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盂蘭盆法會午齋開示

比丘恆實、比丘尼恆雲、比丘恆律講於2016年8月14日星期日萬佛城五觀齋堂

比丘恒實師父上人,各位師兄,各位佛友、大家阿彌陀佛!今天在聖城,大家慶祝盂蘭盆法會。今年是2016年,大家還記得一件事情,這件事情發生在佛住世的時候,2500年前的一件事情;不是直接的釋迦牟尼佛的生平裡面,是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生平裡面發生的一件事情,令我們到今天那麼長的時間還記得。

這件事情不只是單單在印度和中國,整個亞洲佛教界,甚至是世界也都包括在內,都有影響力,所以值得我們今天研究。

我想從我個人的看法提出幾個原因,這個事情所發生的故事還會感動人。

我本人有因緣,難得的機會,去河北省石家莊柏林禪寺,參加他們23屆的生活禪夏令營,今年的題目是《父母恩重》。這是明海法師--明海大和尚,他去年來過萬佛聖城,要我問候方丈和尚。那麼明海法師他23屆的這個夏令營,取這個題目,請我還有近傳法師去那裡夏令營講課。

今天我們說在聖城,應該慶祝的佛教的日子,它的影響力多大呢?就說第三個晚上這個夏令營。第三個晚上明海法師就請一個河北梆子團,河北梆子好像是跟京戲差不多,也好像崑曲差不多,有地區跟地區不同;這個是河北特別一種的戲劇團體。他們演的戲是什麼?《寶蓮燈》,寶蓮燈不是目連戲,不過大同小異,都是一個女孩母親,種種原因墮落了,離開了。那麼孩子沒有忘,還想法子救她,然後演那個戲。

我們覺得這個是非常好的世俗的娛樂,沒有錯,但是你看這個一般的這種娛樂是一種京戲呢,題目也是《父母恩重》。明海法師講那個題目那個因緣,他們明白它的重要性。所以從那個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東方、西方,無論古來的人、現在的人一樣,想到父母對我們的恩德都會感動,都會有相應的地方。所以今天就提到這個題目了。

這個傳說感動人,因為我們都是父母生的,有多少人想知道父母現在情形怎麼樣!我們普通人,就問這個問題,回來的就沒有聲音,為什麼?看不到不知道,就因為漢傳佛教有《佛說盂蘭盆經》,目犍連始得六通;他的五眼六通開了,所以他可以看到,他問那個問題跟我們一樣;可是他不一樣的,給答案了。他看到了母親不在天上,在地獄做餓鬼,哦,好苦!目犍連很悲哀,就去問佛有沒有辦法;佛說我自己的力量不夠,可是僧團現在是布薩,他們有辦法一起,他們的力量就夠了。所以目犍連高興得不得了,這個方法結果見效了,成功了,母親的苦就減輕了。

然後目犍連就說:那這個成功了,為我的母親,人家的母親呢?佛說:對的,你問的很對,這是發大心,當然可以了。

然後佛說每一年7月15那天,就行這個法,就成功了。

所以那個故事我們都記得,這個道理是什麼呢?就是如果像目犍連,我們各位那一天就想:我的父母到底情形怎麼樣呢?他們不在旁邊,不能問安,也不能幫著他們了,他們現在的情形呢?問那個問題呢,這個《盂蘭盆經》就說:我們有辦法,可以行這個法,然後迴向功德,一定會讓他們多少離苦得樂。

這是很重要的,所以這個不單單是知恩報恩的道理,在《盂蘭盆經》還有供養僧團的好處;還有僧團持咒誦經的好處;還有就說這個告訴我們一個善人做壞事一樣墮落,這個不好啊。哪一個人認為他母親是不好的人,沒有,都認為母親是好人;可是這麼一個好人有壞習氣,一樣墮落。所以因果絲毫都不爽的,只能這麼說,所以這個道理也在那裡。

可是地獄不是究竟,不像其他的宗教說,一墮落就永遠回不來了。《盂蘭盆經》說,這個我們可以修行佛法的人,都有辦法,有力量把人的業都會影響他。所以這些道理,短短的一部經,可是很多很多道理在裡邊。

所以今天希望各位有機會,回去拿《盂蘭盆經》再讀一次,再誦一次。看這些道理,就讓我們使全力來把我們所要報恩的六親眷屬,和一切眾生,多少給他們得救了。阿彌陀佛!

※                    ※                    ※

比丘尼恆雲師父上人慈悲、各位法師、各位居士,阿彌陀佛!今天是盂蘭盆節,剛剛法師已經提過了,盂蘭盆是「解倒懸」的意思,就是說像一個人被倒掛著非常地痛苦,要把他解救過來。我們都知道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目連尊者要救助母親。但即使目連尊者有大神通力,也沒有辦法救助墮落在餓鬼道的母親,所以請佛幫忙,佛怎麼說呢?

