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的法音──恆律法師在韓國的第一場開示

美國萬佛聖城方丈恆律法師講於2012年10月7日星期日 韓國佛教網路廣播電視臺 無相寺


諸佛菩薩、各位尊敬的法師們、各位善知識們:大家慈悲!末學很感恩有這次機會,來到大韓民國,跟諸山長老及善知識們學習。

這是個人第一次來到大韓民國,個人感到非常的高興,因爲大韓民國非常的進步和乾淨,人民都非常的慈悲和快樂,所以我來這裏學習到很多。

這次來的因緣,是因爲鄭源奎居士發心,將家師 宣公上人的《楞嚴經》淺釋翻譯成韓文,又經佛光出版社柳志虎社長的大力支持,將之出版,所以有這個因緣能夠來到大韓民國,特別這裏是地藏菩薩金喬覺的故國,個人覺得非常的榮幸。

家師 宣公上人出生於1918年,在中國長白山、吉林省一個簡樸的白姓農村家裏。他在12歲的時候,聽聞有人孝順父母的事蹟,於是迴光返照,深感慚愧,就開始對他的父母每天早晚禮拜,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因為家師 宣公上人,從小個性就急公好義、好打不平;如果看到有人欺侮弱小的時候,他不管對方身材魁梧、或者是年長力大,他都奮不顧身地伸張正義、保護弱小。但是,這樣子也給父母添擔了一些憂心、為家裏增加了一些煩惱。另一方面,他也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從17歲以後,他非常謙卑地來照顧久病床榻的母親。除此之外,他也幫忙家裏的農務,所以當地的村人都稱他為「白孝子」。

上人利用時間自己努力地求學,不但自己把學問學好了,也幫助村子裏貧窮、沒有錢受教育的小孩,辦義務的學校。他為這些貧窮的小孩子們買書本、筆、墨等文具,教他們識字、以及做人處世的道理。

在上人19歲時,母親去世了。他誠心地發慈悲、救度眾生的大願,發心出家,實踐了他在11歲時,因見死嬰而志心求道、卻為了侍母而未償的夙願。上人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在母親墓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當中,沒有離開母親的墓旁。在這期間,他努力精進地修行,日中一食,夜不倒單,所以他的禪定功夫非常的深厚。

守孝三年完之後,上人更發廣大的願,願將他的福報迴向給眾生;他到處講經說法,救度衆生。

1948年,時年109歲的聖僧雲老和尚,看到上人,認為上人是法門龍象,就在1956年將法脈傳授給他,成為溈仰宗第九代的傳人,賜名「宣化」,也就是「宣揚佛法,教化眾生」的意思。

1962年,上人隻身赴美弘揚佛法。他一個人,講經說法很辛苦;當時美國人對佛法不太瞭解,語言上也有困難,但他還是努力地弘揚佛法。剛開始他說法的時候,只有幾位美國青年來聽;因為他們不懂規矩,有的是蹺著腿在聽、有的躺著聽、還有的把腳架在桌子上聽。但是,上人以廣大的慈悲心,來攝受他們、諄諄地教誨他們;過了一段時間,他們也瞭解到佛法的珍貴,也就開始像各位一樣,端身正坐地來聼佛法。

   

到了1968年的時候,上人開辦《楞嚴經》暑假講修班,有30多位美籍青年來參加。那時,上人一天要講經兩次、到三次,最後增加到一天講四次;除此之外,還要教他們打坐,使他們在學習《楞嚴經》的同時、也能夠在打坐當中得到驗證。

那時候呢,因爲人手很缺少,上人又不願意打擾他們學習,所以他除了講經說法之外,從買菜、做飯、到其他的像是打掃等等,他都一個人來做。當講修班結束後,有5位美籍青年,因為上人慈悲、智慧的教導、及無私的奉獻,他們很感動,發心跟著上人出家。從此以後,就有很多的美籍青年們在上人座下出家了。

上人曾說:「只要我有一口氣在,我就要講經說法。」所以他在美國開講了《楞嚴經》、《妙法蓮華經》、《華嚴經》、《地藏經》、《金剛經》等數十部大乘經典,他更發願,要將佛教的《大藏經》翻譯成各國的語言,所以成立了國際譯經學院。我們譯經學院已經翻譯了數百部的經典、佛教刊物,成爲英文版;同時,也有其他的語言,如: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韓文、越南文、及日文。

