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佛因緣

陳親慧 講於2011年11月17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Chin Hui Chen on November 17 (Thur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諸位法師和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我的名字叫陳思慧,法名親慧。今年的6月初,是我第一次來到了萬佛城。大概住了兩個多星期以後,我便回到馬來西亞辦簽證。8月底的地藏七前,再次回到了萬佛城裡常住,至今已經有3個月了。今晚有機會學習和大家結法緣,如果有說得不如法的地方,敬請大家慈悲指正!今晚,我想與大家分享我和我的家人皈依宣公上人的因緣,以及我學佛的因緣和一些心得。

我的父親與母親年輕的時候都不是佛教徒,後來他們同念一所大學,參加了大學裡的佛學會,因此而認識了對方,就這樣,幾年後他們組織了一個佛教家庭。所以,很慶幸的,我來自這個佛教家庭。

在母親和她的家人未學佛以前,大約是1970年代的時候,馬來西亞北部一直都盛傳著小乘佛教,很多佛教寺廟都是泰國的南傳寺廟。所以,母親一家偶爾都會到寺廟裡去朝拜,但並沒有正式學佛。

一直到1977年,上人初次來到馬來西亞轉法輪,到了母親的家鄉,也就是馬來西亞吉打州的一個小鎮~雙溪大年去弘法。那時候是外婆的一位朋友介紹給她們,說:「城裡來了一位很靈的高僧。」好奇心之下,外婆和姨媽便跟著這位朋友去看了,我的家人就在那個時候與上人結下了緣。

由於母親那年已經在首都吉隆坡念大學了,所以她並沒有機會見到上人,只有外婆和阿姨有機會目睹,以及聽上人講法,外婆說:「那時候只見上人手裡拿著拂塵,真的好奇怪!」因為她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位和尚,是拿這個玩意兒。

而姨媽當時只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那是因為她以一個華人的身份,竟然沒有辦法理解上人所說的法,反而得靠美國人將上人的法翻譯成英語,她才能夠理解。這種情況下,讓姨媽對上人和所帶領的弘法僧團深感敬佩,也很感恩上人把佛法翻譯成英文,才能讓她和母親,以及受英文教育的人們,在當時有機會聽聞大乘佛法。

1986年的7月,外婆有緣來到了萬佛聖城朝聖,回國以後她格外地興奮與法喜。母親對我說:「當時,外婆不斷地稱讚聖城有多好、有多殊勝,環境有多幽靜和安祥……,而宣公上人是多麼地慈悲教化弟子們……。」這一講,也講了20幾年。

剛剛和大家所說的都是家人與上人的這些緣分,都是發生在我出世以前,所以我都是聽長輩們說來的。但同一年的7月母親懷了我,所以,接下來所發生的故事,都是我出生以後的。

1988年,上人第二度來到馬來西亞弘法,那時候其中一個弘法站就是我的家鄉檳城。於是,父親開車帶著我們一家4口,和外婆、姨媽、姨丈前往聽法,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了上人,也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上人。實際上因為年紀太小,我其實根本不記得了,只靠一些舊照片提供我對那個特別日子的回憶。也在同一天,外婆、母親、姨媽和姨丈都一起皈依了上人,正式成為佛弟子。至此,母親要求我和哥哥每天晚上睡覺以前,都要向上人的法像頂禮三拜。

1991年輪到了我母親第一次來訪萬佛城。因為從小由外婆看顧我,所以除了母親以外,我最依賴的就是外婆,於是,母親來到聖城的那段日子,她只好把我送到寺廟裡,和外婆一起住。大家是否感到奇怪?為什麼外婆突然間會到寺廟裡去住了呢?那是因為1990年,外婆在一間南傳寺廟出家了,當時我只有3歲。我4歲的時候,就是第一次到寺廟和外婆一起住,住得我好高興。

為什麼呢?我很清楚地記得:那寺廟位於郊外,遠離了喧嘩和繁忙的城市。每天晚上,外婆會在她的小房間裡點燃了油燈,我們一起做晚課,誦的是巴利經文。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誦經,雖然我完全不懂自己所誦的經文的意思,但是那一個個沉靜的夜晚,郊外寺廟的四周又很寧靜,我的心裡一片安祥。

兩個星期後,母親從萬佛城回國,把我從寺廟接回家。母親這一趟來到萬佛城之行,請了很多英文的翻譯經典和其它上人的開示書籍,以及錄音卡帶回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本鮮黃色的書,因為從被接回家後的那一天晚上開始,母親每天早晚都會拿出那本書,開始在那裡唱歌,又嘰哩咕嚕地念個不停,聽得我好奇怪啊!此外,母親每日早晚一定會這樣子念了又唱、唱了又拜,我特別喜歡聽母親唱那個彌陀讚,因為那旋律真的很好聽。

長大了以後我才知道,那鮮黃色的書是萬佛城的課誦本,而母親那時候是在做早晚課。這樣的情況下大約持續了一個多星期,母親突然有一天要求我和她,開始在早晚課前一塊兒禮佛三拜,和誦香讚。那時候,我每天的功課從每晚禮拜上人三拜,增加到早晚禮拜佛多三拜和誦香讚,但是我們念誦的是早期英文版的課誦本。

大概從那個時候開始,母親、外婆和姨媽口中,最常說的口頭禪就是「Master say」,或者是福建話說「老師乎共」(老師父講)。外婆一向都稱上人為老師乎(父),也就是老師父,以示尊敬。總之,外婆她們三母女經常都會討論上人所說的法,日常生活中無論做什麼或遇上了什麼困難,都會以上人所教的法為解決問題的指南。所以,從小到大我就對上人所說的法耳濡目染。

