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

方丈和尚恆律講於2013年8月31日星期六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首先,我們誠摯地歡迎從世界各地來的法友們回到萬佛聖城,一起來參加慶祝地藏菩薩聖誕法會及地藏七。佛為了報母恩,到忉利天上為母說法,所以《地藏經》一開始就介紹了天上的二十八個天界,也就是欲界的六天、色界的十八天,還有無色界的四天。而在天界的眾生呢,由於福報,擁有種種的歡樂;但也受到天福歡樂的誘惑,很少能提起修行的念頭。所以佛陀特別到天上為報母恩,給他們說法。

相反的,在地獄的眾生,被自己的痛苦不斷地折磨,以至於只能想到自己,也是很難修行的。而生在人界呢,則是苦樂參半,不像天界這麼多的享樂,但也不會像地獄那麼多的痛苦,這是有利於我們生而為人去修行的。所以,我們應該珍惜,莫放逸讓時間空過,而造了一身惡業。

在地藏七期間,我們每天誦持《地藏菩薩本願經》。經中提到地獄的種種的苦報、因果,是如此地可怕,而深入我們每一個眾生的心。其目的就是在提醒我們時時要選擇正確的道路。地藏菩薩,為什麽如此地慈悲發大願,要救度在地獄的眾生呢?因為地藏菩薩了解在無數次的生死輪迴之中,一切眾生都曾經是我們的孩子,我們也都曾經是他們的母親。母親愛孩子是天性,每個眾生也都曾經是我們的母親,所以基於孝順、報恩,我們也應該學習地藏菩薩,慈悲地對待一切眾生。

有些人會說:「那些在地獄裡的眾生,都是一些犯了很嚴重罪的眾生。譬如說,冷血的殺人犯,我是很難去慈愛他們的。」但我們是否可以想像我們是個殺人犯呢?你可能會說:「我很難想像自己怎麼可能會到喪心病狂去殺人呢?」但想是想,假如有人要嚴重地傷害你,或是要嚴重傷害你的親朋好友,那你當然會有可能失手殺了他。

但你會說:「我怎麼會成為一個冷血的殺手呢?」請轉念想一想,假如你在一個狹窄的牢房裡被關了二十幾年,飽受種種身心虐待,每天被毆打,那你是不是會有極度強烈的仇恨心呢?要報復呢?的確會有這樣的可能。這並不意味著殺人是可以接受的行為,但至少讓我們明白了,我們自己在某些情況下,也很有可能會成為殺人犯的。所以將心比心,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我們是可以原諒和慈愛每一個眾生的。

我們也可以想像,有一個大沼澤,我們全都沉沒在裡面;不知道怎麼的,你經過非常大的努力,設法從這個沼澤爬出來,到乾燥的地面上。接下來,你會做什麽事情呢?你是否會對自己親愛的家人、朋友,以及還正浮沉於沼澤的人說:「對不起,各位!我已經爬到乾燥的岸上了;如果你們真的努力去掙扎,也可以從這個沼澤中爬出來。再見了,各位!後會有期。」我們會這樣做嗎?我想:即使在一般世間法的情況下,如果有人從沼澤中爬出來,他也會盡力去想辦法,把其他人也拉出沼澤到岸上的,這就是我們佛性自然的流露。

有一個金佛的故事可供大家參考。一九五七年,在泰國有一座寺院,因為興建高速公路的關係,必須遷移他處,一群僧人就負責搬運巨大的土製的佛像。在搬運的過程當中,有一名僧人注意到土製的佛像有裂痕了;為了怕佛像被損傷,他們決定先休息一個晚上,隔天再說。

當天晚上,一位僧人打開手電筒來檢查佛像;當燈光照到佛像的裂痕時,他看到裡面竟然有反光射出來。這名僧人好奇心大起,找了鐵錘和鑿子,小心撬開裂縫;裂縫越敲越大,佛像也越來越有光亮。鑿了好幾個小時,這位僧人突然目眩神迷,因為眼前出現的竟是一尊很龐大的金佛。

歷史學家認為,在幾百年前,緬甸的軍隊入侵泰國;這寺院的僧人,為了保護這座金佛像不在戰火中受到損傷,特地用粘土完全將它覆蓋起來,就像一尊泥製的佛像。後來,緬甸軍人屠殺了這座寺院的所有出家眾。從此以後,就沒有人知道這座寺院中,供奉的是一尊龐大的金佛。直到一九五七年搬遷佛寺院的時候,這尊佛寶才被發現。

