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親斌講於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晚上好。上人,佛菩薩,善知識,弟子姓名王斌鑫,法號親斌,今天第一次練習複講。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臺練習講法,如果有講錯之處,請大家多多包涵,也及時糾正。
今天的經文,主要講的是世尊讓羅睺羅擊鐘,然後問阿難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就是,他是否聽到有聲音還是他聞見有聲音。這個地方關鍵的問題在於無聞。大眾都犯了一個大的毛病,認為沒有聲音就沒有聞了。其實,如果沒有聲音,誰知道沒有聞呢。所以知道沒有聞這個地方就是聞。
這讓我聯想到了第一卷,佛有跟阿難指正,他如何找生滅心,找到真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這句話主要說的是,你如果非常仔細地用心揣摩,向內反聞。『若離前塵』,就離開聲音而有分別性的話,『即汝真性』。比如我們今天講的這段,如果沒有聲音的話,你的聞性是仍然存在的,是不斷滅的。
如果分別性離塵無體,這個分別性指的,如果聞性是聲塵的話,沒有體性的話,就是前塵的分別影事。比如說我現在在講話,大家在用聲音來分辨我說的話。這個分辨聲塵,就是前塵分別影事。大家用的聞性來分別,就是不生滅的真心。
如果我們還記得之前聽的第四卷,剛剛有提過,佛說,『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所以今天聽的這段,對我們如何找不生滅心,就是我們的妙覺真心,有非常大的作用。知有知無的,是我們的聞性。
而聲於聞中,自有生滅。
觀世音菩薩在二十五圓通中有提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所謂的動靜二相,和聲與聞中自有生滅,如果大家仔細地分析一下,或者參一下的話,會覺得兩者是互相聯繫的。
有聲無聲,有聲就是動相,無聲就是靜相。
當我們在反聞聞自性的時候,當聲音過來時,很自覺的,因為我們的攀援心,我們會被這個聲音所吸引,去分辨是誰在說話或者是什麼聲音,比如說,孔雀的叫聲。但如果不去跟著第一識心走的話,就仔細地觀察,會有動和靜的兩個相。
反聞聞自性的關鍵是什麼呢。世尊在這一卷也有提到。『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關鍵在於不分別。
那如何不分別呢?比如說我現在在講,如果不注意在聽我講的是什麼,只關注在有聲和無聲。如果再深入一步,連分辨有聲和無聲這動靜二相也給去掉。到這一步是不是能到所謂的『入流亡所』呢?同時,文殊師利菩薩在之後的偈頌中也提到,『聞非自然生,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能脫欲誰名?』。
就是在『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當你反聞聞自性的時候,把這個聞性與聲音相脫離,然後脫離的那個本體,就不能稱為聲音,那應該是我們的自性。旋汝倒聞機,就是指反聞聞自性,把你的聞不再向外奢求,不再追求聲音,不去辨析那個聲音,而反過來,關注在不辨析上,不辨析有聲無聲,不辨析別人在說什麼,那就是反聞聞自性。這是我的理解。
之前,有位出家眾上臺有講過,憨山大師在修行時,得到名師指點,「三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當證觀音圓通」。之後,溪上有獨木橋,大師日日坐立其上。初則水聲宛然,久之動念即聞,不動即不聞。
再舉個例子,二十五圓通中,畢陵伽婆蹉尊者,也就是號稱為多習,每次過河都要稱河神小婢的那一位。他舉身疼痛時,『知此深痛雖覺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痛覺』。就是在他渾身疼痛時,他反過來反聞自己的真心,那顆心,那顆不生滅的心是感覺不到疼痛的。所以他就提出一個疑問,爲什麽他一個身體有兩種感覺。
我們即將迎來一個非常短的初級禪七。不知道大家打坐腿還會不會痛。我們也可以效仿一下畢陵伽婆蹉尊者。當我們如果腿還痛的話,將是一個很好的試驗一下自己反聞聞自性、反覺覺自性的機會,感覺下我們的真心能不能覺察到腿痛。
我之前的經驗是,腿很痛。然後知道它在痛,但是心不痛。然後心知道它痛,整個腿痛到放腿,疼痛過去之後,整個心是不痛的。但是有個知覺,知道它是痛的。既然真心不覺得痛,不知道痛,為什麼還會放腿呢?因為這顆從歷劫以來不斷向外攀緣的心,它不斷地去要抓住這個痛。這就是一個歷劫以來的習氣,一個不斷向外追求,向色香聲味觸法攀緣的非常強大的習氣。
現在修行,就是要反過來。不再像歷劫以來的這個習慣,向外追尋。然後反過來。
我覺得,這就是在找不生滅心。因為修行第一步首先是要找到不生滅心。但如果在坐禪的時候,別人打噴嚏,或者什麼動靜,馬上就起煩惱了。那肯定就是用錯心,用攀援心在那裡修行。
再舉個例子,比如說唸佛的時候,旁邊有人說話,馬上就隨著別人說話的聲音轉了。所以我認為,比如說我們每天在唸的《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這讓我想到了,在修行的時候,無論唸經誦咒,還是參禪,關鍵在於聽而不聽,聞而不聞,嗅而不嗅,覺而不覺。
因為我學佛的經歷比較短,從皈依到現在,剛剛滿兩年。
所以我今天所說的很可能是我的所知障。
因為世尊也在《楞嚴經》中開示,『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所以如果有什麼講錯的,請大家多多包涵。
也請善知識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