雖然至1988年,母親等人都已皈依了上人,但基本上我們並沒有什麼機會參加任何道場上的活動。因為很多年以來,檳城都沒有上人的分支道場,我們也不認識什麼人,所以我們都靠VBS(金剛菩提海月刊)來打聽萬佛城或其它分支道場的活動與消息,平日就只看上人的開示錄和經典解釋。這種情況持續了10多年,一直到大約2003年,檳城才有上人的分支道場。

否則,以前要是有大法會,比如三千佛懺或者打七的時候,我與母親都必須搭車到吉隆坡的紫雲洞去參加。因為不方便,加上路途遙遠,所以我們鮮少參加分支道場的活動。好在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便與幾位友人一同創辦了一所佛教會,就在我們的家附近。所以在那段時間,我們經常都會在那裡去聽經、參加法會和其他佛教活動。

以此因緣,我從小便常有機會接觸不同階層的佛法。有時候,佛教會會請來泰國的南傳法師弘法,有時候則請西藏的喇嘛來傳「八關齋戒」,又有時候是臺灣的法師來主持法會,比如梁皇寶懺、誦《地藏經》。也有時候,是一些居士來開短期的班,比如《金剛經》班等等。從小到大,我幾乎都會一一去參加。

記得10歲那年,是我第一次誦《地藏經》,法會過後,法師開示地藏菩薩的大願力與大慈悲。我被地藏菩薩深深地感動了,所以那晚回去,將自己的功課又增加了:每天早晚都會拜地藏菩薩18次。

第二年,佛教會有三皈儀式,我和哥哥便皈依了一位臺灣的比丘尼。正好這位法師是修地藏法門的,所以皈依之後,法師便問弟子們:「你們能否在1000日內,每日念1000遍的地藏菩薩聖號呢?可以做到的請舉手!」那時候,我就覺得師父吩咐的事必定是好事,於是便舉手,算是答應了這門功課。然而,這次我並沒有馬上回家做,我一直拖延到19歲那年才開始。由於懶散與放逸,有時候還會偷懶到沒念,所以雖然說後來我有念足了1000日,但那也是斷斷續續地用了3年的時間才念完。

另外,佛教會也有辦周日佛學班,父親本身就擔任其中一位老師。在我6歲那年,父親便開始代我報名上「啟萌佛學班」,那時候我正式受到了佛法教育。我一直都很喜歡上佛學班,每次到了星期日就特別興奮,因為在那裡我認識了很多朋友。而老師常給我們講很多故事,有佛陀的故事、佛陀十大弟子傳等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教我們要福慧雙修的故事。故事是說:從前有兩位修道人在過往修行的時候,一位只修福不修慧,另一位則只修慧不修福。結果在下一世,前者投胎成了皇宮裡好吃好住的大白象,珠寶飾其身,可惜當了畜生,沒有智慧。而後者在皇宮外的街道上,當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苦行頭陀,但天天沒有信徒供養,必須挨餓。因此,老師在那個時候便灌輸給我們:學佛是一定要福慧雙修。

老師也教我們如何謙卑地禮佛,老師說:「做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尊重他人,而不可以自滿。」另外,老師也教我們如何將功德迴向於一切眾生,長養我們的慈悲心,老師要我們什都與大家分享,包括自己的功德與善根。

長期聽了佛教故事以後,我非常敬佩和仰慕諸聖賢;尤其仰慕釋迦牟尼佛,他那難捨能捨的精神--將皇宮、父母、妻子和王位全都拋棄了,只為了求道,了脫生死。那實在太難得了!佛陀一生的故事深深地烙印在我腦海裡,至此給我很大的影響。因此對小時候的我來說,那絕對是一個英雄大丈夫的所為,我要向佛陀學習。而佛陀所作所為太圓滿了,每說的一句話都顯露出他的大智慧,於是在我小時候,釋迦牟尼佛就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至今依然。

2003年,檳城終於有上人的分支道場了,所以我和媽媽幾乎每個周日都到那裡去用齋和拜大悲懺。2005年年底,法師有一天問我們是否受了三皈依?又是否受了五戒?法師告訴我們:「因為隔年的3月觀音七,登彼岸將會開光,有萬佛城的僧團要來傳授三皈五戒。」我向法師說:「幾年前我已皈依了。」後來法師告訴我:「照理比丘尼是不應該收弟子的,所以那一年的皈依不算。」於是,2006年的觀音七,我重新在登彼岸受了三皈依,並受了五戒。從1988年見到上人,中間隔了18年,我才成了上人的弟子。

今年6月父母陪我來到萬佛城,終於,我親自踏上了從小到大聽到的萬佛城的土地。與法師溝通了以,我就馬上回國辦簽證,成功獲得簽證以後,8月我和姨媽、表妹再回到萬佛聖城來,正好是打地藏七了。

所以,為了報答父母的大恩,最究竟的方法就是:好好利用他們賜於我的肉身來修學佛法;等我有本事了,再回去帶他們,還有哥哥、嫂嫂、師長、親戚朋友們和一切眾生,一起離苦得樂。他們全都是我敬愛的人,有他們才有今天的我,所以我下定決心要精進,不可以懈怠。阿彌陀佛!