我們眾生就像那尊土製的佛像,地藏菩薩有勇氣和智慧,來敲鑿我們這泥土的外殼,一片一片地敲開,讓我們掩藏在泥土下閃閃發亮的金佛,顯露出來。這就像《地藏經》一開始的偈頌所說的:「祇緣生佛性唯一,欲令同獲究竟即。」

大多數人都知道,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德蕾莎修女,曾經領導修女們走在印度加爾各答城市的街道,搬運死者和垂死者。但是我們大部份的人都不了解,這些修女至少每天花了大半天的時間祈禱;因為要這樣,她們才可以繼續從事她們的工作。

為什麽她們要這樣做呢?因為藉由祈禱,德蕾莎修女訓練她手下的修女們及志工們,把所照料的每一個人都視為耶穌基督。因為耶穌曾經說過,他會以貧窮者和病患者的外貌返回人間。因此這些修女們和志工們,相信自己不只是服務在街道上可憐悲慘的乞丐們,而是在服侍耶穌本人。在她們內心,這是她們無比的特權,因為她們只是在照料她們的主──耶穌。因此,她們並沒有一絲「我是這麼樣地好」,或「我們是這麼樣地棒,來幫忙這個可憐的人」的這種驕傲感。反而她們是懷著一種榮耀感的愛,來照料耶穌。

同樣的,地藏王菩薩發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在地藏王菩薩的眼裡,沒有地獄,到處是淨土;更沒有罪人,都是諸佛菩薩。事實上,地藏菩薩在無量劫救度眾生,並不是一條無盡漫長而壓抑的小道,而是一條服務諸佛菩薩而充滿喜悅的大道。

或許有人會說,那麼地藏菩薩好像永遠都不能成佛了?其實,地藏菩薩的願力極為弘大,比一般的菩薩更快成佛。所以上人說:地藏王菩薩早就成佛了,而且還在繼續化身種種的形,來度脫眾生的。

我們研究大乘佛法都知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超越時間和空間,超越主體和客體的概念,我們全都擁有這種佛性的;不只是人類,動物和蚊子也都有佛性。我所遇見的每一個眾生本性都是佛,而眾生的不幸在於經常忘記這一點,就像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

有一天,蘇東坡與佛印禪師席地而坐,談論佛法。閒聊之間,蘇東坡突然問佛印禪師說:「禪師啊,您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麽?像不像一尊佛啊?」佛印禪師回答:「嗯!您很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非常地高興。

佛印禪師反問他說:「大居士啊,那您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麽呢?」蘇東坡立刻回答說:「啊!看來看去,我看你像一堆牛糞!」禪師也很愉快地點點頭。

蘇東坡回家後很高興地向他妹妹說:「今天我贏了!」蘇小妹就問贏了什麽。他便把今天與佛印禪師的對答告訴了小妹。沒想到蘇小妹聽完後說:「哥哥,你輸了!而且輸得很慘!」蘇東坡問:「為什麽呢?」蘇小妹回答說:「因為佛印禪師的心是佛,所以看你是佛;而你的心是牛糞,所以你才把他看成了牛糞。」

宣公上人曾出了一本書,名為《十法界不離一念心》,來提醒我們時時要注意自己的心是在哪一個法界。我相信我們的心最好都能像佛印禪師的心一樣,時時都是佛,看別人是佛,看自己也是佛。

上人也說:「地獄是最不快樂的一個地方,你們誰願意到那個地方去旅行,我可以保證你即刻就到。」怎麼樣呢?上人說:「你愁一愁,地獄遊一遊;笑一笑,從老返少;哭一哭,地獄有個小黑屋。」你若是憂愁,這就種了地獄的因;你若是笑,就是種了天堂的因。

