, I always thought that I deserved others’ “compassion” or it is a right to be loved and cared by others. However, in Buddhism, I learned that nothing is a right; everything is a privilege. I do not deserve this quote quote “miracle” unless I cultivate my own “compassion”. I was not being truly thankful to the compassion that other people are giving to me; I was not mindful of it. As I learned more and experienced more of this miracle in life, I realize that compassion is not only a source of miracle from others, but a source of strength that can keep me going. While writing this prompt, I learned about the Christmas truce that happened between British soldiers and German soldiers during World War 2. When I first got acquainted with this part of history, I was shocked, indeed. In my opinion, war is a symbol of darkness, of hatred, of suffering. How is it possible to see compassion, or “miracle” during a war? Humans. We have the power to turn from darkness into light, from hatred into love, from suffering into liberation.

From attending DVGS for 5 years, I learned that it is a choice, not a destiny for us to decide whether we want to cultivate and manifest our compassion at a critical moment or not. Like what I have mentioned in college supplement essay, British and German people stopped and started to sing Christmas carols at night. No one has to run for life, or fight another soldier but enjoy the peacefulness that is created by everyone’s compassion.

Being a member in this community, and a student inDevelopingVirtueGirlsSchool,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ing, meditating, and acting out compassion. Buddhism is only learned and internalized when I applied the teachings into life. Once we show others our compassion, I believe that “peace” is possible even during chaotic times (just like what we have witnessed during World War 1). Compassion is a miracle that can be easily achieved when you are willing to achieve it.

This year, I will be graduating from the school and going off to college. I will most likely be studying the Peace, Conflicts, justice Program in the college I am attending to. As you may know, I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e Uganda project for a period of time, and is still horrified by the conflicts and wars that are now happening in that area. Besides raising money for the children inUganda, I want to search for the roots and causes of war, finding answers that bring peaceful solutions to conflict, and heal the hearts and bodies of victims damaged by war.

Our school has taught me not to just learn something for the sake of living, but to question the purpose behind it—why do I want to study about this? How can my education in college help create a better life for others? This is also one of the concepts of a Great Unity, of how people consider everyone’s benefits and not just one person’s.

分享烏干達小孩來聖城的心得

劉耀銘講於2012年2月3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A talk given by Yao Ming Liu on Feb 3 (Fri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中文翻譯:張瑜庭       Chinese translator: Christine Chang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Buddhas, Bodhisattvas, Venerable Master, Dharma Masters and all good knowing advisors, Amitofo. Today I would like to share some experiences I gained from the day the Ugandan children came to CTTB on January 11, 2012.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我的名字是劉燿銘。今天,我想分享二O一二年一月十一日烏干達小孩來聖城的心得。

From meeting the children ofUganda, I learned many things I would never have known about them had they not come in person. I experienced their culture through their music, their lifestyles through their dances, and their beliefs through our conversations. But most of all, the Ugandans had taught me that the key to living a happy, healthy, and motivated life is to “live the present”. To enjoy every moment, and to treasure the time spent doing anything, anywhere, because a moment lived is a moment passed, and cannot be relived again.

遇到了他們之後,我學到了許多。我慢慢透過音樂,透過舞蹈,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 。透過對話,更知道他們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他們教會了我 要活出一個快樂、健康、有熱忱,且活在當下 的人生。他們教會我要去享受每分、每秒 ,還要珍惜每一次的經驗,還有在人生每一個景點的時間。因為時光飛逝,當你錯過了,你有可能沒有辦法再次體會。

Before I got to know some of the Ugandans, I made assumptions of what they must be like. They were dancers ranging from 12 to 18 years old, many of whom had lost their parents and was taken in by the Children of Uganda Organization at an early age. The hardship these children have faced was beyond what I could have imagined. From thi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 assumed that life must be painful to live for them because most – if not all – of their family are gone. How did they possibly overcome the obstacles they faced in life and continue living with the haunting memories of their past?

在我真正認識他們之前,我已在心中推測他們的背景。他們的年紀範圍是十二歲到十八歲。他們之中,有很多人在年紀小的時候,失去了他們的父母,然後被這個烏干達機構收養長大。他們在人生所面對的難題都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從這種坎坷的背景中,我可以想像他們的生活有多麼的痛苦與艱難。因為他們大多數的父母都早已離開世間了,而他們是怎麼戰敗那些生活中的難題,持續過著他們的生活呢?

My views and thoughts changed as I welcomed the 20 children coming out of the bus. Each of them was very eager to meet us, and some even gave hugs. This had surprised me, because I had previously assumed that these were children that must have felt bad about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m. Yet, they were not at all the people of my assumption. They were friendly, loving children who opened their hearts to embrace new people and new cultures.