師父教導的二三事 — 電光石火的剎那

梁照亮講於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Liang Zhao Liang on November 12 (Satur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善知識:阿彌陀佛!上次聽近柔師給我們分享,講法的時候,提到師父以前訓練我們說法,是不准我們帶小抄,而要當場看到有什麼樣子的機緣,就從內心講出來。那我也試著今天也這樣子講講看。雖然這個是第一次,實在有一點緊張。所以假如有講得不太如法的地方,請各位法師跟善知識多多指導、指正。

我是要講有關師父的一些的事情,因為我覺得在當時,我們沒有特別地珍惜。可是這一回回到聖城,碰到很多佛友,還有法師,並沒有機會可以見到師父。我的感覺就說,在我當時,十八、九年前,在聖城住的這段時間裡,聽到師父的一些給我們講的法,還有看到的一些經歷,我覺得值得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有一件事情我記得很清楚,就是漢堡大學來聖城參觀的這件事。

耐法師今天早上給我一本雜誌,上面寫著說,羅哲思神父在師父圓寂的時候,在萬佛殿裡面舉行彌撒的儀式來紀念他。我覺得這個是很值得提起的事,因為當時在一九九三年時,漢堡大學學生來聖城,做他們的短期修學的時間,我們當時在場,師父也提到,給我們介紹過羅哲思這位神父。

在當時,師父就邀請羅哲思神父,就是第二天早上,讓他來舉行望彌撒的儀式。我現在不是很記得是幾點,可能是早上六點鐘吧,還是怎樣子的一個情形;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沒有把握機會去參與是很可惜的。

因為我是覺得很難去想像,有其他的宗教的神職人員,比方說天主教的神父,或基督教的牧師,他們會把他們的教堂讓出來,借給佛教的法師,來舉行大悲懺,或其他的一些佛教的宗教儀式。為什麼這個是很重要的呢?因為其實對師父來說,他的胸襟是很廣大的,他甚至不覺得說佛教本身是一個宗教,而是一種智慧。

所以師父都是用他的親身實際的行為,來切切實實地說到做到,他想要教我們的這些道理。所以感覺上,那時候羅哲思神父,其實也是非常非常地欣賞師父的這一點作風。他在那個雜誌上面,也提到這點。

有一件事情,我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蠻有趣的,那是跟恒實法師有關。我覺得那個是在大眾發生,在這邊分享應該是蠻有意思,而且那個事情,也可以點出師父他的這種教導弟子的嚴苛及一絲不苟,就是說,非常非常地,對我們來說很受用的地方。

我想他(實法師)應該還記得, 即使他不記得,至少我們觀眾席裡面的,記得是相當清楚的。當時漢堡大學來的其實不是很多的學生,差不多十來個,不像現在的規模。在座談的時候呢,上面坐了一兩個法師;現在我不是很記得其他人,可是我知道,恒實法師是坐在上面的。

所以會議一開始的時候,師父就走進來。然後他在上面的講員跟下面的聽眾學生之間。也就是說他剛好是坐在恒實法師的前頭,不過他是側面坐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側面。

(有一個學生進來,在觀眾席上。)有一個在觀眾席的學生,舉手問說--因為他看過恒實法師的三步一拜,認出恒實法師--他就說,「哦,你是不是就是那個三步一拜的那個法師?」恒實法師就微笑一下,點了一下頭。就是這樣子。

結果,就是這個輕微的動作。師父馬上頭就轉過去,就看他一下下而已;非常短,實法師的頭就垂下來了。

當時我的感覺就好像是看電影那種電光石火這樣子,我看到,原來這些都不用話講的,直接就讓恒實法師說,不能有那樣子的貢高的心,或是歡喜被人家認出來,很高興的那種心理。

因為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印象非常地深。當時我的一個想法就是,誒,其實被人家認出來,或者說做了一個蠻開心的事情,被人家注意到, 不也是人之常情,稍微開心一點,這個好像也無可厚非的這種感覺。

但是,因為師父這樣子的教化,我就馬上知道,哦,沒有,事實上對修行人來說,你的起心動念太重要了,一點點的那種,片刻的懈怠,或是一點點的自滿都不行。就是像在三昧水懺裡面的悟達國師,他其實坐在沉香寶座上一剎那,也是這樣子的一個小小的自滿,或是貢高,他的冤親債主就找上了。

在當時,我的很深刻的一個感覺就是,我一直在想,對於一些佛教裡面的高僧大德的這些故事,或者是棒喝,或者是教化,我們好像都只在《高僧傳》,或是《傳燈錄》這一類的書籍上面看到。但是對我而言,在當時就是活生生在面前上演的一幕像拍電影的這樣子。

也是因為這樣子,那種珍惜的心會起來。就是說,師父是時時刻刻都在教化我們的,不論用什麼樣子的方式。而且也因為這樣子,我覺得有那樣的機會可以恭聆聖誨,可以把這樣子親身的經歷,在這邊和大家分享,結法緣,我也覺得是很榮幸的一件事。

另外一件事情呢,就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那是在一九八七年左右,當時大概是剛到聖城沒有太久。那時候我還沒有常住,是在學校念書的時候。當時師父其實都還會用他的拐杖打人家的頭來加持的時候。

當時我是帶我媽媽一起過來。就是大概在中間方丈坐的地方,師父在坐著,大家就圍著,讓他一個一個(打),有的時候不見得打得到。

那次--我其實都已經忘記是什麼法會,反正我們後來就是開始圍進去--我是一直都覺得怪怪的,好像要擠在前面,很怕落在後面的樣子。所以大部份--我現在想起來--大部份的時候就是一些居士, 特別是有小孩子的,他們就會一直希望往前擠,擠個位子給孩子這種情形。

我記得,那個時候實在是很擠,我實在很不願意去,結果媽媽就一直把我往前推這樣子。我可能也覺得我已經太大了,不適合在那邊跟人家擠。所以,其實我那個時候跪的地方蠻遠的,有一點點掙扎。可是我媽媽就把我往前推,叫我趕快上去啊!