佛說:「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佛就說了,你母親這個罪業非常地深,好像結結在一起一樣,你一個人沒有辦法救她,那要用什麼呢?要集合十方僧人威神的力量才可以解脫。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要有僧團的力量。

從這部經還可以看到什麼呢?佛又說了,這些僧人要「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就是說他們要具足清淨的戒律,有聖人的道德;他的道德非常廣泛,好像海這麼大。所以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到兩點:第一是要集僧眾的力量。第二這些僧眾要怎麼樣呢?要如法持戒,道德浩瀚。這樣子就有力量來幫助像倒掛一樣眾生的痛苦。

我們不是賢聖僧,是凡夫僧,可是我想如果大家都一心一意往好的地方去做,如法修行、戒律清淨的話,這也是眾生的福田。那麼在供養來說,要在僧人面前種福,讓父母祖先得到解脫,必須要非常地誠心、非常地如法。不能說:「我就給父母寫一寫牌位,用錢來了事。」不是這樣子的。

各位在行持的時候,心態是正確的、行為也是正確的、知見也是正確的;我相信在超度父母祖先、累劫冤親債主時,力量會更大的。所以僧眾的力量、供養者的力量是相輔相成的,要這樣才能夠解倒懸。

談到僧團,我們這個機構名字叫「法界佛教總會」--法總;這是一個以僧團為基礎的機構,無論在弘法、教育、講經、宗教交流方面,都少不了僧團這座基礎的護持及支持。

早在一九六八年上人開始建立僧團以來,就是以僧團為基礎,來成就弘法、教育、譯經等事業;過去是這樣子,現在也是這樣子。上人涅槃二十一年了,二十一年來僧團一直是弘法、教育、譯經、宗教交流等基本骨幹。就像今天法會從最基層的清潔、打掃、廚房工作,乃至到大殿的維那、秩序的維持,甚至現在和大家講講法,都是以僧團為基礎。

不只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例如教育方面,很多僧人在默默地付出,教導學生;或是弘法方面,竭心盡力,希望佛法弘揚開來;譯經方面,僧人也不遺餘力來推動譯經事業。因為有許多僧人長期在底層默默地付出,辛苦勞累,所以法界佛教總會支持至今;可以說有健全的僧團,才有健全的法界佛教總會。

僧團的健全,基於修行的健全,僧團的基礎其實是建在修行的基礎上。出家人放棄世間的五欲來修清淨行,淡泊名利;資生方面,僅取生活所需,所以是眾生的福田僧。不過隨著世間一般教育、文化水準普遍提高,資訊很容易取得,在家居士對佛法的瞭解慢慢地增加,所以在這裡面在家人還要瞭解:我的本分是什麼?就出家人來說,要莊敬自強;這樣子才能讓在家人如法護持三寶、恭敬三寶。

在家居士就是「優婆塞、優婆夷」,是近事男、近事女的意思,也就是居家親近三寶、護持三寶,常常聽經聞法、受持五戒、行十善的善男子、善女人。這些善男子、善女人很多,所以出家人怎麼樣都不會比在家人多,因此大家要珍惜僧團。若希望有僧團來領導我們,就要知道怎麼樣如法地護持三寶,這條路才能走得長遠。居士基本上要有正知正見、要受持五戒,具體地來說,到廟上要禮佛、拜佛,恭敬經典;這都是很平常的事,可是是一個基礎。

這些都是從上人的開示節取出來的:如見到法師要合掌,你們見到法師有合掌嗎?這是很基本的;不要誹謗三寶,不要講是講非,聽是聽非;不可以叫出家人批八字算命;對法師要有平等心,不要有分別心;乃至各位威儀整齊,都是護持三寶的一部分。我們從基層做起,有個底,大家的修行就會扎根,這棵菩提樹才會長得茁壯。

最後謹用上人的一首偈誦,跟大家共勉:

男女老少諸檀越,善自護念三寶前。

恭敬供養勤精進,布施喜捨破慳貪。

忍辱第一波羅蜜,禪定不二祖師傳。

持戒清淨無瑕疵,智慧光照遍大千。

這一首偈誦大意是說無論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位檀越,善自在三寶前好好護念;要恭敬供養勤精進;要行布施、喜捨破除慳貪;忍辱是第一個波羅蜜,幫助我們到彼岸;那麼禪定不二,這是祖師一脈的心傳。這是上人講六度,後面特別講到持戒:我們要持戒清淨,沒有一點點的瑕疵。最後上人希望我們每一個人智慧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光明遍照。

※                    ※                    ※

方丈和尚恒律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尊敬的法師們、及善知識們,歡迎大家回到我們的家萬佛聖城。

我們剛剛聽到法師們,給我們講解了盂蘭盆節法會的目的,就是要解除我們現在和過去生父母及眷屬的倒懸之苦。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我們也要解除我們自己的倒懸之苦,您或許會說:這怎麼講呢?

