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尼近安講於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今晚由沙彌尼近安和大家結法緣,若有不妥之處,敬請慈悲指正。
今年夏天,我有機會回加拿大,在華嚴聖寺停留了三個月,很榮幸能夠為頂樓擴建工程參與製造佛像,並參加不同的法會。8月時,我參加了一年一度的「梁皇寶懺」,雖然參加過許多次了,但是這一次又有一些新的體會。
這一次的「梁皇寶懺」,我沒有幫忙打法器,所以得以專心拜佛。在開懺的第一天,對於已經熟悉的懺文和禮拜,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也就是大家唱我也跟著唱,大家拜我也跟著拜;沒有打什麼妄想,一切都很平常。於是,第一天就這樣優哉遊哉地過去了。
到了第二天開始不久以後,我突然間意識到我正在浪費寶貴的時間。懺悔應該至誠懇切,應該拿出十二分地投入,而不是隨梆唱影;拜懺是要以自己的誠心,藉助佛陀的大悲神力來寬恕和消除我們往昔所造的罪業,而一念的真心最重要。如果不是各種因緣具足,我不可能參加這樣殊勝的法會,所以必須珍惜這個機會。
於是,我重新提起精神,開始全神貫注,一遍一遍反復地對自己說:要至誠懇切!要至誠懇切!同時,我觀想懺文中的每一尊佛就在面前接受我的禮拜,令我的罪業消除;也讓每一句佛號都深深地刻在心裡,永遠不忘……
事情就是這樣奇怪,當我的心念一轉變,就在那一剎那之間,眼淚開始莫名其妙地往下流。我既沒有悲傷,也沒有委屈,可是想止也止不住,於是就這樣一邊拜,一邊哭著度過了第二天。接下來的幾天,我盡力保持最誠懇和清淨的狀態。當一個人的心能夠完全專一的時候,那個分別的心就不見了。因此,法會唱誦的是什麼曲調變得無所謂,好不好聽也不會在意,周圍所有人和物的一切活動都不知道了。
就在這時,法會進入第四天。我偶然間覺得右腳不太舒服,然後發現在右腳的腳跟上長了一個黃豆大的小水泡,按下去有一點點痛。因為沒有受到什麼外傷,我就對自己說:一個小泡沒什麼,如果這是我應該受的,那它就再多痛一點也沒關係。
果然,好的願望就沒有這麼快成就,想要受苦,立刻感應道交。我“如願以償”,到了晚上右腳就痛得沒辦法睡覺了。雖然很痛,但是還可以勉強忍受,就這樣捱到第三天,小水泡變成了雞蛋大小的大水泡。白天腳跟完全不能著地,走路一跛一跛的,只要輕輕碰一下,就像有幾百根鋼針在扎,晚上也很難睡覺。儘管如此,我想只要再忍耐一下,應該就可以過去了。誰不知,接著又開始發燒,所以,無奈之中只好去看醫生。醫生從泡泡裡放出很多膿水,但是也不知道病因是什麼。最後折騰了近一個月,我的腳才慢慢好起來。
相信如果不是及時調整法會時的心態,我不會得到這份特別的“禮物”。記得從前有人問上人:“都說拜懺會消除業障,身體會好,可是我怎麼反而得病了呢?”上人語重心長地說:“你的業沒有現出來,病又怎麼會好呢?”雖然生病是苦的,但修行人要帶三分病,所以它的好處也不少,既可以償還以前的宿債,又可以激勵自己要精進修行。
講到“病”,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對這個話題寫上一篇論文,當然,也有的人一生中很少得病。人的身體是一部複雜的機器,你或者有心臟的病,而我心臟很好,卻常常胃痛;你或者有頭痛的病,而我從沒有頭痛,卻有腿痛的病。相信這有八萬四千種種不同,這是「身病」。人還有一種病就是心的病,也就是習氣毛病。本來這個常住真心是沒有病的,但是心被塵垢遮住久了,就表現出很多病。有的人也許很慷慨大方,樂於佈施,但是卻有很大的脾氣;有的人也許性格溫和柔順,卻常好嫉妒障礙。相信這裡面也有八萬四千種不同的病。