我一方面當然也希望,媽媽不要很失望,假如我沒有被「打」到。可是又覺得,實在是不好意思跟人家在前面搶。 後來看到旁邊有個小男孩要擠上前去, 我記得我回過頭, 想跟媽媽說,:「沒關係,讓他一下。」我就記得我才剛退了一步而已,師父的那個棍子(拐杖)就打到了。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有點奇特,因為我離師父其實還有點遠的。

那個棒大概打得太重,所以我到現在,每次只要想到問自己是不是不爭,我就常會想到這件事情。有時候就想到,哦,其實當時我也不過是一點點的念頭,讓別人一下而已,師父就知道了。

因為我看好像還有一些時間,所以我再講一個小小的故事。就是當時,可能大家也知道,師父給我們上對聯課,還有訓練我們怎麼樣講法。對聯課呢,其實我當時因為也在女校跟男校教書,所以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可以參加。另外好像當時已經一九九三年左右,師父的身體狀況也不是特別好。所以他回到聖城的時間也沒有很長,通常一個月大概兩三次吧。

但是,我記得非常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當時我住在 cottage二號,他(師父)住在三號;他只要回來,我們看到燈,就知道他回來了。

但是,其實多半幾乎都是不用看到燈就知道師父回來,因為好像聖城的氣氛就很不一樣,感覺大家有時候會比較緊張,謹慎,在準備東西。或者有時就是只是很雀躍,很歡喜那樣的心情。

有一次,我記得,就是我突然之間就被叫上要翻譯,幫師父翻譯。我從來就沒有做過,也不曉得怎樣做,坐在師父旁邊的時候,就開始非常地緊張。我坐在師父旁邊,等到他講得差不多,其實我可能有在抄筆記吧!後來師父就看著觀眾席就講,「果普!怎麼舊的人都沒有翻呢」,之類的。後來恒賢法師就上來了,坐在我旁邊,我整個心就安定下來。

為什麼我會很緊張?主要就是,因為翻譯師父的講法,好像一個字都不能漏掉;要不然好像就覺得大家那種,「啊,師父講了什麼,你沒有翻到」 (雖然沒說出來,但會感覺到大家那種很迫切, 很渴望的心情),這樣子會有很大的壓力。今天就分享這些,阿彌陀佛。

上人教化在中國

譚果式居士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講於臺北法界佛教印經會  A talk given by Madalena Tan on September 25 (Sunday), 2011 at Taipei Dharma Realm Buddhist Books Distribution Society


我為什麼會盡量想把上人的法寶傳到中國呢?因為這是上人的遺願。上人對我們說要把正法帶回中國,我當時也不明白。可是到了1995年,那個時候的中國已經慢慢開放,寺廟都可以讓人去參觀,可以讓人去拜拜。寺廟裏也有出家人,可是那些出家人都好像上班一樣,早上九點鐘去上班,下午五點鐘下班。後來我發現,原來很多根本不是真正的出家眾,只不過是上班族,他們領的是政府的錢。所以後來才明白,上人為什麼說要把正法帶回中國。就是因為中國雖然有很多寺廟,但真正的佛法根本就沒有。

後來也因為種種的因緣,種種的機會,我們終於在2006年正式和中國中央政府宗教局下屬的出版社簽約,出版上人的法寶。從2006年開始到現在,已經出版了好多種上人所講解的經書。現在在中國,上人的法寶、上人的經書都是屬於在佛教出版類別裡邊最暢銷的一些經書。甚至今年在出版社的目錄上面,還把我們宣化上人所出版的經書放在首頁來介紹。

有今天的成果,我不敢居功,這都是恆雲法師、恆瓏法師、恆鸞法師、近果師等各位法師、各位居士的一番辛勞而成的。如果沒有他們的支助,沒有他們的勞苦,我們無法把上人的法寶變成可以在中國出版流通的經書。除了中國是簡體字,我們這邊都是正體字外,還要配合中國種種的法條規章才得以出版上人的經書。根據萬佛城的知客師告訴我,今年很多從中國來萬佛城拜訪的大陸居士,大都是因為看到上人在中國流通的法寶而知道萬佛城,進而敬仰上人而來的。在中國播下上人的教法種子到今天總算有看到一點點的成果。

我也很榮幸,認識到韓國鄭居士,你們剛才也聽他熱烈和你們講話。他也是很欣賞、很敬仰上人的法寶,也是因為看了上人的法寶而信佛。我曾經問他說:你有皈依嗎?他說我算是皈依了。因為他每天對著上人的相片頂禮108遍,頂禮了六個多月,那就超過一萬拜了,所以他說我算是皈依了上人了。而且他還發願要把上人的法寶翻譯成韓文,要在韓國來推廣。我也就這個機會來到台灣和他商談,看我們怎麼樣能夠把上人的法寶在韓國來流通。

還有另外一件事想跟各位談談,就是在中國的教育基金。我們有一個教育基金會叫「宣化上人教育基金會」。這個基金會的成立,也是因為這是上人的一個願力,因為上人一直對教育都非常的注重。你們大家也應該知道,除了在萬佛城有小學、中學、甚至大學外,在上人的任何一個道場都會有學習班,週末的學習班。因為上人他告訴過我,他從小沒有機會上學,因為家裡非常貧困。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曾經看過師父的腳底,他的腳板有厚厚的一層皮。我那個時候小,覺得很奇怪,我就對師父說:為什麼你的腳板底有這麼厚的一層皮,好像穿了一雙襪子?他說你還不知道你們太幸福了,有鞋子穿,我從小沒穿過鞋子,都是赤著腳走路,所以我的腳板底會有這麼厚的一層皮。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上人在小的時候是很貧困的。但是上人也很刻苦,他從來沒有因為他家裡的貧困,而不努力上進。雖然上人只上學兩年半,但是他自己很努力的自修,很努力的學習,所以上人對四書五經、醫、卜、星、相沒有一樣不通,沒有一樣不懂。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希望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沒辦法、沒機會讀書的人,都能夠有機會、有資金去上學,因此他希望要辦教育。因為上人這個願力,加上一些熱心人士的捐助,所以我們就在中國成立了一個教育基金會。

