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芬 講於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 ANCCS教師研習 萬佛城道源堂 A talk given by Priscilla Yeh on April 22 (Sunday), 2012 at Dao Yuan Hall for ANCCS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在這裡跟大家探討一個非常重要的題目。今天我們的題目,是「如何啟發孩子們領導力的潛能」。
各位都是老師,大概也可能是家長,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什麼呢?孩子們是我們將來的主人翁,對不對?所以我們的孩子們好呢,我們的世界就會好,我們的社會就會好;假如我們的孩子不好,那就是不太好了。所以,今天我們一起探討這樣子一個題目。領導力我們在這裏稱它為「日常領導力」,這是我跟我的同修過去多少年來開發的一門課。我們在這邊的男校、女校跟我們的法界佛教大學,有的時候我們就開這門課,教教我們這些孩子們。今年一月,我們在雲南騰衝的一個高職,給兩百多位老師們開了這一門課。他們非常感興趣。
那麼,什麼叫作「日常領導力」呢?當我們大家聽到「領導力」– 英文叫 leadership--這三個字時,馬上就想到說,哦,那是總統啦,政府主管啦,或者是校長啦,這是他們的事情,跟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這個跟我們這裡要講的這個領導力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我們這裡說的領導力是一個旅程,是一種能力,是每個人都可以開發的;不管你的年齡,不管你的學歷,不管你是多貧多富,都沒有關係。每個人都具有這個潛能,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開發這個能力。因爲每個人都可以有這種能力,所以我們稱它為「日常領導力」。
想開發這個能力,是怎麼樣開發呢?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旅程。我等一下會講一些例子來説明怎麼樣超越自我。當你把你所有的格局都慢慢一個一個打掉以後,你就會像剛才法師說的,慢慢的與你內在自有的佛性更接近了,你會越來越有智慧。當你有智慧的時候呢,你就比較會有所謂的影響力。等一下我還會給你講一個故事,說明影響力是什麼樣的。因為你有這個影響力,所以你可以去幫助別人,幫助他們去超越自我。所以這個就是我們在這裡所謂的領導力的定義,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只要你願意去開發這個能力。為什麼開發這個能力這麽重要呢?領導力不是要去管別人。因為通過這種自我提升的過程,這種旅程,你慢慢地對自己開始比較了解。所以,你常常因此找到人生的目標。你也可以幫助別人,去找到他們人生的目標。我們大家都很希望孩子們都可以找到他們到底在這個世界上,是來幹什麼的,而不是糊裡糊塗地,白白地過了一輩子。所以我希望,這個題目對這方面有一點幫助。
現在我來講一個打破格局的故事。這是Jimmy的故事。誰是Jimmy呢?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他的公司是處理垃圾的。有一次我們去參加一個國際會議,他招待我們去參觀他的公司。我們對他的公司非常佩服,因為本來說,處理垃圾誰要去看啊?一定是臭得不得了。沒想到到那裡,非但不臭,而且是非常地漂亮;除了漂亮以外,還有很多稀有的動物,來自世界各地。後來我們才知道,他把垃圾處理得這麼好,一點味道都沒有。垃圾除了要埋得很深以外,有的時候還堆得很高,上面要堆很多東西,所以它變成了有很多小山丘,給各種動物創造了牠們的天然環境。所以,你以為到了一個稀有動物的動物園,而不曉得是在垃圾處理場。後來我們去訪問他,「你怎麼會這麼樣的成功呢?」他說,讓我跟你們分享一個故事,關於一輛非常漂亮的紅跑車。