比方說有一個爸爸,有一回坐在旁邊看著女兒的時候,這個小女兒不小心跌倒了,擦傷了膝蓋。這個爸爸很快就責怪自己說:「哎呦,我這個做爸爸的,真是糟糕!為什麽老是這麼不小心呢?總是讓我的孩子受傷呢?現在我的孩子腿部受傷了,她的媽媽還有所有人一定都很恨死我了。」他這種思想,扭曲了事實,所以造成負面的情緒;而負面的情緒又會讓扭曲的思考更為嚴重。於是在惡性的循環之下,永無寧日,而把自己推向抑鬱症去了。這就是種地獄的因,所謂的一切唯心造。

西元七世紀,印度的寂天菩薩曾經提醒我們:「大地是充滿著石頭和荊棘的,當我們赤腳四處行走時,腳趾頭註定會踩到尖銳的硬物。」那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要把整個世界都鋪上地毯,如此就能腳踩在柔軟的地毯上嗎?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的財富,在技術這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實上,我們無需如此極端。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穿上鞋子,即可到處行走,而不用擔憂被尖銳的硬物刺傷。

同樣的,我們無法讓整個世界中,所有的情況和眾生的表現都如我的意。事實上,我們也無需去改變每個人;我們需要的是改變我們的心。如果能用佛法來改變我們的心,一切都會改變的。

假定你看到一則介紹藥丸的報導這麼說:「這種藥丸只要每天一顆,就能減輕你的焦慮感,讓你對生活會有更快樂的感覺。」如果真有這樣一種藥丸,你會不會吃呢?你或許會問:「這種藥丸有沒有副作用呢?」這是個很好的問題,這種藥丸會產生幾種副作用,但都是好的副作用。譬如說,提高自尊心、讓你更有同情心、更健康,甚至還能增加壽命。

又假定這種藥丸是純天然的,無任何添加物,而且免費,現在你願不願意吃呢?你或許問:「這個世界上真有這種藥丸嗎?」是的,那就是──知足常樂。在世界上許多宗教以及哲學和文化,都了解到這一點,知足常樂是有神奇的功效的。

《哲學的慰藉》這一本的作者是羅馬哲學家波依提厄思(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ëthius)。他生於西元480年當時最顯赫的羅馬貴族家庭,從小受了最好的教育,不僅在神學、哲學和科學領域上大放光彩,而且還一路官運亨通,在西元510年當上了羅馬的執政官,相當於現在的總統官職。

波依提厄思的家境富裕,婚姻美滿,兒子後來也當上了執政官。但是在西元523年的時候,就在他個人的權勢與財富達到頂峰之際,波依提厄思被誣告通敵叛國,所有的財產及榮譽,旦夕之間慘遭剝奪,還被關到一個遙遠的小島上,隔年在西元524年被處死了。

就在冷陰的監獄裡,波依提厄思早就忘了什麽是偉大哲學家的態度,用什麽坦然的心態來面對這些不幸的一切。他整天哭泣,詛咒上蒼對他太不公平了。他悲歎自己年歲這麼大了,一直護祐他的幸運女神居然在這時候捨他而去。

有天晚上,波依提厄思又正在自怨自艾的時候,聰穎的哲學女神現身在波依提厄思的眼前,責備波依提厄思一點都沒有哲學家的樣子。這個哲學女神提醒波依提厄思,說:「你所依賴的幸運女神,向來都是善變的;她要來就來,要走就走,完全隨她的意。而且,她不是你的奴隸。波依提厄思啊!你已經長期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如今你有什麽權利要求幸運女神永遠都拴在你的身邊呢?」

哲學女神繼續說:「世間都是無常的,這是一定的事實,而幸運女神向來就是喜歡改變,這是她的權利。波依提厄思,你曾經被幸運女神眷顧;如今好景不在,這沒有什麽好憤怒的。波依提厄思,你應該心存感激,畢竟多年你一直享有著幸運女神的恩寵,現在你應該冷靜地接受幸運女神已經離開你的事實了。」

這哲學女神也繼續說到,當他被囚禁之後,她的太太、兒子及父親與他之間的關係,比以前更好、更親近了,而且大家現在都還健在。哲學女神讓波依提厄思看到厄運比好運更有好處。因為人有了好運,就會貪得無厭,但厄運會讓人更堅強。

接著這個哲學女神便引導波依提厄思去想像,等他死後,上了天堂,他便可以低頭看這個世間。那時候他所看到的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小點,而這些微小人們,只在這個小點上做著毫無意義且可笑的追求。哲學女神讓波依提厄思體驗到,功名利祿只會使人焦慮不安,貪得無厭,而非平安喜悅。

