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親晶講於2013年9月20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宣公上人、諸位法師、居士,晚上好!今晚是末學親晶來跟大家分享一些近來的心得。首先感謝(秀儀)幫助翻譯;若有所言不如法之處,敬請各位善知識不吝指正。
2010年第一次讀《地藏經》沒有經本,是對著電腦念的,幾乎是從一開始就淚流滿面直到四個鐘頭後念完,一個字也沒讀懂。幾個月後一字一拜《地藏經》依然沒有經書,依然是對著電腦裡拜;正巧在來萬佛城之前,離開聖地亞哥的最後一晚圓滿。在剛開始一字一拜不久,做了一個異常清晰的夢。
夢中我在東北大興安嶺的喇嘛峰頂,雲霧繚繞,有些寒意,我站在一個扇形的夾角,背後是高聳的巖壁,霧氣甚濃,看不到很遠。突然從前面霧氣中飄過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身影,樣子愈加清晰,凶惡猙獰。突然間距離驟然縮短似地,他竟一下子就到了離我僅有一、兩米的地方,而且嘴巴裡含著一個白色的雕像,對著我念著什麽。我被嚇得死死閉著雙眼,他向我逼近,手無寸鐵的我急中生智,瞬間就地雙盤而坐,疾呼「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過了一會兒,看沒什麽動靜,以為沒事了;不料睜開眼睛,佛號停下的那一剎那,他一個猛衝幾乎是湊到了我的臉上,我立刻又提起佛號,他像是被什麽擊到了似地,一下子被推了出去。佛號就再沒敢停下,他也始終無法越過那一米的距離;就這樣僵持著,我緊閉雙眼念得汗流浹背,直到一位善知識出現,令他心甘情願把嘴巴裡象徵著我的東西,吐出來交給我,我這才醒來。
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爲什麽要念佛?因為那時我根本不願意念佛號;然而,這場夢雖然讓我驚醒,被業障蔽得我依然守口如瓶,不念佛號。直到我來了萬佛城不久,遇到一位善知識。第一次見面,這位善知識便讓我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說也奇怪,我絲毫沒有任何疑惑地遵從,從此,就成了我每天都會做的事。
提起地藏王菩薩或者《地藏經》也都會提到孝,末學就分享一些關於自己不孝的經歷和感悟。說起這個,要回到萬佛寶懺。往年法會,末學總是在病中;尤其第一年,夜裡常常是睜不開眼,又動彈不得,或者各種奇奇怪怪的聲音,還好每次半睡半醒中都還知道馬上念佛。但是每次都是憋得大汗淋漓才擠出一個「南」字,隨後才能念完「南無阿彌陀佛」,這才能動。也因此早起很無力,後來幾次連念「南無阿彌陀佛」也不管用了,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再後來這個也不行了,不知哪來的智慧,迷迷糊糊中念了一句「凡所有像皆是虛妄」,頓時一切消失。
今年的萬佛寶懺終於沒有生病,法喜充滿。可是沒幾天一位長輩冷不丁地一句問話,就把我樂不思蜀的心凍結了。長輩緩緩地問:「妳給爸爸媽媽夾過飯菜沒有?」我聽出長輩是話裡有話;並不是真的在問我夾飯菜的問題,而是在提醒我是否有孝。正如長輩語重心長的話:「孝是修行的基礎;地基不穩又怎能走得長遠呢?」那天我一直沉默,直到第二天還是無法釋懷。對於一個父母離異的家庭,提起孝還真的不那麼容易!因為一邊想要盡孝,一邊又是這麼多年以來心中的怨恨。於是乎這整個萬佛寶懺期間,腦海裡浮現的都是曾經自己所做的那些不孝的事:打架啊、離家出走啊,更甚的是動過弒害父母的念頭。「苟不教性乃遷」,過去不懂的現在懂了。
剛來萬佛城不久,腰就受傷了,後來一直都沒好;法師居士們也都很照料。那時候常常站不能站,坐也不能坐;有時候甚至痛到淚珠往下掉,還得硬撐著完成每天的工作和功課,我以為這輩子都會那樣度過。參加完萬佛寶懺半年後,我做了一個夢,釋迦牟尼佛在離我不遠不近的虛空裡;之所以說不遠不近,是因為說近呢,我根本夠不著;說遠呢,他一伸手就摸到了我的頭頂。釋迦牟尼佛對末學說了三句話,第二句是「好好修行。」夢裡那一刻,五體投地的我,淚如泉湧,哭得渾身顫抖,直到把自己從夢中哭醒,發現這個活生生的自己,也早已是哭得渾身顫抖了。那天之後,腰痛就好了!
然而「好好修行」這四個字,直到今年的萬佛寶懺,我才些許找到了一些答案。好好修行,就是好好改正、學會忍耐;就是降伏其心、從我做起;從把每一天的平凡簡單做好做起;從做好一個人做起。朝著我們的六大宗旨: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而行。上人說:「人道盡,佛道成」。「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不盡,一切都是枉談」!末學知道,就像曾經一位法師所言:「因我曾經種種,所以要受比別人更多的苦;。早點受苦了了苦,好過老時受苦還」──末學也希望自己能像竹子那樣,多一些時間用來長自己的根,堅固自己的根,哪怕別的種子都已經露出了地面。末學相信,只要念念到往道上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阿彌陀佛!
還有幾分鐘,那就分享之前看到的一篇小故事。是《莊子》的《達生篇》中──大概大家都聽到過「呆似木雞」──就是在這個《達生篇》裡面有這樣一個故事:紀渻子,是一個人名,替齊王訓練鬥鶏;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鬥鶏比較盛行。所以,過了十天,齊王就來找這個紀渻子,問他怎麼樣?可不可以參戰?紀渻子就說:「方虛憍而恃氣」,就是這個雞現在還太浮躁驕傲,盛氣淩人的樣子不可以。又過了十天,齊王又來問,還是不行。紀渻子說:「猶應向影」意思是說,聽見聲音看見影子,牠還有反應;意思也就是說牠的心還在為外物所牽制,所以還不可以參戰。又過了十天,齊王又來問,紀渻子回答:「猶疾視而盛氣」,就是說,牠目光過於敏銳,雖然有鬥志,但心裡還是充滿了傲氣和怒氣,還不適合。又過了十天,紀渻子回答說:「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意思就是說,牠的神色自若,視而不見,對外界毫無反應,看上去就像一隻木雞,這個時候可以參戰了。齊王說:「好雞!好雞!」
感恩汤居士的分享!「好好修行。」与大家共勉!
谢谢汤居士最后讲的小故事,很有感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