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和尚恆律講於2016年7月16日星期六灑淨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尊敬的法師們,及善知識們:歡迎大家回到我們的家,萬佛聖城,一起來慶祝觀世音菩薩的成道法會。
根據《香山寶卷》記載;觀世音菩薩曾經是妙莊王的三女兒,名叫妙善。雖然她生為公主,但是從小就看破了人世間的虛妄不實,不像周遭其他人一樣,去追求權力、名利或物質等等的享受。
當她到了婚嫁年齡,她不願意出嫁;妙莊王非常生氣,就將她趕出了王宮,並且試以種種的困難及壓力,想迫使她改變心意。但是妙善公主立志修道,出家為尼。在種種的困難及壓力之下,還是一心修行,最後終於成就了道業,不僅如此而且後來,她還救了他的父親妙莊王的性命。
記得妙善公主能夠不像周遭的人一樣,去追求權力,物質或名利,而能夠專心修道,這對於我們有很大的啟發和鼓舞。因為大部分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跟著別人去追求權力、物質或名利等等,卻不知道去修道。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今年是猴年,我想到一個五隻猴子的故事,就用這個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有一群實驗人員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大籠子裡,籠子中間有一個梯子,在梯子上頭有一串香蕉,以及自動偵測感應的噴水裝置。一旦有猴子要去拿那一串香蕉的時候,就會馬上被偵測到,然後就會有很強勁的冷水噴向籠子每一處,當然會把這五隻猴子凍得一身又濕又冷,非常難受。
一會之後,當每隻猴子經過幾次嘗試,想去拿香蕉,結果每隻猴子渾身都淋濕了。於是猴子們瞭解到了,不要讓任何一隻猴子去拿香蕉,這樣大家就可以避免被冷水噴到了。
後來實驗人員把自動噴水裝置給關閉了,再將其中的一隻猴子從籠子裡拿了出來,再把另一隻新猴子給放進籠子裡去。當這隻新猴子一進了籠子裡,看到了那串香蕉,馬上就想要去拿,結果就被其它四隻猴子給修理了一頓。因為其它四隻猴子認為,這隻新猴子會害牠們被冷水淋濕,所以就修理了牠一頓,來制止牠去拿香蕉。這隻新猴子又嘗試了幾次,在被修理了滿頭包之後,就死心了,沒有再嘗試了。
後來實驗人員,又把四隻舊猴子其中的一隻給拿了出來,然後把另外一隻新猴子放了進去。這第二隻新猴子也是一看到那串香蕉,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拿,當然結果一如剛才發生的情形一樣,被其它四隻猴子一起給修理了一頓;特別是那第一隻新猴子,特別出力來修理那隻剛進來的第二隻新猴子。這大概叫老兵欺負新兵吧!或者叫做媳婦熬成婆。這第二隻新猴子嘗試了幾次,總是被修理得很慘,也只好死心作罷了。
於是後來慢慢的,以前的舊猴子,一隻一隻都換成了新猴子。雖然籠子裡的每一隻猴子,都很想去吃那串香蕉,但都不敢動那串香蕉,而且也不知道為什麼,不能去動那一串香蕉。但是牠們卻知道,只要有猴子去接近那個梯子,大家就會一起去修理那隻猴子。究竟為什麼要去修理那隻猴子呢,牠們也都不知道。
聽完了這個小故事之後,各位善知識們: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從早到晚,一直都在做出種種的決定。譬如說,我們要決定今晚在幾點鐘就寢,早上幾點鐘起床,要不要多睡一會兒,穿什麼樣的衣服,要去哪裡,要做什麼事等等。可以說是生活就是在不斷地下決定,每次在我們的夢中還是在不斷地下決定。所以說生命的每一片刻,我們都是站在十字路口,選擇我們要走的方向。然而我們在做選擇的當下,有沒有想一想,我為什麼要做這個選擇呢?
