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聖城方丈恆律法師講於2015年9月5日星期六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首先我們誠摯地歡迎從世界各地來的法友們回到萬佛聖城,一起來參加慶祝地藏菩薩的聖誕法會和地藏七。
通常一般人只要提到地藏菩薩,就會想到地藏菩薩是幽冥教主,是專門救度鬼道和地獄道的眾生,有一點陰森森的感覺。其實地藏菩薩不是只救度幽冥界的眾生,而是娑婆世界所有的眾生,地藏菩薩都會不辭辛苦地加以救拔,使令解脫,這是《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都有詳細的記載,關於地藏菩薩的前生因緣、慈悲願力、功德,以及如何方便救護眾生苦難的種種事跡。所以,在地藏七期間,我們每天都會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來學習地藏菩薩的慈悲精神。
而地藏七的緣起是佛為了報母恩,而到了天界上去為佛母摩耶夫人說法,所以講了這部《地藏經》。在經中提到了地藏菩薩前生,也是為了報母恩,而發了「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弘大誓願,所以說,《地藏經》也可以說是佛教中的一部孝經。
所謂「百善孝為先」,行孝道就是在幫助這個世界能夠更好的開始處,所以,宣公上人在育良小學和培德中學的校規之中都設有一個「孝」字,來彰顯其重要性。宣公上人除了強調孝道是教育的根本之外,同時也大力提倡敬老節,來喚醒社會大眾行孝於自己的父母,并尊敬一切的老人,來幫助這個世界能夠變得更好。這裡就舉一個歷史上的例子來證明行孝重要及其影響。
在西元前2002年,漢朝成為繼秦朝後出現的朝代,而漢朝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幾個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盛況。在後世「漢人」也成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中原各族也統稱為「漢族」;中國文字也被定名為「漢字」,由此可知,漢朝對中國各方面影響之巨大。
而漢文帝劉桓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他對漢朝的興盛其功不可沒,漢文帝自稱「文帝」,即是「有學問的皇帝」,漢文帝本身個性慈悲,待人恭敬,而且非常孝順;他自己的生活是非常的簡單、樸實的,他作為國家最高的統治者,一向是親民、愛民,積極地鼓勵老百姓通過教育、學習來提高生活的品質;他降低了向人民的抽稅,而且不用嚴刑峻法來加之於人民,是中國歷史上幾個少有的好皇帝。他與他的兒子漢景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儘管漢文帝本身處理國家的事物是非常繁忙的,但他總是親自侍奉母親薄氏而從不懈怠。有一次,他的母親突然有了一種嚴重的疾病,漢文帝立刻就將手邊的公事處理告一段落後,馬上離開了朝廷,趕回到母親的身邊,來照顧母親。當漢文帝的母親薄氏臥病整整三年時,他身為一國之君,卻常常衣不解帶地非常細心地日夜照顧母親,所以他常常忘記換衣服,經常穿著皇帝上朝廷的龍袍來照顧他的母親。而每當僕人準備好了湯藥之後,漢文帝總是要親口嘗過一次,確定湯藥不會太燙,或是太稀薄了,才會放心地親自喂他的母親吃藥。多年以來,他都是如此堅持地照顧他的母親。
所以,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皇帝而且還是一位孝子,因此他深得民心,成為孝順父母的典範人民欽佩他,向他學習,來孝順、尊重和善待自己的父母,所以,在當時個人的家庭、社會乃至整個國家都安康了。