當我迎接著20位烏干達小朋友的同時,我的看法及想法也隨著改變。他們每個人都非常期待見到我們,甚至給了我們擁抱。所有的一切讓我覺得又驚又喜。因為我以為他們會對他們的遭遇而流露出悲傷。但是,他們卻不是我想的那樣。他們非常友善,而且很願意敞開心胸去接受各種新的人事物。

At this moment, I saw the world through a whole new perspective. These children, young as some of them were, had already learned to move on from what had happened, and were ready to receive the present. During that one day at CTTB, they were living the moment they experienced Chinese calligraphy. They were living the times they toured around the city, admiring the Buddha Hall, appreciating the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in the morning, and enjoying the moment they danced on stage. It was because they do not dwell on the memories of their past that they were happy and at ease.

在這一瞬間,我對這個世界有了新的觀點。這些小孩,其實早就已經學會怎麼面對挑戰。他們已經知道如何接受以及從他們的經驗裡,學習重新的面對現實。在聖城的那一天,我看著他們一個個活在當下,開心的體驗用中國毛筆寫字。而當他們參觀了聖城佛殿時,對佛教有著深刻的印象;他們更是享受在臺上表演的時光。因為他們並不會執著在過去的事情而感到不快樂。

I remember a conversation I had with the artistic director (choreographer) of the dance and music for the Tour of Light performance. We particularly discussed the different cultures we had and the beliefs we each held. Evidently, the choreographer had had a similar conversation with some new people he met atSan Francisco. What he concluded from his first impression ofAmericawas that Americans have no culture because they were so engrossed in the media. They do not notice what is around them. They see the virtual world instead of the reality. He drew from his conversation with one woman that all that the people inAmericado is eat, watch television, and go on the computer. I was shocked, for this was not exactly theAmericaI know. Were we, as people inAmerica, losing our culture to the media? Or was media our culture?

我記得我與其中一位藝術音樂及舞蹈指導有一段對話。我們分別討論了不同文化的差異及不同的信仰。他曾經也跟另外一個人討論過同樣的話。我們得到的答案是美國並沒有所謂的文化。因為人們都太過專注於大眾傳播系統,他們沒有注意到周遭發生的事情。烏干達小孩也看到了實際發生的事情。他告訴一位女士,關於很多美國人都只會吃、看電視,或是上網等等的評語。當時,我嚇壞了!  因為美國好像不是他想的那樣。身為美國人的我們,真的因為大眾傳播系統而失去了我們的文化了嗎?還是大眾傳播系統就是我們的文化?

Then, he recalled his second impression ofAmerica, which was the City of Ten Thousand Buddhas. He discovered that this part ofAmericawa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areas ofSan Francisco. Here, the culture was rich because the people actually notice their surroundings, the reality around them that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from recognizing such changes, from living the moment, a culture was preserved.

接著,他回想了他對美國的第二印象,也就是萬佛聖城。他發現到這是一個完全不同於舊金山的地方。這裡的文化很不同。 大家似乎都非常投入這個環境, 也感應到了這個地方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感受到每天的變化,因為我們「活在當下」。 對他來說,我們這裡是有文化的!

After this deep conversation with the choreographer, I realized that the environment around me was truly beautiful and very precious because it was a culture preserved by the recognition of time. I had never seen from this perspective before. I also realized that these children fromUgandawere not only happy and content from living the moment – they had preserved their culture as well.

在跟這位藝術音樂及舞蹈指導談話後,我發現這裡的環境是真的很美麗,也因為這裡保存的文化,讓一切都變得很珍貴。在與這位烏干達朋友講話之前,我從未這樣想過。我也發現這些烏干達朋友,不只是快樂地活著,他們也有他們所保存的文化。

There was one other conversation I had with the lead dancer of theUgandaperformance. She told me of how she felt about being here in this new environment. She loved the peaceful atmosphere and all the people. During our talk, I remember one thing she had emphasized on. “Everyone is so good here; the people are good, the environment is good, and the nature is good. Everything is good here.” Later, she mentioned that she was very thankful to have met all of us, and that to express her gratitude, she is willing to dance with all her heart. Now that I think back, I was conscious that the reason she can put so much feeling into her dance was because she was living every experience at CTTB; and because of this, she dances with sincerity and heart.

另外,烏干達舞團團長說:他很喜歡這裡很平和的環境,還有友善的人們。他特別強調,不管是這裡的人,還是環境都很好。之後,他說:他會全心全意的來表演,因為他要表現出他對這裡所有的感謝。現在想起來,因為他真正的在聖城 「活在當下」, 他也就很自然的用盡他全部的心思、誠心來表演。

In conclusion, I learned from this experience that it is because I seldom truly live the moment, I miss out on the great parts of life. Had the children of Uganda lived their past, they would have been what I had at first expected them to be. They would have been people mourning past losses and regretting what they could have done.These were not the people I met that day. I saw in these children happiness that came from every moment they lived through. I saw in them hope for the endless opportunities ahead of them. Amitofo.

