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上的法侶

比丘近梵講於2013年5月13日星期一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阿彌陀佛!今晚由近梵跟各位結法緣。今天是萬佛寶懺的第一天,很多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佛友,都很誠心的來拜懺。萬佛聖城每個人都非常的歡迎大家回到家了,因為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家,也是上人為我們所準備的家。

今晚我所要講的主題是:菩提道上的法侶。或許你會認為現在是在拜萬佛寶懺,好像這樣的主題跟我們的懺悔法門沒有什麼關係。是的!你想的沒有錯!但是我們想想看,為什麼我們要懺悔?

我們懺悔是因為我們造作了罪業。那這個罪業從哪裡來呢?從我們的身、口、意,造作了這個身三、口四、意三,總共有十種惡業。而這個惡業必然有個對象,那這對象是誰呢?就是所有的眾生,因為有眾生,所以我們才會造業。可是業有善有惡,大部份在娑婆世界的眾生所造的業都是惡的。

如果我們有惡業了,我們必須透過懺悔,才能夠恢復清淨,因此懺悔法門是非常好的一個修行法門。就像我們的衣服髒了,我們不需要把它丟掉,只要把它洗一洗,乾淨了,你又可以穿在身上,還是一樣的舒服。或是你喝水的瓶子、杯子它髒了,你也不需要把它丟掉,你把它清洗一下,再裝乾淨的水,你一樣可以喝得很舒服、很健康。

所以在經典上就講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有智慧的人,一種是你不造作種種的罪業;第二種是你造作了罪業,但是你能夠懺悔,那這樣的人都是一樣的,都是有智慧,而且都是清淨的。

剛剛我講的是我們造了罪業,然後知道錯了,我們來懺悔,回復清淨,這是一個消極的做法。但是現在我要講的所謂「菩提道上的法侶」,這是一個積極的做法。就是我們要造善業,跟別人結善緣,如果我們造的業都是善的,我們結的緣都是善的,我們不會造惡業,我們不須懺悔。

這樣的話,這些所謂「菩提道上的法侶」,都會是我們在修行上最好的朋友。當我們墮落了,他會提醒我們;當我們懈怠了,他也會幫助我們;當我們走得辛苦了,他會扶你一把。所以,菩提道上的法侶就是一個共修的道友;共修的道友,他只會激勵你往佛道上去邁進,他不會讓你墮落,也不會讓你造作種種惡業。

那麼怎麼樣成為菩提道上的法侶呢?就像各位不遠千里到萬佛聖城來修懺悔法門、禮拜萬佛。在這期間,同時有這麼多人來這裡拜懺,這都是我們最好的法侶,最好的同修道友。

中國人很重視緣份,就講到「十年修得同船渡」,你在一艘渡船上要跟一個人渡河,需要在過去生中修過十年的善緣,才有這樣的緣份聚在一起。

很多人從不同的地方放下你的工作、你的事業或是家庭,全心全力的投入拜懺的法門,這樣的因緣不是小因緣,而且能夠遇到這麼多志同道合的人,可見都是最好的修行伴侶。我相信也是過去生中,大家都曾經在一起修行過,所以今生又有這個緣份聚在一起。

根據《法華經》創辦天臺宗的智者大師,當他還沒有開悟以前,他到大蘇山去參禮慧思大師。大師見到他,就跟他說:「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又來矣!」就說以前過去生中,我們一起在靈山法會上聽釋迦牟尼佛來講《法華經》,我們都在法座上。因為過去的這種緣份,我們現在又聚在一起了。

慧思大師就教導智者大師怎麼修行《法華經》的法門,所以智者大師就誦《法華經》,當誦到第廿三品〈藥王菩薩本事品〉的時候,智者大師就入了法華三昧的前方便,得到一旋陀羅尼。他就看見靈山法會儼然不散,就是說佛還在靈山講《法華經》。

然後他看到慧思大師也在那邊聽經,因此他就覺得很訝異,出了定就問慧思大師說:「為什麼我會看到這樣的一種境界呢?」慧思大師就說:「非汝莫入,非吾莫證。」就是說──如果不是你的話,就不會入到這種法華三昧的這種前方便,見到靈山法會;如果不是我的話,就不能證明你所入的境界。

就是因為過去生中,他們是很好的法侶,一起聽佛在法華會上講《法華經》,所以有這樣的緣份,他們今生又聚在一起。

在2011年三月,那時候實法師他登高一呼,召集很多人一起來翻譯《華嚴經》,從此以後,聖城這個譯經的工作就很熱烈的展開,有很多人投入了這個行列,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線上同步作業。