這一次,近果師、近順師和我一起到了中國很多貧困的地區去做了探訪。其中有一位學生的故事令我非常感動,她現在已經大學三年級了。但是當他唸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他家裡突然發生了不幸的事故。首先是他爸爸得了癌症,不幸去世了。接著他媽媽因為照顧爸爸太勞累,也摔斷了骨頭,成了殘疾。因為這樣,他們家裡的收入突然間有變化了。這個大學生在讀一年級的時候,就覺得是世界末日了,她可能沒有機會再去上學唸書了。後來經過老師、朋友的推薦,知道有我們這個教育基金會,因此她就向我們申請,也得到我們基金會的資助,因此她懷著非常感恩的心情給我們寫了一封信。寫得非常令人感動,因為她說假如沒有這個機會拿到宣化上人的教育基金,她可能就沒有機會再繼續上學,可以唸到現在大學三年級。

她希望在她畢業之後也跟隨著我們,願意做我們的義工,做一個志願者,來推廣我們這個教育基金,讓一些沒有得到我們支助的貧困學生也能夠得到這個機會。所以我今天是想告訴大家,我們在中國所做的一些事,也希望大家為我們的教育基金會,或者為我們在中國上人法寶的流通,好好的來支持,好好的來支助。也讓一些沒有聞佛法的,一些貧困沒有機會上學的人,都能夠在未來得聞佛法,能夠上學。未來也能夠幫助我們把佛法好好的弘揚。

【編按】 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6-2009年连续推出了宣化法师讲经的系列精品图书。本系列图书由宣化法师根据多年修法心得,对《四十二章经》、《阿弥陀经》、《六祖法宝坛经》、《华严经》、《地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等佛经进行全面而详细地阐释,浅显易懂,脉络分明,是了解佛教和修法入门的必读宝典。
现本系列主要包括图书:《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佛说阿弥陀经浅释》、《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华严经贤首品浅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普贤行愿品浅释》、《妙法莲华经浅释》。

華嚴精舍日常活動

比丘尼近燈 講於2011年11月3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Jin Deng on November 3 (Thur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今天晚上輪到近燈上臺學習講法。個人離開聖城已經兩年,法師很慈悲,派我到華嚴精舍去學習,對我而言華嚴精舍是一個學校。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華嚴精舍,但是我這一次回來看到很多新的面孔,也許有人沒去過,所以用今天晚上的機會,作一個簡單的報告,和我在這兩年得到的經驗。

1989年,老布希當選總統後,邀請上人去Maryland(馬里蘭州)慶祝他勝利的節日。那時候上人到Maryland,沒有留在貴賓的住處--政府安排讓貴賓住的地方,但上人沒有留下來--上人去了一個佛學中心,為這裡所有的信徒講佛法。後來上人又回到Maryland幾次,因為信徒一次次的邀請。

華嚴精舍在1990年成立。當時是在住宅區內一棟很大的房子。開始時沒有問題出現,因為很少人參加法會。但時間久了,就有停車的問題。還有鄰居埋怨太多車,很吵,所以從那個時候,信徒們就開始找別的地方。

13年後就是2003年, 華嚴精舍終於搬到就是我們現在的地方。這是一個商業區,是一幢一層樓的建築物,因為地點適中,所以從各方向來的信徒都很方便,從維吉尼亞州來的人,最多需要45分鐘,從 Baltimore來的人,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所以,這個地方對信眾們來講是很方便的。

關於華嚴精舍平常辦的法會,每個月有地藏法會、楞嚴咒法會、拜懺法會(拜藥師懺或水懺)、念佛法會;這些就是每個月固定的法會。當然也有特別的法會,就是觀音法會、彌陀法會、華嚴法會……等等。特別在華嚴法會,每天誦經是3個小時。從早上7點到10點, 是為了方便上班的信徒來參加,念完經後才去上班。但是星期天,還是保持我們固定的法會。所以每天在3個小時內,誦念4卷到5卷《華嚴經》,長的就是4卷,短的就是5卷。

開始的時候我自己都沒有把握,在3個小時內念4卷到5卷的華嚴經,因為在聖城這裡,我們每一卷都念一個小時。但是那個時候沒有選擇,只有兩位出家眾:一位是維那,一位是悅眾,那根本都不可以走掉的。好吧!請佛菩薩加被,就是這樣了。佛菩薩很慈悲,終於法會圓滿誦完81卷。雖然最後這幾天,我們喉嚨都沙啞了,阿彌陀佛!所以我很相信如果我們誠心去做事,真心去順受,還有佛菩薩的加被,我們發出的善念一定可以達到。

華嚴精舍的佛青會終於在今年年初成立了,有好幾位年輕人,還有我們的信徒也加入進去。為了方便他們學習佛法,開了兩班佛學討論,每個月一次,星期六下午的課是研究經典的道理。開始時,先介紹佛教的基本知識,像三皈五戒、因果……等,所有基本的道理。接著是《百法明門論》,討論這部論述。現在是研討《四十二章經》。

另外一班,是在我們網站上的佛學討論,星期四晚上7點到9點。討論日常生活的問題,題目在兩個星期前放到網站上,讓大家可以準備。

早幾個月,我們討論墮胎的問題,哦!大家對這題目很有興趣。上個月我們講到離婚的問題,當時也強調上人的看法,就是說,「一個人離婚多少次,到臨終的時候,他的靈魂就分開多少次,來生就會墮到畜生道。」

當時有一位年輕人,聽完之後說:「哦!不可能這樣的。」

他說:「這個人什麼都好,只是因為跟太太有一點摩擦,他們就決定離婚了。這個不可能,臨終的時候他怎會墮落到畜生道?」

我們也告訴他上人所講:「你相信,這個道理在這裡;不相信,這個道理也是在這裡。」「你很幸運,今天有這個因緣,能聽到上人的法。」「可以建議那個人對他的同伴,或對他的太太,發菩提心,發慈悲心,希望能在這一生了了這份婚姻的因緣。」所以離婚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然我們也有另外的課,就是《楞嚴經淺釋》,也是一個月一次。還有周日班;目前的學生在學習《論語》。他們每一個月都有一次佛學課。

