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印光大師《十念法》分享

吉虹虹講於2015年10月3日星期六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ab19

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南無大慈大悲諸佛菩薩!

    今天是吉虹虹,法號妙音和諸位結法緣.非常感恩再次有這樣殊勝的機緣和大家一起分享佛法.佛在《大集經》中講:「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淨土法門的修學信願行三,缺一不可.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中講:“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我今天分享的內容就著重在行,也就是持名。我本人是極鈍根的人,念佛的時候常常妄念紛飛,不得真實利益.後來有機緣學習了印光大師極力宣導的十念計數的念佛方法,受益匪淺,今天的分享就以此印光大師的“十念法”供養大家,共沾法益!     

印光大師所提倡的十念法是教後世末法眾生如何攝心念佛,去除妄念。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中有一段文字專門講攝心之法:“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印光大師在這段文字裏教導我們攝心念佛首先要做到至誠懇切,我平時念佛的時候悠悠然,泛泛然習慣了,至誠心不容易生起來。印光大師在”文鈔”中告訴我們:“念佛,心不能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地獄之想,則心自皈依。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肯切宜自懇切,不相應宜自相應。”換句話講:時時作臨終想,念念都是臨終十念,自然聲聲佛號都至誠懇切。有了至誠之心,再攝住耳根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妄念就停息了。如果至心稱念和攝耳諦聽還是伏不住妄念,就再加上十念計數.三重功夫施於一聲佛號,心力已經無暇再顧及妄念了。印光大師說他自己的心難制服,才認識到此法之妙處,願意和我們後世末法鈍根的人共同學習,令萬人修行此法,萬人得生淨土。

         接下來的一段就是印光大師教授我們十念計數的方法:“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 “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  “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印光大師具體講了怎樣用“十念”計數。念佛的時候從第一句到第十句要念的清楚,聽的清楚,還要記得清楚.。每念一句佛號心裏都分明記得這一句是十念中的第幾句,數到十句後,再從一到十計數,不可以數到二十,三十。一邊念一邊記,只能憑心記,不可以數念珠。  如果從一句到十句計數覺得困難,就分成兩段計數,第一段是從第一句到第五句記得清清楚楚,第二段從第六句到第十句記得清清楚.。如果分成兩段還覺得困難,就用”三三四”的方法,就是十念分成三段計數:第一段是“一二三句”,第二段是“四五六句”,第三段是“七八九十句”,念到十句再從“一二三”計數。十念計數著重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以此方法念佛時間久了,妄念自然遠離,心自然歸一,功夫純熟,就會得念佛三昧。        

       此十念念佛的方法總結起來就是”攝耳諦聽”和”十念計數”。再說簡單點就是”聽”和”記”,真真切切的聽,清清楚楚的記,這是攝心的要法。雖然只是聽和記,想做到並不容易。我自己念佛經常是從口中滑過,耳朵不但沒聽,佛號在心裏根本沒有著落。學習了這種念佛方法,就訓練用耳朵聽自己念佛的聲音,起初覺得很累,因為不習慣也沒耐心,沒聽幾句,念頭就跑了。後來也是借鑒了其他同修的經驗,我用耳機塞住耳朵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就特別清晰,因為耳朵塞住之後是向裏聽聲音,和平時從外面聽自己的聲音不大一樣,更容易攝心.戴著耳機即使在人多的場所念佛,耳朵也會將我自己念的佛號聽得清清楚楚。我用這種方法鍛煉聽力,耳聽的能力在一點點增強,而且戴著耳機念佛,還能幫助我從出聲念佛過渡到默念。因為長時間向內聽自己的念佛聲,對自己的音聲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敏感,即使是默念,只要心中佛號起來,耳朵馬上就會習慣去聽自己的心聲。尤其是在大殿做晚課,開法會很多人一起的時候,戴著耳機念佛菩薩的名號,聽自己的聲音再加上用心計數,比較不容易起妄念。   

       印光大師所講的三種計數方法我都嘗試過,發現”三三四”的方法最適合自己,我平時念佛就用三三四來計數。開始的時候只要求自己聽清楚第一句,“南-摩-阿-彌-陀-佛”,六個字每個字都念得飽滿,聽得完整,才念下一句。然後再聽清楚記清楚三句,前三句沒有妄念擠進來,再聽和記下面的四五六句,真正做到三個清楚就肯定沒打妄想,才繼續後四句。如果有妄念夾雜進來,數肯定就記不清楚了,從頭再來,能做到十句不打妄想再念第二個十句,第三個十句。念佛的功夫純熟是功夫成片,能十句不打妄想,十句已經自成了一小片。然後再一點點嘗試一百句,一千句,甚至一萬句。我是這樣給自己定了目標,目前還在繼續實踐中。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還講到:“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計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      

       印祖在這裏用了重複的“大難”,“大難”。就是強調如果捨棄十念計數的方法,想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實在是太困難了。這種方法最契末法眾生的根機,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因為疑惑而喪失掉多劫累積的善根,而得不到究竟真實的利益。        