總而言之,從這個活動當中,我學到要活在當下。 不要錯失很多人生中難得的機會。如果這些烏干達的小孩活在過去,那他們應該跟我原先想的一樣,哀悼過去失去的東西;後悔著他們應該做,卻沒做到的本分。但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人,我看見他們活在當下的幸福;我看見他們眼前無止盡的希望與機會等著他們。 阿彌陀佛!

新年新希望,願力無窮盡

沙彌親榮講於2012年1月25日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Shramanera Chin Rong on Jan 25 (Wednes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同修:阿彌陀佛!今天輪到沙彌親榮在這裡練習結法緣。言辭當中若有不當之處,請給以慈悲指正。

今天所想講的是「新年新希望,願力無窮盡。」在新的一年,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他展望未來的新希望及願力。在這新希望及願力當中,如何來洗心革面,維新改良,讓自己成為多福德、多善根的人,漸漸地往自己的願景來前進,來完成自己的願望?

就好比我們在農歷初一,就誦《消災吉祥神咒》,讓我們在新的日子裡既消災,又吉祥。也祝願我們晝也吉祥,夜也吉祥,晝夜六時恒吉祥。一切時中吉祥者,願諸三寶哀攝受。

在聖城常住的同修及來參加萬佛聖城的居士,真是很有福報。我們上人的教導,在佛殿每天的早課,皆持「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的名號。每天受到佛光的注照,不但災星退度,福星更是降臨。既有福,又有壽,能得到永遠的康寧。

首先災難是從何處來?災難它是從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所召感的果報。所以還是要從心來消災。因為過去的宿業及現前的惡業所感應。所感應到的,是眾苦臨身,內心不能安住,內心也不明白因果,不能放下安然受報,又疑惑造業。同時內心當中又無法提起正念,轉念心境,轉煩惱為菩提,所以就生生世世在煩惱的洪流當中漂浮。

所以我們要消災,就是時時刻刻記得上人的教導,每天是不是還有爭強好勝的心,是不是還那麼貪心?既貪財又貪色,對名利也放不下,對飲食也無法控制,也貪睡、昏沉、懈怠。問一問自己是不是不求,是不是還有自私自利的心,是不是每天還打妄語。

我們能夠從內心來維新改良,洗心革面,做到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這就是已經消災了。

既然已經消災了,那業障也清凈了,自然吉祥如意。所以新的一年的新希望呢,就是從我們內心來做環保,將心靈的垃圾收拾乾凈。

佛經上說:「一切清凈慧,皆由禪定生。」可見想獲得清凈的智慧,那還要從修習禪定而來。禪定是從何而來呢?第一步,必須要先持戒;持戒清凈了以後,再修定;心能定了以後,久了智慧就自然現前了。

佛法的用語,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它雖然有層次上的分別,其實修一就記住了三;因戒定慧三位是一體的。例如我們念佛、拜佛,誦經、持咒,演教、參禪,或是做其他的事情的時候,都能把心專注在它上面,專心就是指的功夫。

當我們的心達到了隨時都能專一、虔誠,沒有妄想或是昏沉,維持在絕對平靜的境界當中呢,本有的智慧就會自然啟發。所以不管我們修習佛法,做試驗,或是做學問,都必須在正念心上用功夫觀照;當心清凈了,自然就會產生正知、正見。再以這種智慧來研究學問,學問一定有所成就。從事修習佛法,也一定能有成就。就如同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無願不成。現代的人,非常注重吃喝玩樂,以及上網的品質。在物欲的潮流下,人的心就很不清凈,社會的災難也就多了。

在佛經上曾這麼說,人的心,貪心太多了,就會有水災。瞋心太多了,就會有火災。癡心太多了,便有風災。現在社會有那麼多的災難呢,也就應驗了佛法上所說的。

人如果能夠從多方面去觀察,去體會,自然就會知足常樂;尤其現代的物質生活已經達到一個巔峰,如果不透過修學佛法,透過禪的觀念,在精神上、生活上去突破、去充實,那麼我們的生活始終都會陷在煩惱及空虛當中。所以,在新的一年當中,我們很慶幸能夠在聖城修行。我們就更應該珍惜這麼好的因緣跟機會,在修學佛法上有所增進。

尤其是我們每天的日常功課,還有在聖城這麼好一個修學的環境,我們能夠下定決心,全力以赴;因為以後呢,我們不曉得這個機會是怎麼樣。所以說,要當下把握現前良好的修學因緣。

今天就報告到這邊。阿彌陀佛。還有兩分鐘,請問有沒有什麼問題?

其實我們經過兩週的彌陀七,還有三週的禪七的洗禮,我們心中的火爐已經打開了,身體也鍛煉起來了。所以趁這個機會,我們打鐵要趁熱,不要休息了。因為休息了以後,這個鐵就冷掉了,以後再鍛造,又要重新起火爐啊!所以我們就「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

參禪!

