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戒律

沙彌親根講於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晚萬佛城大殿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阿彌陀佛!沙彌親根跟大家學習講法。在觀音七以前,我們有機會有法師為我們上沙彌律儀課,講到一些戒律的問題;因為這樣講,引起我對戒律方面的一些興趣,於是就去翻看一些過去大德,對戒律的歷述。在這裡跟大家簡短分享學習,假若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望祈指正。

當然,因為我自己對戒律方面,也不是有什麼認識,所以我今天只能很簡單地講講而已。

我們學佛,對在家人來說,從三皈依開始,然後受五戒,受八關齋戒,然後在家菩薩戒,這是在家弟子的四種戒。為什麼三皈依也算是戒?在我們皈依時,都會念到以下三句,即 一、皈依佛,盡形壽不皈依天魔外道。二、皈依法,盡形壽不皈依外道邪說。三、皈依僧,盡形壽不皈依外道徒眾。所以三皈依也是戒。

在出家眾來講,就有沙彌、沙彌尼的十戒,式叉摩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然後菩薩戒共五種。

從上面講的所有戒律裡面,是最基本上都是從五戒中,所引申出來的。所以說五戒,在佛教來看好像最簡單,可是也就是所有戒的根本,所以也將五戒列為重戒。所以真的要研究五戒的話,實際上有很多細微的戒律,要完全履行五戒,其實也不是一個輕鬆的事情。

過去有弘一大師,以學律和持律而聞名。當他認為自己非但不夠資格當比丘,就連沙彌的資格也沒有;甚至說連一個五戒滿分的優婆夷的資格也不夠。是不是表示弘一大師他破了根本大戒呢?當然不是,而是五戒細微的部份,真的不容易完全照顧到。

遠的有蓮池大師,也不敢以比丘自居,只因為大師閱讀過律藏以後,認為以前實際上所受的戒不合法,所以他沒有比丘的資格,所以稱自己為菩薩沙彌。由此可知一套完整的戒律,是那麼地嚴謹、細微與神聖。

在佛陀涅槃以前,阿難請教佛陀:佛在涅槃後以誰為師?佛說:「以戒為師」。戒為佛制,尊重戒律,即尊重佛陀,即尊重佛的教誨。

在《沙彌律儀要略》中,開章篇講戒律,有兩句話,說:「沙彌的十戒近為比丘的階梯,遠為菩薩戒的根本。」而比丘戒、菩薩戒更是作為通往涅槃之橋樑。

所以我們在受戒以後,一定要學戒;學戒以後,一定要守戒;如果受而不守,或者也不守,也不受的話,那是癡人說夢話而已。

在下面我在跟大家分享兩個故事,在《大莊嚴論》裡面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他說:在難提拔提城,有優婆塞兄弟兩人,都能持五戒。可是弟弟在脅患了痛病而將氣絕。醫生就跟他講:「你可以吃新鮮的狗肉,再加酒,那個病患一定可以除去的。」可弟弟講,說:「我情願捨棄生命,而不犯戒,因為要喝酒而犯了酒戒的話,我決定不會做的。」可他哥哥就看法不一樣,他說:「你為了救你的命,你可以捨棄那個戒啊!而且我們都是兄弟,我看見你這樣子,我感覺很不願意這樣子,看到你。因為畢竟我們是兄弟,有很深的親情,我不忍心看見你這樣子。」

那麼弟弟跟他哥哥講了,他說:「真的好奇怪,我在臨命終的時候,竟有人要破我如珍寶的戒體。」他說我以戒來莊嚴我的身,我不需要用殯葬的那些裝飾物,那些假東西,來莊嚴我的身體,不用那些用具。人身雖很難得,可是遇到了戒更難。

他說:「我寧願捨去百千條命,也不違背凈戒。」他又說:「人身很難得,雖然人身難得,可是遇到正法更難。所以現在碰見有法寶的時候,那個愚蠢的人他不知道去取。那個戒寶已經在我手上了,為什麼你要把那個寶奪去呢?你這樣做就是怨憎的人,並非我的親兄弟。」

他哥哥聽了以後,也明白弟弟的心意了,所以弟弟做出那個決定以後,弟弟就很歡喜。這樣子他立刻見到真諦,他的病也立刻消除了。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在過去有幾個比丘,跟一些商人入海採寶,到海中的時候船給壞掉了,要下沉了。那個時候有個年少比丘,扒著一個板。船上面比丘當中,有一個資深的上座比丘,可是他手上沒有那個板,所以他在水上面,就很恐慌,怕被淹到了。

他看見那個年輕的比丘,就跟他講:「你不要忘記佛制戒,當敬上座,你所得的板應該給我。」那個年輕的比丘就想了:如來世尊確有講過這話,有利樂應該先給於上座。可是再想想:可是要是我沒有板的話,我就要淹死了。他就在想:這個真是不容易的事情。這樣子了,我的命將不存了,我又年少出家,沒有得到果。可是他再想一想:要是我這樣子令我捨身,用以敬上座的話,那不正是其時?

所以他就說了:「我要是拿這個板的話,必定可以渡過大災難;要是我不顧那個聖旨的話,我將在大海裡沒命了。儘管現在我給水淹死,可是雖死有名聲;要是我捨佛所教的話,我將失於天人利,以及大涅槃」。他說完以後就把那個板,交給上座,。

那個時候海神,感到他的精誠,立刻把他那個少年比丘接起來,送到岸上去,也跟他說:「你這個敬佛所說的大聖人,能除掉到很多人患難,所以我怎麼不加擁護你呢?你能見到真諦而能持戒,那個不是很難;可是凡夫不毀禁的話,那是最稀有的。」海神說完了這些話以後,就跟那個比丘說:「我現在就皈依你,因為你堅持戒律。」

在《月燈三昧經》云:佛言有菩薩能淨持戒,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滿足一切智,二者如佛所學,三者智者不毀,四者不退誓願,五者安住於行,六者棄捨生處,七者慕樂涅槃,八者無纏心,九者得勝三昧,十者不乏信財。

所以說,我們對戒律必須有正確的觀念,戒律並非一種束縛,相反,它幫助我們解開束縛的利劍,幫助我們斬斷六根的枷鎖。 阿彌陀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