他說他十六歲的時候,有一天在家裡割草。他爸爸突然間開了一輛紅跑車回來,然後就叫他過去,「Jimmy,來。」然後,「手伸出來。」他爸爸就把那個鑰匙放在他的手裡面。因為在美國十六歲可以開車,這個爸爸很愛這個孩子,就心想給他一輛全新的跑車。他很高興,拿了這串鑰匙就跑到車子的邊上去看,看來看去,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完了以後,就跑來問爸爸一個問題,「爸爸,這部車為什麼是自動排擋呢?為什麼不是手排擋呢?」爸爸心想說,「哇,你都還沒有先跟我說一聲謝謝,你還沒有說你很喜歡這輛車子,你只看到這輛車子是自動排擋,而不是『我』喜歡的手排擋。」爸爸說,「來來來,Jimmy,鑰匙給我。」爸爸拿了鑰匙,開了車子,就出去了。他到哪兒去了?把車子還掉了。剛剛他爸爸開車子回來,是一輛全新的車子,以全新的車子的價格買回來的。回到家裡,不到半小時再開回去,是用用過的車子的價錢賣回去。
有很多父母不捨得,一下子可能折了好幾千塊錢。可是,這個爸爸就是要給他一個印象非常深刻的教訓。就是說,我們要感恩,我們要學習看到正面;我們不要老是去挑缺點,所以,他就把車子開回去。從那一天以後,Jimmy再也不會忘記感恩,再也不會每樣事情都從負面去看,而是去看它的優點。他因此就變成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所以,你可以看到,當我們對一個孩子,想要教導他一件事情,要用一種非常印象深刻的方法,而不是打罵;其實打罵是不行的,我們用一個讓他有深刻印象的事情,他永遠不會忘記的方法,那他就可以受益。剛剛我們說,我們要提升自己,可是我們常常有很多很多的格局,像剛剛那個只看負面,就是一個格局。
我相信,在你認識的朋友裡面,大概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是這樣子。老是看到別人的缺點,也看到自己的缺點。老是這樣,對不對?這就是一種格局。那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例如:「哎呀,我不行」,「我運動不行」,「我數學不行」,「我這個不行」,「我那個不行」,「我不善于說話」,「我不能幹」……就是看到的都是各式各樣的不行。
我現在給各位介紹一個清潔女工,如何幫助把第一個人送到月球的故事。在一九六一年,那個時候美國的總統是肯尼迪。他很有野心,想要發展他的太空計劃。他希望在十年裡面,把第一個人送到月球上,還要很安全地把他帶回來。所以,他就跟他周圍的專家討論。那個時候美國的人民都很高興∶「哎呀,這多棒啊,我們可以去月球了!」可是,太空署的人卻很緊張。為什麼很緊張?他們說這件事是做得到的,可是呢,相當復雜,萬一十年之內做不到,總統已經誇下海口,多丟臉啊!再加上那個時候媒體已經非常發達,所以,太空人要上去的時候,媒體會全程跟著;萬一出了事,在空中發生什麼事情,那俄國人不是把我們笑慘了嗎?所以太空署的人很害怕很害怕,不太敢做。所以那個時候,參議員就組織了一個小組去視察太空總署,去探討這個項目到底可行不可行。
他們就到了休斯敦的太空總署去參觀,去訪問,去討論。有一天,天氣很熱,忙了一天以後,這些議員們都把西裝上衣脫掉了,把領帶也解鬆了。當他們走到飛機艙庫裡面時,他們看到一個清潔女工,就隨便跟她聊幾句。他問,「噢,妳在這裡是幹什麼呢?」假設一個普通的清潔女工,她大概會說,「我拿著掃把你想我是在幹什麼的?我是掃地的!」,對不對?他沒想到這個清潔女工看了看他,事實上也不知道他是誰,她說,「我是要幫助把第一個人送到月球,然後還要把他很安全地帶回來的成員之一。」
這個議員簡直是嚇呆了,心想,這個清潔女工怎麼有這樣的想法。我等下子可以告訴你,為什麼她有這樣的想法。最主要的是因為太空總署已經把這件事情;雖然說沒有把握在十年之內能做到,可是已經把這件事情非常正經地開發了一個願景,讓所有的人,包括掃地的人,都明白這個願景--我們這個組織是要幹什麼的。所以每個人,每天上班,都知道我每天為什麼而辛苦,為什麼而忙,包括這一個掃地的人。
結果,這些議員回到華盛頓,投票決定要不要在十年之內送人上月球,。投票的結果這麼巧,一半要,一半不要;這一位議員,他也是參議院財經會的主席,他投了贊成的一票。因為他認為一個清潔女工都有這種看法,他相信整個團隊一定可以做到,他覺得沒有問題。所以他投了一票以後,這個計劃就這樣子成型了。
