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的日子

比丘尼近育講於2013年1月22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大家阿彌陀佛!我是近育。

上周的禪七剛剛圓滿,但是我自己只是練習坐坐,觀想觀想念頭,所以沒有什麼特別的境界跟大家分享.可是我覺得能夠回來跟大家一起打七、共修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福報。

至於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台北法界一年五個月的時間,我的經歷跟所見所聞。

這是我第一次住在首都—-一個真正的城市裡面,對我來講噪音跟污染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就這點而言,我真的感謝在那裡的每一個人對我的幫助。

首先來講講我認為一個很令人驚奇的一個文化。那就是進去台北搭乘捷運的話,在眾多出口中其中有一個我把它叫做「藝術的長廊」,非常吸引我的目光,那實在是眼睛非常大的享受。

我很願意說:台北捷運的硬體設備真的是非常具國際水準!除了這個硬體設備之外,我感覺軟體~也就是人人願意遵守整個捷運動線,跟願意一起保持公共設施的清潔的這樣一個習慣,除此之外,我注意到不管在任何人潮的時候,有需要座位的老弱婦孺,即使博愛座是滿的,但是每一個人看到有需要的人,他們就會主動把位置讓出來,所以我覺得這個捷運溫馨的一面展現台北在交通上非常文明的地方。

其次我想讓各位稍微猜一下,就是在一年的法會裡面參加的人數最多的是哪一個法會?

台灣的經濟景氣跟整個世界的經濟景氣一樣,非常的不好。但是在一年所有的法會裡面,人數最多的是「盂蘭盆法會」。

在那一天看到真的叫做「扶老攜幼」,很多人帶家裡面的老人家,和自己的小孩子,三代一塊來參加「盂蘭盆法會」,超度歷代祖先。我個人覺得即使在經濟景氣並不是很好的狀況之下,中國人的孝道,這根深柢固的精神是很值得我們欣慰的。

在台北法界的工作之一是負責「兒童讀經班」,我們幾乎每兩個月就會有機會跟老師、家長還有小朋友們去參加戶外教學。我願意這樣子講,就是我不知道台北市以外的一些縣市,但是台北市政府對於下一代教育的用心是真的很值得可歌可泣的。怎麼說呢?就是我們只要稍微用心找一下,幾乎都可以找到免費參觀的博物館,就像我們曾經去參訪故宮的兒童館跟鶯歌的陶瓷博物館,或者是關渡的自然生態公園,都有免費的導覽。半天精心設計的課程,我們通通都不用付費。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對於下一代的教育的用心。

再接下來,我要講一下我個人所觀察到的,也是我個人的隱憂。

首先,我一進到捷運站的時候,有一則廣告吸引我很大的一個目光,這則廣告造成我心裡頭一個很大的反響。那是一則銀髮族安養中心的廣告,它目的在吸引五十歲以上的人開始去投保,以便老時進駐。

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台灣在引進歐美文化的同時,三代同堂的觀念恐怕會慢慢式微了,中國老祖宗有「養兒防老」一舉,說的是兒女應該要孝養父母親於終老,可是由這則廣告看來這樣的觀念好像也在慢慢的動搖。

再接下來,由於我離開台灣已經有十六年之久,印象中朝九晚五是上班族的代名詞,可是我發現時下年輕的一代,上班的時間,工時之長實在超乎我想像之外,兒童班有一些的家長,他們下班的時間往往要到七點之後。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小孩子在放學之後,他們就得要去安親班,所以從國小起小朋友們每天待在外面的時間之長是值得大人深思的,再加上三餐全部是外食,這種親職疏離的情形對小孩子的成長實在令人深以為憂.另一個教養問題,我把它稱作「代理父母」。

在我離開台灣之前,印象裡面所謂的「補習班」,大概了不起我們就說作文補習班、電腦補習班或者是畫畫。現在很驚訝的是連學腳踏車,都要去找專家。專家確實快速有效,所以家長寧願花個一千塊台幣,讓小孩子很快就可以上手。但是我想到的一個問題是親子之間的互動已經外包,所以我感覺這一個現象是很值得我們去深思的一個地方。

