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持戒的一些新想法

沙彌尼近聞講於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晚  萬佛城大殿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今天沙彌尼近聞,跟大家結法緣。我被要求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作為一個沙彌尼,我想除了戒律以外,其他的好像沒有什麼可以再提到的了。所以我就用今晚的這個機會,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從出家之後,對持戒的一些新的想法。

關於戒律,我是從我們的老師—講解戒律的從戒師–一天帶到課上一個日本藝術的盆栽開始瞭解的。這個盆栽就是把小樹苗放到盆裡頭,培養成長得像那種成年的大樹的形狀。她就是用盆栽來比喻我們這些新出家的沙彌、沙彌尼們,可以通過修行, 訓練成某種美好的形狀。她說這種樹要經過很多的修剪啊,還有折,彎曲啊,才能夠變成美麗的形狀;這些修剪和彎曲的過程也許是非常痛苦的。

然後,我們的戒律老師就問了:妳們想不想被這樣修剪?還有彎折,然後變成美麗的形狀?我們中間大部分人都說願意經過這種非常痛苦的過程,來達到那種美麗的形狀。等到要我表示意見的時,我想說:嗯,我不想。但是,我還是很猶豫地說:啊,我可以!

然後,我們的老師就繼續說:當你在山間旅行的時候,有時候會發現一些樹或者植物,有非常奇特優美的形狀,明顯的這些樹或植物,並不是經過人為的修剪和彎曲才達到那種的形狀的,而是大自然造就的。這些樹,肯定是要為了要得到足夠的陽光來生存,它們的枝幹才彎曲的,彎成某種形狀,有的時候是要把自己從別的樹的陰影裡伸展出去。她就說,這些樹,因為這樣的環境造成了非常自然又優美、平衡的形狀;這些形狀是大自然造就的,跟大自然是非常諧和的。

那是很自然發生的過程,也可以說這種入世的這種精神,就是如是,並沒有在其上加任何東西。我們的老師就想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夠非常自然地,從自性裡頭做的話,那就是我們的戒,而並沒有強迫自己做什麼。這種跟著自然生活環境來運轉,而不是要強加於什麼東西,這好像是道家講的“無為”。

蕅益大師在他的菩薩戒戒體的著作中提到,在不經意,好像不費力氣去做的時候呢,我們就在自然地去做,不去作惡,而所作的都是善。

上人在他的開示中也提到:如果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是以智慧來進行的話,那我們已經在持戒了。這種智慧,並不是知識,這種智慧就是我們最深的自性,總是在那裡的,是在任何的活動中都是顯現的。有時候當我們想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內心好像在給我們說:“你要做的這個是不善的,為什麼你要去做呢?為什麼不那樣去做呢?”那時就是已經在持戒了。

那這種戒律呢,並不是說有二百條或三百條,而是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在持戒中。在戒中,因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種選擇,我們選擇了我們該做的事情,那我們就會為我們的行為負責。同時我們也有一種自由,就是說好像沒有必要讓我們自己來被這些戒律綁住,只要我們能夠在自己的行動中,有意識地去做,那我們就有自由,同時我們也能對我們的行為負責。

而那種沒有自性表現的道德準則呢,只不過是些規則罷了,而我們也只能是被那些規則束縛住,那些都是一些非常僵硬的規則。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我們本有的,內在的自性,我們就有了自由,那些規則就不會成為一種僵硬的戒律了。如果我們的行為是自己選擇去要做的,我們就跟我們的自性付合,可以說就得到完全的自由。

因為我們要用戒律作為一種方式,來達到我們自性的解脫,而自性本身也是可以達到這種解脫的,所以說戒律本身也是達到這種解脫的種子,或者說得到這種解脫果的種子在戒律裡面。

最近我辭去了一份工作,因為我感覺到我的那份工作並沒有幫助我作為一個新出家人的修行;這個辭去工作的決定,是在聽了我的老師在另外一個戒律課上講一句話後,做出的。她當時說:作為一個出家人,你們都是三寶中的一寶,所以你應該明白、珍惜你現在所做的一切,也知道你們生命中不會再有第二件事情去做。聽到老師的這句話三天之後,我就去我的導師那裡請求離開那份工作。很吃驚的是,她立刻就接受了我的請求,當時我非常感動。我意識到我的老師,都是在非常耐心地等待我把事情理清楚,給我一種選擇來做自己決定。

因為我們有這些非常有益的環境,來幫助我們把內心的善意提拔出來,所以我們的老師都對我們很有信心,覺得我們最終都會改掉自己的錯誤,並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就像上人說過的:如果你能高高興興地去做,你就會高高興興地學習到。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自己要求彎曲自己,跟被別人逼著去彎曲的不同。如果你自己選擇去做的呢,它就會一直都跟著你,你不會再返回到你的壞習慣裡頭去,而是把它變成你生活中非常正面的能量。當然了,還有很明顯的,你要這樣去做,也不會像別人逼迫我們彎曲(那樣)痛苦。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專心於把孩子本在的這種善良提拔出來,而且允許他們自己做一些主張,從他們自己的錯誤中學習的話,那他們將來就會變成比較開心,比較有主見的成人。相反的,如果只是壓迫孩子來服從父母的一些要求,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們自己有怨恨的話,那他們就會成為另一樣的成人。

就像上人在《六祖壇經》淺釋中講到:我們每個人的自性是本來清淨的,但是你執著於這個清淨的話,你就是頭上加頭,就變成兩個清淨。一個是真正的清淨,一個是假相的清淨,那你就會從你真正的這種清淨體裡頭走偏,離開你的清淨體。

在五戒中我們說:不要服用及販賣毒品。我們是沒有去服用或者販賣毒品,但是,同時我們會從外界來吸收這種執著性。當我們想離開這種不清淨的狀態時,我們就執著於清淨,那就有一種小小的自我在那裡運轉起來。如果我們想清淨,那就是說我們就會要執著於清淨,但是,我們的這種佛性,是超越清淨和不清淨的。

像佛陀在《梵網經》中說的,戒光從佛的口中出,並沒有一個因而出。這個戒光,它也不是青、黃、赤、白、黑,也是非色、非心、無生、無滅、非因果。那這個戒呢,佛說的戒是沒有二重性的。

所以,我們不能有這種分辨的心,在想到戒律的時候;如果我們有二重性,不要去殺,不要去做這個,做那個的話,我們就會讓我們強迫自己來持這些戒律。如果我們明白自身的佛性,這種殺或者是其他的罪種種業,就根本不存在於我們的字典裡頭,因為我們不可能去做那些不善的事情。

可是這樣的修行是很難的,因為如果我們不去執著於壞的方面,我們又會去執著於善,那這種執著於善或惡呢,會讓我們離開了佛法的道路,而走向兩個極端。很不幸的是,我們這些修行人中,有很多都有這種執著於這種善和清淨的情緒;也會對事物有很大的分別心。最終,這些都會導致我們遭受到很多的苦惱,甚至身體的病痛。

我們中間有些人,就是非常嚴格地約束自己,也把自己和別人隔離開,幾乎都跟別人沒有什麼交流,這樣好像是為了保持我們的一種清淨,無意識中,我們給了自己很多的壓力,也給了自己很多的煩惱,最終也搞壞了自己的身體。大部分的腫瘤醫生就認為我們身上的癌、腫瘤,跟我們頭腦中的這種壓力的積存是有關係的;因為我們的心裡頭打結,所以就會有種種毛病。有些人也經歷過,如果他們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話,讓自己放輕鬆,打開自己的心胸,不讓自己有那麼多壓力,他們的健康就會很明顯地改變。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