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和尚恒律講於2014年8月9日星期六晚 萬佛城大殿
方丈和尚恒律:師父宣公上人、各位尊敬的法師們及善知識們:阿彌陀佛!首先我們誠摯地歡迎從世界各地來的法友們回到我們的家—萬佛聖城,一起來參加慶祝盂蘭盆法會。
明天我們慶祝盂蘭盆法會。「盂蘭盆」的意義是「解倒懸」,您可以在我們萬佛聖城的課誦本第一百八十七頁找到《佛說盂蘭盆經》。根據本經所說的,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也就是明天了,又稱作「佛歡喜日」、「僧自恣日」;在這一天供養十方的僧眾能夠使現在的父母福壽增長,七世的父母也能夠出離三途之苦,投身到天界或投胎做人。
或許有人會想,為什麼在《佛說盂蘭盆經》中,佛陀教導我們要去供養十方的僧眾,而不是直接去供養福慧圓滿成就的佛陀呢?難道布施供養僧團的功德會大於布施供養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嗎?讓我們就來分享以下這個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佛陀的姨媽摩訶波闍波提,在還沒有出家成為佛教歷史上第一個比丘尼的時候,還是一位在家女居士。有一天,她拿了一件親手縫製的嶄新金縷黃色的袍子,要布施供養給佛陀。佛陀就告訴她說:請將這件袍子布施供養給僧團,這件袍子供養給了僧團,便是供養了我,同時也供養了僧團。
但是佛陀的姨媽還是再三地要求佛陀把它收下來,佛陀也是再三地堅持要她布施給僧團。站在佛陀後面,執著扇子為佛陀扇風的阿難尊者就說了:世尊啊,請您就收下吧。世尊,在您的生母的摩耶夫人過世之後,就是由她來哺乳養育您長大的。您的姨媽也是您的奶媽和養母啊!
佛陀就說:是啊,阿難!我的姨媽確實照顧我很多;尤其是在我母親過世之後,養育我長大。
佛陀又繼續說:阿難啊,我的姨母也因為我的緣故,皈依了佛、法、僧三寶,進而明了了苦集滅道這四聖諦,也受持了五戒,離開了殺、盜、淫、妄、酒,成就了信心、持戒、布施,多聞和智慧的功德。如果她要以終身禮敬和供養三寶的方式,來報答皈依三寶所獲得的恩澤福德的話,那也是無法報答盡的。
佛陀又說:再者,阿難!能布施一位佛陀或一位辟支佛、或一位四果阿羅漢、或一位三果阿羅漢、或一位二果阿羅漢、或一位初果阿羅漢、或一位離欲外道,乃至一位精進的修行人、或一位普通人,乃至布施給一個畜生,也就是一個動物,都會有大功德,很大福報的。
阿難啊!如果布施一個畜生,可以得到大小為一百的福報的話,那麼布施給一個普通人,則為一千個福報;那麼布施給一個精進的修行人,則能夠得到一萬的福報;如果布施給一位離欲外道的話,能得到十萬的福報;如果布施供養一位初果阿羅漢乃至到四果阿羅漢,或辟支佛的聖者,那福報是無量無邊,難以計算的,更何況是布施給一位無上正等正覺的如來呢?同樣的,阿難哪!如果布施供養給僧團的話,也是會有大功德、大福報的。即使在僧團中有夾雜不精進或有名無實的壞比丘,但對僧團的布施供養,也還是一樣會有大功德、大福報的。
佛陀最後結論說:阿難!布施給任何一個特定的個人,所得到的功德與果報,再怎麼大也不會大於布施供養給僧團的功德來得大。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了解到,佛陀之所以不接受他的姨母的個別布施供養,而叫她布施供養給僧團,其實是希望她能獲得更大的福報。因為布施供養給僧團的福報,會比布施供養給佛陀個人所獲得的福報更大的。
所以如果居士們,你們想要求福報,就不要供養給某一位特定的出家人;因為居士發心皈依所皈依的是佛、法、僧這三寶,而成為三寶的弟子。要知道「僧」所指的是「僧伽」,也就是具足至少有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團或者是要具足至少有四位比丘尼以上的僧團,才能叫做「僧伽」,而不是某一位特定的出家人。所以,居士們!你們應當平等心的來供養。同時,供養給某一位特定的出家人所得到的功德與福報,再怎麼也不會比供養僧團所得到的功德來得大。