我發現自己對自己「身病」的忍耐力很低,總是迫不及待,想盡一切方法要令它好起來;而對自己心的病,自己的習氣毛病,忍耐力就比較高,什麼時候都能夠為自己的錯誤找到很多藉口。反過來,當看見別人身體有病的時候,我的忍耐力就比較高,原因很簡單,痛不在自己身上。而對別人心的病,也就是各種習氣毛病,我的忍耐力就非常低,會把別人的病放在自己心裡,來增加自己的病。
身的病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心那裡來的。如果心沒有病,眾生就不會造業,而得到這個報身來受果報。所以,身病、心病是一不是二。在我們同情別人身體的病痛時,也不要忘記原諒別人心的病,就像我們原諒自己一樣那麼容易。
今年的「梁皇寶懺」,讓我又一次體會到大眾共修的力量不可思議,而且只有用心修行才是真修行。初學佛的時候,覺得很難,既不會誦經,也不會唸咒,佛法的道理完全不懂,但是對佛教裡的一切都覺得很新鮮,也很用心。
記得我第一次誦《地藏經》,花了整整兩個小時才讀完一部。但正是因為不熟,所以來不及打妄想,每一個字都唸得清清楚楚,那時候誦經是真誦經。修行幾年以後,《地藏經》可以誦得很熟了,大約一隻眼睛看著經本就可以,不用45分鐘就可以完成一部。很多其他的經咒也都可以背了,不用想就琅琅上口,結果卻發現自己的修行漸漸流於形式,變成嘴巴做嘴巴的工作,腦子想腦子的事情,分工不合作,自己漸漸變成一部「唸佛機」。
所謂“真心唸經不用口,但是還不離口;真心燒香不用手,可是也不離手。”無論做什麼樣的佛事,只有保持最專注和至誠懇切的心,把自己散在外面的精神都收回來,修行才可以成就。因此,知識無論懂得多少,能實行才算真懂;功課無論做了多少,能專一才是成功。
有一次在廚房工作,聽到身邊兩個女校學生的對話,一個學生說:「在寺廟裡的生活很簡單,沒有什麼令人興奮的事。」另一個說:「對我而言,我倒不介意過這種單純的生活,只是我沒辦法忍受,每一天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很顯然,當一個人的心沒有深入在修行中的時候,日常功課就會成為枯燥無味的例行公事。俗語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有用心的修行,實際上就是在混光陰。我們在道場每天做一次早晚功課,一年365天就是365遍;十年就是3650遍;二十年、三十年之後,就是超過萬遍。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始終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反復地做同樣一件事,如果總能保持最初那一念的用心和專注,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是對耐力和定力的考驗。
說到專心修行,在道場裡面所有的工作也是修行的一部分。我常常聽人說,要多發心為道場服務。其實在我的認知里,「發心」這個詞是不存在的,為什麼呢?打個比方說,有一個人住在一所公寓裡,自己生活,當他的衣服髒了或者他的馬桶阻塞了,他會不會說:「哦,我今天發發心把自己的衣服洗一洗;或者,我今天要發發心,把阻塞的馬桶修理好?」不會的。因為這本來就是他自己的事情,談不上發心。那在道場裡面也是一樣,對於所有的常住來講,道場就是自己的家,自己來做自己家裡的事,其實就是盡到自己的責任而已,也可以說是幫助佛菩薩來分擔一點工作。只要在身體和能力的範圍內,盡到自己的力量就好。
專心修行就是專心工作,因為修行是出家人的工作;專心工作也就是專心修行,因為成就道場就是成就自己。
赞叹用功修行。发心感觉是,自己以前从来没觉得要这样做,突然一下就想这样做,这应该是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