接下來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讀經班所做的一些事情。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有很大部份的人看過,最近網路上盛傳一篇文章,題目叫作「廿歲的慈悲」,介紹楊元寧。

楊元寧是台灣已故企業家王永慶先生的外孫女,提起王永慶先生,大家可能就比較耳熟能詳。楊元寧她就是王永慶先生的外孫女,她的爸爸楊定一從小是個天才兒童,十三歲就以全巴西第一名考上醫學院,廿一歲就拿到生化跟醫學雙博士學位。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楊元寧跟她的兩個弟弟很幸運的身出豪門,擁有過人的資質。但是難能可貴的是她的父親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教育他們的理念,其中,他一直不斷的告訴這幾個孩子,就是~他們擁有家庭的財富跟過人的天資,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他一直不斷的提醒他們,要用這兩個資質去幫助其它弱勢的人。

他在教育孩子的一些理念因為跟我在負責兒童班的時候不謀而合,所以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楊定一先生本身是一個醫生,他在研究兒童腦波的時候,他發現兒童在朗誦古文的時候,腦波的狀態跟靜坐時候的狀態是一樣的。會進入一個非常深層的紓解跟冥想的狀態,這樣子的狀態會讓大腦產生一個非常大的光波,幫助小孩子去做創意。

所以他就替他的小孩挑選古代聖哲的著作,讓他們去朗讀,而且他讓小孩子直接和這些大師們對話;意思就是說,他從來不跟他們做任何的解釋,因為大人的解釋有可能會曲解聖哲們原來的意思。他相信兒童有足夠的智慧,可以去跟這些大師,跟這些聖哲直接對話。

所以我們的「兒童讀經班」除了《弟子規》有解釋外,其他只是純粹讀經.重點是我們要求小孩子要把弟子規落實在日常生活裡面。

其實我常常會提醒家長,因為有一些家長把小孩子送過來的時候,他們心裡頭有一個非常高的期待,他們認為讀經是萬能的。他們認為讀經的小孩子考試一定可以考第一名,讀經的小孩子一定會非常的聰明.我告訴家長,確實好多小孩子的資質非常好,他們讀個十遍以後,馬上就可以背的出來,但是如果你不一直去提醒他,在道德上面去落實,根本就會養成他驕傲的習性,因為他認為可以讀很多經是非常樂不起的。

所以一方面用聖言量來洗滌他們身心的同時,大人同時必須要做好以身作則的工作,即時去提醒小孩子。在做法上面,楊定一先生他一直提醒他的兒女,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願就是要為貧苦的人找希望。這點我們的做法是引導小朋友,在吃飯的時候不說話,心裡不斷的感恩,這一頓飯是怎麼樣來的?吃完這頓飯以後,希望他們能夠做迴向,希望全世界的小朋友,他們都有足夠的食、衣,也能夠像他們一樣得到很好的一個教養機會。

另外,我不准小孩子帶電子遊樂器到讀經班來,但是在禁止的同時,我們需要去引導他們,所以我們就開始教他們一些我們中國傳統的童玩,譬如說像扯鈴、玩沙包、打陀螺,這樣子團體的互動就會出來。

現在的小孩子他們不願意分享,原因是個人手機、個人電子遊器充斥,這樣子的一個時代,所以人跟人之間的互動跟分享的觀念慢慢的就會在這當中消失。

除了這個之外,我很鼓勵小朋友要做家事,因為做家事有非常非常多的好處,除了訓練領導、被領導,還有勞動服務的觀念,在做家事裡面,他會日積月累養成一些好習性。

總而言之我們要我們的社會或者不久將來的整個社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情況,其實我們就必須要發出我們善的訊息,在教導我們的下一代的同時其實也就是在利益我們自己。

今天跟大家分享到這個地方,謝謝大家的時間,祝大家身心安樂!阿彌陀佛!

延伸閱讀:2012年法界兒童讀經班夏令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