當波依提厄思學會了這些新的生死觀念,他自己過去的想法,也受到強烈的撞擊和挑戰。最後他終於衝出了自己內心的牢籠,得到了自在。其實,這也是佛陀,在比波依提厄思還要早十幾個世紀之前,就已揭示人生的大道理──除非你覺得悲慘,否則沒有什麽會使你悲慘的。同理,除非你知足常樂,否則沒有什麽事可以讓你快樂的。

於是,波依提厄思恢復了以往的沉著和冷靜,寫下了這本《哲學的慰藉》,這個安慰後世人心靈的鉅著之後,出門莊嚴地面對了自己的死亡。

我們大家都知道,生命是短暫的,但人們往往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追求一些不會讓自己更快樂的目標;而在盲目的追逐的過程之中,便忽略到個人內在的成長及精神層面的修為,這才是真正能給我們帶來滿足感的東西。

譬如說,辦公室的每個人都帶著天美時(TIMEX)的手錶,那麼第一個戴勞力士(ROLEX)的手錶的人,馬上就獨領風騷了。等到每個人都戴勞力士手錶的時候,那這時候戴這兩萬美元的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手錶的人,才能稱得上有身份地位。人們藉由自己地位的提升來貶低他人,但事實上我們永遠無法實現自己所有的欲望;因為,欲望是永無止境的。佛陀告訴我們,它就像我們喝鹽水一樣,只會讓我們越喝越渴。

現在許多的工業化國家,在過去五十年內,全國的財富平均已經有兩、三倍的增長,國內的生產總額大幅提升,改善了生活的舒適度。所住的房子比五十年前更大了,汽車、電視全面普及,出來用餐也如家常便飯,健康的情況改善,壽命增長了。但是這些工業化國家國民的快樂水準及生活滿意度,並沒有多大的改變,反而是抑鬱症越來越普遍了。為什麽會這樣子呢?

一方面,這些生活水準的改善已經變成了平常無奇,大家都已經適應這種生活,皆視為理所當然,所以不會因此增加更多的快樂,及滿足感。另一方面,現代商業界的貪婪,充斥著我們的周遭,影響著我們。譬如說,這些貪婪的想法,在許多人心裡是如此地運作。人們是這麼想,只要我想要的,我就要得到;只要成為我的敵人,我就要除掉他;只要是我的敵人,不管有多少,我都要除掉;我高興怎麼樣就要怎麼樣,這樣我才是一個快樂成功的強者。

於是很多人就去買彩票,希望能夠中得獎金;五千萬美元的彩票,那將是他們覺得最幸運的事情了。因為彩票中獎,可為我們帶來自由,還會免除生活中許多的煩惱及限制。有了這大筆錢,我們就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幫助別人,享受舒適幸福的生活,其所帶來的應該是長久的快樂吧!

佛陀早就告訴我們,眾生是無法在外在事物上找到真正長久的快樂;因為不管發生什麽事情,我們終究會慢慢適應的。就算你中了彩票的大獎,不到一年內,你就會恢復原來的快樂的基準線。中獎者,可能會買新房子、新車,辭掉原來無聊的工作,吃、穿、花、用,樣樣都比以前高檔了。跟以前生活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別。但是,過了幾個月之後,這樣的對比開始變得模糊,原來的快樂,也慢慢淡化了。

為什麽會這樣子呢?因為中獎者之所以會開心,是因為他的財富突然間暴增許多;但幾個月之後,新的財富已經變為他新生活中平常事物,一切對他來說,總覺得是理所當然了。更糟糕的是,金錢會破壞原來的人際關係,朋友、親戚、騙子、陌生人,全都跑來纏著他不放,想盡辦法,不擇手段想從他身上分一杯羹。這就是為什麽許多中獎者常常飽受騷擾,以致不得不搬家,躲起來,切斷原來的所有人際關係;雖然有了錢,但生活卻過得非常不愉快。

佛陀總是一再教誨我們,要懂得放下,不要再執著,要選擇一個新的大道,那就是轉向自己的內在;最重要的是,不要一再強求外在世界,一定要副合自己的要求。即使我們突然四肢癱瘓,或許一開始會以為自己從此與快樂絕緣了,一生就此完蛋,必須放棄自己原有的希望,而心中必定傷心不已。但是我們也會跟中得獎金五千萬美元的彩票者一樣,幾個月以後,我們也會開始適應新的情況,設定一些比較踏實的人生目標。