就為了清潔女工的一句話,你想這個影響夠不夠大。我們平常講領導力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一個清潔女工也可以起影響力。我們現在講一講,一般怎麼樣子來教孩子們領導力,怎麼樣來發展。我們剛說這是一個旅程,對不對?在這個旅程上面,有三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是「做對的事」,第二件是「把事做對」,第三件是「事前做好應對的準備」。
我們最近大概也聽到很多華爾街的事情,對不對?華爾街那些人都是最棒的商學系畢業的,都是聰明絕頂,就是很會賺錢的。所以,他們會把事做得很對。就是說,他想要賺錢,他可以賺很多很多。可是,他們有沒有做對的事呢?因為他們沒有良心,沒有價值觀。所以他雖然可以把事做得很好,可是沒有道德觀 ,做了損人利己的事情,讓其他人都賠了很多錢,他們本身賺了一大堆錢。可是有用嗎?大家都知道他們現在坐在哪裡。對!坐在牢裡。當你坐在牢裡時,銀行裡的錢還能用嗎?你就住在那個小小的房間裡面,對不對?所以呢,為什麼這是這麼的重要?現在我們就一樣一樣來說。
什麼是對的事?第一個是「願景」。我們到底有些什麼理想,各位老師在中文學校裡教中文,這個學校的理想是什麼,大家是不是都在同一頁上面,大家一起朝同一個方向去進行。是不是?所以,我們要確定正確的方向。我最近才在女校上這一堂課,我跟她們講的故事是在任何家庭裡面,我們要知到這個家庭的願景是什麼?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家庭?我們這個家庭要每天吵吵鬧鬧,整天我要去這邊,你要去那邊,打來打去呢?還是我們有同一個方向,可以一起來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
第二點,在做對的事裡面,重要的是「價值觀」。這就是我剛剛說的那個道德觀。就是說,我們堅持些什麼?有些事情聽起來不錯,可是違背我的價值觀,我要去做嗎?就比如說,那些華爾街的銀行家來找我,告訴我做這個東西可以賺大錢……可是當我發現是要去騙別人的錢,來讓我可以賺大錢。那我就想,再多我也不要,因為晚上睡不著覺啊!所以這個就是價值觀。我們教孩子的時候,除了讓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在哪邊,價值觀非常地重要。假設沒有很好的價值觀,他們常常會走錯路,對不對?所以我們就是一定要讓他們有好的價值觀。
第三,有了方向,也有準繩--價值觀,怎麼樣從今天這裡到達我們的目標,也就是有什麽「策略」?所以願景、價值觀和策略就是做對的事的三大要素。我現在來舉一個例子,來説明如何做對的事。因為今天時間很短,所以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這是一個學生打掃校舍的故事。
八年前我剛來這裡的時候,(校長)恒音師有天就問我說,妳願不願意負責我們學校裡面一門叫「打掃校舍」的課?我就問,校舍是包括哪些啊?「就是一棟房子而已。」那是誰來打掃呢?「就是高中生。」高中生幾位啊?「差不多三十幾位。」我說,好,那就是說,在這四十五分鐘裡面,我們要讓這三十幾位的高中學生,把這個校舍打掃得乾乾凈凈。好!可以,可以做。她就說,那還要另外找多少位老師幫妳忙呢?我說,啊?她們幫什麼忙呢?她說,哦,有的時候學生會躲到教室裡面做功課啊,不來打掃,所以要多一點人去教室裡面查看,有沒有學生溜走了。我說,哦!不要緊,沒關係,不用了,我就自己來好了。
所以,開學第一堂課,不叫學生去打掃,先跟學生坐下來聊一聊。我問:「為什麼要打掃校舍啊?」「是不是你們是奴隸啊?」「還是應該老師來打掃呢?」就跟他們有一個溝通。學生想一想以後,的確也是,我們不能讓老師來打掃校舍;學校也沒有工友,所以,當然是該我們來打掃。那為什麼要打掃校舍呢?我問:「你們每天除了睡覺的時間以外,有多少個鐘頭是在這個校舍裡面?」「很多啊!除了上課以外,晚上自習課也在學校裡面。」所以我說:「你一天多半醒的鐘點都在這棟房子裡,妳喜歡它乾凈呢,還是喜歡它髒得不得了?」這樣子,她們一聽,明白了,就說,「真的,假如我花那麼多時間在這裡,我當然希望它很乾凈。」所以她們後來說,除了打掃以外,還要美化這個校舍。當你跟她們把這個願景搞清楚了以後,她們就很同意地願意做,也不會再去躲起來。
這就是和她們討論出一個願景。然後,我們還要討論價值觀。你們知道我們要有個很乾凈的校舍,現在有三十幾個人,這件事情怎麼做呢?我們有一些方法。第一,我們要每個人都說:「在這四十五分鐘裡面,我要盡我所能,做得最好。」等一下我告訴妳,為什麼馬馬虎虎做不行。
