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得起,放得下

陳思慧講於2014年9月2日星期二晚萬佛城大殿


諸佛菩薩、上人、諸位法師和諸位佛友,阿彌陀佛!今晚輪到思慧學習講法;如果有說得不如法的地方,敬請各位善知識們慈悲指正。

在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的哥哥從學校圖書館借了一系列蔡志忠的漫畫書回家,我記得當中有《漫畫唐詩》、《漫畫宋詞》、《漫畫老子》、《漫畫莊子》,還有《漫畫孔子》。哥哥極力地推薦我一定要看完這些書,所以我就每一本都翻開來大略看一下內容,然後再決定從哪一本看起。後來,我發現自己特別喜歡《漫畫莊子》,還有《漫畫唐詩》中王維的詩那部分,所以我就決定從《漫畫莊子》看起。

《漫畫莊子》特別吸引我的地方,是蔡志忠先生他畫的那個莊子,在每一篇的總結都會畫莊子在那角落講那一篇所要表達的道理;而莊子每一次都顯得特別逍遙自在,好像任何世間的人、事、物都沒有辦法束縛他、影響他,而他彷彿每一次都是挺身站在一片大地上,衣角被風吹拂著,所以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很輕安,很自由自在。

那裡頭有一篇題目叫做<莊子快死了>,這一篇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影響了我以後的思維方式。這一篇是這麼說的:首先,第一張圖畫著莊子躺在床上,床邊圍著莊子的一群學生,在商量著老師死了以後要如何埋葬老師的事情;而第二張圖就畫莊子突然坐起來了,開始說教;莊子說:那又何必呢?我死後,用天地做棺槨、用日月做連璧、用星辰做珍珠,以萬物齎送,還有什麼葬禮比這個更好的呢?

學生又繼續說:可是這樣子,老師您會被老鷹、烏鴉吃掉呢!莊子又說:地上會被老鷹、烏鴉吃掉,可是在地下就會被蟲子、螞蟻吃掉;你們為什麼要從烏鴉、老鷹的嘴裡搶過來給蟲子和螞蟻吃呢?

當我讀到這一篇的時候,我很震撼。因為從小到大,我很不喜歡去拜祭過世的親人。在馬來西亞大部份華人如果不是基督教徒或者天主教徒,又不是佛教徒的話,通常家中如果有人過世,他們都會請來道士給亡者念經,有的還不知道做什麼法術;家屬會圍著棺材嚎啕大哭,在地上爬來爬去,做法術的道士敲敲打打他的法器,很熱鬧,可是對我來講這一切很吵。

我每一次一看到這種情景,加上聽到這些聲音,我的心會很亂,身體會變得很緊張。隨著年紀長大就比較好一點,可以比小時候更自在,可是還是免不了覺得那種氣氛非常混亂、吵鬧。而且,我不明白大家究竟是為了什麼要做這一些儀式。人死了就非得這樣子嗎?難道沒有更好的方式來處理後事的嗎?

所以,當年我看到蔡志忠的《漫畫莊子》<莊子快死了>這一篇的時候,我很高興,因為終於還是讓我找到了另外一種方法可以解決這一個問題,並非一定要哭哭啼啼、吵吵鬧鬧來完成一個人的後事。所以,當下我就下了一決心,將來我死了,我也要像莊子一樣的方式處理自己的後事。所以我馬上去告訴媽媽我這一個決定,可是媽媽聽了也就算了,只是笑笑。

這不但影響我決定我將來死後的後事,也決定了我當下所過的生活。因為從小我就喜歡一個人到陽台去看星星、看月亮,有時候媽媽會陪著我聊天,有時候我只有自己一個人;這樣子一個鐘頭、兩個鐘頭看著天空,我都不會覺得無聊,尤其是滿月的時候,我越看越開心。因為夜晚很安靜,我可以遠離所有的喧鬧,坐在那裡靜靜地看著明亮的星月;月亮也靜靜的,星星也是安靜的。所以,可以以最自然的大自然做我的陪葬物的話,那還要什麼比這個更好的呢?我要的就是這樣子安安靜靜的、簡簡單單的,這樣子就好了,不會搞得心裡狂跳,很不安、很緊張。所以莊子的這一個道理告了我們,原來我們還是可以選擇簡單、自然的一種生活方式的。

從那一天起,我也開始把我床上所有的洋娃娃、熊寶寶,那些父母買給我的毛絨玩具找一個大袋子裝起來,收到家裡的儲藏室去。因為我發現我將這些毛絨玩具很整齊地擺在我的床上周圍,加上又有三個枕頭、兩個抱枕圍著;我當時是自己睡在一張雙人床上,可是我發現我只睡在雙人床的1/3的空間,另外2/3都被這些東西霸佔了。它們不但佔位置而且還會積灰塵,很麻煩的。所以,我統統都不要了,只留下一個枕頭、一個被單,剩下的全部裝在袋子裡面收起來。