比丘尼近中講於2012年1月20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Jin Jung on Jan 20,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打禪七對我來說本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又極渴望參加,因此我就申請,爭取參加。雖然我知道廚房的工作人員工作得十分辛苦,但是我仍然迫不及待想參加。但是我是一個很不精進,怕痛的人,加上四大不調,生理上的障礙,我想也有很多人和我有同樣的困難,所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這種體驗。 

禪七開始的前幾天,上人就開示道,參禪必須雙跏趺坐,就是可以練金剛不壞身,還容易入定,還可以開我們的智慧。所以我心裡就生出了懷疑,像我這樣子,打坐有障礙,能不能得到好處啊? 

像我氣不足,右腳盤上來,它自動掉下去;要是我把它扶住呢,要使很多的力氣。我也試著用繩子把它綁住,可以支撐得久一點;打完禪七之後,又恢復原來的樣子。所以,我今年就不勉強,隨它去。 

再加上臀骨的位置不正,坐了二十分鐘就好像坐在一塊突出的骨頭上,也不能坐很久;坐久一點就像坐在一個有針的毯上,每二十分鐘就要換換腿。就在那個時候,上人就開示道,修行最重要就是要清凈其心,與練腿是兩回事。因此我就開始放下這些打坐的念頭,然後開始找「誰」,到底是誰在參,迴光返照,反過來看我自己,「反聞聞自性」,聽聞自性裡面,不生滅的性。我細細地去聽聞,果然就在當下,當下不失去念頭,當下就是清凈。念念不失,念念就是清凈。但是我用了一天的功夫,第二天又散掉了,不容易集中。 

因為那一念實在太微細了,你不能抓住它,也沒有一個特徵你可以認得它。它會悄悄地跑掉,所以,要全力以赴,守住它,看住它。如同上人所講的,如龍養珠,如雞孵卵。不能分心,但是偏偏旁邊的人摸摸頭、摸摸腳的聲音,又把我的念失掉了,又跟著他的聲音跑掉了。雖然我努力克服,不要被旁邊的動靜所轉,但這個心念,就像懸在虛空的一條蜘蛛絲。可能因為屋子、樹木、動植物、萬象的存在而見不到那微細的蜘蛛絲,只有在光線下能看見它。所以,不起妄念就像太陽光,能令人見到自性。 

我曾經在打禪七的時候,有那麼一剎那鑽錐子的經驗。這經驗令我得到一點利益,但是,那錐子並沒有鑽透。所以,我就試著專注在那清凈的念頭上。果然,如果白天一天都如此,晚間坐到十二點鐘,乃至精神飽滿。可惜我也沒有辦法做到每天都這樣。因此,我就參「明心見性」這四個字。我就參,如果當下的這個念頭是心,那為何見不到性? 

我反觀自己的行為,我就明白了一些豆腐賬。在禪七以前,我告訴同修們,午餐我就不幫忙了。誰知道,在禪七的時候,突然這個請假,那個也沒來,不夠人手,我就要去幫忙。我也做了人事的安排。我就遇見幾位新來的義工,我才知道什麼叫善根。她們也是受高等的教育,可是不論你叫她們做什麼苦差事,隨時隨地都去做,而且面無難色。 

看見他們我感到自己很慚愧,來到法總這麼多年,壞習氣還一大堆。記得我還在當沙彌尼的時候,常住給我們的工作,我總是討價還價,推三阻四。這個人我不歡喜,我不願意跟她合作;那個人脾氣不好,我合不來。一星期工作三天,要求要有一天洗衣服,一天剃頭,一天休假,一天參加法會,總是有很多問題。 

所以我們的教授阿闍黎老師就告訴我們,修行要學習服從。她說,古來的大德,你告訴他雞蛋是長在樹上,他們就說,「Yes!」不像我們就要用科學的理論去思考一下,那不合邏輯,蛋明明是雞生的,為什麼會長在樹上? 

現在我才明白,如果我們能夠服從善知識的教導,也就是直下承擔。也就是第一念,就是第一義諦。不假思索,就是回本來的自性。清凈我們的本性;再思考一下,就是世心,就是離本性越遠。因此,有善根的人,他們做事情不假思索就去做。 

有一天,有一位居士因為其他的事耽誤了吃飯,所以她來到齋堂才吃了兩口飯,我便要求她幫忙收拾善後,她放下馬上就去做。看到她,我就跟她講,來到萬佛城修行是很苦的,從早到晚都沒有得休息。她就對我說,在中國的道場,還要挑水,還要用茅坑,何況行我素祖師都教我們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像這樣能夠行捨,無我的行持,那就是能夠放下我執、我見,才是無我相,所以明心見性需要立功立德;不但要先修改我們的壞習氣,還要認真去做利益眾生的事。 