很不幸的,在大部份人的生活當中,就是隨順自己的習氣,或者跟著別人去做,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樣做就不用費力,更不需要動腦來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當中,大部份人經常不太注意事實的真相,可以說是活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像那故事當中後來新進來的五隻猴子一樣,從來不知道為什麼不能去動,那一串香蕉的事實真相。
但更悲慘的是,大部份的人還會有錯覺,竟然會做出種種的顛倒事情來,就像那故事中,只要有猴子去接近那個梯子,大家就會不知所以然地,一起去修理那隻猴子。這樣子說起來,是不是大部份的人,真的就像那些猴子一樣。當然這兩者之間有許多不同之處的,猴子知道自己是在籠子裡,但大部份的人卻不知道自己是在生死輪迴的籠子裡,還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很不錯,這是不是很悲哀呢?
所以上人經常苦口婆心地提醒我們,不要隨梆唱影,別人拜我也跟著拜,別人唱我也跟著唱,沒有真正去迴光返照,來瞭解和改進自己的心性跟習氣。而且是糊裡糊塗地隨順別人或自己的習氣,依樣畫葫蘆。這樣子是不會得到真正的利益和解脫的。
所以《佛說四十二章經》告訴我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這就是說不要完全相信我們的意念和思想的意識,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心念有時候是靠不住的,是不可以完全相信的。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汝意不可信的,有趣的小故事。
從前,在一座山下有座小廟,住著一位慈悲的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外出,在路上救了一個被人打瞎了一隻眼睛的強盜。這個強盜很感激老和尚的救命之恩,於是就請求跟老和尚出家修道。這位老和尚也很慈悲的,就帶他回到了小廟給他剃度出家。並且告訴他說:「你過去的脾氣很大,喜歡打架鬥爭;現在出了家就要學習不爭,要修忍辱行,才能改掉這個壞習氣,成為一個合格的沙彌。」這位獨眼沙彌聽了以後,也就隨口答應了。
過了幾天,老和尚有事情必須外出,就告訴這位沙彌說:「為師必須出去辦事,兩三天後就會回來的,你要多做功德,把廟裡整理得乾乾淨淨的。」這獨眼沙彌回答說:「師父您放心好了,我絕對不會偷懶的。」
老和尚想了一想又交代了,說:「你才剛出家,佛法懂得不多,如果村中那位經常喜歡來找我辯論的老學究來的話,你就不要跟他說話,就做你平常應該做的事情就好了。所謂一問三不知,神仙拿你沒辦法。」
老和尚離開第二天,那位經常喜歡找老和尚辯論的老學究就來了,在廟裡東找找西找找,就是找不到老和尚,只看到這個沙彌在舍裡清潔佛堂。這位老學究就大聲喊道:「你師父跑到哪裡去啦?」這個沙彌想到老和尚臨走前的交代:你不要跟他說話。於是就指著佛像後把手指頭就放在嘴唇前,表示在佛堂裡要保持安靜。
這位老學究覺得很有意思,也用手指頭指著沙彌,然後伸出一個手指頭來,於沙彌的眼前。那位沙彌狠狠地瞪了老學究一眼之後,也用手指頭指著老學究,然後伸出了兩個手指頭來,於老學究的眼前。
這老學究看了嘴角一笑,就指著佛像,然後就伸出了三個手指頭來,於沙彌的眼前。這時沙彌也立刻舉起手掌來,然後再緊緊地握成一個拳頭,於老學究的眼前。
這時老學究楞了一下,立刻就鞠了一個躬,然後就連忙地跑出了佛堂,口中還一直說著:「厲害呀!厲害真是厲害!」
過了兩天老和尚辦完了事,路過山下的村莊準備回到他的小廟去,偏巧碰到了那位老學究。老和尚正想趕快悄悄離去,以免被他纏上,又要辯論佛法,沒完沒了難以脫身。
沒有想到那位老學究一眼就看到老和尚,就大聲地叫說;「老和尚啊,你去哪裡找了一個佛法這麼厲害的徒弟。」老和尚聽了很納悶,心想:「我才剛收這個徒弟,對佛法根本什麼也還都不懂,怎麼會說佛法很厲害呢?」就問老學究發生了什麼事情。
老學就究說了:「前天我去廟裡找你去談一談佛法,沒想到你不在,碰到了你那個天才徒弟,我就問他說:師父去哪裡啦;你這個徒弟很有智慧,就用手指頭指著佛像,然後把手指頭放在嘴唇前,告訴我說:佛說不可說不可說。
我想既然佛說不可說,總可以用手勢來表達吧!於是我就用手指了他,伸出一個手指頭來,問他廟裡是不是就只有他一個人在;他就指著我伸出了兩個手指頭來,告訴我說:連我總共兩個人。
你這個天才徒弟還真聰明啊,他居然也把我給算進去了。我就想到之前,他既然告訴我說:佛說不可說不可說。於是我就指著佛像,伸出了三個手指頭來,告訴他說:他還少算了佛陀,在這裡總共是三個人才對的。
沒想到他舉起手掌來告訴我:我五蘊皆空,然後就把手掌化作一個拳頭告訴我:不要有人我相,其實這裡是一個人也沒有。
於是我不得不甘拜下風啊,高徒啊!法門龍象啊,厲害啊!