第二,是團隊精神。要全部都做完了才算做完。我的工作做完了不算完。我現在解釋一下。還沒開學以前,我就先去學校了解,到底需要做些什麼事情,有多少人需要來掃地,幾個人拖地板,幾個人抹黑版,幾個人抹桌子,就把全部需要做的事,分成三十幾份工作,給非常詳細地描述。用哪一種拖把,哪一種掃把,掃外面的掃把妳不要用來掃教室。工具用完以後要怎麼樣把它處理、收好;要不然下個禮拜慘了,每樣東西都壞了,工具都不見了。掃地的時候,墻角、桌子下面、椅子下面,都要怎麼樣去做,寫得非常非常清楚。
在打掃校舍那天吃午飯的時候,每個人抽一個籤,她抽到幾號,今天下午的工作就是那一號。吃完午飯以後還有一點時間,所以她們就回到校舍去,看看布告欄裡面,這一號形容的是什麼工作,用什麼工具,怎麼做法。每個人在上課鈴響以前,都很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什麼,才能夠做得最好。工作裡面有兩份是需要時間較短的。為什麼她們的時間短?因為她們的另外一部分工作是做檢察員,需要檢查其他的同學工作做得好不好。任何一個同學把工作做好以後,要去找檢查員說:「請妳檢查我的工作。」假設這個同學很馬虎的話,這檢察員會告訴她,妳桌子底下沒掃,或是墻角沒掃,所以呢,妳還得把它做好。檢察員為什麼需要認真?因爲我跟檢察員講:「如果妳沒有檢查好,將來全部人都走了,放學以後,妳自己一個人來做,因為妳沒有做好你的責任。」做檢查員,是一個可以學習領導力的好機會。
什麽是團隊精神?任何人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後,需要去看看還有誰需要幫忙,不可以去躲在教室裡面去做功課。
用抽籤的方法,這樣子每一個人每個禮拜,都有不同的工作,不會老是做一個工作,那妳就只會做一個工作。因為每一個工作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剛開始時很驚訝,有些孩子在家裡面從來沒做過事情,叫她掃地,因為在家裡都是用吸塵器--我們這裡地毯是用吸塵器,可是地板是用掃把--她拿了一把掃把像拖地板一樣,這樣子來回拖。我就說,「妳是不是沒掃過地啊?我們來教妳,掃地是這樣子掃,不是用拖地的方式。」所以每一樣工作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然後呢,非常重要的是,做得好時要趕快誇獎,不要等,不要吝嗇,一定趕快誇獎她們做得多好。她們一被誇獎以後,會做得更好,她更想要去幫助別人。
下面我們講,「把事做對」;把事情做對也有三個重點。第一個是要建立一個信任的文化,第二個是要幫助每個人發揮最大的潛力,第三個是要借用集體的智慧。
平常要孩子們把事做對,我們常常就叫他們努力,可是我們常常忘了告訴他們,你一個人努力,一個人能夠做的事情實在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你一定要能夠借你所有周圍的資源。怎麼樣去借力?等一下我也可以跟你們分享一些故事。現在先講為什麼要建立信任的文化呢?因為在一個信任的文化裡面,每一個人都為自己的行為、決策負責。所以小孩子從很小,就要讓他們開始學習做決定,學習負責;要不然的話,他一輩子都想要大人為他負責。
第二是在這個環境裡面,每一個人都是被信任跟尊重的。可是你說,怎麼可以信任、尊重每一個人呢?這就是你要啟發他們潛能的地方。我們這裡有個三角形,三角形的中間是「借用集體智慧的力量」,那你要用什麼條件才可以做到借用集體智慧?三角形的最上面是「可信賴的」。最重要是你要訓練你的孩子,變成一個可信賴的人。假如說他是一個完全不負責任的人,你怎麼能信賴他?所以你一定要訓練他成為可信賴的。
三角形的右下角是「授權」。假如孩子是可以信賴的話,你就可以開始授權。有的時候父母很不願意授權給孩子,他們覺得孩子不懂,孩子不會,所以我什麼事情都為他做決定,就希望他聽我的話,乖孩子,很好。可是沒有想到,多半的孩子十八歲以後,都離開家了,去哪裡了?上大學,而且常常去很遠很遠,要坐飛機才能到的地方去上大學。父母會常看到他嗎?一年很少看到,也許只有暑假、寒假。那個時候你還能幫他做決定嗎?他從小沒有學過做決定,他怎麼知道該怎麼做決定呢?所以當你不能幫他做決定的時候,你猜誰在幫他做決定?
