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親怡講於2016年 6月 7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阿彌陀佛!今天輪到親怡和大家結法緣,報告學習佛法的體會;如果有任何講的不如法的地方,還請大家慈悲指正。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留傳下來的經典廣博無邊,浩如煙海。這些衆多經典,從根本上也許可以概括成一句話,就是佛成道的時候說的第一句話,「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我們所讀的經典,無論是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還是阿彌陀經、金剛經、地藏經、心經、六祖壇經等等,內容雖然千變萬化,但各部經之間都是相通的,而且萬變不離其宗,每一部經自始至終都在講心,也就是講自性,講真空妙有。
在我一開始接觸佛法時,看到有這麽多的佛經和修行法門,覺得眼花缭亂,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學哪個好,直到後來才發現,原來所有的法門都是一個方法,就是滅妄顯真,回歸自性。
自性是我們的真心,也是我們本來的家;要想回家,先要知道家是什麽,家在哪裏。所以在楞嚴經的開頭,波斯匿王問佛,什麽才是不生滅的真心;佛陀回答波斯匿王,從三歲到六十歲,大王的身體容貌雖然一天天變老了,但是那個能見能知的性,卻從來沒有變化過,「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這個見精只是自性的體現之一。當我們向內觀察自己,就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一切感受和行為,都來自於這個自性。盡管我們的身體有生老病死,這個能感知生老病死的性卻始終沒有變。當我們向外觀察周圍的一切,也會發現,不論是此刻坐在這裏的我,還是大殿裏的蚊蟲、地上的螞蟻,對於每一個生命,我們正在用的這個能知能覺、能動能靜的性,都是一模一樣的,它沒有形相邊際,沒有界限分別,也沒有三六九等,既不會因為是人而增加,也不會因為是蚊蟲螞蟻而減少。
所以佛的教法,不是要我們去盲目地相信權威,人云亦云,他只是告訴我們真相,同時也要我們自己去親身體驗,通過實修實證看到真相,得到自己真正的智慧。只有當自己真正感受到了自性的存在,才能理解為什麽佛說「衆生平等」,「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闡提也能成佛」;這並不僅僅是佛空泛的安慰鼓勵,而是事實本來就是如此。同時也會理解,為什麽在楞嚴經裏佛把自性比作是「衣服裏的如意寶珠」,想去外邊找它是「提著頭找頭」;因為它一直就在這裏,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
自性生出我的一切喜怒哀樂和善法惡法。而無論我開心或者難過,做善或者做惡,在自性上都不會留下任何痕迹,它仍然是它自己,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如如不動,就像六祖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是我們真正本有的,最安全最快樂,也最圓滿的家。
認識了家,可我們還沒有回家。自性中的一念無明,讓我們起惑、造業、受果報,隨著各自的業報不同,形成了六道輪迴和千差萬別的世界衆生。自性被妄想習氣遮蓋障礙住了,障礙多就離自性遠,障礙少就離自性近。因此不同的人業障有輕有重,悟道有頓有漸,做事有善有惡。雖然善惡不會在自性留下痕迹,但我的這個身體是業報身,所以仍然要去承擔善惡的因果業報,自作自受。
佛教我們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所謂善惡,善業就是以平等心、無分別心去幫助衆生,這正順應了我們這個本來清淨平等的自性。而一切惡業,都是因為迷失了本心,「與道相違背」,才會生出人我分別的妄想和私欲,以致於害人害己。古人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天命」就是我們本來的自性;順著本性而行,就是道;依照道的原則來指導修習,就是教。佛教我們斷惡修善,其實也正是契合自性,為了讓我們早日找回自己的本心。
所以修道的根本,就是不打妄想。就像佛在楞嚴經裏提到,「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衆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在六祖壇經裏,六祖大師也在開篇的第一句話,直接點出根本,「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說得一丈不如行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轉是很不容易的。修行還是要一天一天地去修行,去證果。佛說的每一部經典,都是一種途徑,一個工具,教我們怎樣洗刷掉障礙我們自性的汙垢。在楞嚴經裏,佛講到了二十五聖的修行法門,觀音菩薩的反聞自性,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從最初發心菩薩到證佛果的修行次序,以及修行的過程中怎樣去分辨正邪。
楞嚴經就像一幅修行總覽地圖,清楚明確地告訴了我們目的地,標出了路線,以免我們誤入歧途。
六祖壇經也是講反聞自性,尤其是教我們怎樣把反聞自性運用到世間的待人接物,怎樣做才能不離本心。當我在做事、教課時遇到困惑和難題,常常會想起六祖壇經裏的話,反省自己的過失,也提醒自己該怎樣做。六祖壇經就像一本實用生活百科手冊,把修行落實在了生活各處的方方面面。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段虛雲老和尚的開示:
「平常心是道。我們說平常心,人人都有,但怎能見得他是道呢?只要識得平常心,則一切處都是道;不識這平常心,就顛顛倒倒了。何故呢?我們不能迴光返照,向外馳求,背覺合塵,朝朝暮暮,隨境遷流,背道而馳,摸不著自己的臉孔。怎樣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長遠;一年到頭,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飯,沒有擺佈安排,這樣的招待,可以長遠,就是平常;如有貴客到了,弄幾碗好菜,這就是不平常的,只能招待十天八天。家無常禮,故不平常的招待,是不能長久的。修心人能心無造作,無安排,無改變,無花言巧語等,這就是平常心,就是道,也就是直心是道場的意思。」 阿彌陀佛!
感謝您的分享!
随喜赞叹 法布施。 阿弥陀佛 。 平常心是道, 持之以恒,恒常在道,心道一如,道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