當我們聽了漢文帝的故事,我們除了隨喜及讚歎漢文帝孝順的行為之外,我們還可以審思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當釋迦世尊成就佛道之後,他就便回宮去度化他的父親凈飯王,使其全國都能上下奉行佛法,而呈現一片祥和;并於凈飯王去世命終之後,親自擡棺以盡到做兒子的孝順之心;又對其養育他的養母大愛道出家,成為佛教歷史上第一位比丘尼,後來大愛道也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永斷生死輪迴,成就了出世的解脫;更又於忉利天宮個廣為亡母摩耶夫人宣說《地藏經》,不但利益其母,更使的廣大眾生更明白因果,廣行孝道,其流傳至今,這功德真的是難以思議的,這所謂的「大孝釋迦尊」。所以,釋迦牟尼佛和地藏菩薩是我們佛教徒學習孝道的最佳的榜樣。
這也是使我想起了宣公上人,他也是多年不辭辛勞照顧臥病在床的母親—白老夫人,乃至以後守孝三年於其母親的墓旁,使我們知道,一個偉人必定是實行孝道的,而且他們的孝行會感化眾生,影響整個社會乃至世界的。
而在《地藏經》當中,除了告訴我。要孝順自己的父母之外,同時也教導我們要對眾生盡大孝,在《地藏經》的第十品<較量佈施功德緣品>當中,佛就多次告訴我們:要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來利益眾生,這使我想到一棵樹發願利益眾生的故事,在這裡想跟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天,佛陀到了一個小村莊,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虐待動物,各位善知識們,你知道佛陀怎麼對小孩子說呢?說了些什麼呢?佛陀並沒有對小孩子們說:你們這樣殘忍和粗暴的行為,你們以後一定會墮落到三惡道去的,而遭受到種種可怕的地獄的痛苦和折磨的。相反的,佛陀很和藹地對小孩子們說:「孩子們,在我的過去生中,我也曾經不是生為人類,而是生為植物、鳥類或是許多各式各樣的動物;你們也是一樣,在過去世中也是生植物、鳥類或是其他許多各式各樣的動物。今天我與你們一起在這裡,那是因為我們在過去生中有過特殊的因緣的關係,所以,讓我們在今生能夠相遇,可以為彼此的今生及來生都帶來喜樂和幸福的。」
佛陀接著說:「今天我想為你們講一個在我很多生以前的一個故事,那是一個關於一隻白鷺鷥、一隻大螃蟹、一顆緬梔花樹和一群小魚蝦的故事。」
佛陀說:「在那個時候,我是一顆緬梔花樹,生長在一個清香的大蓮花池的旁邊,而在這個大蓮花池裡面是一條魚也沒有,而在離那個大蓮花池不遠的地方卻有一個小水塘,裡面住著很多小魚、小蝦,還有一隻大螃蟹。有一天,一隻白鷺鷥飛過那個小水塘的上空時,發現了這個水塘里有很多的小魚蝦時,就恨不得沖下去把牠們統統吃掉。但是當牠發現這個水塘底下盡是崎嶇不平石頭地時,牠猶豫了,因為小魚蝦會躲進這些岩石的崎嶇裂縫裡面,這將會使牠很難能夠抓到這些小魚蝦的。」
「於是,白鷺鷥便想出了一個計謀,牠就降落在小水塘的旁邊,臉上表現出非常憂愁的樣子。大螃蟹看到了白鷺鷥就很警覺地問說:『白鷺鷥先生,你在這裡做什麼呢?』白鷺鷥就回答說:『我正在懊惱啊,想你和你這一群小魚蝦的朋友們,住在這個又臟又臭的小水塘裡,沒有充分的食物,我真是替你們的苦命感到不安而悲傷啊!』這時,小魚蝦們聽到了,就好奇地問說:『白鷺鷥先生,那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我們嗎?』」
白鷺鷥就說:『其實啊,我是可以幫助你們離開這裡的,搬到離這兒不遠的大蓮花池裡面去的,在那裡你們就可以得到豐富的食物。』
小魚蝦們就說了:『我們是很想相信你的,但是,從古至今以來,有誰聽說過白鷺鷥是關心魚蝦的呢?這很有可能你只是在欺騙我們,想把我們通通吃掉了吧?』