在禪堂裡面,也許有人會像我一樣被旁邊的聲音所干擾。所以我就看到一篇《達觀的人生》,怎麼樣來轉我們的心境: 

「雖然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是你能夠開拓它的寬度。雖然你不能左右天氣,但是你可以改變心天。雖然你不能選擇容貌,但是你可以展現笑容。雖然你不能影響他人,但你可以充實自己。雖然你不能預知明天,但是你可以善用今天。雖然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雖然你不能凡事盡己如意,但是你可以因盡了心而無怨無悔。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就是由父母給我們,由我們過去的業力來決定。所以如果碰到什麼不如意的事,把心胸打開,包容一切,那就是有開闊的心胸,就可以容納一切。雖然天氣我們也不可以改變它,但是可以因為我們每天有愉快的心情,而變得有好的天氣。雖然我們不能選擇我們自己的容貌,但是,笑容可以美容我們的人生。」 

雖然修行人不能笑太多,但是也不要板著臉。雖然我們沒有很多的德行可以影響別人,但是,如果我們常常收攝六根,不為六根六塵所轉,充實自己的心性,那就是真正的富有。雖然我們不能知道明天如何,但是如果我們今天念念不離自性,那就是充實地善用當下。雖然不能樣樣順利,有許多的障礙,但是,我們會因為我們盡了力去做,而沒有浪費光陰。雖然你不能凡事都如意,但是,會因為我們盡了心力而不會後悔我們所做的事情。這個就是一個圓滿的人生觀。阿彌陀佛。

三週禪七的感受

比丘尼恆猷講於2012年1月17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Yo on Jan 17 (Tues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我是恒猷。

我首先先感謝十方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天龍八部,還有四眾大眾這次的護持禪七,讓我們能夠很安心地在裡邊用功。

三個禮拜的禪七,我淺淺地跟大家講說我這三個禮拜禪七的感受,讓大家參考。將來你們在坐的時候,也許可以做一點參考。

上人所講的,禪七是被打,被香板打。上人說不需要,你們自己打自己就夠了。

這是我個人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情形不一樣,但是我想是大同小異--我現在講說我個人的,在這三個禮拜的感受。

假設說你要打算長坐的話,就是不起身,就是從開始坐到放香的話,這當中你可能要有一種心理準備。就是說,你在吃飯的時候可能要吃少一點,差不多七八分。然後,水,你要喝得很少。假設說你多喝一口水,可能你會少了一支香,你就必須要起香了,起來。因為喝太多水的話,可能你就想要上廁所。因為我們在打坐的時候心很靜,雖然你起個念頭,「哦,我想要上廁所」的話,你要再讓你的心靜下來,再坐,已經沒辦法,因為它已經起那個念頭。所以說,這個當中,在喝水的話,你可能要稍微控制一下;不然的話,你想要長坐,就可能會落香了,就必須要起香,上個廁所,這很可惜。所以就是說,你自己打算要長坐的話,就必須要去想,在吃東西的時候也是很重要,要吃得很清淡,雜的東西絕對不能吃;因為你食品吃太雜的話,你坐的時候那個內心裡面,又有一種反應出來。

所謂的打坐,就是我們坐在那邊被打的;打得很痛,痛到那個心都要跳出來了,甚至你那個肉好像要被割開了,是很苦很苦,很痛很痛的,痛得不得了。

我們說,我們住了多大的地方,實際上,我們真的好像是被關在監獄裡面了。這個身體就像一個監獄,當你被打痛厲害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辦法跳出來。假設說你被打的時候,有辦法跳出來的話,那我們可以說,我們所住的地方不但是大,是遍滿虛空了。

這個打坐的話,就是我們平常時候,你有時間的話,一天可以坐一個小時至兩個小時。你堅持下來的話,我們每年的禪七你進來的話,你就每一年每一年會進步的。這個是我個人的經驗。

這次禪七的第一個禮拜,從早上我們女眾三點開始,到放香是十點二十分。第一個禮拜我早上,就是從三點到十點二十分,我有兩次放過香。因為那當中,在坐的時候心有點亂,就是心不是很平靜的。所以這當中我就不能繼續坐下去,我就起來行香;行一支香然後再坐下來,坐到放香。第一個禮拜的時候是有起來行香兩次,早上的時候;那晚上的時候也是起來行香兩次。有一次是心沒有辦法靜下來,有一次是因為想要上廁所,所以我就起來行香。這是第一個禮拜,這個情形,就是這樣子來的。

我現在所講的是雙盤的。因為當你在坐的時候,這個跟我們心有很大的關係。有時候,開始坐的時候,你的心會很平靜;但是可能會坐一兩個、兩三個小時,你的心就開始變了。它可能開始,有時候讓你不舒服啊,就心開始搖動;搖動就開始痛了。這當中你就會痛,有時候慢慢地它就會痛了。這個痛,有時候它痛的話,像我們這樣子坐,我們坐這個時間,痛的話,依我個人來講,其實是可以忍受的。這種痛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有時候那個心呢,它不跟你配合,它會有另外一個想法。所以這當中,其實都要克制它的;你沒辦法克制的話,你就放腿了。所以這個是必須要克制的。

