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向功德

Brooks Hansard 講於2013年3月13日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大家晚安,我的名字是Brooks,今天晚間要報告的題目是:迴向功德。迴向功德是大乘佛法裡頭很重要的一部份。在還沒有講到大乘佛法如何運用迴向功德這方面,我首先要報告的,就是在佛陀開始教化之前,他就先教導人們如何做迴向功德。在巴利文經典裡頭,我們發現有這麼一段,是關於佛教弟子們如何迴向功德起作用。由於沒有太多的時間,所以我只讀這麼一個例子。在這個經典裡頭,佛教在家人要為已經去世的親人,不幸墮入餓鬼道的,在供養僧眾之後,要迴向功德給他們。

現在引用南傳巴利文經典,這段的標題是「墻外的餓鬼」,說站在墻外的十字路口,這些餓鬼要回到他們以前的老家,但是只站在門口的柱子旁邊。當人們在享用豐盛的食物時,沒有人會記起他們,這就是這些餓鬼道眾生的業。因此,有人同情他們已故的親戚,就應該及時供養適當的食物,清淨精緻的食物與飲品。當他們做供養的時候,要這樣觀想:我做這樣的供養,希望我已經去世的親戚能夠得到安樂。這些聚集在一起的餓鬼道眾生──這些親戚,會很感念你給予這樣的福份。他們也會回報,祝福你得到福報。因為你供養僧人豐富的食物,他們有這樣的功德,會祝福這些親人長壽,也會祝福做供養的人得到回報。

在餓鬼道裡頭,沒有農耕,沒有牛群,沒有商人,也沒有金錢的交易;在餓鬼道的眾生,就依靠做供養所得到的布施食物的功德。因為餓鬼道的眾生在陽間已經結束了,不管山丘上下多少的雨水,一直流到山谷,然後從山谷繼續流到海洋去;這麼多的雨水,對於亡者也沒有什麼利益。餓鬼道的眾生會這麼想,他們供養,讓我得到好處,給我食物;他們是我的親戚,是我的朋友跟伴侶。只要為亡者做供養,當我們回想先人的時候,去世的人的所作所為;這個時候,再多的哭泣、悲傷跟哀痛,對於亡者並沒有任何的利益。但是,陽世的親人,卻還是做這種哀傷悲痛的動作。但是,假如能夠遵照佛陀的指示來供養僧眾的話,餓鬼道的親人會得到長遠的利益。而且,馬上也會獲得短期的好處。

遵照佛陀這種方式的話,我們對於已經去世的亡者盡到我們的本分;對亡者,他也獲得尊重。所以法師們接受了供養,這個功德是不小的。

剛剛引用的這段偈頌裡頭,我們可以看到,佛陀在整個教化的歲月裡頭,一直都在教眾生要做迴向功德,從一開始講大乘經典的時候,到最後;講大乘經典的時候,還特別強調了迴向功德的重要。所以,在佛陀證悟了佛道之後,普賢菩薩就告訴菩薩們應該修迴向功德。這就是普賢菩薩在十大行願裡頭,第十行願,這麼講:「復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

以我個人的經驗,這是很有意思,來觀察我自己是怎麼樣漸漸深入做迴向功德。我記得第一次聽到大乘佛教徒應該做迴向功德的時候;我從前沒有做過,所以我第一次做迴向功德的時候,覺得有點困窘。那個時候我並不是真的要去做;我願意迴向功德,是因為大乘的教義這麼教我。假如沒有這麼提的話,我是不會去做迴向功德的。

一旦我開始有這個迴向功德的習慣之後,我漸漸就做得比較自然了;但是即使這樣,我有的時候是自己主動想要迴向功德,但是我的內心還並不是很真誠地要這麼做。有時候,我迴向功德是也想要分享我的修行的功德與所有的眾生。也許我迴向功德只是口頭上這樣做,有點有口無心,我們有時候叫這種方式為「口頭禪做迴向」。迴向應該是從我們的真心發出,不是只在嘴巴上念念就算了。

我們知道,要真正有作用的感應,應該是從我們內心做迴向。但是當我們隨大家做口頭上這樣念誦的時候,也是提醒我們自己應該做迴向。假如我們沒有真心做迴向的話,這也不是達到很好的效果。

終於,我了解到,任何時間假如我不是真心做迴向,我就是在浪費我的時間。所以我就開始更加專注,更加誠心誠意地來做。我會注意我自己,當我很真誠地做迴向的時候,我在內心可以感受到慈悲和喜悅。因為我可以感受到我是迴向給所有苦難的眾生,把我剛剛修行的功德跟所有苦難中的眾生分享、做迴向。我認為,假如你有這種慈悲和喜悅的感覺,在你做迴向的時候,就表示你這個迴向是真誠的,而且會很有效果。