這位老和尚一聽,心裡也樂了起來,沒想到我才出去了幾天,我這個徒弟就居然開悟了,真是天才,可以早日接我的衣缽。於是老和尚就趕緊加快了腳步,趕回廟裡去了。
老和尚一到了廟裡,他這個徒弟就說:“師父啊,你才剛走,那個老學究就來找您了,在廟裡大聲小叫地,問您去哪裡了。我就遵照您的指示,不跟他說話,就用手指著佛像,然後放在嘴唇前,表示說:在佛堂裡請不要喧嘩吵鬧,要保持安靜。」
他居然指著我伸出了一個手指頭來,說我只有一隻眼睛。我很生氣,但想到您說的要修忍辱行,於是我就伸出了兩個手指頭來表示說:你有兩隻眼睛,夠了吧!
沒想到他竟然指著佛像,然後伸出了三個手指頭來,居然告訴我說:在這個佛堂裡,總共只有三隻眼睛。
於是我真的非常生氣,就立刻舉起了手掌,正想賞他一巴掌,但是又想到了您說的忍辱行,於是就把拳頭放在他的眼前,表示說你敢在講我的眼睛的話,我就請你吃拳頭了;這樣子他才老實了,鞠了躬道了歉就逃跑了。沒想到他還一路上大聲諷刺我:說我真厲害呢!其實他真的是欠修理,師父您說對不對啊?
聽了這個有趣的小故事之後,我們不禁會想到,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是不是有的時候,也會像這位獨眼沙彌一樣誤解了別人的行為、語言或觀點,而對他人心懷不滿,乃至生氣不已,這也使我想起了一個古老的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個鄭國人,丟了一把斧頭,他懷疑是他鄰居的兒子偷的。可是他並沒有把懷疑說出來,他開始仔細觀察鄰居兒子的行動。他看到那個孩子鬼鬼祟祟,看人時眼睛是眨來眨去,不論怎麼看都像是一個小偷。就這樣子觀察了一個月,每天都覺得那個孩子就是一個小偷。
不久之後,他在挖地時,竟然找到了他丟失的斧頭。從此之後,當他在看到鄰居兒子時,覺得那孩子的動作、神情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小偷。
所以我們可以瞭解到,佛陀所呵斥的汝意不可信,那是因為我們經常會被我們的顛倒妄想所迷惑,就算事實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有的時候也只會看到我們所想要看到的,而沒有看到整個事實的全貌,往往結果使我們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或決定。
特別令我們擔憂的,是在修道的過程之中,我們如何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或決定呢?