我個人來講,就是說在坐的當中,就是第一個禮拜坐的時候,那個痛不是麻的痛,也不是氣來的時候痛的;我個人來講,第一個禮拜它完全沒有氣,是我們坐在那邊的時候痛。它不是那個氣在通的時候在痛,是坐在那邊的痛。所以有時候你剛坐下去的時候,會覺得很好,但是坐幾個小時的時候,它又開始痛。但這當中你都是要忍耐的,它就可以過去了。

以我個人來講,我們坐的時間這麼長的話,實際上它那個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有時候過幾個小時之後,它又開始讓你很舒服的;甚至你覺得你好像沒有坐在那個地方。所以這當中就是說,我們一定要忍耐。這個打坐沒有什麼辦法,就是忍耐。你只要能忍的話,也許剛開始坐的時候是一個不好的情形,就是很痛很痛,痛得讓你受不了;但是你能夠忍耐幾個小時之後,痛過去的話,也許就像另外一個法師所講的,坐在棉花的上面,很舒服的。它這個變化不一定,就是說你一定要忍耐,也有好也有壞。所以這當中其實就是慢慢地這樣子過來的。

剛才所講的是第一個禮拜;第二個禮拜的禮拜三開始,我那個氣開始來了。那個氣,都是從我們腳足裡面上來,慢慢上來。這個氣來的時候又是另外一種痛。這個痛跟上次那種沒有氣的痛又不一樣。這種氣來的時候--這是我個人的,因為每個人情形不一樣--它分好幾種的。有一種它來的時候,就好像蜜蜂那個蜂巢那樣,裡面好像有空間。這種氣來的時候它很強的。這種的話,假如你慢慢了解它,你可以接受它。它很強烈,但是你能夠忍耐那個痛的話,它通得很快,你就讓它上來。這種的痛依我個人來講,它雖然是很痛,但是它可以忍受,因為它通得很快的。

另外一種氣是怎麼樣?它好像那個雲,整片整片的,所以這個當中你就要很小心。因為我們處理不好的話,有可能它就鼓在那個地方,就好像那個水管,空氣在裡面「咕嚕咕嚕」這樣子,你根本都沒辦法坐了,坐起來就很痛苦。另外一種氣,就是我剛才所講,像整片雲這樣子,這個你要懂得去處理它。我個人經驗是,這種東西我就不要了,我不要它上來。因為這個它的速度很慢的,甚至在小腿那個地方,它沒有辦法上來;這是我個人來講,它沒有辦法上來,脹在那個地方,很脹的,(膨脹)脹痛,讓你受不了,跟那個痛完全是不一樣的。你要擺脫那個痛,其實已經很困難了。

關於這個氣,我想我們男女眾可能會不一樣;男眾可能陽比較勝,他氣衝擊力比較強。這種的話,因為氣來的時候,其實是很強烈的,它真的是,就像那個鐵箱把你控(箍)住了,讓你沒有辦法動。氣真的來的話,是這樣子,它就把你固定在那個地方,讓你完全沒有辦法動。它是有這麼強的力量的。所以當你接受這個氣的時候,讓它上來的時候,你能不能馬上做決定;在它走動當中你就要做決定,因為它衝的時候是很痛。假如你沒有辦法接受,它上來的話是慢慢上來,可能經過三個小時,它才慢慢地消失。但是它開始衝的一兩個小時當中,是相當地痛。你沒有辦法接受這個痛的時候,你要放棄的時候,這都是一個問題呀!因為你要懂得去放它,不然就像我剛才所講的,它會鼓在那個地方,就好像那個水管,氣就是在裡面了,就沒有辦法出來。在這當中你坐的話,就很辛苦很辛苦了。因為它已經鼓在那個地方,你坐在那個地方都不穩了,就好像,感覺你那個腿沒有辦法平衡,好像有高下,好像有東西在那個地方。這個當中,影響到你心吶,所以你根本沒有辦法坐,很困難的。

一般我在坐的話,坐上去可能半個小時的時候,那個氣就開始上來。所以我的經驗就是,當那個氣來的時候,我就開始注意這個氣,氣脈它的動作。當我發現這個氣是不同的氣的話,我就要做決定,我要不要用它了。就是,因為就假如你發現這個氣,就是像我剛才說的雲那種的話,我可能就不接受它;不接受它怎麼處理它?因為它已經慢慢地開始上來,你怎麼處理它?你那個腳,那個足啊,你們就去動,就去擺動;不是叫你放腿,你那個腳就在那邊動動--不是放腿哦--那個氣就慢慢往下出去了。但是你還是要一直注意,它還是一直想上來;你雖然把它趕出去,它還會再進來的,所以當中你就一直動它。

