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尼近廉講於2013年2月14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今晚輪到沙彌尼近廉和大眾結法緣, 如果個人的報告有任何說得不如法的地方,希望各位善知識慈悲指正。
今天是正月初五,中國的風俗在今天是迎財神的日子。如果是在上海,今天早晨個人一定是被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吵醒的,然後就坐在床上開開心心打開壓在枕頭下面已經一個星期的紅包,看看財神到底給了我多少財富。這樣的情形每年都那樣的發生,一直到我離自己的故鄉。現在想想,好像還有那麼一點懷念。不過,隨著歲月的流逝,財寶似乎已經對個人不那麼重要了;那畢竟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了東西。現在的正月初五,個人希望財神能給人間更多的法寶,讓佛法久駐世間。也希望大家能在今晚法喜充滿,新年快樂,早成佛道。
今天也是情人節,希望所有的有情眾生節日快樂。不過,一旦有了情,有了執著,還能快樂嗎?「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代詩人元好問已經很明確地告訴了我們答案,情是什麼。情讓我們輪迴生死。怎樣才能去欲斷愛,了生脫死呢? 那只有修行了。說實在的,個人很怕死;也許就是因為怕死,所以才決定要修行。
記得當我初初搬進廟上住的時候,整天纏著法師問一些奇怪的問題。如果佛陀真的是佛的話,他為什麼會死呢?如果他有五眼六通、三身四智,為什麼他會去喝那碗湯呢?為什麼,他不能一直活著;活幾千年,那不是更好嗎?活著本身不就是一個活廣告嗎?都不用去弘法,大家自然就會來學佛了。不明白,真不明白。現在想想,一個傻瓜的問題,有時候三個諸葛亮都難回答啊!真有點同情那些曾經被我騷擾的法師。
就這樣一個懵懵懂懂的我,現在居然也在佛法中熏修了六,七年了,依然還有很多的不明白,很多的迷惑;但是去欲斷愛,了生脫死依然是我唯一想要做的事。七年前,我向法師提出要出家的請求;當家法師瞪著大眼睛,看著我好幾秒鐘。一個不知道從哪裡蹦出來的,一個對佛教禮儀一點都不懂的人,居然一下子就提出要出家。現在想想她那時的反應也是可以理解的。法師沒有馬上接受我,不過,她同意周末讓我在廟上住。兩個星期以後,就有另一位法師問我,「妳每個星期都到廟上來,是不是有什麼目的呢?」我對她說,「我來廟上想要修行。」「那妳想修成什麼呢?」「我想成佛。」現在我依然還記得她那時候的表情,眼睛嘴巴都張得大大的樣子。不過,有時會問自己,那時那樣無畏地說自己要成佛的勇氣,是出於自己的信心呢,還是出於自己的無知?
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惑著個人的修行很長的時間。如果,修行是去欲斷愛,為什麼還要慈悲喜捨呢?一個是把自己的執著,自己的負擔一個一個卸下;另一個卻是把別人的包袱,一個一個地揹上。一個是把情結一個一個解開;一個卻是將自己完全地綁上。雖然世尊也說過:「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雖然這段經文讀起來很順,很流暢;但是個人卻不能真正了解世尊的用意。
在這個菩提樹王的比喻中,基本上有三個方面:一是大悲水,二是樹根,三是華果。但是,問題是誰在澆樹?是華果自己在澆水嗎?究竟如何讓根得水?從哪裡去找大悲水?大悲水是自發的,還是外來的?
個人是一個沒有什麼慈悲心的人。也許是因為自己的生長環境的原因,從小到大,個人都是感情的消費者。過於習慣了接受別人的愛及關心,所以,當開始修行的時候,如何去發自己的慈悲心,真是個很困難的課題。記得有一次由於自己過份的關心,還害死了一條命。
事情是這樣的:辦公室裡有一顆植物是同事養的。記得那時也是過年的時候,她要回家過年,拜托我看管一下她的植物,一個星期澆一次水就可以了。那還不簡單,我一口答應了。不過,對於個人這麼一個沒有什麼愛心、責任心的人,同事走後,我就全忘記澆水那件事了。
終於有一天,一抬頭,看見那棵植物開始發黃了,才知道情況不對,忘記澆水了。一下子給它倒了一大杯水,希望第二天它能恢復綠色。不過,第二天它還是黃色。好吧,為了彌補自己的失誤,我又給它一杯水。為了讓它活起來,我決定這次一定要發慈悲心,所以就把那顆植物抱出去曬太陽。每天澆水,抱出去曬太陽,晚上抱回來;不過,它完全沒有變綠的跡象,反而開始變白了。
終於有一天,當我把它抱出去曬太陽的時候,有一位法師也在曬太陽。也許她也看到我每天這樣的動作,她終於在那天對我說,「妳的那顆植物是蕨類植物,它不需要曬太陽,也不需要太多水,一個星期一次就可以了……」 當時真有點欲哭無淚的感覺,以為自己的愛心能夠救那顆植物,但是最後卻是把它害死了。慈悲心究竟是什麼,還是不知道。
個人是個急性子,做什麼事都是衝進衝出的,從小就不能和別人合作,或者說從來就不想和別人合作。出家後,我的啟蒙法師對個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把妳的速度放慢,放慢,再放慢,學著去感受別人的感覺。」對於一個急性子的人而言,放慢速度那真是折磨。所以,個人依然我行我素,不過老師也有治我的方法。整整一年,老師的法器課就只教爐香讚。我就數了一年的拍子:1、2、3、4;1、2、3、4;維那、木魚、鐘鼓,三唯一、一唯三,磨合、磨合再磨合。那時,法器課是我最恐怖的課,不過現在想想,個人修行的第一步是從那裡邁出的。如何與人合作,在合作中培養默契,在默契中互相鼓勵,在鼓勵中漸漸成長;這是不是就是明理即事,即事明理的意思呢? 不知道了。
「愛不重不生娑婆」,既然已經在娑婆了,如何回去才是最重要的。上人曾經形容娑婆世界「是一個大廁所;不管再怎樣美麗,怎樣好,廁所就是廁所」。雖然有著世尊的經典和上人的開示,那都是修行的路標,就像是指著月亮的手指;如果我們不能真正腳踏實地去修行,如果我們的頭不能朝向手指所指的方向的話,那我們永遠都看不到月亮。指月的人有著非凡的智慧,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一切,現在就看找月亮的人,到底能不能轉頭了。
“問題是誰在澆樹?是華果自己在澆水嗎?究竟如何讓根得水?從哪裡去找大悲水?大悲水是自發的,還是外來的?”
——上人淺釋:“什麼叫大悲水呢?就是慈悲的心性,對一切眾生都有一種慈悲、憐憫的心,這就叫大悲水。”
所以大悲水應該是自發的,不是外來的。
近廉師為眾生做回向:“希望財神能給人間更多的法寶,讓佛法久駐世間”;又慈悲講法、做法布施,這種行願已經就是“大悲水”了。
菩薩不著相、“澆水”時也是三輪體空;近廉師又何嘗不是“與大悲水”而不自覺呢?
無限感恩!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感恩分享
什麼是真正腳踏實地去修行,要出家才算數嗎?希望不是傻瓜問題…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