他多半會讓另外一位講話聲音很大的人,來幫他取做決定。那個人可能是一個好朋友,可能有很好的道德觀,可能沒有,你不知道。因為這個孩子自己無法做決定,自己沒有主軸。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所以,我們在學校裡教學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這一點。假如孩子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你就可以授權。授權當然開始授小小的權;不是一來就叫他做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當他出一點錯誤,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學習。從小就這樣練習,他將來才不會怕做決定;因為他已經有很多的歷練,他做了決定以後他可以完全負責。
三角形的左下角是「互相信任」。因為大家都有同樣的願景,同樣的價值觀,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面,大家可以互相信任;只有在具備「可信賴的」、「授權」與「互相信任」這三個條件之下,這個團隊才可以借用集體智慧的力量,讓每一個人都發揮他們最大的潛力。
我們每一個人伸出手來,五個手指,形狀完全不一樣,也不一樣長短。我們可不可以說,哪個手指實在是不需要的?這個手指太短了,我不要它。常常少掉一節我們都有很多不方便,更不要說整個手指沒有了,對不對?所以每個孩子,不管他是怎麼樣,你覺得他是好還是不好,其實他都有他的長處。所以我們一定要啟發他的潛能。
這個是一個「借力」的故事。我們大概常常看到加拿大天鵝,牠們每年冬天要從北方飛到南方,然後夏天又往北方飛,是不是?在空中飛,常常飛個「人」字形。為什麼這些鳥那麼聰明,它們不用人家告訴,每一隊都是「人」字形,是為什麼呢?有沒有人知道?科學家做過實驗,他們說,當第一隻鳥翅膀在哪裡扇動的時候,牠後面那兩隻鳥,可以省很多力;當後面的兩隻鳥翅膀在扇動的時候,牠們的後面省更多力。因為這樣子一個隊形,牠們每一天可以多飛百分之七十一的哩程。所以牠們很聰明,大家都借力,借別人的力。
我相信裡面一定也有一隻不乖的鳥,說,「我為什麼要這樣飛,我偏偏不要。」可是,牠這樣一跑出去,馬上發現,「哎呀,前面那個力量沒有了,我簡直是不行了,我要用力用力飛。」牠不願意,馬上跑回來。所以呢,這是借力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千萬不要說,哎呀,我自己做快,不用別人。借力,你試試看,一定是有很大的好處。
我現在就「把事做對」這件事,舉個很小的例子。不管是老師也好,家長也好,我相信每天跟孩子在那邊吵吵鬧鬧的,是什麼事情?做功課,對不對?做功課,這邊是一個缺乏信任文化的家庭裡的一幕,就像演電影一樣,每天演同樣一個電影。一回來,媽媽第一件事情就問:「今天有什麼功課啊?」因為很擔心,功課怕做不完啊,考試怕不會,成績不好。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問:「今天有什麼功課啊?」孩子們有的時候不老實,就講一半,有的時候就說,「沒功課!」媽媽嘮叨了半天以後,孩子反而還在那裡拖,都不去做功課。到最後,該睡覺了,功課還沒做,可是也得做,明天要交啊。可是那個時候已經太睏了,該睡覺了,才去做數學,做物理化學,腦子都想不清楚了,所以,一邊打瞌睡,一邊做;做完以後怎麼樣?一大堆不小心的錯誤。所以媽媽每天還要來檢查功課。這都是沒有信任。然後,好不容易把功課做完了,媽媽檢查也沒有錯,然後去睡覺。睡覺前,忘記把功課放到書包裡面。因為睡得太晚,第二天早上,起得太晚,就跑了。到學校老師要收功課了,我的功課在哪裡呀?糟糕了,忘了帶,趕快打電話給媽媽,請媽媽送。媽媽都愛孩子愛得不得了,在辦公室,回家拿了功課送到學校,對不對?這些媽媽就是忘記借力了,忘記信任這些孩子了。
現在我給你們講另外一個故事,這個是一個具有信任文化的家庭裡面的情景。在這個家庭裡面,父母跟子女之間,有非常好的溝通。在開學之前,就已經坐下來討論;討論些什麼呢?問孩子:「把功課做好是誰的責任呢?」你想他會說是父母的責任嗎?我想孩子們不會覺得是父母的責任,可是父母都拿來當自己的責任;一回來先催,「趕快做,趕快做。」他們被催得煩的時候,當耳邊風,根本不聽,對不對?
