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經與行孝間的平衡點

比丘恆順 講於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 Heng Shun on May 30 (Wed),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譯者:今天晚上是順法師跟大家結法緣。他是這樣說,現在我們的法會剛剛開始,所以,他跟大家分享兩則故事。這個故事有關一個人,他背經典;不是《華嚴經》,是另外一部經典。通過這個故事,他來跟大家強調背經的重要,以及對於父母行孝道的重要。

比丘恆順:這則故事已經講過幾次了,不過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故事。這邊有人聽過,有人沒有聽過,聽過的耐心地再聽一下。我主要是講給還沒有聽過的人;對那些已經聽過的人,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中再次地體會到,關於我們修行以及行孝的平衡原則。

對我來講,這是一則經典的孝道的故事,尤其是對現代的人來講。

這故事的主角是以前的恒奇法師。他跟上人講,他想閉關背經典,專門背《楞嚴經》。當時他身兼很多重要的職務,尤其當時是八十年代,聖城有難民收留中心,他們需要在聖城住下來大概四個月,要學英文。因此,上人勸他說,你稍微等一下,過一陣子,等我安排好了,再讓你去閉關來背經。

恒奇法師不等了,就到佛殿,眾人都在,就對每個人發了一個願,說他要閉關背經。當時有點突兀,讓上人有點措手不及的樣子;他還沒有準備好,不過他也隨順恒奇法師--他已經這樣子做了,等於是先斬後奏。

因為恒奇法師已經發這個願,那麼上人就要幫他準備一些事情。我們幾個師兄弟,幾位比丘等護送著他到關房去。這個關房是在大悲院第四棟跟第五棟之間。當時還沒有像現在分隔房間。再往後面就是庭院,估計那個柵欄還沒有立起來。所以上人就把它準備好,把墻做得很堅固。大概面積就是二十英尺乘三十英尺,相當大的一個面積,供他平時可以經行。然後,在玻璃窗的地方,鑽了一個洞,可以從外面遞食物進去,也可以從裡面遞盆子出來。在閉關的期間,這個人不能講話,也不能讓閑散人隨便進入他的地方。所以他閉關是一個很慎重其事的事情。他們還舉行了一個儀式,之後幾個人才陪著他進關房,正式閉關。上人還特地讓人在第四棟門口,把整個門封了,就是用一個膠帶把門封了,不允許他在閉關期間跑出來。

恒奇法師的中文其實一般,不是非常好。他開始閉關後,就背《楞嚴經》,用中文背。我們像看長電影一樣,把故事往前快轉。時間一晃就三年,到了一九八七年八八年。恒奇法師禪定功夫很好。他是加拿大人,他可以一坐幾個小時。我記得打禪七的時候,他曾經在禪堂裡面一坐二十四個小時不起來,也不睡覺。在八七年、八八年那段時間,我個人是幫上人開車,在那段時間,上人是三天的時間在萬佛城,剩下的四天時間就在金山寺。

有一天,我們開車回萬佛城,就在辦公室裡看到了恒奇法師的父母。他的父親是基督教牧師,也是非常保守、謹慎的一個人。恒奇法師的個頭很高,他的父親比他更高。我們在辦公室裡碰到他父母親的時候,我就跟他們兩位交談。他父親是這樣說,他們現在年紀已經很大,已經七十幾歲了,也不知道能夠活幾年,等於說有點風燭殘年的感覺,所以他們特別地想看看兒子,跟他見一面。

當時上人沒有在辦公室,他在另外一個房間。我跟他稟報了之後,他說,你可以跟恒奇法師講,雖然他現在是在閉關期間,不過因為父母親已經來了,可以臨時開緣,在這期間跟他們見面,是可以的,沒有問題的。不過最後的選擇,要與不要,還是他個人來決定。

當時,他的父母親;尤其是父親,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是特別地強烈,非常想見他的兒子,非常堅定。他母親比較冷靜一點,沒有那麼感情化。我要把這個事情跟恒奇法師講,所以就到了大悲院的第四棟。當時我透過窗戶往裡面看,他的房間是在走廊後面的大房間,門是開著,他在裡面打坐。因為我當時沒有負責給他遞食物,所以也沒有跟他見面兩三年了。我說,奇法師,您不用講話,您只用點頭或者是搖頭,我們就知道你的決定了。現在你的父母親已經來到了萬佛城的辦公室,他們很想見你一面。我跟師父稟報過了,師父講:「可以的,沒問題。你雖然在閉關期間,可以跟他們見面。要與不要,你自己要拿定主意。」

我當時看他的處境,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一刻。時間雖然很短,大概只有五十秒鐘,對我來講,這個時間似乎很長很長,我不會忘掉。我知道他在想,他也在內心掙扎說要見還是不見。後來,最後的答案是「不」,因為他搖頭了。那麼我就把他做的這個決定,帶回到辦公室跟他父母親講;我這一講他的父母親非常失望,非常情緒化。因為他們覺得,可能跟他們兒子,這是最後一次見面了。

本來是父親很堅定,說一定要見兒子;他母親沒有。後來這樣一個結果,他們兩個人同時都變得非常情緒化,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有點慌了。在這個情形之下,大家也知道,後來是上人走到辦公室。他當時有一個約談,要跟另外一個人見面的。上人就走進來,我當時沒有在場。後來聽說是上人跟他們兩個人談了一會兒,就把夫婦倆帶到了第四棟的閉關房,把封住的膠帶撕開,帶他們兩個人走到奇法師的關房裡面,讓他們夫婦一人一邊坐下來,跟恒奇法師談話。他跟恒奇法師這麼講:「我其實是在考你,看你會不會跟你父母親見面。你是應該跟他們見面的。很顯然,這個考試你沒有過關!」後來,他們才變得很高興。這個事情總算有個比較圓滿的結局。

這件事情對我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課。我們都知道,父母恩重如山,要報答他們真的是不容易,難以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如果能夠讓他們開悟成佛,那才終究地了孝道。對於一個人,像奇法師這樣,他多年用功修行,在關鍵的時候,孝道尤其是重要。當他的父母親來的時候,他理應跟父母見面,來盡這樣一份心,尤其是滿老人家的這個願。這對我來講是非常好的一堂課。

因為下禮拜三還是我的講法時間,我還會把恒奇法師的故事講完。

因為只剩下一分鐘半的時間,我就簡單地講個小插曲,講講上人早期在往返於金山寺和萬佛城,對於一些事的精神;尤其在節儉方面,上人的一種做法。我們都知道,過金門橋會收過橋費,那麼上人是禮拜五上來,禮拜一回去。上人回去之前,一定會問大家,有沒有人要下去三藩市,可以跟我們同車。我們知道,如果是同車三人過橋的話,在某一個時段,是可以免過橋費。通過這個小事情,我們可以看到,上人對錢的節約。阿彌陀佛!

在〈背經與行孝間的平衡點〉中有 3 則留言

  1. “父母恩重如山” – 謹記教誨!
    願天下兒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誓依教奉行,常精進,上報四重恩!
    南無上人!

  2. 精進佛弟子,能知孝道義理,
    「忍心」不與會雙親是精進,
    精進為行孝,弟子心上人知,
    上人隨機圓教,凡夫不得解。
    頂 禮 「上宣下化老和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