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城——西方佛教文化發源地

劉果根 講於2012年4月15日星期日晚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Gregory Lau on April 15 (Sun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弟子果根今天晚上跟大家結法緣。自從上一次跟大家報告了我跟上人的因緣,後來呢,從去年的十月,我就常常來萬佛城參加法會或者在這邊做一點事情。那轉眼時間很快的過了,看看我曾經參與很多不同的工作。在這一段時間,都是靠大家給我的照顧,給我很多不同的機會,譬如我曾經參與了我們的葡萄做成葡萄汁的工作,參加了翻譯經典的工作。然後也曾經幫著種了一些樹,然後也幫著整理花園。另外我也有機會參加很多翻譯的工作,譬如:「佛說佛名經」,還有「華嚴經」。除了以上這些,我也有機會能夠和男生宿舍的學生一起做禮拜二、禮拜五晚上的點心。還有,我在男校有代課,教一點書。明天開始我也會在男校高中代一個禮拜的課。我很感激大家給我的照顧、給我這些機會,能夠在這邊參與這麼多的事情。萬佛城是上人創建的,上人對萬佛城有很廣大的願景。現在和未來呢,萬佛城都是一個很大的運輸工具,能夠把佛法傳給西方,希望這個工作能夠做得愈來愈好。每次我看到山門,就想到我們的山門在夜晚,當燈亮的時候,就照得整個山門就好像一個燈塔。我們萬佛城就好像一個燈塔,在黑暗裡給整個世界一個方向。

我是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所以一般來講是ABC,就是美國出生的中國人。基本上講起來我應該是美國人,不過從小在家裡,我是講中國話也講美國話。從小吃東西,有吃中國的食物也有吃美國的食物。但是,我受的教育就主要是美國的教育。所以我正式的教育也是接受到美國的文化。我很喜歡中國文化跟美國文化。所以,我向兩邊靠都覺得很舒服。但是,我自己基本上我還是覺得我是一個美國人。所以有的時候,譬如說我住在聖城,我就覺得因為這個地方平常很多人都用中國話,我在這邊我的中文就進步很多,又快又好又多。往往在心裡面就會懷念我的另外一半,就是我的美國的那一半。另外在食物上,中國食物和美國食物都很好吃。但是,我還是比較能夠接受美國的食物。所以在這邊住一段時間,我就會打妄想,想美國的食物。師父上人曾經講過,說:「你知道嗎?你們每天吃的這些食物,你們就是在喝我的血、吃我的肉」。這樣說起來,師父這麼辛苦的創立這個道場,所以,我也不應該在這邊儘打一些吃的妄想。當我在大學的時候,那完全是美國的環境,我也沒有任何的機會接觸一些中國的朋友。所以在那段時間我也非常懷念我中國的這一半的傳統。所以,這就是我最近的感想。

所以有的時候我會被兩種文化所混淆了。現在有時候常常在我的腦袋裡會自己跟自己探討這個問題~我們萬佛城的文化是中國的嗎?還是美國的呢?師父上人從中國來美國,然後他把佛法從中國帶來美國,所以,基本上等於是中國式的傳承。現在佛法在美國這邊的發展可以說還是非常早期的時代,剛剛開始。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必須要由大部份的中國人或亞洲人來支持。因為大部份的美國人並不知道佛教。所以在這個亞洲跟中國的傳統,佛教已經很久了。所以,很多人都有支持佛教的這種精神。所以,我們萬佛城目前的情況也是一樣,大部份的信徒,大部份的支持都是從中國人跟亞洲人而來的。所以早期的這些人等於把萬佛城建立起來,就是好像是一個寺廟然後在這個寺廟裡面可以弘揚佛法。當弘揚佛法的時候,這些亞洲有中國背景的人都來支持萬佛城的運作。同樣我相信還有很多無形的天人也都參與這邊的法會,也都支持萬佛城的發展。

所以,師父來到美國以後,在早期的時候也花了很多心血,教美國的徒弟們有關於孔子的教育,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一部份。我相信我們在學習中文的時候,或者學習一種語文的時候,不能只是在書本上學習它的語文,我們必需要能夠融入它的文化,然後才能夠深入的了解它的語文。譬如舉個例~中國話在我們佛教裡面有一個常用的詞,就是「境界」。「境界」兩個字,我們翻譯的時候就沒辦法找到一個非常百分之百相對的英文字來表達這個意思。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兩邊的文化不同,這個文字就是從文化裡面發展出來的,那在英文裡面就沒有百分之百能夠相等的詞來表達「境界」這兩個字。

講到這裡,如果要學一國的文化就必需要去學它裡面的一些主要的文化裡面的精神,就像師父上人教孔子的思想。在美國這邊,我們學中文,因為師父是從中國來,所以我們跟師父學佛的教育就必需要學中文。那這樣子我們才能了解師父所教的佛法。那這個文化的互相的融合、互相的傳播也是在這個時候會發生。就像中國在以前,中國的文化被從印度傳來的佛教的文化受到深深的影響而產生了變化。就像「維摩詰經」從印度傳到中國以後,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非常大的衝擊。而中國的文化也受其影響,而做了很多改變。現在我們學佛也是一樣,我們為了要學佛法,所以學中文也就變成一種工具,能夠幫助我們來學這個佛法。

記得最近有聽實法師上課的時候他有提到,有的時候淨土中的一些說法,美國人可能比較不太容易接受。為什麼呢?因為很多美國人生活很享受,而且他們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樂園裡面,他們有很多很快樂的事情。所以,極樂世界對他們來講好像並沒有那麼急迫。那當然,東方人就不一樣,在中國淨土的思想就比較容易接受,因為經過那麼長久的歷史。所以,我發現我也有中國朋友也有美國的朋友,我發現這些美國的朋友他們很難接受佛教的一些很基本的概念。譬如像「因果」,像「業報」這些。我講給他們聽,他們根本就沒辦法接受。那我就必需要再去想辦法建立一些基礎,然後讓他們才能夠了解這個「業報」的概念或者「因果」的概念。總而言之,我發現很難跟我的美國朋友談這個佛法上的一些事情。或許是因為我們所謂的善根,可能他們的善根還沒有成熟。他們多半認為他們現在的生活非常的有趣,所以對佛法的追求沒有那麼的急迫。

時間快到了,探討這個意義到底是怎麼辦呢?可能西方將來會把中國文化的一些基本的基礎能夠吸收進來,融入到美國的文化,那這樣就會產生一種新的文化。相信這個新的文化,第一個產生的地方就是萬佛城,我們正走在這條路上。我自己感覺到現在跟三十年前的聖城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所以,希望在短暫的未來,我們能夠漸漸的吸引更多的西方人來。如果說我們聖城裡面有一半是西方人的時候呢,這時候大家就也沒有多數,也沒有少數,大家能夠共同的互相的交流,那時候新的文化就變成可以領導整個西方的世界。記得實法師也有提過,說可能在下一代能夠接受上人的佛法,就是ABC能夠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好像一個橋樑一樣,介於東方跟西方,然後把兩邊連接起來。

謝謝,阿彌陀佛!

在〈萬佛城——西方佛教文化發源地〉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