第二,做完了也不讓他自己負責,對不對?他假如做得不對,分數很低,那個時候再跟他討論,要怎麼辦?何必去檢查他呢?累得要命。有的時候,就說,「我要你考A」,也不講怎麼樣考A。 這就是沒有「把事做對」。現在看看下面一幕是怎麼樣:跟他們討論,是不是回家以後,就趕快先做功課;做完了以後,你可以玩你想玩的東西,你喜歡看故事書也可以,你想上網,去玩一下電腦遊戲,什麼都可以。功課做完了,做對了,都可以。而且呢,做作業的時候一定要專心,不要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有時同學打電話來,又在講電話。這個心是四分五裂,結果處處是錯。所以就是說,做一件事情要專心做,做功課時別的事情都不要做。有困難的時候,別在那邊一直呆著看那個題目。需要幫忙的時候,是不是找可以幫忙你的人幫忙。而且,學習不是為了分數;學習是為了學問,是腦袋裡要裝東西,絕不是分數考好了,就把它都忘記了;甚至於去跟老師討分數,去吵著要好一點的分數,這都沒有用。假設每一堂課之前,都可以先自己預習,試試看。這樣做的孩子們,他們的功課一定非常好,而且非常省力。
為什麼要事先預習呢?那樣子你才知道,你有哪些不懂。所以老師講到那裏的時候,你才可以問問題。對不對?所以你事先預習,老師再講,你都懂了。這些東西都裝進腦子以後,都是你的了,不會不見的。所以呢,假設我們可以事先先預習,一定是事半功倍。假設有這些好的預習習慣,那麼拿A根本不是問題。我是有親身經驗的。所以,各位假設有機會,可以在你的學生,你的孩子身上試試看,讓他們自己負責功課,你不用去擔心,你不用去催他,你不用去檢查他。所以這就說明,如要「把事做對」,你一定要有個方法;要不然的話,他一直到念高三,你還在催他的功課;將來去大學的時候,誰催他呢?大學教授才不管你呢,父母也不在身邊!我們認識很多朋友的孩子,在高中的時候是優秀生,到了大學以後,要留級;因為沒有爸爸媽媽在邊上叫,所以功課都沒有做,所以就不行了。當然過了一陣子以後他們才開始學習。
現在講「事前做好應變的準備」。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裏「變是一個常數」。佛教講無常,什麼叫無常?就是天天都在變,我們每個人都在變,對不對?小孩子會長大,中年人會變老,這些都是在變;有些變是意料之外,有些變是意料之中,只有這個差別。所以我們要學習應變,把應變的準備都做好。下面我跟各位講一個故事,是一個意料之外的故事。可是這種事情發生在太多人的身上了。
我們有個朋友,她的名字叫愛雲;她有一天不舒服,去看醫生。結果晴天霹靂,醫生說她得了黑色素瘤,是一種非常猛的癌症,幾乎是沒有辦法治的。她一聽到醫生這樣講,簡直嚇呆了。我們常常說「聞癌色變」,對不對?她一聽,簡直天都塌下來了,她還有很多事情想做,還沒做。她還想去看看女兒的新家,想等她的女兒生孩子。所以,簡直是天都掉下來了。醫生說第一件事是要開刀,所以她就去開刀。結果開了刀以後,她沒想到醫生跟她講壞消息。因為她開完刀,發現身體裡面還有癌細胞,所以要開第二次刀。可是因為開了一次大刀以後,身體很弱,不能馬上再開第二次刀,所以必須再過一兩個月,在這一兩個月中間,簡直是不知道該怎麼過日子。
後來,她就來找我們。因為我們有時候幫人家做能量調理。我們幫她做能量調理以後,她就覺得比較舒服。有一天她就說,能不能搬到我們家來,因為這樣比較方便,所以我們就讓她搬到我們家來住。在我們家裡,我們慢慢開導她,慢慢跟她聊,談談她的過去。我們雖然認識她很久了,可是不是很熟,對她過去的事情不是很清楚。
