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心切切 望兒歸

比丘近永講於2015年12月30日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諸位法師、諸位佛友:阿彌陀佛!今天晚上輪到近永在這邊跟大家結法緣。

我想請問有多少人是第一次到萬佛聖城打七的?萬佛城打七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已經將近四天,要結束了,剩下的三天很快會過去。你要是熬過前四天的話,接下來三天是很快,就像下坡一樣。

下一個問題是:有多少人,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沒有缺席的?一支香都沒有缺,從早課到大回向。不少人呢!大家很精進,很好。當然,如果你沒有全勤,但是已經盡了力的話,那也是一樣很好。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所以只要你盡了力,雖然沒有辦法每一支香都參加,那也是很好的。

我們這個七從星期天開始;星期天是大法會,慶祝阿彌陀佛的聖誕。那一天在齋堂裡頭,我看到的人,不像預期的那麼多,也許是因為天氣冷。但是,我的印象很深刻,在大家用完齋,講法的期間,很少人離開座位,大家都很注意地聆聽,這個讓我很感動。因為過去我們有很多訪客來,他們吃飽飯就走了,不管有沒有人在講法;這次不一樣,我就覺得印象非常深刻。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念佛的法門。上人講過,這個念佛有四種:第一種就是持名念佛,一般我們唸阿彌陀佛的聖號;第二種是觀像念佛,看著佛像;前面有阿彌陀佛的像,看着像來憶念佛;第三種是觀想,在心中觀想阿彌陀佛的相好莊嚴,那樣子來憶念佛,這個念不是用嘴巴去唸,而是在心裡在來憶念的意思;最後是實相念佛,這就牽扯到參禪去了。

今天晚上為大家先分享一下觀像念佛的一個感應。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和大家看到的這尊阿彌陀佛聖像是非常有關係的。在五六年前,近永有機會在臺北的一個醫學中心受訓練;這個訓練課程,是訓練出家人學著怎麼去幫忙臨終的、病危的病人。我剛好有機會在臺灣,就參加了那個課程的訓練。

在有一年快過年的時候,進來了一位病人,男衆,很緊張的。進到安寧病房來的,都是快要壽命不長的人。這個病人有個女兒,很孝順,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也是非常好的厨師,在很多道場做大厨。那時候應該快過年了,那時候剛好我們有佛像,就是前面大家看到那種佛像,是比較小幅的。我給了他們一幅佛像,他女兒就把佛像掛在她父親躺在床上可以看到的地方。接下來,就過年了;過年期間我只簡短的去探望了一、兩次。

過完年以後,我沒有過去了,因為我的訓練在過年前就結束了;一直到一個月以後,碰巧到那個病房去。到病房後,很驚訝的,剛好接到了這個病人的女兒打來的電話。這個病人的女兒和我打電話的時候,非常興奮,很高興,她說:「法師,我找你找了好久了,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情。」

她說要跟我分享:她父親在過年那段時間就往生了;往生之前,他們幫他助念;過了一陣子,她發現她父親的臉色變紅了;再過一陣子,他臉上的老人斑也不見了;再過一陣子呢,他父親原來是滿口的假牙,可是那時候沒有戴假牙,就沒有牙齒,整個臉是凹進去的;那她父親的臉到後來變成圓圓的,就像佛一樣的;最後,她父親看起來就像佛像裡的阿彌陀佛像一樣。爲什麽她那麼興奮,因為她深深地相信,她父親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你可以想像,有父親往生的人這麼高興的嗎?她不是個不孝子,想繼承父親的財產;她是很孝順的。

所以,這個往生,在中國佛教裡頭,我們講「往生」,不講「死亡」;因為我們曉得這輩子結束了以後,還有下一輩子。問題是到哪裡去?如果能夠往生到最好的地方,極樂世界去,當然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就不會像世人這樣子傷心。

我想起在《六祖壇經》裡頭,六祖大師在要圓寂之前一個月,就預告他的弟子說,他下個月就要走了;弟子聽了,絕大多數人都很傷心,結果被六祖駡了一頓。六祖大師說:你們哭什麽?有什麽好哭的?你們哭呢,就是因為你們不曉得我到哪裡去。我當然曉得我到哪裡去了;我如果不曉得我到哪裡去的話,我不會先預告你們。你們如果知道我到哪裡去的話,你們就不會哭了。問題是,六祖他要到哪裡去,並沒有說清楚;沒有講他到哪裡去,就讓大家去參啊。

所以,如果我們能有把握到極樂世界去的話,那往生是件好事情,值得慶幸。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一個最近發生的感應故事。

我們聖城有一位年輕的中醫師常來義診。一個月前,他的祖母在臺灣病危,所以他趕回臺灣去看望祖母。有一天晚上,他在醫院裡,他祖母看起來就快要往生了,他們就在祖母的床邊唸佛。

過了一陣子,他們發覺祖母對著空中講話,就問她:「您看到什麽?是不看到佛,看到菩薩?」這個祖母跟這個空中講了很久,最後說看到阿彌陀佛還有菩薩來接她。那你猜她祖母走不走?

祖母和阿彌陀佛講:「我還不想走哎!」她不想走啊,下一次吧!就這樣,她祖母的病就復原了,連醫生都很驚訝,為什麽病得這麼重的人,沒有怎麼樣治療,就復原了!

我想問大家:如果是你的話,阿彌陀佛來,你會不會跟着阿彌陀佛走?還是你和阿彌陀佛講:「下一次吧,下次再來!」這個聽起來很好笑,我們想我們一定會跟著走,對不對?實際上,當你到那時候,你不見得會這樣子;因為眾生都是好生惡死,是不是?我們喜歡生,怕死;小螞蟻都是這樣子!

他的祖母生活得非常充實富裕,有孝子賢孫,她惦念著這個娑婆世界。我們如果還惦念著娑婆世界的話,到時候就走不了。所以星期一梵法師講說要有厭離心,就是這樣子,厭離娑婆苦;如果沒有厭離心的話,阿彌陀佛來,你還是不跟他走。

下面一點時間,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小段經文,這個是在《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昨晚法師有提過,我覺得這經文講得很好,很動人,所以跟大家一起分享。

大勢至菩薩怎麼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他講十方的如來,所有的佛憐念,可憐我們、憶念我們眾生,就像母親憶念着兒子一樣。在座有很多作人母親的,你可以了解,一個作母親多麼想念兒子;但是呢,兒子不見得想念母親。所以,經文接下來講的「若子逃逝,雖憶何為?」這個母親再怎麼想孩子,孩子跑掉了,這母親再想都沒有用,對不對?

接下來講,「子若憶母,如母憶子。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如果作孩子的想念母親,就像母親想念孩子一樣的話,那這母子經過幾生都不會分開。

中國人很多人曉得,孟郊作的這首《遊子吟》,講的就是母親怎麼樣憶念孩子,記得第一句是「慈母手中線」,接下來呢?「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短短幾個字很動人,是不是?從前的衣服都是用手縫的,母親手裡的線,織成遊子身上的衣;在孩子離開之前,母親很細地在縫;母親擔心的只是這個孩子,回來很晚,很久才回來。

接下來講,如果我們眾生心裡「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那就是佛一直都在憶念著我們, 就像母親憶念我們一樣;只要我們能夠憶念佛的話,我們就可以見佛,現在或是將來。最後,上人的偈頌裡頭講到最後一句就是:「西方極樂是君家」;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的家,我們不要惦念著這個娑婆世界。阿彌陀佛!

在〈悲心切切 望兒歸〉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