世界聞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二十歲出頭的時候,就被醫生診斷得了運動神經元病;這個病從此把他的身體一直萎縮到最後全身四肢癱瘓。但是,霍金仍然持續研究宇宙論,而且解答了許多重要的問題,獲得了無數的榮譽和獎章,並出版了最暢銷的科學叢書。當他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記者問他為什麽能夠飽有這樣的鬥志和精神呢?他回答說:「在我二十一歲的時候,我對人生的期望,就降到零了。從此以後,所有的事情,在我眼裡,都是上天給我額外的恩賜。」

就像一句古波斯的智慧諺語說的:「我總是為了沒有鞋子可穿而哭泣,直到我看到一個沒有腳可行走的人。」我們很容易將問題擴大化,而放棄我們擁有值得感恩的事物。

有時候我們會討厭自己的身體,長得不夠高,身材不夠苗條,臉蛋又沒有模特兒那麼漂亮;又怕變老,或者有的女人怕皺紋,男人怕禿頭;要不然就是這個病痛,那個不舒服。就像老子所說的:「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那我們人,用一種感恩的心來對待我們身體,微笑地告訴我們身體:「身體真是得來不易啊!沒有宇宙來支持這個大地之母,怎麼會有大地之母來支持我這個身體呢?」

再想一想,自己從在母親的肚子裡,一直到現在被給予的一切,以及身體任勞任怨地工作一天二十四小時,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工作,我們應該很感恩我們這個身體呀!

就算我們長得不漂亮,有病痛,或遭遇到意外的傷害,這也是給我們一個機會,來認識世間的無常,了解世間的真實相。同時,也因為經過類似或相同的情形,更能讓我們體會到有這種痛苦的眾生的苦痛,希望眾生們能夠離苦,得到健康快樂,願佛菩薩加持他們。我們能夠如此觀想,就是長養我們和眾生同體的大悲心,也就是修行。這就是上人經常告訴我們的:「要在反面找好處!」

美國大思想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曾經說過一句與佛法很相應的話:對於不同的心念,或者可以說對於不同的人,同一世界可以是地獄,也可以是天堂。完全一樣的事情可以帶給每一個人完全不同的感受;這在於我們所選擇關注的是什麽,往往會決定我們所做之事的成就感,乃至人與人的關係。我們的學習和我們的工作,都是如此的。

舉例來說,有個小男孩,頭戴球帽,手拿球棒與棒球,全副武裝地走到自家後院,滿懷自信地說:「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打擊手!」然後把球往空中一扔,用力揮棒,結果怎麼樣?沒有打中球。他毫不氣餒,繼續將球撿起來,又往空中一扔,然後大聲一喊:「我是最厲害的打擊手!」他再次揮棒,仍是揮棒落空。他楞了一會兒,仔仔細細把球棒和棒球檢查了一番,又繼續試了三次,仍告訴自己:「我是最傑出的打擊手!」他再一次嘗試,再嘗試,還是揮棒落空。請猜一猜,接下來發生什麽事情呢?他突然跳起來,大叫一聲:「啊!我知道了,原來我是最偉大的投手,所以我的球就打不到!」

當我們學會這樣子給自己積極、正面的評價的時候,我們會看到自己的長處,也一定會看到別人的優點,也會給別人更多正面的評價,也會見到更多別人佛性的光輝。我們內心會培育出更多的慈悲出來,自然我們的行為和我們說話內容的語態,乃至我們身體語言,都跟內心的慈悲相契合的,內心會覺得祥和快樂。

相反的,如果我們不斷用負面的想法來鞭打自己,譬如說,總是不滿意自己,覺得自己很笨,那麼我們可能就會將這負面的想法投射出來,在我們的語言上、情感上,或身體上來傷害我們身邊周遭的人,或是用來毀滅我們自己的生活。

有一位哲學家,跟伊斯蘭教的蘇菲派智者納斯魯丁(Nasrudin),約好了在某天某個時間,在納斯魯丁家展開一場辯論會。在約定的時間,這個哲學家到納斯魯丁家去找他,卻發現納斯魯丁不在家。這個哲學家很生氣,就在納斯魯丁家的大門口用石灰寫下「笨蛋」兩個大字,然後揚長而去。當納斯魯丁回到家,看到門口寫的「笨蛋」兩個字以後,立刻跑到哲學家的家裡去,對那個哲學家說:「真是很抱歉、很抱歉,我忘記了我們之間的約定;但是我一看到您把您的名字寫在我的門口上,我就立刻想起來了。」這是不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呢?