現在《華嚴經》的翻譯幾乎是每天都有,每天你都可以去參與,因為有這種線上的科技,非常方便作業,所以很多人都可以跟聖城或是法總的其他法師一起來工作,讓他們有一種歸屬感,也找到他們生命中的另一種目標,讓他們非常的法喜。很多人因為這樣的因緣,就跟萬佛聖城的緣結得更深了,也跟更多同步在做翻譯工作的人結了很深的緣。

因為這樣的一個法緣還有善緣,很多人除了翻譯經典之外,同時也參加了《華嚴經》的線上研討,除了使他們對聖城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之外,有些人這次也回到聖城來拜萬佛寶懺。

所以在禮拜六,我就收到這樣的一則訊息,我讀給大家聽:「聖城是香的,花香、樹香,一進山門就撲面而來;初夏的微風讓我想起兒時與小伙伴上學的記憶,這裡像家,很好!」

這是上星期六一位來自澳洲的李居士傳給我的訊息,短短的四十四個字,但是字字都自然平實,卻道盡了他對聖城第一眼的感覺。其實大部份的人都有一種歸屬感,認為聖城就是一個家──大家修行的家,是一個大家庭。

當然它不是我們永遠的家,只是我們修行過程中的一個跳板,回到淨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個跳板而已,因此你也不能樂不思蜀。這裡是在娑婆世界最清淨的地方,因此是每個人最嚮往的地方,到這裡你就會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因為這裡所有的人都是菩提道上的法侶。

在上星期六下午,當我在大悲院,有一個年輕人從我面前走過,他就回過頭問我說:「法師,您是那個去馬來西亞講《法華經》的法師嗎?」我就看著他,因為我不認識,他就跟我說他叫什麼名字,後來我們就回憶起來了。

那是五年前我到馬來西亞,這個年輕人當時只有十二歲,他叫辜智德。我對他印象很深,為什麼?因為他那時候幾乎是最小的,他問我一個問題。所以那天我就問他說:「你當時問我什麼問題?」他就說:「我問您的問題是:人是從哪裡來的?」我就問他說:「那我怎麼回答?」他還記得當時我是用光音天的天人到地球上,因為吃了地肥以後,就留在地球的這個典故來回答他。

這就讓我想起來了,因為在2007、2008年,這兩年我都有機會利用暑假的時間,到馬來西亞跟他們結法緣。馬來西亞他們的佛學班規模很大,如果學生到齊了,大概有四百個人,所以那個週末的時候比一個週末學校還大,有三、四百個學生在那邊參加佛學班。

2008年那時候,特別有一個班是有十幾個學生,他們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我每天跟他們上《法華經》的課,所以就跟這些年輕人結下了緣,他們都是在學的學生,現在都上了大學了。

我記得等到我要離開的時候,他們做了一張非常特別的卡片,然後他們全部簽名,自稱為「法華黨」。這個卡片裡頭是特別設計,還說這個設計是版權所有,不可拷貝的!

這些孩子最可愛的地方是他們上完課,每個人寫一篇感想,放在一個塑膠的圓筒子裡面,然後就告訴我說:「法師,您回美國的時候,您坐在飛機上十幾個小時會很無聊的。所以當您無聊的時候,您就抽一個起來讀(他們是把它捲成圓筒型),等到您讀完了,您就回到美國了,而且您也不會無聊。」

這就是我當年跟他們所結下的緣,雖然已經過了五年了,不過,他們給我的卡片,還有我剛剛講的這個圓筒裡頭裝了十五個學生寫的感想,現在都還在。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珍貴的法緣,我相信也是過去生中,我們彼此都結了很深的善緣,所以今生能夠再續前緣。我相信他們都是很好的菩提道上的法侶,就像我剛剛講的,當時那麼小的同學,才十二歲,但一轉眼,他十七歲了,準備上大學,他現在已經來到萬佛聖城要拜萬佛寶懺,同時也在聖城受了五戒。

現在大家有這麼好的因緣到萬佛聖城來禮拜萬佛、共結善緣,也跟很多人成了菩提道上的法侶。相信未來我們不需要再懺悔那麼多業障了,因為我們所結的緣都是善緣,而且都是互相提攜、互相幫助,使我們往後都可以在菩提道上走得更安穩。

所以在聖城的這段時間,每個人都要珍惜這樣的緣,處處去幫助別人,不要生任何煩惱,也不要起任何不必要的批評,或是對別人有不滿的念頭。因為只要我們發出善意,那麼將來所有的緣份也都是善的,以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最好的同修道友。阿彌陀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