白鷺鷥就歎氣地說:『唉!你們為何是如此多疑呢?我是沒有任何理由要欺騙你們的!因為我是一個非常誠實而且好心的紳士啊!在那邊真的是有一個很大而且清澈的蓮花池啊,如果你們不相信的話,那我可以帶你們其中的一個去那裡實地地視察一番之後,等到牠回來,就可以告訴你們,來證實我所講的,是不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了。』
聽完了這一番話之後,小魚蝦們就開始詳細地討論,最後,牠們決定派了一條年長老魚,跟著白鷺鷥前往大蓮花池,先去看一看狀況再說。而這條老魚身上有很多的刺,魚鱗如石頭樣的堅硬,除了游得很快之外,同時牠也能能夠在沙灘上活動自如,有點像現在海軍陸戰隊中的兩棲特種裝甲部隊。
於是,白鷺鷥就把這條老魚銜在嘴裡,就飛去了大蓮花池。到達之後,就把這條老魚放進了蓮花池裡,好讓老魚能夠仔細地觀察一番,這個大蓮花池果真是十分的寬敞的,池水也是清新涼快的,而且又有充足食物;於是,當老魚被送回到小池塘之後,并將所見到的一切情況都報告給大家知道,這時小魚蝦們都非常的興奮,而且肯定了白鷺鷥的好意。
於是,小魚蝦們都央求白鷺鷥幫牠們都搬家到大蓮花池裡去住,當然,那狡猾的白鷺鷥一口答應了,牠就將一條小魚銜在嘴裡,然後飛離了小水池。但是,這一次,牠並不是把這條小魚帶到大蓮花池裡去,而是飛向大蓮花池旁那顆緬梔花樹上去了。當到達後,白鷺鷥就將小魚放到緬梔花的大樹幹上,然後就將小魚的肉活活地撕下來吃掉,然後,再去騙另一條小魚來吃,最後,將撕下來的魚骨頭就扔到樹幹底下去了。
佛陀說:「當時,我就是那顆緬梔花樹,所以我活生生地見證到那裡所發生的一切,雖然我是十分的憤怒,但是卻沒有能力來阻止這隻白鷺鷥所做的一切。假如我是一隻鹿或是一個人,我便可以做一點事,來保護這些小魚的。可是我只是一顆被樹根牢牢系在地上的植物,我完全動彈不得。」
「每次看到白鷺鷥又把小魚的肉活活撕裂下來的時候,我就身受同感,覺得無限的痛苦;就這樣連續地過了幾天,當白鷺鷥把小魚都吃光了,白鷺鷥又開始吃小蝦,這個時候,在我樹幹下堆積起來的魚骨蝦殼,就足足可以把兩個大籮筐裝滿了。」
「不久,當小蝦們也都被白鷺鷥吃掉了,便只剩下了那隻大螃蟹,但白鷺鷥并未滿足,於是就對大螃蟹說道:『我已經把所有的小魚蝦們都搬家到了大蓮花池了,去過了快樂的生活了,現在只剩下你一個,孤孤單單的留在這裡,你一定會覺得十分的孤獨、寂寞吧,就讓我也幫你也搬家到大蓮花池裡吧,去你見見你的好朋友吧。』
大螃蟹就問說:『你要怎麼樣帶我去呢?』白
鷺鷥就回答說:『就像我帶其他的小魚蝦們一樣啊,用我的嘴銜著你,一路平安送你過去。』
大螃蟹又問說:『如果不幸我滑落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是不是會被摔得粉身碎骨呢?』
白鷺鷥就說:『不用擔心的,我是會非常非常小心的!』
大螃蟹又細心地考慮了一下,也許白鷺鷥真的把小魚蝦們都送到大蓮花池裡去了,但也或許牠把牠們都騙去吃掉了,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於是大螃蟹就想出一個辦法,來確保自己的安全,牠就對白鷺鷥說:『白鷺鷥先生,我怕你在飛行的時候,你的嘴巴會不夠力,銜不住我的,倒不如我抓著你的頸子比較妥當安全一些吧。』」
白鷺鷥為了能夠吃螃蟹大餐,就一口答應了,於是牠就讓大螃蟹抓緊了牠的頸子,然後便飛到空中去了。當然,白鷺鷥並沒有把大螃蟹帶到蓮花池裡去,而是,把牠帶到緬梔花樹上去了。大螃蟹發現了有點不對勁了,就問白鷺鷥先生說:『你為何不把我放入大蓮花池裡去呢?為什麼我們會在這裡著地呢?小魚蝦們去了哪裡了?』
白鷺鷥得意的狂笑著說:『天下哪裡會有白鷺鷥幫魚蝦搬家到蓮花池裡去的呢?你看到這顆緬梔花樹下的魚骨蝦殼了嗎?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祭日了,你認命吧!這裡就是你埋骨處了!』