她是一個在臺灣長大,非常非常開心的女孩子。後來,因為嫁到一個家庭,這個家庭非常特別。她的公公婆婆都是博士,都是教授,她的大姑小姑也都是博士,也都是在醫學方面的專業;只有她,她唸什麼?她念文學,她念戲劇。在他們一家科學家眼裡,認為她這行業實在是太不夠格了。所以,認爲她做什麼都不對,做家事也不對,做什麼沒有一樣對的,整天被批評來批評去。我們記得她年輕的時候看起來很開心啊,怎麼過了二十年以後變成,成天苦笑、眉頭緊皺?後來才了解這個狀況。所以我們就去找她的病的根源,她這個病的根源是什麼,基本上就是「我不夠好」。「我不夠好」這個定義都是別人給她的,因為她的婆家認為她不好,所以她就認爲「我不夠好」。
我們相信很多身體上的病,都有一個情緒上的根源,所以我們找到了她的情緒上的根源,就是「我不夠好」。我們了解她的問題以後,就來幫她改變。怎麼樣改變法呢?我們就開始一直提醒她,她的優點,她的長處。她是一個非常好的媽媽,她有一個女兒,長得又漂亮,又有天分,又孝順。所以她是一個非常好的媽媽。她自己本身,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女兒,她媽媽已經九十歲,她總是非常孝順,帶她出去逛街,走走。而且,她在一個地方工作,一工作就三十年。你不好的話,老板不會要你在那兒待三十年啊。而且她跟老板的關係非常好,幾乎像是另外一個媽媽。所以,在這三方面來講,大家都認為她很棒啊;可是她家裡的人,就是因為她沒有學位,不是什麼博士,就認為她不好。整天左批評,右批評。這種情形我相信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所以我們要注意,就是說,很多病都是這樣引出來的。後來她在我們家住了兩個月以後,又回醫院去第二次開刀。可是非常驚訝的是,醫生割下來一點點以後,發現完全沒有癌細胞在上面;上次開完刀,說身體裡還有癌細胞,為什麽現在又沒有了?。醫生也不能明白。醫生說,這個不是我們幫妳治療的,妳一定在這兩個月裡面做了些什麼事。所以,妳繼續做這一方面的事情就可以了,不用再開刀了。
後來,她就開始變成健康生活的鼓吹者,因為她在我們家開始吃素,所以,從那天開始,她就出去教其他的病友吃素,告訴他們怎麼樣吃健康。而且,她給病人很多支持,很多希望。說,「你看我,我也是病得醫生說沒有希望的,我現在沒有問題了。」所以就給他們很多希望,很多正面的能量。我們從這個故事裡面可以看到,假設我們能夠改變我們的想法,改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常常可以改變我們的生命。
所以,只要常常從正面看每一樣事情,很多事情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愛雲是沒有辦法,她病到那個程度一定需要轉化,可是我們每一個人,不一定要等到有這種狀況。我們從今天開始,就可以自己回想一下,自己反省一下,我有哪些負面的情緒,每天都讓我過得很不開心?我怎麼樣來轉?假設我們可以這樣子的話,我們的人生會是非常的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的結論是說,「日常領導力」可以讓孩子們在「變是一個常數的世界裡面」能夠應變自如。所以,「日常領導力」可以教孩子們怎麼樣做對的選擇,怎麼樣子可以在一個信任的環境裡面生活,怎麼樣可以在驚濤駭浪中應變自如。謝謝各位。不知道有沒有問題?
Good speech!
Very beneficial for everyone!
非常好的演講!可以讓每個人受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