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i Nicholson講於2018年10月11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善知識、各位法師:這裡是Terri Nicholson,跟大家結法緣。上個星期,真如寺來的代表團,和團裏的攝影師和記者們來採萬佛城。因為我是上人早期的美國弟子,他們就想採訪我,我也就同意了。
他們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作為一位美國人,會不會發現跟上人,就是來自中國的上人學習佛法有些困難的地方?因為,首先上人是來自中國,漢傳佛教跟西方文化很多不同的地方。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很久以來我也對這個話題很有興趣。就是說,我們能不能分辨文化習俗之間的不同,或者是真正的宗旨方面的不同。
大家都知道,佛陀來自印度,在佛陀入涅槃後,他的教法傳入中國,日本、越南、東南亞各國;後來又傳入歐洲和其他的西方世界。佛陀的教導,不管傳到什麼地方,都非常自然地適應了當地的文化風俗。比如說在印度,佛陀和他的弟子每天去化緣,接受食物,這樣也給眾生提供一個福田。
那這種習慣在東南亞各國適用,因為那裡有這樣的文化;但是在中國或者西方文化,這種行為是不太被接受的。所以佛法就開始在那些國家,中國或西方的這些僧團,開始想辦法提供自己的食物,在自己所在的廟裡來接受大家的供養。
還有,在東南亞各國,還有印度,氣候非常熱,僧人都是赤足走路,穿的戒衣也非常簡單,一件袈裟,右肩還是裸露的。但是在北方的氣候,這種行為就不太適用了,因為天氣很冷。所以就會有這種裡層的衣服,裡層的袍子,還有合適的鞋子來保護腳。
那在家居士的衣服也發生了變化,比如說在經典裡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佛陀,指在家弟子的時候說他們是「白衣」。當我去參訪斯里蘭卡時,那些在家居士也是穿的白衣;在進入廟宇的時候,穿著白色的衣服來表示有尊敬。我在我女兒,我的親家們也是穿著白衣表示尊敬佛法。
但是在中國,白色是表示一種服喪的時候才穿的顏色。所以在中國,在家居士,在家的佛教弟子,就開始穿黑色的袍子。而很有趣的是,在西方,黑色是服喪的顏色。
這裡我想說的說,其實這個宗旨就是說在家弟子,在進入一個清淨的道場的時候,要穿一種合適的衣服來表示尊敬。那穿什麼顏色呢?要看當地的文化習俗了。
為什麼我提到這些呢?因為我感覺到我們對於這種文化習俗的執著是非常強烈的。也因為這樣,有時候我們很難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宗旨和原則,什麼是只不過是一種文化習俗。
在個在像萬佛城這樣的道場裡,人從很多不同的國家和文化中過來,都是為了來學習上人的教導。所以,很重要的就是我們能常常意識到,我們這些很多不同的意見,其實都只不過是一些文化上差異,並不是宗旨上、原則上、佛法上的差異,這種的爭論。
所以有些事情是永遠不會變的,比如說「三藏經」、「戒律」、還有「六大宗旨」,這些我們都有共同的理念。我們都想來學習佛陀的教導,來造福他人,也讓自己離苦得樂。我們能夠在這裡,萬佛城,共同持有這些非常重要的理念,這個我覺得是非常非常美妙的。
我在上週的採訪裡說了些什麼呢?首先我就說:我並不相信上人教導我們的這些宗旨和原則,跟西方的文化有什麼真正的衝突。比如說,在西方的宗教傳統裡頭,我們也是非常要敬重自己的父母或長者,也要做一個好的公民。
當然,在中國文化裡這就是看起來不太一樣。如果我對我的父母跪拜,他們會覺得非常奇怪,會嚇著。但是,他們當然也希望我能夠尊敬他們,在他們年老的時候,能夠照顧他們。
還有一個例子,也是文化的不同,而不是真正原則上有什麼不同。在我長大的過程中,就被告知,在跟長者說話的時候,你要眼睛看著他們,這樣才表示尊敬;而當我住在廟裡的時候,別人告訴我,如果是法師們給我講話或者長者給我說話的時候,我要把眼睛垂下來,這樣才表示尊敬。那這裡的重要的之點,就是要表示尊敬,但是在兩個不同的文化裡,它的表相是完成不同的,完全相反的。
我想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我最初到金山寺學習的時候的一個小故事,就可以看出來這些文化習俗的不同,有時候會引起誤會。
那是在1973年,我在舊金山州立大學,學習初級中文。我當時會來到廟裡來做功課,就是在晚課和聽經之前做我學校的功課。
有一天在我做功課的時候,有一位比丘就來給我說,讓我給上人和他的客人去敬茶。我覺得非常榮幸,得到這樣的一個工作,就趕緊拿著茶盤上三樓,上人在那裡會見客人。「先供給師父」,比丘在我後面喊著。
當我在進到了這個會客室的時候,我看見上人跟兩個中國比丘尼坐在一個桌子旁邊,他招呼我去供茶。我的中文當時只是一些非常簡單的詞語,我對中國禮節的理解,或者是說對於佛教在寺廟裡的禮節,就根本是不存在的,就是我的理解,而更糟的是,我自己並不知道這個。
我就給上人倒了茶,接著就要給兩位比丘尼倒茶;她們兩個人把自己的杯子用手蓋著,搖頭說:「不用了,謝謝!」是用中文說的。所以我就沒有給她們倒茶。
上人就趕緊過來,好像要防止一個大難,說:「她不懂!」但是,我確實能夠懂她們說的話,而且我明白她們確實不要要茶。所以我還非常地堅持說:「我懂!」
上人就親自給兩位比丘尼倒了茶,然後就讓我走了。我當時一頭霧水,也沒有跟我解釋。但是我知道我後邊再也沒有被請給上人和他的客人供茶了。
很多年之後我才了解到,在中國文化裡,如果主人請客人用食物或者飲料,他們都是一直要堅持著婉拒,要堅持地拒絕。而且我也注意到,有時候客人一直拒絕喝茶,一直說不要喝茶,等到快離開的時候,這個茶都已經不再熱了,才喝茶。
我到現在也搞不清楚,我是不是把這個弄對了,是不是就是這樣的。但是,我確實知道,很多很多次,我因為沒有意識到這種別人的文化習俗,而冒犯了不少人。
那我當時是真的是不禮貌嗎?並不是這樣的,我並不想無禮。當時,上人告訴我們法師,比丘尼,我就是不懂他們的文化習俗罷了。當然了,那時候我又非常倔強地說我懂。我當時在想師父肯定在說我不懂他們的中文,因為上人的那種慈悲和關心,那當時也不是什麼問題。但是你可以看到,如果當時我碰到一個別人,不是像上人這麼有智慧的人,那也許會把當時的情況弄得很糟,會冒犯到客人。
有時候我們也許比較幸運,如果有人非常慈悲地向我們解釋他們的文化是怎樣的。但是這些文化,習俗,是非常深入的在我們的各種行為中,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也沒有意識到這種差別,只是感覺到某些做法是對的。
我記得上人曾經告訴我,在天堂,人彼此都非常和諧統一。但是在人間,如果有一群人在一起,肯定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見。我希望我們能夠記著我們之間的不同,能夠尊重我們的不同的這種意見。這些意見只不過是一種在習俗上的差別,而不是在重要的原則上的一些分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都在這裡學習佛法。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