上人省吃儉用,在1976年,買下了廢棄的前加州曼第仙諾縣心理醫院,改建成為國際的叢林--萬佛聖城,占地面積四百多英畝。在裏面設立了法界佛教大學、男女分校的中、小學、以及僧伽居士訓練班,大家致力於弘法利生、開辦教育、翻譯經典、宗教交流等重要的事業。

有一次,在萬佛城舉行「宗教友善聯席會議」期間,山門口不知從哪來了一群人,穿著邋遢,態度不好,手裏拿著招牌,上面寫著「上帝知道你們的陰謀詭計」,並聚眾抗議、示威。當時,與會代表們說:「唉呀!在我們自己開會的時候,這些人常常出現抗議,員警來時他們望風而逃;員警走後,他們捲土重來,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於是,上人走出到山門外面,就對他們說:「親愛的朋友們啊!你們很辛苦啊!現在太陽這麽大,你們站在外面曬大太陽、拿著牌子。你們不妨進來萬佛聖城,我們有樹蔭,你們可以在樹蔭下來抗議。我們同時也給你準備了茶水、可樂,你們可以在那裏喝一喝、涼一涼,好不好啊?」(眾笑)

他們說:「好啊!OK!」他們就進來了,就真的在樹蔭下舉著牌子、喝可口可樂了!(眾笑)

過了不久呢,上人又跟他們說:「你們既然進來了,一起來開會好不好啊?」他們聽了很不好意思,於是也不抗議了,回去穿戴整齊,一起來開會。(眾鼓掌)

於是呢,大家能夠互相溝通、學習,來追求真理,為世界和平而努力。(眾鼓掌)

   

記得上人在世的時候,經常講一個孔子跟乞丐頭范丹借米的故事,我想在這裏跟大家一起分享。

2500年前,孔子在魯國興學、辦教育,後來,帶著一班弟子周遊列國。來到陳國和蔡國之間不幸無米下炊,於是孔子就叫弟子子路去想辦法解決。子路去找了政府和有錢的人,結果沒有人願意借他米糧,於是呢,回來就跟孔子報告。

孔子就對他說:「你可以去找乞丐頭范丹、這位老先生試一試!」

乞丐頭為什麼會有米呢?就像古時候小說裏寫的,他是丐幫分舵的舵主,所以他有米糧可以出借。子路就跑到范丹的住處,一看呢!只是一個破草房,連圍牆都沒有,他衝了進去就說:「范老先生哪!我們的學校沒有米糧,我的老師孔夫子想向你借米呀!」

結果,范丹根本理都不理他。子路呢,等了半天,見沒人搭理,於是呢,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去了。

那麽,子路跟孔子報告了,孔子知道子路沒有注意到禮貌,就對他說:「你應該要去叫門哪!怎麼能夠就衝了進去呢?」

子路一聼、對呀!於是掉頭又到了范丹家門口。這一次呢,他就很有禮貌地在門口問道:「請問范老先生在家嗎?」

話音未落,只聽門內有人說:「請進!」

子路進門後,見到范老先生,就說明借米的來意。范老先生說:「不急!不急!我先要問你一個問題;你答對了,我就借給你。」

范丹范丹問:「在這個世界上,什麼多、什麼少?什麼歡喜、什麼惱?」

子路呢,就想一想、看看天空,說:「噢!天上的星星多、月亮少--對不對?月亮只有一個哦!」再想,什麽事歡喜、什麽事惱呢?唉呀!娶媳婦、辦婚嫁的時候,大家都說:「恭喜!恭喜!」那是最快樂的事了、那就是歡喜了;辦喪事的時候,大家都是哭啊、悲傷啊,那就是惱了。於是就講:「世上娶媳婦歡喜、辦喪事惱。」(眾笑)

結果,范丹這一聽:「不對!不對!不對!你回去、回去!不借、不借!」

子路回去,見到孔子就說:「這個老叫花子!不借米罷了,還故意出個難題;我明明答對了,還說不對。」

孔子就說:「你講的是不對的。你不妨這樣子跟他回答,你說:這個世界上,小人多、君子少,借的時候歡喜、還的時候惱。」(眾笑)

子路一聽,「對嗎?這個是正確的答案嗎?」他很懷疑,但是他還是去了。

他見了范丹就說啦:「世上小人多、君子少;借時歡喜、還時惱。」

范丹聽了就哈哈大笑,說道:「我可以借米給你;但是你不要借時歡喜、還時惱啊!」

   