迴向幫助我更加了解為什麼我必須要做迴向,以前沒這麼深刻的了解,直到我讀到龍樹菩薩的《菩提資糧論》,還有 Vaśitva 比丘的淺釋。在《菩提資糧論》裡頭,龍樹菩薩講得非常清楚,為什麼我們必須要迴向功德。我就把這個偈頌先念一遍,接著就是這位 Vaśitva 比丘的解釋。

雖然我們修行有一點功德,但是積聚的這些功德還不足以讓我們證得菩提。只有我們能夠累積功德,好像一百座須彌山那麼多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在修行路上證得菩提,有所成就。雖然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功德,但是假如我們很有技巧,知道怎麼做迴向,就是說,當我們做一點善的功德,以所有法界眾生的範圍做目標,把它做一個轉化,做一個迴向。這個時候我做如是觀想:『但願我所做的一切,總是為了法界所有眾生的利益。』假如我能夠這樣做的話,有誰能夠衡量我的功德呢?

接下來是 Vaśitva 比丘所做的注解,是對於龍樹菩薩的偈頌。他說:

要證得菩提,菩提是一種智慧的成就,最終是要讓我們達到無所不知,也就是正遍知;要有這種正遍知的修行,是需要廣大如虛空的功德。這些功德要比一百座須彌山還要大,才能夠證得菩提。但是,藉著很巧妙的迴向功德的方法,即使只是很小的善功德,也可以產生對所有眾生的迴向,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成就菩提。菩薩能夠這樣子,將他們很小的功德迴向到無量無邊的話,他就可以達到他想要證得無上菩提所需要的功德,讓他能夠成就佛道。

從以上所引用的這些內容,我們知道,假如沒有迴向功德給法界所有眾生,讓他們得到解脫的話,我們永遠沒有辦法積累我們修行所需要的功德,讓我們能夠成就佛道,達到正遍知,同時證得遍一切處的法身佛。因此,當我們提升自己,轉化自己的時候,我們也是在提升、轉變別人;當我們轉化別人的時候,我們也就是轉化我們自己。這也就是說,當我們透過修行來改變我們自己,我們同時也是可以迴向給別人;當我們迴向給別人的時候,這個迴向的功德,同時也會幫助我們自己的提升跟轉化。

在這麼一個很艱難困苦的時代,我們有很好的理由來做迴向功德。以我自己的情況,假如我看世界上的新聞,或者跟別人交談的時候,很快就可以知道這個世界是充滿痛苦、悲傷。這些人在世界上,有的是失去財富,有的是親人逝去,或者疾病、貧窮、暴力、恐懼、困惑……。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覺得我自己還算是很幸運,有很多的理由幸運,因為時間關係就跳過去。

我雖然幸運,但只有我自己一個人,那邊還有無量無邊的眾生;我知道,我必須迴向我的福報跟光明,給所有的眾生,因為他們是無量無邊的。這樣子做,是希望能減輕他們的困苦。在這樣子迴向修行的時候,一方面培養我們慈悲喜捨的德行,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益到無量無邊的眾生,讓我們繼續在菩提道上繼續走下去。

(翻譯人:由於時間到了,我很簡略地翻譯。)現在科學時代,有人認為這種迴向功德是不太可能。做一個比喻,全球的網路,迴向是寄出去電子郵件給所有的眾生,都能收到。更深的階層,我們散發出無量的光明;假如經常做迴向的話,也就是上報佛恩,下報眾生,以真誠心不斷做迴向的話,會得到很好的感應。阿彌陀佛!

在〈迴向功德〉中有 3 則留言

  1. 阿弥陀佛
    说一点点个人的体验
    前几天参加法会,到绕念的时候,每个人的声音都不是很大,又不一致,听不清。然而,当转弯的时候,身前身后都是人,每个人的声音便在此时合在一起,声调也变得一致,加之房间的回响,此时,佛菩萨名号的声音由一人的小声,变成了深广而柔和的一个声音,让每一个发出这声音的人,都体会到油然而生地欢喜。此时我觉得,这声音的回响就如同回向——个人的力量也许渺小,然而,因为将自己小小的烛火的亮度与大家的汇聚在一起,便是具有无比的包容性的光明,让每一个人都体会到佛法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2. 阿彌陀佛。
    第三個段落,第一行中間的“沒有上人”,可能是“沒有商人”之誤?這裡前後文都沒提到宣公上人。
    敬請核查。感恩謄稿義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