做了這樣子的改變,我一下子就覺得好舒服、很輕鬆。所以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東西還是要少少的,只留下基本的就好,千萬不要貪多餘的,那只不過是累贅。其實以上的只是外在的物品方面,對於內心也是一樣,很多時候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世間的人、事、物也一點一點地開始提起來,所以執著也越來越多,不管是學問也好、嗜好也好、朋友也好、感情也好,都在一點一點地增加。

兩年前我的阿姨在萬佛城住了半年,所以身邊的人大概都知道她,所以2012年的夏天,阿姨離開了大概兩個星期以後,有一天,我遇到一個人在路上,她碰到我遠遠地就問了一句話,可是因為當時有一段距離,基本上我沒有聽清楚,我只是聽到:「阿姨」、「回去」、「妳」還有「負擔」這四個詞。所以我自己也就串成句子,我想她應該是說:阿姨回去了,妳就沒有負擔了。可是因為我不是很確定是不是這樣子,所以我也不敢隨便回答,只好傻笑。後來那個人走近一點,告訴我:修行還是要經得起孤單的。我這一下才恍然大悟,原來她說的是「孤單」不是「負擔」。

所以我後來就想一下,為什麼人家說「孤單」,但我卻聽成了「負擔」?應該說我想成了「負擔」而不是聽成了「負擔」,我不是說阿姨是我的負擔;可是這裡說的,只要人與人之間,如果相處時不懂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話,那麼就會有一種感情在那裡,而這一份感情本身就是一個負擔。因為是我的阿姨,是我的親人,所以她會特別關心我,而我為了不讓她擔心,也特別要想辦法做好自己,好讓她可以對我放心,其實這樣子本身就是一種感情的負擔。

莊子很多時候都在講自然,要順其自然,不去違背自然。當我們可以隨順自然的時候,也就是可以做到沒有執著,這個時候就不會遭受到外境的束縛,那這樣子就可以得到自在。

學佛也是一樣,我們常常在佛教裡聽到要放下,以前曾經也常讀過這樣子的一句話,說:提得起,放得下。所以來到萬佛城受訓以後,我開始一點一點地觀察自己,對什麼東西有所執著,然後想辦法放下;因為過去提起來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現在才這麼辛苦地要自己學習放下。說真的,要放下自己的執著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如果我們沒有真正明白佛法的話,那更難。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才想到,要是從一開始就不去提起這麼多,現在是不是就可以不用這麼辛苦地想盡辦法要放下了呢?這樣子就不用這麼多餘了。如果當初沒有這麼多包袱累贅,還有負擔,現在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在修行的道路上前行了,不是嗎?就可以好像莊子一樣,可以逍遙自在了。

可是莊子道理還不是最究竟的,佛陀教我們的是真空和妙有,不執著就可以開始理解空,或者說開始研究萬物本來的空性,那個時候執著自然就會慢慢破除。但是,佛陀還教導我們要發菩提心,真空內還有一個妙有。

上個禮拜我們打地藏七,聽到上人的錄音帶開示,還有法師們的講法,提到地藏王菩薩的名字,解釋「地藏」的意思,「地」有十種意思,今天我不會全部提,第一意思是「廣大」;第二意思是「眾生依」;第三個意思是「地無好惡」。

上人解釋說:地沒有好,也沒有所惡,它不會選擇,說,哦!你這個眾生,我叫你在這個地方;你那個眾生,我不要你。無論是好的眾生、壞的眾生、善的眾生還有惡的眾生,老虎也在這個地上、梅花鹿也在這個地上、仙猴也在這個地上,所有的東西都在這個地上,依靠這個地,並且他還不生一種好的心,也沒有一種惡的心,所以地這三個德,我就想到,原來大地都在承載著萬物,而無有分別。

這也是地藏王菩薩的德行,所以他才會有這個名。那麼身為修學佛法的我們,要如何向地藏王菩薩看齊呢?首先,心量就是要這麼寬大,然後很平等地、無分別心、很平和地包容萬事萬物。而「藏」呢,主要是提到寶藏,所以我們除了要包容萬事萬物以外,還有將自己布施給眾生,眾生有任何的要求,都可以滿眾生的願。首先,地是被眾生踩到腳底的,意味著謙卑、平和,同時踩在腳底的大地,也可以代表承受萬物的重量。

相信地藏王菩薩的地呢,是一片平穩的地,而不是地震的地,應該是利益眾生的一片大地,而不是損害眾生的地。如果可以很平穩地去承載著萬物的話,就是真正的利益眾生,這樣子才不會給眾生帶來損害,讓眾生恐懼不安。

所以,在這個方面,我想除了要學習莊子的自在以外,更要發大菩提心,學習地藏王菩薩真正利益眾生的精神。地藏王菩薩是「提起」了願力,「放下」煩惱,所以我也要在這之間學習做調和,這樣子就可以很自在地做任何一件事情了。

在〈提得起,放得下〉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