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比丘尼恆齋講於2014年2月4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這裡是恆齋,今天很高興,能夠跟大家結法緣。這是上人說的:「這個世界上無論好或不好,都是教人覺悟。」所以我們當面觀,要認識,不然就錯失良機了。我們想要認識這個境界,不錯過這個良機,在日常中,我們要學習。

我現在就講一講《孟子‧離婁上》章句中所寫的這句話:「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這個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對人好、愛別人,而別人不親近我,那我們要問問自己,我們仁愛的心夠不夠?或者是不是出自真心呢?要問一問自己。或者我在管理別人,而別人不能很接受,那我們應該反問自己,是不是自己的知識能力不夠?或者我做什麼,在做管理的時候,我沒有用我很誠懇的心。

或者我對人打招呼問訊,但是得不到對方的反應;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檢討自己,態度是不是不是很恭敬呢?任何的行為,我們如果不能得到預計的效果,我們都應該來反問自己、反躬自問,好好地檢查自己。凡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我們不能夠得到預計的效果,我們都要回到自己的身上來尋找原因。這樣呢,我們自己的身心自然就會端正,天下的人都會來歸附。

當我們看到別人的錯處時,我們要先看自己是否也犯一樣的錯誤。給別人要多一點的時間、空間來改過。這樣子,世界和平乃至家庭幸福,都要從自己做好,身心能夠平和。如果方法對,我們事事都能成功;如果方法錯,就好像緣木求魚。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這個緣木求魚在《孟子‧梁惠王上》的一段對話──孟子和齊宣王的一段對話。

孟子說:「大王,您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可以講給我聽聽嗎?」齊宣王就笑了笑,卻不說。孟子便說:「是為了肥美的食物不夠吃嗎?是為了輕暖的衣服不夠穿嗎?還是為了艷麗的色彩不夠看?是為了美妙的音樂不夠聽嗎?還是為了身邊侍候的人不夠使喚呢?這些,您手下的大臣,都能夠盡量給您提供。難道您還是為了這些嗎?」宣王說:「不!我不是為了這些。」

孟子就說:「那麼您最大的願望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擴張國土,使秦楚這些大國都來朝貢您,自己君臨中國,安撫四方落後的民族。不過以您現在的做法,來實現您現在的願望,就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宣王就說了:「有這樣嚴重嗎?」孟子說:「恐怕比這個還要嚴重呢!爬上樹去捉魚,雖然捉不到魚,卻也沒有什麼後患。以您現在的做法來實現您現在的願望,費盡心力去幹,一定會有災禍在後頭。」宣王說:「那可以把這個道理說給我聽聽嗎?」

孟子就說了:「假定鄒國和楚國打仗,大王認為哪一國會打勝呢?」宣王說:「當然是楚國。」孟子說:「顯然小國不可以與大國為敵;人口很少的國家就不可以與人口多的國家為敵;弱國的確不可以和強國為敵。中國的土地,方圓千里,共有九塊,齊國不過佔有其中一塊罷了;想用這一塊去征服其他的八塊,這跟鄒國和楚國打仗有什麼區別呢?大王為什麼不回過來好好想想,從根本上著手呢?」

孟子就來告訴大王說:「如果您能夠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這個朝廷來做官;天下的農民都想到您的國家來種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來您的國家做生意;天下旅行的人都想到您的國家來旅行;天下痛恨本國國君的人都想到您這兒來控訴。您如果能夠真正做到這些,還有誰可以跟您為敵呢?所以我們要以德服人,人才會心悅誠服。」

基本上,在我們學佛之道,我們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又譯為「堪忍」,意思是說我們這世界的,都要堪忍受這些痛苦。我們要忍受什麼樣的痛苦呢?譬如說,我們的颱風、地震、天災、氣候種種的春夏秋冬、冷熱等種種的痛苦。我們的身體有生老病死,或者精神的喜怒哀樂、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這種種的苦,我們都要忍,所以叫娑婆世界。如果我們不能忍受這些呢,就是一種自我的毀滅。怨天尤人,或殺盜淫妄,這種種,如果沒有忍,做諸惡業來逃避這種痛苦,事實上反而是苦上加苦。

我現在就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一隻野狐狸和一隻野鹿,住在一棵大樹下。因為風吹,樹枝就會掉下來,打在狐狸和鹿的身上。鹿沒有感覺什麼,因為風吹樹枝,本來很平常;可是狐狸就不高興,忍耐不住了,就說:「我要到其他地方去了!」要離開。這時候,鹿說:「這棵大樹可以幫我們擋風遮雨的,可以供給我們很好的食物,你為什麼要離開呢?」牠就說:「不!我忍不住了,你認為好,你就在這兒好了。」

狐狸就走了,到了一個曠野。那個曠野的地方,白天很熱,晚上又很冷。感覺就是忽冷忽熱地,很難受;住了幾天,就捱不下去了。當牠要走的時候,另一隻鹿告訴牠:「狐兄,你為什麼要走呢?在這裡雖然氣候差一點,但是這裡沒有虎狼出現,也是很安全吧!世界沒有十全十美的,到什麼地方,都有那麼不愉快的事情,你還是安心地住下來吧!」狐狸就說:「不!這裡忽冷忽熱,我已經忍受不住了,我還是要到別的地方去。」

野狐狸又到了一個翠綠的山坡上,這裡氣候好,環境優美,就決定在這裡了。住了沒有幾天,牠又想:這裡不是很理想的地方,因為這裡有兇猛的獅子,也有陰險的豺狼,時時都聽到牠們的吼叫聲,使牠心驚肉跳的。可是,貪著這裡的環境優美,勉強地住下來了。有一天出去覓食時,就被野狼抓住。牠很懊悔,為什麼不聽朋友的勸告,才有今天的下場。人沒有十全十美的,環境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地方:這就叫做娑婆世界。這個世界有寒帶、熱帶,出生在哪裡,自然就適應那兒的氣候與生活。各個民族有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習慣就自然。應受多少苦,多少快樂,皆有過去的業因。

各人都有各人的個性,或者是智慧,或者他們的好惡、生活習慣不同,互相忍讓就可以同住。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嗜好,必須順從;順從來順從去,才能夠相處下去。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希望,而將來也有每個人成就的不同。每個人都希望事事都順我,所以才有相爭的事情;若是人人都能順從他人,就沒有是非和鬥爭了。人人都有貪瞋癡,種種的惡習氣,但是也有慈悲喜捨、種種善良的習慣。何者為多,即成就何者習性。所以六祖說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性清淨,何時能夠去掉這些習氣呢?這些習氣都因為慢慢習染而來,被染的習氣,就不是自性了,不是實在的。人人都可以改變不良的習性,就是問問看自己肯不肯而已。

古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是因為習性重的關係,所以說,不是不可以改。若是有智慧呢,有用功,什麼習性都可以化消的。不良的習性,統統把它修完了,才能夠超出這個六道,能夠了生死。所以這個習性呢,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不可以改,需要靠智慧去照破,需要靠用功把它消滅。天下太平了,超出輪迴了,就能夠得到大自在。新的一年,祝大家福慧增長,早成佛道。阿彌陀佛!

在〈其身正而天下歸之〉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