為什麼供養給僧團會有這麼樣大的福德果報呢?因為僧團負有令正法久住的使命,佛法能夠在世間延續是要靠僧團實際來承擔的,所以,我們說「法賴僧傳」。我們每一位出家眾都是僧團的一份子,都要真正地依法修行,才會有真正的智慧和慈悲;不但我們自己能夠究竟地離苦,也能夠幫助無量的眾生究竟地離苦得樂。
所以,對居士而言,每年的盂蘭盆節來供養僧團,可以說是集福累德的最佳時機,這也使我想起了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一位容貌莊嚴的天界的眾生,來到祇樹給孤獨園請問佛陀,說:「什麼東西是火燒不掉的?是風吹不散的?即使是大地全都燒毀了也不會流失散去的?乃至連專門搶奪別人財物的邪惡國王,或是盜賊也搶不走的?哪種寶藏是永遠不會滅亡消失的?」佛陀回答說:「福德是火燒不掉的、風吹不散的、邪惡的國王及盜賊所搶劫不了的;即使是大地全燒毀了,也不會流失散去的、福德寶藏是永遠不會滅亡消失的。」
或許有人想說:「既然如此不會消失,那麼每年的盂蘭盆節我都來供養僧團了,所獲的福報與功德應當是難以計算的。我想啊,我的七世的父母應該算是功德圓滿了,早已經往生善處了。所以我也不需要再做供養來長養我的福德了。」其實這個問題早在佛陀住世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來了,接下來我們就來分享這個公案。
有一次,佛陀來到喬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來遊化,住在城南的郊外祇樹給孤獨園裡。
這一天,喬薩羅國的國王是誰呢?波斯匿王,也即是《楞嚴經》的主角之一。他盛裝,穿得很莊嚴地來禮拜佛陀,請求佛陀及僧團能夠到舍衛城住上三個月,結夏安居,接受他的供養;佛陀也答應了,默許了。
波斯匿王就在王宮的外面搭建了一座非常莊嚴的大講堂,並且要求朝中內的大臣們一起來發心,歡喜地來布施供養。在一次的飲食的布施供養後,波斯匿王就對佛陀說:「世尊哪,我曾經聽世尊說,布施給畜生可以得到一百個福報;布施給一個普通人可以得到一千個福報;布施給精進的修行人,可以得到一萬個福報;布施給離欲的外道的修行人,能得到十萬的福報;布施供養給初果須陀洹,(福報)就已經是難以計算了;更何況供養須陀洹初果以上的聖者。那我今天供養了世尊和這麼多的比丘僧眾,因此我所獲得的福報應該是無量無邊的,到今天我相信我總算是功德圓滿了。」
佛陀聽了就告訴波斯匿王說:「大王啊:請不要這麼說啊!福報是永遠不會嫌多的,你怎麼能夠說福報已經得到功德圓滿了呢?為何說福報永遠是不會嫌多的呢?因為眾生在生死輪迴中流轉的時間實在是長遠得難以計算和想像的。」
佛陀繼續說:「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地主的國王;他的皇后叫做日月光,太子名叫燈光。燈光太子長得十分莊嚴,後來出家修道成就了佛道,名燈光如來,並且陸續度化了八十億人都成為了阿羅漢。地主大王在太子成佛之後,迎請燈光如來入宮親自供養,並且發願終身供養燈光如來及八十億眾的阿羅漢,當場獲得了燈光如來的默許,地主大王就盡心盡力地供養了燈光如來七萬年。當燈光如來入滅之後,地主大王又建了許多寺廟和佛陀的舍利寶塔,而且繼續供養其他的阿羅漢,直達他們一一入滅,並且也為這些阿羅漢建了塔廟供養,這樣又過了七萬年,直到燈光如來所傳的佛法都消失了,他才去世了。」
佛陀就說:「大王啊,那位地主大王不是其他人,就是我的前生啊!在那時,我以七萬年供養燈光如來,以七萬年供養舍利及八十億眾的阿羅漢,只想以此所得的功德福報在生死輪迴當中來做享受,而不曾用於修道求解脫。」
佛陀繼續說:「大王,你知道嗎?當時我所得到福報到現在早已經全部耗盡了,連毛髮般大小的福報一點都沒有留下來。怎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在生死輪迴流轉的時間,實在長遠得難以想象和計算的,以致在那麼長遠的時間輪迴流轉當中,再多的福報都會耗盡一空,不留一絲一毫的。所以,大王,請不要說今天我的福報已經夠了,功德圓滿了。您要說,今天我要將身、口、意所有的功德福報都要迴向解脫,我不求在生死中享用福報,但只求能得到究竟涅槃的安樂。」