大螃蟹看到緬梔花樹下大片的魚骨蝦殼時,想到了所有被白鷺鷥蒙騙的小魚蝦們,牠立刻就用牠那一對有力的大鰲深深地夾住了白鷺鷥細細的頸子裡,直到白鷺鷥無法呼吸而窒息死亡了,這時大螃蟹才自己爬到了大蓮花池裡去了。
佛陀繼續說:「在那一世,我就是那一顆緬梔花樹,也許你們當中有人就是那隻白鷺鷥,或者那隻大螃蟹,也可能是那一群小魚蝦們,而在這個故事裡,白鷺鷥的陰險毒辣,帶給別人只是痛苦和死亡,也令我這顆緬梔花樹受到極大的痛苦。但是我從那些痛苦當中,學到了很重要的一課:那就是如果你欺騙和傷害了別人,到頭來,你自己也會被欺騙和受到傷害的;相反的,如果我們對別人慈愛,別人也會對我們慈愛的。因此,我當時就發願:我盡未來際身,我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去幫助眾生的。」
當佛陀說完之後,小孩子們都覺得這個故事非常好聽,而且喜歡上了這個故事,他們除了十分欣賞大螃蟹的精明果斷和鄙視白鷺鷥的陰險毒辣之外,牠們也被緬梔花樹的慈悲大願所感動,更同情那些無助的小魚蝦們,這對他們慈悲的長養,及對因果的認識有了更深遠的增長。
不但如此,許多大人們也就紛紛地起立,向佛陀合掌說:「世尊,我們真的是很有福報啊,能夠得到您的光明和教導,讓我們這一群老老少少的,都能夠學習到人生這樣的一課,我們會把您的話牢記在心中的。」
有人或許會好奇地問:真的會有會發願的樹嗎?或許他是一個樹神,就像《地藏經》在一開始的經文提到: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這有樹神哦)、山神、地神……所有種種的神皆來集會。所以,佛陀過去做過樹神也是很正常的;或者就像《地藏經》的第二品<分身集會品>所說的:或見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這一棵樹就是佛陀過去化身山林中的一棵樹,來利益眾生的,這也是不足為奇的。
在《地藏經》當中的第十二品<見聞利益品>曾說到:供養地藏以香花,衣服飲食諸玩具,宣公上人曾解釋說:「這個「『玩具』,就是你最喜愛的東西。」這使我想到供養玩具的故事,跟大家一起來分享。
有一次,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院與一千二百位大比丘在一起,當時在舍衛國內有一位富貴的大長者,生了一個面貌端正的男孩,在這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天上降下了七寶於此家中,積滿了整個房屋。不久之後,長者就召請了一位相面師為此男孩占相吉凶。相面師看到這個男孩之後,見他相貌奇特,就對長者說:「你的兒子長相非同尋常。」長者聽後心中非常的歡喜,就離開請相面師為他的兒子取個名字。相面師就對他說:「你的兒子出生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瑞相啊?」長者就回答說:「我這個兒子出生的時候,七寶從天而降,遍滿了我的家中。」於是相面師就回答說到:「這個是孩子的福德所至,應當給他起名為『寶天』」就是「有寶從天而降」的意思。
當這個男孩漸漸長大之後,他精通各種才學技藝,而且廣博通達。當他聽說佛陀是一位大聖人的時候,佛陀的智慧及福德也是天下無雙,於是他立刻心懷仰慕,渴望能夠成為佛陀的出家弟子。於是,他就向父母請求出家,當他得到父母的同意之後,他就來到了佛陀的前面,以體面頂禮佛祖,合掌地對佛陀說:「懇請世尊允許我出家。」佛陀便答應說:「善來比丘。」於是這位男子的鬚髮就自然脫落了,袈裟披身,於是佛陀就為他說法,他立刻就修行而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了。
