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近開講於2016年月2日26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各位法友:阿彌陀佛!今天是近開在這裡和大眾結法緣,並練習在大眾前講法;如果有講錯的地方,請大家原諒指正。今天晚上我想分享一些對「捨棄」的看法和「捨棄」可以帶來的快樂,以及自己的一些經歷。
捨棄也是一種放棄、放手,放掉一些之前擁有的寶貴的物件,一種退讓或者是一種屈服;不管怎麼定義它,這個詞是我們這裡的大眾,為了要留在聖城,都已經嘗試過的。如果您是這裡的學生,在這裡上學、住校,也許你放棄了家庭自由舒適的生活,住到學校宿舍裡;如果您是這裡的在家住眾,也許你們來自世界的各個角落,放棄了房子、家庭和奢華,來過一種簡單的生活;如果您是出家人,當然是捨棄了在家生活,受持了戒律,希望提升自己,並服務人類。有些做父母的,放棄了之前很有前景的工作和富裕的環境,帶著孩子到育良小學、培德中學來;還有其他的男女眾也放棄了舒適優渥的生活,來到聖城當義工,修行。
不久前一天,我在小學辦公室,老師送來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我們就聊了聊。她很興奮地告訴我:她的生日快到了!她祖母那天打算帶她去最喜歡的那家紅木谷的餐廳吃飯。我知道她不是來自一個吃素的環境,就問她生日那天打算點什麼菜?她立刻說:「我要吃豆腐和米飯。」並且說她已經不再喜歡吃肉了。所以你可以說,這樣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她原來在家以肉食為主,但是現在已經捨棄了肉食。
1977年12月,恒實法師和恒朝法師在三步一拜期間,講過關於「捨棄」,說:我們為什麼要剃頭?那樣我們就不用花很多時間來看這張虛假的臉。頭髮是一個很大的自我標識的蓋毯,人真正需要的是觀察本有的面目,那個面目沒有自我,那就需要除掉這樣外面的一些覆蓋物,頭髮就是其中一個。剃頭象徵著捨棄世俗,沒有頭髮可以躲藏在後面,也無需刻意關注,這樣比較容易找到心。當然這僅僅是對出家眾而言,並沒有說所有的人都要剃頭。
「捨棄」也可以當成是一條路,通過業障到最終引領我們得到歡喜和幸福。比如說戒律帶來很多束縛;通過戒律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白看到自己不好的地方;這樣我們就可以捨棄掉這些不好的行為,去更清淨的地生活。這種清淨通往快樂,也正是這種快樂,讓我們留在聖城,幫助我們在這條獨特的路上繼續修行。修行持戒是我們的導航燈,通過它可以清理我們無始劫來的業障,
《華嚴經》上說:業障會加深一個人的顛倒、愚癡;這種煩惱業障如網如鏈,束縛我們不能得到自由。我們在業海中盲冥愚癡看不到光明,所以沒有智慧。《華嚴經淺釋》裡面繼續說:眾生需要懺悔改過,業障才能消除,所謂瀰天大罪一懺就消。但是如果眾生的業障太深,不想懺悔,無慚無愧,種種的痛苦是依什麼而起呢?就是因為業障而存;若沒有業障,痛苦就會消失,它沒有一個依靠的地方。當我們捨棄欲望就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我想分享一則大部分人都已經知道的故事,是講中國城一個犯罪團夥,跟隨上人的教化改過自新的故事。有一天,這個團夥的八個年輕人到尤卡亞來買槍,因為中國城金龍飯店的謀殺事件。但是因為槍支的價格很高,他們錢不夠,沒有買到;路上碰巧經過萬佛城山門,就想進來,但是山門鎖住了。
那時候上人在大殿,午後講經,知道有人來了,就叫一位比丘去開門。比丘奇怪說:上人怎麼會知道山門外面有人?他到了山門就看到八個人在那裡,就讓他們進來,帶到大殿。胡海倫居士回想起來說:那些人到大殿之後,上人立刻改變了安排,說:講經之後立刻有皈依儀式。
之後上人就問那幫人說:「你們誰是頭?」有個人猶豫之後,就把手舉起來。上人很嚴厲地說:「如果皈依之後就不許再殺人放火了!不許偷盜!」又命令他們一皈依完,就要把身上的武器全部扔到大海裡去。這些人答應了上人說:會跟著上人的話去做,不會再去犯罪,會把槍扔掉。
過了段時間,上人去馬來西亞,那八個人又開始想要做回老本行,要去買槍。同一天夜裡,他們八個人做了同一個夢,有人在夢裡叫他們不要在去做犯罪的勾當。他們知道了彼此之間同一晚上做了同樣的夢,就沒敢再去做;因為認識到嚴重性,之後就不再去犯罪。同時上人僱用他們,讓他們做有意義的事,並且也有收入,從此他們就過正常的生活並且吃素。他們的這種改過的行為,影響到上人早期一個弟子;他一直沒有能夠吃素,但看到他們都可以改到這麼好,就受他們的影響也開始吃素,
在法大有一個課程,是「佛教和現代思想」。我們學到:真正的自由是從欲望貪婪和習氣中解脫出來,得到自由。真正的自由從放手中得到,這個存在我們的自性當中。在世俗上,我們覺得能夠帶來刺激,還有情感和欲望都是真正的自由;站在佛教的觀點,自由是一種後退。佛教是在根本上讓我們意識到,欲望和情緒,其實是一種束縛。
所有的經典都鼓勵我們要做精神上的修為。最近我聽到周日晚上《六祖壇經》的開示,想起經書上幾句很精采的話,在這邊引用: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若能見到自性般若,則不會被愚癡所纏。六祖大師勸解我們修行要證悟、解脫和成佛,這讓我想起了如果我們有無明,就不是真正的心行;那到底要修什麼呢?就是要修我們的自性,不要外求,要迴光返照。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