在著名的卡拉瑪經當中,佛陀告訴了我們答案,這也是在宗教史上獨一無二的開示。
佛陀說:「你們不能依靠所謂的傳聞,或是重複的報導,乃至所謂的傳統或是經典,以及推論等等,來對事情作判斷或決定;你們必須自己親自去瞭解,確實了知某件事情是善良的、美好的,不但不為世間人所批評或責備,而且是有智慧的人所讚歎及推行的,是真正能夠帶來利益和快樂的,這樣子的事情才是你們可以去相信和實行的。」
聽了佛陀這段開示之後,我們可以瞭解到,除了要親自確切地去瞭解事實的真相之外,我們還需要客觀的評價和判定的。譬如說;這個事情是否為有智慧的人所讚歎及遵行的,而且能夠真正有利益和快樂。所以我們也可以瞭解到,佛法是非常科學而且嚴謹的。
因此在八正道之中最前面兩個,正見和正思維,就是在提醒我們對任何事物,都要謹慎地思考、試驗,確實去瞭解事情的真相,而不是要盲從自己的衝動和習氣,或外在的諮詢或權威。
這使我想到小時候曾經聽到過的一個故事:是說從前有一隻狐狸,想要吃一隻兔子,但是這隻兔子太難抓到了。於是有一天狐狸想到了一個辦法--去賄賂了烏鴉,讓烏鴉去告訴兔子說:「狐狸已經死在了小溪旁了。」
當烏鴉拿到了狐狸的好處之後,就去找兔子。而狐狸就跑到了小溪旁,躺在地上裝死,等待兔子來小溪旁喝水,經過牠身旁的時候,牠就會跳起來一把將兔子給抓住。
烏鴉飛翔在空中尋找,終於看到了兔子在地上吃草,就飛到了樹枝上對兔子說:「兔子,我是來告訴你,狐狸已經死在小溪旁了,你如果不相信的話可以親自去查看。」烏鴉說完了之後就飛走了。
於是當兔子要去小溪旁喝水的時候,就看到了狐狸眼睛緊緊地閉著,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看樣子像是死了。兔子就想:「狐狸是真的死掉了嗎?還是在裝死呢?如果牠沒有死的話,那麼當我接近牠的時候,我就會被牠一把給抓住了。」
於是兔子就自言自語地說:「烏鴉說狐狸死了,但狐狸看起來不像真的死掉了,因為死去的狐狸通常嘴巴是張開的。」狐狸聽到這些話之後就想:「我得證明我是真的死了。」於是就把嘴巴給張開了。於是兔子立刻就知道狐狸並沒有死,牠馬上就以最快的速度跑走了。
聽完了這個小故事,提醒了我們事事要小心。不要被事情的假象所迷惑了。尤其在這個世間上,有許多神經變態的狂人自封為善知識,還經常大受歡迎,很難辨別出來的。所以凡事若有所懷疑的時候,我們就要多多地去求證,才能夠防患於未然。
我們身為佛弟子,都希望能夠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修道有所成就,能夠走出這生死輪迴的牢籠,我們就要有修行的方法。如何選擇出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那就要靠我們親自去瞭解、體驗、並參考別人的經驗,才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當然不一定是需要選擇與別人修同樣的法門。
比如說:有人喜歡淨土法門,有人喜歡參禪,有人喜歡持咒,或者有人喜歡混合各種法門的修行,這都沒有一定的。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在佛教中的八萬四千法門,皆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修行道路。但是必須先要瞭解自己的狀況,才能夠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道路。
當我們誠心精進地去修行適合我們的法門時,我們內心會有所感悟,會覺得清凈祥和;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從我們這裡將之偷走的。為什麼任何人都無法從我們這裡將之偷走呢?
因為這份內心的清淨祥和,是我們六根不染、遭遇六塵境界時,所自然顯露出來的,也就是背塵合覺,這也是我們本性所具足的。所以任何人都無法從我們這裡將之偷走的。
當然我們這份內心的清淨祥和,我們想要將之擴大到生活中的每一秒鐘,乃至想要幫助其他的眾生,也能夠找到其本具的清凈祥和,或許我們只是想要開始修行而已,那我們就要勇敢地踏出這第一步,和堅強地持之以恆的修行,才能夠有所成就的;否則就會變成知而不行、光說不練,終究會是一無所成。
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或許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有關兩個和尚朝拜普陀山的小故事。
古時候在四川有兩個和尚,一個是有錢的和尚,一個是很窮的和尚;雖然兩人志趣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他們都想去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去朝拜。
有一天兩人相遇了,窮和尚就對富和尚說:「我就要出發前去普陀山朝拜了。」富和尚就問他說:「從四川到普陀山路途遙遠,要經過千山萬水,你這麼窮靠什麼去呢?」窮和尚笑著回答,說:「我有一個水壺、一個缽,我就靠著它們可以去普陀山了。我用水壺裝水;我肚子餓的時候,就去托缽乞食。」
富和尚聽了冷笑著說:「我也想到浙江普陀山去朝拜,多年以來都在準備,但也不能如願,尚未去成。你就想憑著一個水壺和一個缽,你就能到得了普陀山嗎?你實在是太自不量力了。」窮和尚笑了一笑就告辭了,第二天一早他帶著一個水壺、一個缽、一個人就上路了。
一年之後窮和尚不但到了普陀山,而且從普陀山回來了,見了富和尚就告訴他,前去普陀山朝拜的一路見聞。富和尚聽了之後覺得非常慚愧,為什呢?因為他還在準備,但仍然還沒有完成。
聽完了這個小故事,有人或許會有疑問說:「現在你說我們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而前面你說我們對任何事物都要謹慎地思考、實驗,切實去瞭解事實的真相,而不要盲從於自己的衝動的習氣或外在的諮詢或權威,這兩件事是不是有所衝突呢?」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其實這兩件事情是沒有衝突的,而且這兩件事情都要做。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謹慎的思考和準備,固然是必須而且重要的,但是道是行的,不行哪有道?這個道可以說是修道的道,也可以說是到達的到。各位善知識們:你們喜歡的是哪一個道呢?還是都喜歡呢?
