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忍辱波羅蜜

朱果翔講於2014年2月17日星期一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晚安!今天輪到弟子朱果翔練習結法緣。有不如法之處,敬請慈悲指正。今天晚間的題目是,淺談忍辱波羅蜜。

首先講這個題目的範圍,接著講重要性。因為有比較大的範圍,比如說《華嚴經》有<十忍品>,包括十種忍,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在《優婆塞戒經》,忍又分為世間忍與出世間的忍。世間忍就是忍饑、忍渴、忍寒、忍熱、忍苦;出世間的忍包括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那麼一般常常提到的,包括佛學詞典裡頭講三種忍,就是生忍、法忍、無生法忍。不論是十種、兩種還是三種忍,這道理都是相通的。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晚間就報告生忍、法忍、無生法忍這三種。

有關忍辱的重要,師父宣公上人的開示這麼講。他說:「忍耐是修行人不可缺少的,有忍耐力,才能修行;沒有忍耐力,一切免談。沒有忍耐心,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成功的。」另外,本師釋迦牟尼佛也這麼講說:「忍辱是最大的財富。假如當時我不能忍耐的話,今天我也不會成佛了。」在所有的宗教裡面,我們佛教跟其他的宗教沒有戰爭,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教義裡面教我們忍耐。

接下來報告兩個典範,忍辱做得最圓滿的。第一個就是釋迦牟尼佛,前生他是常不輕菩薩,修一種忍耐的苦行,見人就頂禮,口中還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有人討厭他的行為,所以他向人家叩頭還要挨罵,或者挨打。常不輕菩薩以無我相的精神來修福慧。誰教他這樣修呢?沒有人教他的。是他自己心甘情願要這樣修。被打被罵不生瞋恚,這就是修忍辱波羅蜜。以上是引用上人所講的。

第二個典範就是宣公上人如何修忍辱;這是引用上人的開示錄,用第一人稱。上人這麼講:「我十六歲的時候,便開始為人講《金剛經》。經上講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了四肢而心不生瞋恨;從那個時候我便發願效法,一心去修忍辱法門。我知道自己生來性情那麼辣,這麼剛強,最適合修忍辱法門;一旦下了決心,考驗就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本來不罵我的人也罵我,本來不打我的人也打我。本來對我最好的朋友,結果專門來攻擊我。於是乃自忖,我為別人講《金剛經》,說忍辱仙人被割斷身體而不生瞋恨,現在這些人僅僅是罵我,攻擊我,還不至於割斷我的四肢;若我不能忍辱,這還講什麼《金剛經》?」

所以他就下定決心要忍辱,「無論誰對我不客氣,甚至要害我,也都忍受了。結果終於能夠不被境界所動。其實這些人並不是要來害我,而是反面來教化我,看看我能否接受這種考驗。」

接著介紹修忍辱波羅蜜的原因、動機,為什麼要修呢?修忍辱波羅蜜的出發點是什麼呢?有世間的動機、有出世間的動機。歷史上有韓信,忍胯下之辱,從別人兩條腿中間爬過去。另外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有越王勾踐,為了自己的國家,去服侍吳國的夫差,當吳王的奴僕,臥薪嘗膽,終於復興了越國。這兩個故事都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但這畢竟還是世間的有漏的善種,並非究竟的解脫的出世之忍。

宣公上人經常強調,我們做任何事情要看我們的因地真不真。「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包括修忍辱波羅蜜也是一樣。我們怎麼知道自己的因地真不真呢?《華嚴經》上講,「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了菩提心就是不真,沒有忘失菩提心就是真;這個是二選一,沒有任何模糊的空間,沒有模棱兩可、混水摸魚的空間。

忍辱的動機是這樣。那麼修忍辱的目標是為了什麼呢?我們目標在哪裡呢?也是因人而異,有世間的目標,出世間的目標。我們可以說修忍辱有短期的目標、中期、長期,乃至終極的目標。這裡所提的僅供參考,也許有人認為說,我能修生忍、法忍這也不錯,這就是一個短期的目標。或者能夠證到無生法忍,這是個中期,也是關鍵的里程碑。甚至於有人說,我自己證了無生法忍,我應該回來幫助眾生都證無生法忍,這就是迴入娑婆度有情,這也是很好的長期的目標。但是,更終極的目標是什麼呢?就是要幫助所有的眾生成就佛道。我們每天早課誦《楞嚴咒》之前,有一段就講,「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這就是修忍辱波羅蜜的終極目標。