其次是《普賢行願品》研討班,就是星期天午飯後到下午法會開始前。所以,星期天都是很忙……,一直忙到法會結束。

我們也有很多從中學、大學來的學生,他們去精舍找佛學資料。有時候他們一班一班地來,從他們的學校,跟著老師一起來到精舍。這些年輕的中學生都很好奇,給他們介紹完佛法之後,通常會安排十分到十五分鐘的時間,讓他們問問題。我記得上次有一位學生問:「你們這有沒有法師已經開悟了的?」呵呵!我們就對他講:「如果這位法師開悟了呢,他不會讓你知道的。」類似的問題他們都提了很多,小孩子都是很好奇的。

我們通常是建議學生們星期天來精舍,因為星期天有法會。他們有些都喜歡照相等等。但是有時候沒辦法安排,我們也給他們一個方便,所以星期一到星期五期間, 也有學生來探訪精舍。目前每一個月都有學生來,有時候有好幾次。

去年有一班參加夏令營的學生,一共差不多60位。陪他們來的有好幾位老師和家長,其中一位老師是我們的信徒,她通常都來參加法會。所以去年在她安排夏令營的節目表內,其中一個就是探訪華嚴精舍。那次他們不只是探訪精舍,還留下來用齋。當時也讓他們知道寺廟內用齋的規矩,他們也很聽話。

這些孩子都是很喜歡講話,年紀從12歲到17、18歲左右,平常講個不停的,但是那一天吃飯,哦!都沒有出聲音。我們建議學生們要珍惜食物,不要浪費可吃的東西,他們寧願起來幾次拿食物也不肯丟掉它。老師和家長們看到學生們的行為,哦!很高興,所以今年他們又來了。今年來這一批有80位以上,年齡從11歲到18、19歲。我們也在網站上做了一個報導,如果有人喜歡,可以去看看今年學生們來參訪我們精舍的過程。

在華嚴精舍就是平常也很忙的,今年有幾位客人來到精舍,說:「哦!我在這地區住了20多年,每一天都經過這裡,卻從來沒有停下來,看一看你們精舍是怎樣的。」「我今天决定來這裡,參訪你們的monastery,你們的寺廟。」

有一次,有兄妹二人來,因為他們的媽媽往生了,他們到精舍請法師給媽媽誦經。那時候剛好是地藏法會最後一個星期,我們就請他們來精舍誦《地藏經》。他們不認識《地藏經》,但是有興趣來參加法會,所以每一天都去精舍誦《地藏經》。每次去都有十幾個人,大大小小都超過十個人。最後那一天是星期天,他們在星期六就講:「很抱歉!因為星期天是媽媽的火葬日,也許那一天我們沒有辦法來了。」

結果,這個funeral home(殯儀館)的管理員打電話給他說:「我們明天不開門了。」因為那個時候的天氣預報,Maryland有颶風來襲,所以很多商店,很多地方都關門。這個殯儀館也準備不開門,又說:「你星期一再來辦這個火葬好了!」他太高興了,即刻告訴我們說:「明天我們會去誦經啊!」

那天他們一共來了三十多人!有朋友,青年的、少年的,老人家也到了,他們帶很多人來參加法會,大家都法喜充滿。之後,每一個星期天,一家十幾個人都去精舍參加法會。若有機會歡迎大家來探訪華嚴精舍。阿彌陀佛!

華嚴精舍網址: http://www.avatamsakavihara.org/

菩薩四法失菩提心

魏果時講於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Joey Wei on November 14 (Mon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我叫做魏果時。《大寶積經》裡頭有個菩薩;佛說這個菩薩因為有這四種事情,會造成他退失菩提心。OK!時間的關係,我只能說把我知道的淺顯地講一下,細節請自己去體會,也許在網絡或是在哪裡都有這些經典,很容易看到。這個《大寶積經》,基本上它的意思就是說:大乘佛法的這個法寶都在這裡了,都積在這一部經典裡,所以叫做《大寶積經》,基本上經名的意思來源是這樣子的。

我們也知道玄奘大師,他翻譯完畢《大般若經》之後--我想大家也知道,《大般若經》很大部--他翻譯完畢之後,身體已經開始很不好了,然後他又想繼續翻譯這個《大寶積經》。假設我沒有記錯,應該是翻譯到第四行的時候--才翻譯沒有幾句嘛!翻到第四行,他就開始覺得頭痛、眼花、字看不太清楚了。他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就放下筆跟他周遭的人講,他已經不能再翻譯了,體力有限。所以,翻譯經典可能需要很大的體力。

因為這樣,有一次因為機緣的關係,我就看了一下,就看到了這一段:「菩薩退失菩提心有四個原因。」為什麼要講呢?因為我發現我自己以前也犯過這一類的事情,哦!不是說跟你們講有什麼教訓、有什麼暗示;這個都沒有,只是因為自己以前犯過這樣的錯誤,所以造成現在很愚癡,因此想在這邊提一下。

時間的關係,我只能擇重點講,很簡單。所謂的菩提心,當然就是正的方面。一個人會退失菩提心,一定是往負的方面走;往負的方面走,平常我們也不太有感覺。

第一點,就像說「欺誑師長」,就是欺騙你的師長。當然佛講這個,是指出家人騙他的受戒師,或者他的得戒師,或是他的教授師。你的教授師教你經典哪,教你戒律,然後你欺誑他(「誑」就是「言」字旁,旁邊一個狂妄那個「狂」,欺誑)。這個欺誑,不是說我故意過去騙他。這個也可以這樣講,基本上它是有一點心機的。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不是發生在我們這裡--不舉例的話,很難解釋這一點。以前也有人提過這方面的例子。譬如說有兩個人很想抽菸,當然知道在廟裡頭不能抽菸,但是就說試試看吧,就問一下嘛,對不對?甲就過去問他師父:「念佛的人(在道場)可不可以抽菸?」當然一定給罵一頓嘛:「你瘋了!」對不對?一定把他趕出去,不要在這邊談這些問題,當然就趕他出去。