在故事中的富和尚,只是一直在想,一直在計劃,乃至準備要去,但沒有實際去踏出這第一步,那是永遠到不了普陀山的。我們要學習窮和尚的敢計劃,敢實行的精神。
當然有的時候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事情的發展並不是都是我們所預想的,或所期望的一樣。不管是人是物或時間等等的變化,對我們而言就是一種考驗,那考驗的是什麼呢?考驗的是我們能不能夠放下我們的執著,來適應處理這個變化,就如同上人經常說的:「我們可以在反面中找到好處和得到利益的。」
譬如說: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為了發明一種可以供一般大眾消費使用的電燈泡,做了兩千多次的試驗,都沒有找到適合做燈絲的材料,因為有的燈絲的材料一下子就燒掉了,有的材料太昂貴了,有的材料有太費人工了。
就有人嘲笑他說:「愛迪生先生啊,你已經失敗了兩千多次了。」愛迪生先生卻回答說:「我並沒有失敗,我已經發現了兩千多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了。」
所以請不要因為事情的變化而生氣或憂愁,畢竟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往往在危機中就有的是轉機。所以只要放輕鬆,全力以赴,不管結果是如何,都能夠增長我們的忍耐力,以及我們的經驗與智慧的。
事實上我們通過努力,困難的事情是可以轉化成為容易的;相反的,如果我們不去努力的話,容易的事情也是可以轉化變為困難的,而我們修道亦復如是。
修道就像上人所說的:「想要成佛,魔就來考。」 這個魔,不只是天魔而已,還有很多種魔。譬如說:病魔、心魔、五欲魔、人魔、妖魔、鬼魔、天災人禍魔等等的種種的魔,來考驗修道人。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就要學習上人所說的偈誦:
魔是磨真道,真道才有魔。
越磨越光亮,光亮更要磨。
磨如秋中月,空中照群魔。
群魔照化了,現出本來佛。
有人或許會說:「哎,修道還有這麼多的考驗和麻煩,還不如不要修道來得簡單一些,這樣子生活還少一些痛苦和麻煩。」修道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考驗和麻煩,那是因為在還過去的業債。但是,因為修道,就不會再造新的罪業了,所以能夠究竟地了苦。
你若不修道,你過去的業依舊在那裡繼續生利息,而且你還會繼續造新的罪業。所以你的苦永遠沒有了的時候,甚至會越來越苦。所以修不修道的決定權。在於你自己。
觀世音菩薩勇敢地成就了他自己的菩提大道,這並不是代表觀世音菩薩從此以後,就什麼都不用做了,被供在神桌上讓大家恭敬禮拜就好了。
世上行道是成道的開始,換句話說:就是觀世音菩薩會將自己的修道和成道經驗,與眾生一同分享,也就是在廣行習道於世間,來幫助眾生,也能夠成就道業,究竟的離苦得樂。所以我們一起來慶祝觀世音菩薩的成道,這是很有意義的。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除了感恩觀世音菩薩一直對我們的慈悲愛護,來幫助我們之外,同時在另一方面觀音菩薩的成道,也鼓勵我們向其學習努力的修道,所以我們也能夠成道。
好,我先講到這裡,有什麼問題嗎?如果沒有問題,我們就到這裡結束了。阿彌陀佛!
萬分感恩方丈大和尚的開示!
非常感動 !真可謂苦口婆心!
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