阿難尊者見到整件事的緣起及發展之後,就請問佛陀說:「世尊,不知道這位寶天比丘以前做了什麼福德,在他出生之時,天降眾寶,衣食自然而得,無有短缺?」
佛陀就對阿難尊者說:「在過去世時,有毗婆尸佛出現於世間,度脫的眾生不可計數,那時僧眾們在村落間游化,有眾多的居士都來齋僧,並且供養各種物品。當時有一個窮乞丐,雖然看到了僧眾是如此莊嚴,而且心懷踴躍、歡喜,但是自己是一無所有,但是他便把自己平日愛不釋手的小白色的石頭—這是他在小河邊旁撿到的—就用最大的誠心拿這些小白色的石頭來供養僧眾,并發了廣大的誓願:希望來生能求得生死的解脫!」
佛陀就告訴阿難尊者說:「當時那位用小白色的石頭來供養僧眾的窮乞丐,就是現在這位寶天比丘,因為他在過去生中,用崇敬心、誠心將自己心愛的小白石供養僧眾的緣故,以致在過去他的九十一劫當中感得巨大的福報,擁有廣大的財寶,衣食自然獲得,從來沒有欠缺的。因為當時他也發了求生死解脫的心,所以現在遇到了我出世說法,他修行之後就自然證得道果了。」
當時與會大眾,聞佛所說,各自都生起了很大的信心,有的證得了初果,乃至證得了四果,還有的發起了大心,住於不退轉地,當時與會大眾聞佛所說,都是歡喜奉行。
從這個寶天比丘的故事當中,我們了解到:佛法強調佈施的主要功德,並不是要眾生將所有有價值的財物都佈施給三寶,而是讓眾生將自己對財物的執著能夠借佈施的機會將之放下,得到解脫。因為執著是煩惱的起源,因我們不得生死輪迴的解脫,這也是使我想起宣公上人經常講的:「把你們煩惱都佈施給我。」就是要我們做弟子的,放下我們的執著,得到自信清淨的快樂。
一般人都以為供養佛陀的功德是最大的,然而在《地藏經》中的第十品<較量佈施功德緣品>,一開始就說: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佈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佈施或使人施,軟言慰諭,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佈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在這裡我們可以了解到,換句話說,就是供養凡夫俗子也有佈施百恆河沙諸佛那樣大的功德,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這個答案在接下去的經文當中就回答了,經文說: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從上面這段經文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切唯心造的道理。重點是在我們有沒有對眾生發起慈悲心,來幫助他們,這使我想到,我最近讀到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想跟各位善知識一起分享。
馬克(不是我們萬佛城的馬克)和他的朋友們一同參加了為期四天的,到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南美洲印加帝國的遺跡—馬丘比丘的徒步旅行團,這個旅行團總共有十七個人,將徒步旅行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之中,全程約六十英里。
當他們第一個早晨,準備開始一整天的步行至營地時,他們的導遊就告訴他們說:旅行社已經僱傭了當地幾個搬運工,他們可以將自己大背包都交給這些搬運工去背。然而,他們這個旅行團總共有十七個人,但卻只有六個搬運工。
步行了幾英里之後,馬克驚呆了!因為這些矮小的搬運工每個人的身上都綁著三四個大背包,開始超越了他們。馬克也看到了一個瘦小的搬運工正背著他的大背包,和及其他兩個大背包以及一個大瓦斯桶,他的雙腿在顫抖著,馬克認為是他的大背包實在太重了!