他出來就跟另外一個講:「當然是不同意啊!」他就說:「那你怎麼問的呢?」甲回答:「念佛的人可不可以抽菸?」他就說:「哎!你放一邊,等我來問。」他就去問他師父了:「請問師父:抽菸的人可不可以念佛?」這個念佛是三根普被哦!你上上根性的人、下下根性的人、再壞的人他想念佛,為什麼你不同意呢?是不是?所以他說:「抽菸的人可不可以念佛?」他師父聽一聽:「當然是可以啊!」他出來說:「哎!師父同意了,師父說可以啊!」所以他就很大方地在抽菸。

這個例子的意思就是說:用那些技巧騙他的這個師長。然後出來就講說:「師長如何如何……」;因為他當初問的問題,他講話的方式造成了那樣子的回答。出來之後他就改變一點點,就是他的意思,造成他師父好像也同意,對不對?可是你要說不對,也好像是不對,可是他這樣問,我這樣答,也沒有不對。這個欺誑的意思,就是用那些技巧去騙你的受戒師啊,或者是你的教授師。這個當然就不要犯;你犯了,你的菩提心就退失了,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假設有人發現,自己往昔對佛法不尊重,當別人講一些深一點的佛法,自己不愛聽,就覺得都沒有什麼用啦,反正一切法皆空啦,你講什麼都沒有用,不愛聽!他只要把他身邊的事情管理好就好了;因為這樣了,就造成這一生就沒有什麼智慧,對佛法也沒有興趣。偏偏他又很用功在做事,拼命在做事,很容易他就做了一個執事、管理什麼的。他對佛法不好樂,但是他又掌握著權力,很怕這樣的人,是不是?

那假設有人發現他自己是這樣子,所以今生他就想說:我以前不尊重法,所以我有這一方面的缺失,那我今生就很想……,有些人就發心啦,譬如說對《華嚴經》,他就想一字一拜,好重新尊重這個法,或者有人就對《法華經》一字一拜。當然都很不錯、都很好,但是你曉得《華嚴經》很大部,是不是?你要一字一拜需要拜很久,當然你平常還有日常的作息啊、功課啊,你還要再加上這一樣事情,你會很辛苦,通常的人,做一個星期自然就會停了。你也不用擔心:哦!他萬一一直都拜,不做……如何如何。你別擔心!他可能一個星期、兩個星期,都沒人障礙他,他自己就做不下去了,因為這件工作很辛苦,不容易。

「我要把《華嚴經》背起來!」好好好!去去去!對不對?背吧!背一個星期他就不想背了嘛,因為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但是有人就會在這裡說:「背那個經有什麼用?」你就會在這個佛法……OK!原文就是說「不疑處」,當然對大乘佛法他不疑,你「令他起疑」,你就會退失菩提心:「背那個經有什麼用嘛?!」「拜那個經有什麼用嘛?!」「你現在趕快這樣(修行)就可以了,你不需要那個。」你講這個話,你在無形中就是在對大乘佛法(不尊重)。人家對大乘佛法有信心、不疑,你讓他起疑,你就會退失菩提心,這是第二點。

所以基本上,就像你說大乘佛法的入門當然很多不同,有人念佛入門,有人打坐參禪入門,還有人學戒律,有人學教,從各種不同的法門他入門、入手,對機不同。假設我們是念佛的人,那有人說他喜歡學戒律哪怎麼樣,我們就隨喜讚嘆。有人喜歡念「大悲咒」入門,我們也隨喜讚嘆;我們不需要說:「哎呀!念大悲咒沒有用啊,你念佛就可以了。」你不要講這類的話;如果你講這類的話,很快就會退失你的菩提心。其實在退失菩提心之前,佛是講在四種情況下,菩薩就失去他的智慧,其中一點就跟這個是很有關係的。

第三個呢,就是說有人對佛法有興趣,我們訶斥他--其實這個跟剛剛那個「令他起疑」是很像的--你訶斥他就失去你自己的智慧。這是經典在前面講到失去智慧有四種原因,令菩薩失去智慧的其中一個原因,這一個跟失去菩提心很像,兩個你要並在一起考慮也無所謂。

就像我們說,有人來好樂佛法,我們就訶斥他,或者是用這些因緣法來留難他,你(菩薩)就會失去自己的智慧。你說:「哎!我這也沒有殺盜淫妄酒,我什麼都沒有犯啊,是不是?我也沒有殺生,我也沒有偷盜,什麼都沒有。」但是呢,因為這個菩提心本來是很直心地發出來的,你用一個諂曲,一些技巧留難他人。人家對佛法很好樂,很想學佛法……「哎呀!不用的啦,那個都沒有用的啦!」

或者譬如說,很多因緣我們無法做到就像是佛當初規定的要托缽。在北傳佛教這一邊,因為天氣哪,因為環境種種的關係無法做到,我們做不到。但是呢,南傳佛教有些地方還在繼續實行,有些人無法天天去托缽,就一個星期托缽一次。我們知道了,也就隨喜讚歎,人家去托缽,我們就隨喜讚歎。佛制,只要還有人在維持那一丁點,我們都很高興,我們都讚歎;我們不要說:「哎呀!沒有用的啦!去托缽幹嗎嘛?你這樣浪費時間……。」講一大堆,很快你就會很愚癡。人家再來跟你講一些甚深佛法的道理,你變成很不愛聽,就像我這樣,因為自己這樣,所以就提出來。

