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

比丘尼恆居講於2015年9月29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7454339_orig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我是恒居,今天晚上節錄了幾段大珠禪師的語錄,做個報告。

大珠禪師有一段語錄是這樣的:有一位法師問:持《般若經》最多功德,師還信否?(禪師相信嗎?)
禪師答:不信。
法師說:若爾靈驗傳十餘卷,皆不堪信也。(如果這樣的話,感應傳有十餘卷都不可信。)
禪師答:生人持孝自有感應,非是白骨能有感應。經是文字紙墨,文字紙墨性空,何處有靈驗?靈驗者,在持經人用心,所以神通感物。試將一卷經安著案上。無人受持,自能有靈驗否?

這大概的意思就是說:「生人」就是在生的人,他持孝道,自然就有感應,並不是死去的人能有感應;經是文字紙墨,它性是空的,哪個地方有靈驗呢?所謂靈驗,就是在持經人用心,所以他能夠神通感應;如果將一卷經放在桌上,沒有人去受持讀誦,這樣怎麼會有靈驗呢?

這段語錄重點是在「用心」兩個字,這個心並不是說識心,而是真心。讀了這段語錄,本人有很大的感觸,就是說:本人雖然出家很多年,但是談到修行,這個門都還沒有入。怎麼說呢,譬如坐禪,每年雖然參加禪七,只能說是鍊鍊腿,一直都還在昏沉掉舉中,根本都提不上「參」;說到這個念佛,也只能說在數數字;講到持咒誦經也是口念心不念:凡此種種用的都是識心妄想心,可以說是在皮毛上用功夫。

我們聽經聽到彌勒菩薩的識大圓通。這個「識」就是分別,我們眾生無始以來都是因為這個分別心輪回六道,所有的山河大地也因為這個分別心而有。我們一直沒有停止用這個分別心,所以有煩惱和菩提;如果停止這個分別心那就是煩惱即菩提。

我們用分別心誦經,就是被經轉,如果能不用分別心,不打妄想去誦經就是轉經。《六祖壇經》上,有一位法師不是說他誦了三千部的《法華經》;他得意誦了三千部《法華經》。所以六祖大師就說他是被《法華經》轉,並不是他轉《法華經》。就是他一得意就有那個我慢心生出來,就執著那個持經的相上去了,所以被經轉。

我們眾生一天到晚都是跟著妄想跑,跟著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去跑;看到美色就跟色塵跑,看到好吃的跟著味塵跑,聽到美妙聲音就跟著聲塵跑,凡此種種都是向外馳求,所以一直輪回墮落。如果哪天覺悟了,停止了使用分別心、妄想心,那時候就是《楞嚴經》上所講的:狂心自歇,歇即菩提。那時候誦經就能轉經了;那時候的修行才是真修。

另外一段語錄,有法師問:念佛是有相大乘禪,師意如何?(禪師您的意思如何呢?)
禪師答:無相猶非大乘,何況有相?經云:取相凡夫,隨宜為說。(禪師就回答說:無相猶不是大乘,何況有相呢?經上說,取相是凡夫,隨權宜方便而說。)
法師又問:願生淨土,未審實有淨土否?
禪師答: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若心清淨,所在之處,皆為淨土。譬如生國王家,決定紹王業;發心向佛道,是生淨佛國。其心若不淨,在所生處,皆是穢土。淨穢在心,不在國土。

這段語錄,強調心的淨和不淨。如果心清淨所生的地方,就是淨土;如果心不清淨、污穢,所生的地方就是穢土。

換句話說,我們心裏裝的什麼就會與什麼結緣,也就是你心裏種什麼種子,就結什麼果。心裏如果裝著嫉妒、裝著算計、裝著貪心,就走不出狹隘、猥瑣、自私的陰影。如果心裏是裝著他人的不是呢,你就會愚蠢地拿他的不是,不斷地折磨自己。如果心裏裝著善良,裝著寬容、真誠、感恩,你就會發現生命充滿了陽光,遇到任何矛盾,你都會先找自身的不足,然後修正它。

如果心裏種的是貪、瞋、癡的種子,結的就是畜生、餓鬼、地獄的果;如果心裏種的是五戒十善種子,結的就是人天聖賢的果,乃至於成佛的果。

說到這裏,也許有的人會說:照這種說法,不就是念佛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嗎?那為什有人精進念佛,但是沒有生到極樂世界呢?不能生到極樂世界,當然有種種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有人雖然他撒的念佛的種子,在他的心地上,可能他一天撒的一萬、兩萬、三萬乃至於五萬、六萬;雖然撒了這麼多種子,但是沒有發芽成長。

為什麼呢?因為他這塊心地長滿了雜草,堆滿了砂石,所以撒再多的種子都無法發芽;即使發芽也是焦芽敗種,無法成長結果。因為心地裡的雜草、砂石未除去。那要用什麼方法除去呢?就是要嚴守戒律,用這個戒律來除無明草、貪心沙、瞋恨石。

戒律就像一根繩子,用繩子把那六根門頭—六個賊都綁住了,不讓他們偷我們的寶貝—就是功德法財。如果不把那六賊都綁住,你雖然修了功德法財,累計資糧要到佛國淨土去,但是他們在另一頭又把功德法財劫走了,所以你想去淨土也去不成了。因為這邊修,那邊又漏掉了。所以嚴持戒律是很重要的,持戒就好像在打地基,蓋第一層樓房;第一層蓋好了才能往上蓋第二層、第三層。這三層樓可以說是戒、定、慧;由戒才能生定,有定才能夠發慧。

在《楞嚴經》裡面也提到,要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首先要從三種漸次開始。三種漸次:第一是修習,除其助因。就是不可以吃五辛的東西。第二是真修,刳其正性。你想要真修的話,你就要空掉殺盜淫妄;這正是性業的罪,所以要把它挖空除掉。第三增進,違其現業。就是你要增進聖位的時候,先要違逆現在的惑業。

前兩個漸次都是屬於戒律方面的,所以說不論修任何法門都是從嚴持戒律開始。嚴持戒律之後才能讓那塊心地清淨。清淨之後,你撒念佛種子,誦經持咒的種子,其他法門種種的種子,這些種子就容易發芽、成長、結果。但是撒下去之後還要不斷的去巡視,看有沒有雜草又生出來了;生出來了就要拔掉,這樣才能夠成長結果。這個巡視,也可以說是每天要自我反省和檢點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不檢點的話,那雜草很快就長高長大。所以心的淨穢,首先在於有沒有嚴持戒律。

還有一段語錄我就念一下,有法師問:眾生入地獄,佛性入否?
禪師答:如今正做惡時,更有善否?
法師答:無。
禪師說:眾生入地獄,佛性亦如是。
法師又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何?
禪師答:作佛用是佛性,作賊用是賊性,作眾生用是眾生性;性無形相,隨用立名。經云: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也就是說:這個心,我們的自性本來是沒有差別的,差別的是你如何善用其心;用在佛就是佛性,用在眾生就是眾生性,也就是說:十法界都不離這一念心。
阿彌陀佛!

在〈用心〉中有 2 則留言

  1. :)「性無形相,隨用立名」,找到天命,守一不移,实现生命的开花…:)只管如何生活,就没有死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