這個故事,上人講了好幾遍了,我也聼了好幾遍了,但是我一直有個問題,就是:儒家的故事,為什麼上人要講呢?後來,我才瞭解到,上人就像孔子一樣,在教導他的弟子們,要把所學的道理,運用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比如說,我們跟人家借東西、借米,要注意到禮貌;同時,人家也在判斷我們的品行是不是良好、態度是不是正確等等,這樣他們才能夠確定,借出去的東西能夠歸還。

上人到處弘揚佛法,所講的道理都是非常的深入淺出,可以將佛陀慈悲的智慧,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有一次,他遇到了天主教的于斌樞機主教,就對于樞機說:「你應該做一個天主教的佛教徒?」于樞機聽了嚇一跳,心想這怎麼可以呢?

上人就接著說:「你做一個天主教的佛教徒,我做一個佛教的天主教徒;我們彼此互相尊重、瞭解,那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宗教戰爭了。」

于樞機聽了之後,想一想,拍著大腿說:「對!我們就這麼辦。」

於是,上人就邀請天主教的神父,到萬佛城的佛殿來舉行彌撒;這樣子,互相尊重,為世界宗教的和諧而努力。

上人因爲過度操勞,不幸於1995示疾入滅。在他圓寂之前,特地交待將萬佛城北邊19英、在紅木山谷的120英畝土地,捐給南傳大德阿姜查的叢林宗派。所以,美國的大德蘇美度法師,得以在美國設立一座南傳的叢林寺院--Abhayagiri Monastery無畏寺,目前有20多位西方僧侶;讓南傳和北傳佛教,大家一起在這塊西方的土地上,能夠像兄弟一樣,為佛教的發展共襄盛舉、共同努力。

上人在世的時候,都鼓勵我們要學習《楞嚴經》;因為《楞嚴經》可以讓我們瞭解人生的真相,人生的真、善、美,以及開發我們的智慧。為什麼呢?我想用一個故事來解釋。

上個星期是中秋節,使我想起了,亞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泰戈爾,在一個月圓之夜的故事。那是一個月圓的晚上,泰戈爾在小河上的船艙裏,點著一根小小的蠟燭,在寫一首關於美的詩。他左思右想,就是寫不出來,到底什麽是美呀?他寫了半天,直到筋疲力盡;他太累了,於是把蠟燭吹熄、要休息了。當他吹熄蠟燭的刹那,突然發現月光從窗戶照進來、從門照進來,他看到了天上的白雲、月光的皎潔、流水潺潺,他的心忽然變得很寧靜,思緒和靈感就像泉水一樣湧出來。於是,他在日記寫上:「這麼美麗的夜晚,卻因為一個小蠟燭,而讓我不知道,美就在我身旁。」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個小蠟燭擋住了美,而是他的妄想,一直執著於要找美,所以他忽略了當下的美。小蠟燭有燭光的美、月色有月光的美;重要的是,要吹熄心中的妄想,才能夠體會當下的美麗。

   

《楞嚴經》就是幫助我們,熄滅我們心中的妄想,來體驗人生當下的真、善、美。譬如說,現在有很多人在這個世界上觀光旅行、飛來飛去,就是怕這裏有什麽好的、美的地方我沒看到,或是那裏有什麽名勝美景我沒參觀到;但是他們忘記了,是他們的心來決定,是什麼、或是在哪裏才是最美的。而《楞嚴經》裏有25位聖者,像: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及其他的大菩薩們、大阿羅漢們,分別講出他們修道的因緣及方法,能夠令我們讀者大開眼界,消除許多的執著、妄想,體驗到人生的真、善、美就在我們的真心當中。

在1400年前,天臺宗的祖師智者大師――也就是智顗大師(按,西元538~597年),在研讀《妙法蓮華經》、證得法華三昧、開了大智慧之後,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從印度來的高僧跟他說:「你的見解,跟我們在印度的《楞嚴經》很類似。」

當智者大師聼到後,他就很想讀這部《楞嚴經》,但是《楞嚴經》當時還沒有流傳到中國來。於是,他在天臺山頂了建一個拜經台,不論寒暑,每天都誠心地對西方禮拜,希望《楞嚴經》能很快流傳到中國來。很可惜,他拜了18年,直到圓寂都沒有機會見到《楞嚴經》。

100年後,《楞嚴經》才由印度的高僧――般剌密諦三藏法師,費盡心機把它帶到了中國,再經過曾經當過大唐宰相的房融居士,在流放的途中,到達廣州時,以他淵博的學識和修養,來協助翻譯這部《楞嚴經》(按,西元705年)。所以,我們今天能讀到《楞嚴經》,是非常殊勝的因緣。

也許有人會說,這幾千年前的經文,對我有什麼幫助呢?我要的是開豪車、穿名牌衣、用名牌香水、揹名牌皮包――最好是香奈兒Chanel牌的。(眾笑)或者,我的銀行裏一定要有50億鉅款,我的孩子最好做到韓國的大總統才好;這樣,大家都尊敬我,我才覺得是最快樂的。《楞嚴經》能幫助我嗎?