這是因為當我們生氣、抑鬱、或是嫉妒,乃至貪婪的時候,我們就被我們的煩惱倒懸起來,這會使我們的身心不安,乃至造成身心的痛苦。更可怕的是,由於我們的煩惱,我們種下了未來墮落三惡道,也就是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的惡因。所以為了我們自己好,我們需要將自己從煩惱的倒懸中給解脫出來,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從前,在一座大山的山腳下有一個小村莊。有一天,村莊裡的老農夫在田裡工作的時候,從山上下來了一位旅行者,這位旅行者問這位老農夫說:「你們這個村莊的民情風俗是如何呢?」老農夫抬起頭來,從頭到下仔細地打量了這個旅行者,然後問他說:「在你來到這裡之前,有沒有在山上那個小山村裡呆過呢?」這個旅行者回答說:「有啊,我在那裡呆了一夜啊。」老農夫又繼問說:「那你覺得那裡的民情風俗如何呢?」

這個旅行者就說了:「那個小山村裡的人啊,實在太惡劣了,沒有人懂我講的話;給我吃那種很奇怪,我從來沒吃過的食物;還讓我睡在地上。我希望我永遠都不會再見到他們了。」

老農夫默默地看著這位旅行者,然後開口對他說:「你很不幸,我們在這裡的人,比你剛剛講的那些人還要更惡劣更壞的。」這個旅行者聽了之後就說:「我決定了,我不會來你們這裡了。」然後他疲倦地歎了一口氣就離開了。

又過了幾天,當老農夫在田裡工作的時候,從山上又下來了一位旅行者,問老農夫同樣的問題;老農夫也是一樣反問他說:「在你來到這裡之前,有沒有在山上那個小村莊呆過呢?你覺得那裡的民情風俗如何呢?」

這一回這位旅行者說:「我在那裡呆過,那個小山村的人實在太好了!雖然我們彼此都不瞭解互相的語言,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對我很慈悲。」他繼續接著說:「他們給了我日常所吃的,那是一種很特別,我從來沒有吃過的食物;雖然我必須要打地鋪睡覺,到時他們給了我足夠的毯子,讓我能夠禦寒保暖,我很感恩而且非常懷念他們。」

老農夫也是默默地看著他,然後綻開了笑容對他說:「你很幸運,你會發現我們這裡的人,跟他們是一樣地好。」

聽完了這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各位善知識們,您有沒有覺得這一位老農夫,是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者呢?這位老農夫,他能夠依照這兩位旅行者對生活的態度;第一位是消極負面,第二位是積極正面,而將他所住的村莊,對他們用不同的描繪及詮釋來解釋。

我們可以想像得到,這第一為旅行者,無論他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他總是會覺得都是對他不好的人。而第二個旅行者那不用說了,無論他走到哪裡,他都能感覺到溫暖和幸福的。這也就是佛陀經常提醒我們的:這個世界是由眾生的心念所造成的,所以我們說,萬法唯心造。

然而,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們該如何將我們從煩惱的倒懸中解脫出來呢?那就是我們要像故事中的第二位旅行者一樣,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了人、事、物、總是要儘量去看其光明面,進而生起感恩之心。這樣子我們就能夠想得開,放得下,而能夠知足常樂了。我們就能夠解除我們的倒懸,同時也打開了通往天堂之門。

相反的,如果我們若是像故事中的第一位旅行者,總是心懷不滿或是抱怨的話,我們內心就會充滿著煩惱,那我們就被我們的煩惱給倒懸起來了。我們不但關閉了通往天堂之門,反而打開了通往三惡道之門。所以,是要上天堂還是下三惡道,就在我們一念之間。

今天我們大家以一顆非常誠摯的孝順心,來參加盂蘭盆法會,來幫助我們現在和過去的父母及眷屬,能夠離開三途之苦,增加他們的福報和快樂。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將自己從煩惱的倒懸中給解脫出來。這樣子我們大家都能夠離苦得樂,同時也圓滿了這冥陽兩利的盂蘭盆法會,相信諸佛菩薩看到了,都會十分歡喜的。

接下來跟大家介紹下午的法會活動:從現在到一點鐘,無言堂會開放,供大家瞻仰佛陀,虛雲老和尚和宣公上人的舍利;一點鐘佛殿有放生法會。以上兩項法會活動,歡迎大家隨喜參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