當他們通過陡峭的山徑時,馬克可以看到這些搬運工在非常辛苦的賣命工作,他感到非常的難過,因為這些搬運工為了生活,不得不這樣辛苦地賣命,馬克就把他的感受告訴了他的一個朋友,於是他們決定從第二天起,他們就自己背自己的大背包來幫助他們。
第二天,他們走了幾英里之後,他們的嚮導就來到了他們的身邊,這個嚮導是一位秘魯人,他想知道為什麼馬克他們要自己背自己的大背包呢?於是馬克就解釋說:他不忍心看到這些可憐的人背著他們的大背包還要爬上這幾英里的高山。
隨後這個嚮導就解釋說:如果每個人都跟著馬克的例子來學習做的話,那這個旅行社就會少僱傭一些搬運工的。他繼續解釋說道:這對於他們其中的一些人來說,這是他們唯一所能得到的工作,雖然在一個星期當中,這工作會讓他們離開他們的家人四、五天,但他們卻可以借此來養活他的妻子及孩子們。他向馬克保證,馬克如果能夠讓他們繼續背著他們的大背包的話,那就是真正在幫助他們。於是,隔天早上,馬克就只好將自己的大背包又交給了搬運工,而同其他人一樣了。
但是,馬克還是覺得,他應該以某種方式來幫助他們,當日已經是為期四天的長途跋涉的第三天了,那時候的氣溫已是高達八十度左右,由於天氣太熱了,大家每走一英里左右就要短暫的休息一下,這也是長途跋涉中最艱難的日子,因為他們正朝著一萬四千英呎的最高點往上爬。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口中都在嚼咀可可葉,來對抗高山病,這是因為高處氧氣稀薄而導致的一種高原反應的病。
而這些搬運工卻是沒有任何的水或可可葉來嚼的,所以,每當有任何一個搬運工超越過馬克的時候,或是馬克超過過當中任何一位搬運工的時候,馬克都會主動地提供這一位搬運工一些水,或可可葉,而搬運工們都會感激地接受,當馬克看到他們臉上感恩的笑容時,馬克內心也覺得非常的溫暖。
但是,馬克很快地就注意到了,要想爬上山去,他所帶的水,是絕對不夠他自己喝的,但是他想了一下,這些背負著重擔的搬運工,是比他更需要這些水的。於是,一路上馬克還是繼續地主動提供水和可可葉給這些搬運工,乃至他把自己隨身所帶來的一些巧克力和其他零食,他都拿出來分給大家分享;但是馬克反而覺得他的體力更是充沛強壯了,事實上,他覺得當他佈施的越多,他感到他的體力就越充沛,越強壯。
最後,當他們終於到達了山頂上,馬克覺得太棒了!這比他這幾年裡所做的任何事情都還要棒,他感覺內心充滿著振奮的喜悅。他一點也沒有像其他的人,感覺都要累倒了,都快要渴死了,乃至快要餓死的那種疲憊的情形。因為他佈施了他原本是他所必須要擁有的東西,而這讓他了解到了,他根本就不需要這些東西的,反而他從佈施當中獲得了他所需要的一切的力量,這對他而言,這真是有很大的學問在裡面啊!
聽完了馬克的這個故事,我們可以說這是他慈悲心給他的力量,也可以說是護法善神因為他的慈悲所感而加持了他,使他充滿了力量。
所以,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不要小看我們所做的任何一件善行,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果報。
感恩方丈和尚开示!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