在這裏,我們都知道大韓民國的電影,在世界上是非常流行的,在座的各位有的可能很喜歡看電影、或者,還有人更想去演電影,對不對?其實呢,我們生生世世都在看電影、演電影;看什麼電影呢?演什麼電影呢?我們生生世世都在演「生、老、病、死」的這齣戲,演了又演!這無盡輪迴的生、老、病、死的戲,我們都在演、都在看!

而《楞嚴經》告訴我們:這齣無盡輪迴的生、老、病、死的戲碼,是怎麽樣形成的、以及如何可以從中解脫出來。因為我們是未成的佛,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生命,就從當下這一念開始努力;因為,每一個「當下」都是生命新的開始。怎麼做呢?《楞嚴經》就提供了我們最好的操作手冊,也就是我們開車最好的GPS導向地圖,幫助我們到達心安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槃。

所以,中國的聖僧雲老和尚,在他120年的生涯當中,批註了一本經書,就是《楞嚴經》。他曾經說:

「在這個末法時代,去哪裏參尋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不會有許多的惡緣;使我們的身心能夠入佛的智慧海,一路成就,不會誤入歧路。」

不幸,他所批註的文稿,在雲門事變之後,了不可得。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爲什麽卻有很多人說《楞嚴經》是假的、是中國人作的、不要相信它呢?因為《楞嚴經》就像一面照妖鏡,將這個世間的妖魔鬼怪都照出來他們的原形,使他們不可以欺騙世間的人,所以他們就譭謗、造謠,說《楞嚴經》不是佛説的、是中國人作的。家師宣公上人也很幽默地說:「能夠造出這麼有智慧《楞嚴經》的中國人,還沒有出世啊!」

上人以「楞嚴興,正法興;楞嚴滅,正法滅。」的精神、以佛教興亡為己任的精神,到處弘揚《楞嚴經》,為什麼呢?因為佛曾經說過,在佛法開始滅亡的時候,第一部滅的就是《楞嚴經》;這也就是他希望我們都能夠學習《楞嚴經》,令正法住世,救度衆生。

《楞嚴經》裏面,講的戒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戒律是來自慈悲的。在《楞嚴經》經裏,其中的一位主角是波斯匿王,有一天,他和王妃末利夫人在談話,談的主題是–波斯匿王問王妃說:「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比妳自己更重要的人?」

在古王朝的時代,大家都要奉承國王,會說:「大王啊!在這個世界上,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但是,末利夫人是一位很直心的人,她就對波斯匿王說:「大王,在我覺得,我的生命當中,我自己是最重要的,您覺得對不對?」

波斯匿王聽了已後,也很讚同說:「對呀!」

那麽,末利夫人就問波斯匿王,說:「大王,在你的生命當中,你覺得有沒有比你自己更重要的人呢?」

波斯匿王想一想,說:「還是我自己最重要。」

於是,他們就去向佛陀請教,佛陀也同意他們的想法。但是,佛陀又說了:

「找遍天上、天下、四方,都找不到一個比自己更重要的人。既然大家都這麼珍惜自己,所以,我們就要有一種慈悲的心。什麼慈悲心的呢?就是:我們不願意被人殺害、我們就不要去殺害別人;我們不希望自己的東西被人偷、我們也就不要去偷人家的東西;我們不希望人家來破壞我們的婚姻、我們就不要去破壞別人的婚姻;我們不希望人家欺騙我們、罵我們,我們就不要欺騙人家、罵人家;我們不希望人家喝醉酒、或吸毒來打擾我們,我們就不要喝醉酒、或吸毒去打擾人家。」

大家覺得很熟悉吧?這是我們的五戒,就是來自於慈悲的。《楞嚴經》所講的戒律,也就是告訴我們,從慈悲心發露出來的。

現在欣逢鄭源奎居士發心,把家師的《楞嚴經淺釋》翻譯成韓文,又由柳社長以高品質將《楞嚴經淺釋》付印;他們這樣子擁護佛法,來轉大法輪,是很好的護法的模範。

最後,我希望我們大家都來擁護、支持《楞嚴經》、學習《楞嚴經》,讓正法久住於世間!就像地藏菩薩金喬覺一樣,來利益這個世間,我們一起同證菩提!