假如這個氣來的時候你覺得可以接受它的話,你就讓它慢慢地上來,這都沒有問題。但是等它上來的時候,經過兩個多小時後,你痛了一個半小時,痛得不得了,已經沒辦法,實在是沒辦法,就放腿。我是不放的。我就會想辦法。我就開始動我的身體,我就開始動。因為當你受不了的時候,你就開始慢慢晃動。你慢慢動,慢慢動,讓那個氣往下降;慢慢地動,不能很快的。因為你太快的話,有可能造成你的腿痠,腰痠;因為氣在那邊會造成你一種痠。就是說有的人轉呀什麼樣,其實那個痠不是說怎麼樣,因為那個氣鼓在那個地方,造成你的痠;有一種是痛,有一種是痠,其實都是氣的問題,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就是說,當然你要放腿,這個很容易解決;假如你不放腿的話,就必須慢慢在那邊搖,身體慢慢搖動,讓它往下降,往下降下去。這樣子一方面不會把那個氣留在身上,就好像鼓在那個地方,你就很不好處理的。

你那個氣上來的時候也要注意,有一種就是說,上來的時候它很強的,經過一個多小時之後,你感覺上,其實它那個氣是在我們小腿那個地方,它一直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我覺得是它的發電廠,一直在那個地方。實際上你覺得那個地方是很強,在小腿那個地方。實際上,它已經跑到你上身來了。你在坐的時候,你的身體要坐正。假如說你歪的話,你歪到什麼程度,它就把你定型,它是這麼強的力量。所以當你發現氣上來的時候,因為它的那個大部分的強力都是在我們小足那邊。但是你沒有提前了解,你就是坐得歪歪的話,你感覺在小足那邊很強,但實際上它已經都跑到我們上面來。你沒有注意的話,你身體坐歪的話,它一上來就把你身體固定了,就定型是這樣子。你再去動的話,花很大的力氣才能動它,不然它把你定型。它是這麼強的,所以說我們真的是可以成佛啊!

這個氣上來的話,其實它是讓我們很不舒服的,因為它很強烈,就整個把你抓住這樣子,讓你沒有辦法動的,這是另外一種氣。另外一種氣是上來的話,它是很好的,它會讓你很舒服地定在那個地方,就好像一個架子把你架著,讓你坐在那個地方很舒服的,不過這種氣就比較少了。大部分的氣就是像這種,所以這個氣上整個身體的話,你自己要很清楚,實際上是很不好受的。我個人來講,其實它不好受的,它就把你抓住,讓你很痛苦。這個氣來的時候也是要很忍耐,這個氣的痛跟那個痛是完全不一樣的。

時間到了,因為講不完,所以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用功,早日見到自性,才不會做顛倒的事情。阿彌陀佛!

冬季禪七之體驗

洪親慧 講於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Chin Hui Hong on Jan 26 (Thurs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今天輪到親慧上台來做學習心得報告。若有講得不正確、不如法的地方,請法師及善知識們慈悲,能給予我指導。

在佛將入涅槃時,阿難以四件事情請問於佛。其中兩件事情,讓我感到最關切。因為這兩件事情關係到一個修行者在無佛的時劫,該如何來修持。

第一件事情:佛在世時,我們以佛為師,佛入涅槃後,我們以誰為師?佛回答說:「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第二件事情:佛在世時,我們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後,我們依誰而住?佛回答說:「佛在世時,依佛而住,佛滅度後,依四念處而住。」四念處就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既然「依四念處而住」是佛要入涅槃前的遺囑,由此可見,四念處對一個修行者在修行上的重要性。

我常常在思維這四念處。「身念處」,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之相,非究竟真實。「受念處」,我們對外塵境界的感受,不管是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皆是虛幻。「心念處」,心念,生生滅滅,剎那剎那變化,無法常住。「法念處」,一切法無有自性,必須靠種種因緣條件的配合,才能存在。既然這四念處,「身」是不實,「受」是虛幻,「心」是無常,「法」無有自性,那佛為什麼要我們,在祂滅度後依著這四個虛幻的所緣來安住呢?

