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近祥講於2014年7月11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今晚,我想要與大家探討有關菩薩如何用諸般的方便法來教化眾生的問題。如有說錯的地方,請大家慈悲指正。在很多大乘經典,特別是《華嚴經》常會提到方便法,這很特殊,說是佛、菩薩就是靠這個方便法來攝受眾生的。但是,在運用權巧方便法要具足兩個前方便:就是慈悲與智慧。佛、菩薩的所有動機都是以慈悲為出發點,因為看到眾生都沉淪在迷惑和愚痴的泥沼(zhǎo)中,他非常慈悲,憐憫眾生,所以希望可以江眾生從無數的苦痛中就出來。慈悲是實體,而智慧是導航者。
佛有十力,而十力並非神通力。十力的力量來自於智慧。十力中第四個是知諸根勝劣智力,也就是知眾生根性之勝劣的智力。第五是知種種解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種種知解的智力。
在《法華經 – 方便品第二》中,佛陀說:「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未來諸佛亦復如是,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在《華嚴經》菩薩問明品卷第十中,文殊師利菩薩問財首菩薩言:「佛子!一切眾生非眾生。云何如來隨其行、隨其解、隨其言論、隨其心樂、隨其方便、隨其思惟、隨其觀察,於如是諸眾生中,為現其身,教化調伏?」
上人對這一句「云何如來隨其方便」的淺釋是這麼說的,他說:「你要知道,為甚麼一個人必須知道種種的方便法。原因是,如果這個人嘗試要講法教化眾生,但是又不懂得巧妙地運用方便法,這樣子眾生是無法接受教化的。
我相信菩薩們和諸佛也有著相同的動機和技巧來教化眾生的。《華嚴經》云:第四地菩薩注重修四攝法中的同事攝,那菩薩是怎麼做到的呢?曾經有人問道:「有些人發願要順應眾生的需要而投胎為某種形,但找我看,他們應該要對自己所做的有點概念 --他們到底想要獲得色身體,還是想要擺脫色身啊?」上人就回答說:「菩薩都非常清楚他們是這麼來到這一個人生的,也很清楚他們要怎樣離開 。真正的菩薩是來去自如的,就好像很富有的人可以隨意喜歡到哪裏旅遊就到哪裏去旅遊,他們一點也不糊塗的。」
在〈普門品〉裏敘述觀音菩薩在運用種種權巧方便的時候同時也具備了慈悲與智慧。從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觀音菩薩是多麼地有耐心。菩薩演出種種的奇蹟好讓眾生可以漸漸和佛法結上緣。其中一個方和眾生結緣的方法就是巧妙地化現三十二種相來教導眾生。透過這些相,其實也不止限於三十二相,菩薩顯現出了他的智慧,還有他對眾生的透徹了解,所以菩薩可以帶不同根性的眾生走向解脫。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菩薩很懂得心理學和社交。同時,菩薩也演示了他無疲倦地、非常樂意地入世的這種精神,即使他早已達到了出世間的境界。
那麼菩薩是如何運用世間的心理學和社交的技巧呢?我們現在住著的這一個世界在自然的節奏中不停地操作著。每一個國家有他們自己的節奏;而我們佛殿裏的各種儀式也是隨著木魚和鐘鼓的節奏與維那同步進行。我們人的身體同樣也是跟著節奏而操作。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自然節奏,這指的就是我們的習氣和特性。有些人的節奏比較快,有些人的節奏則比較慢。有些人說話很直接,有些人說話則溫和婉轉。如果一個人的節奏被擾亂了,很可能出現就會意見不合和爭執的情況。即使是沒有生命的個體都有屬於它自己的特有的頻率。在1940年,華盛頓塔科馬海峽吊橋在受到每小時 40 英里的強風吹襲而倒塌了,是跟這條吊橋的結構自振频率是相等的,所以算是超過了這條吊橋的共振。同樣的,當菩薩或任何一個人想要勸導或教化眾生時,他們也要學習與眾生共鳴。如果我們細看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化身,其實他們代表著法界,或者每一個階層的眾生。三十二化身中人相占最大的巴仙率,總共占了 41%,也就是總共有13個是化現人相。其中有少年人,也有老年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平民百姓也有皇族,有在家人的也有出家人的,有的是佛教徒,有的不是佛教徒。