如果個人有講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謝謝!(眾鼓掌)

在〈歷史性的法音──恆律法師在韓國的第一場開示〉中有 4 則留言

  1. 在《楞嚴經》經裏,其中的一位主角是波斯匿王,有一天,他和王妃末利夫人在談話,談的主題是–波斯匿王問王妃說:「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比妳自己更重要的人?」

    在古王朝的時代,大家都要奉承國王,會說:「大王啊!在這個世界上,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但是,末利夫人是一位很直心的人,她就對波斯匿王說:「大王,在我覺得,我的生命當中,我自己是最重要的,您覺得對不對?」

    波斯匿王聽了已後,也很讚同說:「對呀!」

    那麽,末利夫人就問波斯匿王,說:「大王,在你的生命當中,你覺得有沒有比你自己更重要的人呢?」

    波斯匿王想一想,說:「還是我自己最重要。」

    於是,他們就去向佛陀請教,佛陀也同意他們的想法。但是,佛陀又說了:

    「找遍天上、天下、四方,都找不到一個比自己更重要的人。既然大家都這麼珍惜自己,所以,我們就要有一種慈悲的心。什麼慈悲心的呢?就是:我們不願意被人殺害、我們就不要去殺害別人;我們不希望自己的東西被人偷、我們也就不要去偷人家的東西;我們不希望人家來破壞我們的婚姻、我們就不要去破壞別人的婚姻;我們不希望人家欺騙我們、罵我們,我們就不要欺騙人家、罵人家;我們不希望人家喝醉酒、或吸毒來打擾我們,我們就不要喝醉酒、或吸毒去打擾人家。」

    这一段,很适合未来教育我的小孩子,因循善道很重要呵呵。南无宣公上人,南无恒律法师!

  2. 末學小小的體會:
    原來真正的佛法,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宗教的人們都能聽得懂,而且都能學以致用。真正的佛法如同清泉,不管是那一種土壤,都無法拒絕清泉的滋潤。

    在上人的開示《西方極樂是君家》中,有一句話印象很深。在此分享,謹為隨喜。
    上人說:“我介紹這個老生常談,古古老老的,沒有什麼新奇,但是將來你們神而明之,再變化出來,那就妙不可言了。”
    阿彌陀佛!

  3. 頂禮智者大師、頂禮般剌密諦法師、頂禮上虛下雲老和尚,頂禮上宣下化老和尚、頂禮上恆下律和尚:

    天上的白雲、月光的皎潔、流水潺潺,美麗的夜晚,因為一根小蠟燭,忘卻「美」就在我身旁。真的好「美」:美在於《楞嚴經》教導「心」能造化。美在於詮釋 「生、老、病、死」。美在於澈底剖析眾生「出離生死的理路」。美在於提醒眾生「勿誤解當下的美」。小蠟燭有燭光的美、月色有月光的美;重要的是,要「吹熄心中的妄想」,才能夠體會當下的美麗。好美、好美的一首詩…….

    因為:
    《楞嚴經》就是幫助我們,「熄滅我們心中的妄想」,來「體驗人生當下的真、善、美」。一切「美」的事務由「心」來決定,決定是什麼、或是在哪裏才是「最美的」。而《楞嚴經》裏有25位聖者,分別講出他們修道的因緣及方法,能夠令我們讀者大開眼界,消除許多的執著、妄想,體驗到人生的真、善、美就在我們的「真心」當中。

    心美,物物皆美 美在於楞嚴經中
    美在於古德遙拜 美在於高僧流傳
    美在於大德翻譯 美在於祖師釋經
    美在於宣導教化 美在於貫穿經義

    感恩不在言語中 南無阿彌陀佛!

  4.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環境隨著人心日漸崩壞,世俗難得有真誠相待。於紛擾混亂的逼迫俗塵終見一線曙光,來自學習 上人的正法方得稍稍身心寂靜,分明來去處。也藉著聖城法師們的領導,及弟子們的努力,師父的寶藏得以傳承延續,擴及世界各角落,願更多人同霑法益,遠離煩惱無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