這個故事裡的哲學家,完全可以因為納斯魯丁不在家而感到擔心,或者是納斯魯丁生病了或是受傷了。但是,他完全沒有這麼想,而他直接在門上就寫了「笨蛋」這兩個大字。事實上,他完全可以在門上寫其他的字,譬如:騙子啊、小人啊,或者是懦夫,但是他為什麽偏偏在門上寫下「笨蛋」這兩個字呢?因為,這位哲學家本身就有「笨蛋」的特質,所以他一發現納斯魯丁不在家,立刻就把自己隱藏的「笨蛋」的特質,投影在納斯魯丁的身上了。

如果我們在批評或評論他人的時候,能夠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話,就會發現這些批評或評論他人的話,往往更適合用來形容我們自己。當我們認定別人的缺點時,其實幾乎都是我們自己內心缺點的投影。當我們對別人評頭論足的時候,其實就在評論我們自己。當我們給別人起外號時,不妨停下來想一想,這樣的外號是不是也同樣適合我們自己呢?如果我們對自己足夠誠實的話,這答案必定是肯定的。世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來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的形象。

在西元十世紀時,印度佛教大成就者阿底峽尊者,在他五十八歲的時候,應西藏王朝的邀請,到西藏去弘揚佛法,於是他就帶著一位侍者一起去。這個侍者是來自孟加拉的比丘,非常粗魯無禮,讓人憎惡,而且從來不做人們要求他該做的事情。阿底峽的弟子們都非常困惑,對尊者說:「尊者啊,您看一看,您怎麼把這麼糟糕的人留在您身邊來服侍您呢?我們會懷著最大的恭敬心,來真正地照顧您、服侍您,請您把他送回去吧,我們會全心全意照顧您的!」

阿底峽尊者回答說:「你們在說什麽?他是我最殊勝絕妙的善知識啊!如果沒有他,我如何把這些佛法的原則付諸行動呢?你們全都那麼恭敬和慈愛我,但是你們的恭敬和慈愛對我卻毫無用處啊!」當我們面對難以相處的人和困境或惱怒時,而惱怒製造更多的瞋怒和厭惡心時,只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痛苦。我們可以思維阿底峽尊者是如此善巧地處理難以相處的人和困境的。

心裡不安的人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想自己,沉迷於自己的快樂和痛苦,並且如同許多人會花很多時間去想,我要如何才能快樂呢?但很諷刺的是,如果我們能夠少去想如何能夠讓自己快樂,而多去想如何能夠使別人快樂的話,最後自己反而會變得快樂。那些真心關懷他人的人,他的心境會比那些刻意努力去製造自己的喜悅和滿足的人更快樂、更平靜。所以,我們可以了解到地藏菩薩他時時刻刻都是很歡喜的,因為他時時刻刻都在想的是如何使眾生歡喜。

我想時間也差不多了,有沒有什麽問題呢?再多講也講不完了。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我們就在這時候結束了。阿彌陀佛!

在〈知足常樂〉中有 1 則留言

  1. 頂禮宣公上人、頂禮方丈和尚:

    感恩開示,對小男孩而言,信心等於勇氣等於力量。
    無論是最佳打擊手或最佳投手,只在一念中的轉換。
    在能量不滅定律中,一份心力的產生之後,它不會消失只會轉化,或從一個形態轉變成另一個形態。靈魂一樣不滅,死亡並不是結束,只是轉換到另外空間重新開始,繼續面對舊有的問題,因為它都會烙在靈魂裡遺傳…。

    修行「菩提心力」多寡也等於「成佛資源」,它不會因為迴向給其他眾生而減少自己成佛的能量;相對的,又因為慈悲迴向的力量照亮眾生,也引燃眾生慈悲心的擴展,就在光光相照中,加速自己成佛的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