為了可以教化眾生,首先是與眾生結好緣。在《優婆塞戒經》-〈自利利他品〉中有提到,教化眾生的好時機就是在他們開心的時候和他們痛苦的時候。觀音菩薩都可以在這兩種情況下相應眾生。我們時常會聽到觀世音菩薩如何在眾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眾生感應,這就是在眾生痛苦的時候教化眾生的例子。觀音菩薩也很清楚當眾生心情愉快的時候也是教化他們的好時機,這個我們可以從魚籃觀音的故事中看到。菩薩化成一個漂亮的女人來吸引村裡的男人,令他們因為見到她的美色而心生歡喜。接下來,菩薩就會指示他們背誦經典,要他們當中誰可以做到才能迎娶她。最後,他們當中的其中一個可以背出了〈普門品〉、《金剛經》和《法華經》,最終可以明白經典裏究竟的道理,然後出家。
觀音菩薩的不同化身有時候會持續很常世間,但有時候只是短暫的化現。他可以化身為一名印度長官,在高速公路上提醒摩托騎士要小心,千萬不要開得那麼快,因為前方得路很滑。他也可以化身到一個非常不清淨的地方很長時間地住在那裏教化眾生。這方法是用於教化根性惡劣的眾生的和與佛法因緣不深的眾生。中國禪宗的六祖大師和一群獵人一起居住了 15 年,然後適當地教化他們。經裏面并沒有提到六祖大師是如何教導獵人們的,只提到說他和獵人們不一樣,他沒有吃肉,然後經常將被獵人綑綁的動物給放走了。但是,進行同事攝來教化眾生有一個顧慮,就是不要被眾生所影響了。
有研究指出,如果可以與他人的行為同步化,那麼要正面地去影響他人就變得更簡單了。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幫助他人,首先要學習如何與對方聯結。我們可以透過了解對方的工作或者喜好來與他聯合。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和對方做同樣的一分工作或者經歷和對方一樣的事情和背景。這裡有一個例子:有一個來自 Michigan 州的男子,名字叫 Ron Glodoski,他在 12 歲的時候第一次參與他的同黨,接下來每週和他們去賣大麻和可卡因。但最終他還是遠離了這些不良的習慣,現在他正在鼓勵孩子們不要涉及這一類的不良活動。他已經超過 30 年不再去碰毒品了。由於他經歷過這些了,也從中站出來了,所以他有權利和足夠的信用可以去勸導其他人學習他的步伐,以他為榜樣。既然他和這些青少年可以產生共鳴,他可以很有效地去鼓勵他們。否則,被勸導的人會很不忿地說:「你懂什麼?你又不了解我們,我們何必要聽你的?」
每一個眾生是由自己的特性來表達認同感。比如說,講者相同語言的人就會聚集到一起成立屬於他們自己的城市,而有著共同興趣的人們就會組織屬於他們自己的社團。那麼,如果你是他們當中的一分子,你就可以很容易的勸導和影響他們了。耶穌會通常都是本土化的。他們會學習當地人的語言和習俗,為的就是可以向當地人介紹基督教的經典。索尼耶.威廉斯是一名編寫《梵英字典》的英國人,現在這本字典被人們廣泛地使用著。他如此全面地學習梵文,主要是為了可以運用梵文來感化印度人變成基督教徒。
與他人建立很好的關係是教化眾生的一個重要條件。如果沒有對的緣份,即使你向別人勸說,別人也不會有興趣想聽你說下去。每每我們到台上來,我們都會說我們要上來結緣,這絕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裡我說對的緣份,指的是沒有執著的緣份,一種不會令彼此增加欲望和煩惱的緣份,也是一種在對的時間出現的緣份。從我的個人經驗而論,要教化他人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親戚。如果沒有德行,只是用言語去教化很親密的家人,那種親密的感情本身就是一種障礙。有一次,我從我的其中一個姐妹那裏得知我的父親在為我病中的母親念一部經,希望母親可以早日康復。當時我感到很驚訝,因為我的父親并沒有真正地學佛,現在竟然在做佛教的事。在電話中我叫他念那本經的一部分給我聽,聽了以後我才知道那是《心經》。他從他的朋友那裏聽說《心經》很靈驗。從這裡我發現和我們子女相比,我的父親更輕易地接受他的朋友的勸化。
所以,我希望大家好好利用上人給我們製造的機會,學習與大眾結法緣。願大家可以成功地教化眾生。請問各位是否想要如法地去教化眾生?如果您的答案是肯定的化,那麼我祝願各位可以成功達成您所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