        “十念計數”是都攝六根的前方便,“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攝耳諦聽。 佛在經中告訴我們:“閻浮提眾生耳根最利”。“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大勢至菩薩雲:“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聽經的時候經常聽到這句大勢至菩薩教授的念佛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總認為這是菩薩的境界,對我這樣的凡夫來說是望塵莫及的。印光大師詳詳細細的給我們講明白了其中的意理:“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的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都攝六根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汙雜妄念,故名淨念。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 故雲,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

        印光大師還告訴我們:“吾人果能具真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大勢至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兩重功夫融于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        

        宣公上人在佛七開示中也講到:“心裏念的「南無阿彌陀佛」,要念得清清楚楚的,耳朵聽你自性的聲音,也要聽得清清楚楚的,這也就叫做「反聞聞自性」,聞你那個念佛的性,也可以說是叫「迴光返照」”。      

       妙音因一直以來念佛功夫不得力,學習了此十念計數的方法,如獲至寶,正在繼續學習實踐中.平時無論念佛名號或念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聖號,皆依此方法攝心,受益良多。以上即是今天分享的內容,如有任何的錯誤和不妥之處還懇請諸位法師和同修慈悲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開示都攝六根

  (一)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以彼背覺合塵之生滅,轉而為背塵合覺之生滅,以期證於不生不滅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絕無實證之希望。

  (二)  攝心念佛,為決定不易之道。而攝心之法 ,唯反聞最為第一。

  (三)  念佛下氣,最要莫過於聽。聽則心沉而一,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

  (四)  當時常自念自聽!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注重於聽之一法耳。

  (五)  念佛之要,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欲“都攝六根”,只長聽自念之佛聲,則得之矣。

  (六)  念佛之法,各隨機宜,不可執定。然於一切法中,擇其最要者,莫過於攝耳諦聽。

  (七)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心念、耳聽,字字句句,念得分明,聽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

       (八)  都攝六根而念,為淨念。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切須注意!

       (九)  聽即都攝六根之法。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弊。凡一切人皆以諦聽為告之。

  (十)  念佛一法,理極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應,第一是志誠懇切,第二是聽,反聞念佛聲,誠、聽兼到,昏散自除。

  (十一)攝心方法,種種不一。隨其人之根器用之,自得其益。若夫最為切要之法,總不過大勢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八字。

  (十二)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從朝至暮念,從朝至暮聽。比貪多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懸殊也。

  (十三) 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身心歸一,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

  (十四) 《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即是攝耳諦聽之法。當依此而念,不至仍舊妄想紛飛。

  (十五)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攝六根之法則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聽,眼鼻決不至向外馳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認真,故無效耳。

  (十六) 須心口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即默念,亦須常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中之聲,固明明了了也。

  (十七) 無論聲默,均須攝耳諦聽。能常聽見念佛的聲,則心自歸一。此法最穩當。無論上、中、下根,均可得益,絕無受病之虞。

  (十八)  都攝六根,入手在聽。無論大聲念、小聲念,不開口心中默念,均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訣也。信願行三,為淨土綱要。都攝六根,為念佛秘訣。知此二者,更不須再問人矣。

  (十九)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諦聽,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能志心諦聽,與不聽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懸殊。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和益,有利無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

  (二十)  當念佛時,或聲或默,均須攝耳諦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過。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果依此說,決定往生。若或討巧,定成大拙。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二十一)  須知都攝,注重在聽。即心中默念,也要聽。以心中起念,即有聲相。自己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聽得清楚,則六根通歸於一。校彼修別種觀法,為最穩當,最省力,最契理契機也。

  (二十二) 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無論行住坐臥,常念佛號,或聲或默,皆須聽己念佛之聲。倘能如是,則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凡所作為,皆悉順遂。

  (二十三) 吾人果能真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勢至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兩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

  (二十四) 念佛必須攝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皆須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須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納於心中。耳根一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一心不亂。大勢至所謂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者,亦即此是也。

  (二十五) 念時須心中念得清楚,口中聽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即不開口,心中默念,亦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聲相。自己之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朗朗。能常聽得清楚,則心歸一處,神不外馳。故眼也不他視,鼻也不他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攝六根。如此念佛,名為淨念。以攝心於佛號,則雜念雖尚未全無,然已輕減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繼,便可淺得一心不亂,深則得念佛三昧矣。

  (二十六) 無論行、住、坐、臥、聲、默 ,都要字字句句,心中、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默念不開口,心中仍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裏的聲,與開口朗念無異。此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且不吃力。《楞嚴經》大勢至菩薩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耳能聽得明白,則六根都攝無遺矣。如此而念,名為淨念。淨念能常相繼,則可得念佛三昧矣。

  (二十七)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則由三昧寶,證實相寶,方知此寶,遍滿法界。複以此寶,普施一切。

         (二十八)當雜念起時,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許他在我心裏作怪.果能如此常念,則意地自然清淨.當雜念初起時,如一人與萬人敵,不可稍有寬縱之心;否則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若拼命抵抗,彼當隨我所轉,即所謂轉煩惱為菩提也.汝能常以如來萬德洪名極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清淨.心清淨已,仍舊念不放鬆,則業障消而智慧開矣。

在〈學習印光大師《十念法》分享〉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