日常法師有一個淺釋是講《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頭講到修忍辱波羅蜜要什麼情況才算圓滿,或什麼情況才算及格呢?就是說,當我們自己內心已經把瞋恨、憤怒徹底解決了,就算圓滿。包括了所有的與瞋恨相應的煩惱以及它的根本,不管表現出來還是沒有表現出來;也就是習氣種子都徹底解決的時候,這就是修忍辱波羅蜜圓滿的時候;並不是說等到外面一切有情都沒有暴惡了、都不來找麻煩了,才算修忍辱圓滿。

接下來的內容,介紹什麼是生忍,什麼是法忍。依照佛學詞典,生忍就是安忍有情的瞋罵、捶打,包括優遇;對我們很好,也是要生忍。法忍就是安忍一切的寒熱、風雨、饑渴、老病,這些禍害都要忍。

宣公上人對於法忍的解釋說,學法也要忍。佛法深如大海,假如沒有忍,就不能學佛法。我們剛剛聽了上人說,「不學佛法,不聽經聞法,那就是盲修瞎練」。特別宣公上人他不論對出家、在家人,都鼓勵我們發願要生生世世學習佛法,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

在《大智度論》裡講到,菩薩要先行生忍,再行法忍,但不一定是要這樣子。因為生忍與法忍雖然是相輔相成,有次第,但是,不是等到行滿了生忍再來修法忍。因為假如沒有智慧,只是一味地這樣去忍的話,不過是世間的有漏的善種。唯有隨順無漏的性空的智慧,作為嚮導,才是菩薩真正的善法。

同樣是《大智度論》裡頭講,生忍,菩薩是對兩種眾生都要忍。眾生來恭敬供養的時候要忍,另一種是來瞋罵打害的時候,菩薩要忍。這令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恭敬供養的時候,菩薩也要忍呢?它說,有兩種結使,一種屬於愛的結使,一種屬於瞋恚的結使。恭敬供養雖然不生瞋恚,但是名聞利養很容易令人心生愛著,也是一種賊,名叫「軟賊」。

由於時間的關係,就略過無生法忍的解釋。宣公上人講,怎麼修到無生法忍呢?「能生忍,能法忍,自然證得無生法忍的境界。」

另外,東林寺大安法師的開示認為,以念佛心可以入無生忍。大安法師是引用大勢至菩薩的故事。他說,大勢至菩薩證到無生法忍之後,就可以分身無量到十方世界去度一切眾生。這裡講,「今於此界(娑婆世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攝就是攝受,緊緊地攝受。大勢至菩薩在因地是由超日月光如來的加持,專門念佛得到無生法忍。那麼他在果地上知道了這個念佛法門的利益,在利益眾生當中,也是以念佛一法來利益眾生。所以,念佛人在臨命終的時候,大勢至菩薩就來接引這個眾生;一旦接引去了,花開見佛悟無生,也就證了無生法忍。

還有三分鐘,今天講了這麼多修忍辱波羅蜜,並不是說我們佛教徒只要忍耐,其他什麼都可以不管。好像師父常常指責我們的,「你們都是木頭人,摩訶薩不管他」;特別我們在家居士,沒有權利「不管他」,擁護道場是在家居士的天職。假如我們道場有那種影響大眾修行,破壞道場規矩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是本著菩提心,本著擁護三寶,應該仗義執言,挺身而出,有一種大無畏的道德勇氣。當然,做法上,就好像師父的指示,就是說,我們要「理直氣和」,不是說「理直氣壯」去跟人家起衝突。我們理直氣和,就是不與人起衝突,能把事情辦圓滿,又盡到我們的本分,天職。

時間到了,結法緣到此結束。阿彌陀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