幾番反覆思維佛的用意之後,更加佩服佛的智慧及感恩佛的慈悲。為什麼佛要我們依四念處而住呢?因為,佛非常了解我們眾生的習性,眾生一定要有所依,才會有安全感。這種習性是根深蒂固的。所以,祂告訴我們在祂滅度後可以依四念處而住,表面上看起來,是讓眾生有所依,但在深入思維及修證四念處之後,眾生慢慢就會了解身受心法的虛妄,在無有所依的當下,又能安住。

另外,一個原因是四念處和其他佛法的法則是相通的。簡單舉例說明,四念處與四種顛倒、五蘊和兩種執著之間的關係。我們凡夫背覺合塵,於色受想行識五蘊,起四種顛倒。於色蘊,起以不淨為淨的顛倒;於受蘊,起以苦為樂的顛倒;於想蘊,和行蘊起以無常為常的顛倒;於識蘊,起以無我為我的顛倒。如果常修習「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可以除去這四種顛倒。依四念處而行,也能幫助我們除去「我執」與「法執」。修習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可以漸漸把「我執」看破,修習法念處,把「法執」也放下了。

既然,「依四念處而住」是佛的咐囑。一直很好奇,四念處要如何來修持?自己像是做實驗般,嘗試了一些方法。平時,就依上人的開示,在日常生活中觀照四念處。「觀身不淨」,觀這個身體只是個臭皮囊,骯髒垢穢,自然也就不會再那麼保護它了。「觀受是苦」,觀想所感受的,都是苦的,就不會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觀心無常」,知道心是無常的,就不會執著心裡所打的妄想上。「觀法無我」,觀五蘊法中,沒有一個真實我的存在。發現,如此觀照之後,心中的貪欲與執著就比較放得下,煩惱也跟著少很多。這才明白原來煩惱是由貪欲和執著而來。依四念處而修,可以漸漸地去除我們的貪欲和執著,覺得自己真的受益很多。

在禪修時,又要如何來修四念處呢?這次,三個禮拜的冬季禪七,有一些許的粗淺的體驗,我想,或許可以跟大眾分享。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只是大概地說一下身念處的部分。

四念處整個比較起來,身念處的所緣是有形體的,最粗,比較容易觀照。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的所緣是沒有形體的。所以,受念處的所緣比身念處更微細,心念處的所緣又比受念處更微細,法念處的所緣是最微細的。依照每個人的根性不同,可以選擇合適的念處來觀照。例如,貪欲重又根器頓的人,可以從身念處開始。貪欲重但是根性比較利的人,可以選擇受念處。喜歡分別知見的頓根人,可以選擇心念處。喜歡分別知見的利根人,可以直接由法念處開始觀照。我是由身念處開始的,因為我想我應該是貪欲很重的頓根人。

每枝香開始坐禪時,我會先由觀照身體的「地大」開始,先觀照自己的姿勢正不正、直不直,再來循身觀察,看看有哪些地方是緊繃著的,然後,將意念帶到緊繃的地方,心理作意將緊繃的地方放鬆。如果,發現自己的意念不夠強,無法有效放鬆緊繃地方的話,除了心裡作意之外,再加上在心裡一直默念著「放鬆,放得很鬆」,特地把「鬆」字拉得很長,放鬆的效果特別好。發現,如果我花比較多的時間來觀照「地大」的話,靜坐的品質也會比較好。並且,觀照「地大」,可以是任何坐禪法門的準備功夫。不管,靜坐時是參話頭、觀呼吸、念佛、持咒,若能先做好這個觀照「地大」的功夫,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地大」觀察完之後,接著觀呼吸,也就是「風大」。息入時,觀照息從鼻、口、經喉嚨、胸、腹部,然後到丹田。息出時,觀照息從丹田、腹部、胸、經喉嚨,然後到口、鼻。如是一心觀照,心念隨著息出息入而不散亂。接著,觀照息相的長短、輕重、澀滑及冷煖。專注觀照「風大」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身體會慢慢熱起來。這時候,可以選擇要繼續在「風大」上用功,或者選擇觀照身體熱的地方,也就是「火大」。至於「水大」,雖然說,我們的身體百分之七十是由水構成的,但是「水大」的觀照是很微細的,很難掌握,目前我並沒有什麼體驗。

到了第三個禮拜的禪七,因為我的左腿扭到一條筋,右腿的關節又受傷。所以,對身念處的「觀身不ㄐ一ㄥ」有另一番的體會。請注意,我這裡所說的「觀身不靜」的「靜」,不是我們常常聽說的,清淨的「淨」,而是動靜的「靜」。因為在打坐時,我左腿的筋常常酸得讓我咬牙切齒,右腿的關節又痛得我眼淚快掉出來。為了要躲避這種酸痛的感受,我會常常輕微地動一下身體及關節的角度,看看是不是可以比較不會那麼酸痛。就因為這樣常常輕微地動一下、扭一下,讓我覺得這個身體真的是沒有一刻是安靜的。我想,這或許也算是身念處另類的體會吧!

因為這個腿酸痛的因緣,剛好給我一個靈感,或許這正是修受念處的好時機,開始對受念處有點體會的時候,三個禮拜的禪七也已接近尾聲了。心中一直覺得很可惜,無法打鐵趁熱繼續用功下去。或許,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想法,三個禮拜的禪七真的是太短了。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報告到這裡,感謝大眾耐心地聆聽。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