波斯匿王聽了佛陀這番的開示之後,不由得毛骨悚然地害怕起來,向佛陀頂禮,承認了自己的過失。他說,「世尊,我真是太愚癡了!請世尊接受我的懺悔,以後我不會再說這麼樣愚癡的話了,請世尊接受我的懺悔。」佛陀就回答說:「太好了!大王,您今天能夠懺悔改過,以後就不要再這麼說了。」
就在那時候,在大眾之中,有一位名叫迦旃延的比丘尼起來讚歎佛陀對波斯匿王的勸勉,並且她以她自己前世為例子,來印證應當把福報迴向於解脫之道上,而不是在求在生死輪迴中的福報享用。這位比丘尼說:在三十一劫前,她的前生是一位名叫純黑的送信人,就是現在的郵差。有一次他在野馬城供養了當時的式詰如來,在供養之後他就發願,要以此功德從此不墮落三惡道,而且來世能夠繼續見佛、聞法、修行而得到解脫。
她就是以這樣子的迴向因緣今生才能夠遇到釋迦摩尼佛,從而修道得到解脫。佛陀當時就讚歎她是女聲聞弟子眾信解解脫的第一比丘尼,換句話說,她不求在生死當中享用福報,而只為求解脫,這樣堅強的信心生出了勇猛的修道力,進而成就了生死的解脫。
這又像有名的禪宗公案。當年禪宗的五祖弘忍大師,有一天把他的徒眾們都叫過來說,「跟你們講你們每一個人生死事大,你們這些修行人每天只知道求人天的福報,而不去想辦法了脫生死,總在生死苦海裡轉來轉去。自己的本性若泯滅了,而只知道求福報,這個福報怎麼能夠可以救你出離生死的苦海呢?」
從這以上兩則公案,我們可以了解到福報再怎麼樣多都不會嫌多的,因為生死流轉的漫長是遙遠而無期的,再多的福報也是不夠用,所以我們要警覺,要知道將福報善用於生死的解脫之道才是正途啊!
而談到「解脫」,在我們這個星期二傳的六重二十八輕的在家菩薩戒,就是出自《優婆塞戒經》。在此經當中的<解脫品>裡,佛陀告訴我們:如果有人雖然在無量的世中,以無量的財寶來布施給無量的人們,以這樣長遠的時間來做這麼廣大的布施,卻不是究竟解脫之法;但是,如果有人僅在一次布施之中,給一個乞丐一把炒麵粉,這麼小的布施卻是究竟解脫之法。
佛陀又說:如果有人雖然到無量諸佛那裡去求受持各種戒律,這樣廣大地受持各種戒律,卻不是究竟解脫之法。但若有人能在一日一夜之中,受持八關齋戒;這麼短的時間,只受持八條戒律,卻是究竟解脫之法。
佛陀又說:如果有人雖然在無量世中在無量諸佛那裡,去受持讀誦三藏十二部經;這樣長的時間,去受持讀誦這樣廣大的三藏十二部經,也就是《大藏經》,卻不是究竟解脫之法。但若有人只會讀誦一四偈句,這麼少量地讀誦佛法,卻是究竟解脫之法。為什麼會這樣呢?
佛陀就自問自答地說:那是因為一些眾生所發的心不一樣所造成的。如果修行人不能夠一心觀察到生死無常所帶來的痛苦,也觀察不到涅槃的安樂;這樣的人無論如何去行廣大的布施,受持各種的戒律或多聽聞種種的佛法,這個人所作所為都不是究竟解脫之法。
最後佛陀總結地說:但若能夠厭患生死的過患,深深地見到涅槃功德的安樂;如是之人,雖然只有小量的布施,受持簡單的戒律或聽聞少許的佛法,此人所做所為都是究竟解脫之法。
以上《優婆塞戒經﹒解脫品》中佛陀給我們的開示,告訴我們雖然廣行大量的布施供養,長期的堅守戒律,乃至深入經藏,若不能真正地厭離生死,欣樂涅槃,都是無法得到究竟解脫的。這個是我們學佛人應當深深地去思考和思維的:我們是不是真正地發出真實的厭離心,真正地欣樂涅槃呢?
今天我們又特別邀請了譚果式居士,來跟大家討論和報告一下目前法界佛教總會,在中國中文出版事業的一些情形,也是需要大家的配合和幫忙的。譚果式居士是上人在香港非常早期的資深弟子,她對我們中文部在中國、日本、韓國或者其他的地方推展都非常盡心盡力,等一下她給大家報告,但是目前她有一些地方需要大家幫忙和配合。
阿弥陀佛!
修道求解脱!
究竟涅槃樂!
南無阿彌陀佛!
弟子果荃合十!
阿弥陀佛!一切功德 回向究竟的解脱涅槃的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