不曉得有沒有意見?這樣解釋不曉得行不行?另外一個,就一起把它講完,就是第四點。這個呢,一般的人不太去做,但是就提一下:用這個諂曲心從事他人,就是說這個菩薩用諂曲心,就像現在我們這種攀緣心哪,看見有錢的人來,就,哇!很高興地堆滿了笑臉;看見窮人來呢,就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就是用諂曲心去從事他人,在處理廟上的事情,這個會讓菩薩退失菩提心。就是這四樣。

【編按:《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二<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失菩提心。何謂為四。欺誑師長已受經法而不恭敬。無疑悔處令他疑悔。求大乘者訶罵誹謗廣其惡名。以諂曲心與人從事。迦葉。是為菩薩四法失菩提心。】

學佛因緣

郭親敬 講於2011年11月10日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Chin Jing Guo on November 10 (Wedne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是我第一次在聖城結法緣,談一談自己的學佛因緣,感恩大家的聆聽!這中間如果有講得不如法的地方,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慈悲指正!

在小學畢業那一年的暑假,我去姑姑家,看到《大乘無量壽經》的經本,當讀到「無量壽」這三個字的時候,我想: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不用死的方法……,就這樣開始信佛了。那時候,姑姑就讓我抄寫《普門品》,念《普門品》和《大悲咒》。 閱讀全文

用廣大的心胸與世界接上軌

比丘尼近中講於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Jin Jung on November 4 (Fri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今天輪到近中結法緣。如果講到不圓滿的地方,請包容。

今年我選擇參加了英文誦《地藏經》的地藏法會的念誦。為什麼呢?我歡喜嘗試新的東西。另一方面,如果我讀不熟的文字,能夠幫助我更用心。雖然我不懂得所有的文字,但我能理解中文的經義,我還是可以得到少少的念誦法喜。

我為什麼要參加英文念誦呢?因為我來到美國已將近二十年,而我的英文還在幼稚園的程度。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中國的小傳統裡,大部分所聽、所看、所讀的都是中文。雖然過去我讀了幾年英文,乃至到現在,我還是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來練習。所以念誦《地藏經》幫助我練習很多。

當我念誦英文的時候,我感到念誦的旋律很美,聽起來像梵文,又像海潮音;尤其唱到《地藏讚》的時候,特別感動,就像梵唄。

最近,我參與法大的一些活動,我感到我們就像住在桃花源裡,與世隔絕。可能有人想,這是我想要的生活,但是很多西方人覺得有語言的障礙。他們很歡喜學佛法,但是中文對他們來講太困難了,所以他們不能得到念誦的法喜。

我想,我們可以在此地安住修行,這因為宣公上人的德行。上人的願景,是將佛法帶到西方,而現在正是時候,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我們要給他們一個機會,融入這個團體。

一位佛友告訴我,有很多的佛教團體在西方國家,但是他們的信眾也都是中國人,因為他們是以中文來帶領法會。我希望我們可以從彌陀七、觀音七或地藏七開始,就像早晚課一樣,一天中文,另外一天是英文,乃至於大悲懺也可以。

過去在君康(真素齋)有幾年的工作經驗。有一點點關於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有一些西方人,他們不了解食物的成份,他們不隨便嘗試。顏色黑黑,不知道的東西他們也不嘗試。他們可以訂同樣一道菜三年,然後才嘗試新的菜。

在過去兩年,我在齋堂做行堂的工作,見到一些西方人吃東西的反應。有些人拿了碗,上上下下尋找他們要吃的東西,但也沒有找到,帶著他們的碗又離開了。有些人只吃了一碗清蒸的饅頭,什麼也沒有,隨即就不再見到他們了。但有一些能夠常住在這裡,我想他們都是有特別的因緣。

我們的任務是將正法帶到西方,如果我們換個立場來看。假如有一天換成了西方人當家,每天的日誦是英文,每天所吃的是馬鈴薯沙拉、起司、牛奶或是生生冷冷的食物,我想大部分的亞洲人也不習慣吧!

這兩年,我在法大拿了東西方的歷史課,還有佛教的歷史,乃至最新的科技。我發覺人類再怎麼努力去發展科技,及改變社會的生活水準,但始終也跟不到佛法的道理。就算很快我們都能夠飛到月球去旅行,飛到歐洲只需要一個小時,但還是相差太遠。在《華嚴經》裡,諸佛菩薩只要一個神變,就能遍遊十方國土,千變萬化。所以佛教是最科技的科技學。

我們學佛法也要用廣大的心胸才能與世界接上軌,同時也要運用發揮古大德留給我們的智慧,跟著潛能的腳步,腳踏實地去修行。

以下有個故事,是錄自於一個佛教的故事,講到謙讓的重要性。

有一位小學生,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潔的實木地板銷售商店裡,他手中正好拿了一塊奶油蛋糕,弄髒了商店正在銷售的一種高檔的實木地板。小學生的父母立刻瞪了孩子一眼,然後誠心誠意地向老板表示歉意,並馬上要動手去清理奶油蛋糕。不料,老板卻笑嘻嘻地撫摸著孩子的頭說:「謝謝你,我代表我的地板向你致歉,因為它太喜歡吃你的蛋糕了!」於是孩子笑了,孩子的父母也笑了,最終他們愉快地交談起來,並且在老板的熱情感染下,孩子的父親決定就在這個店裡,訂下了他們公司正在尋找的合作夥伴。所以這個地板的供應商,實在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老板以退為進的智慧。

下面,再介紹另外一個故事。Iguazu(伊瓜蘇)瀑布是世界上最壯觀的瀑布之一。由於Iguazu河是阿根廷和巴西的界河,作為界河的一部分,Iguazu瀑布就成了兩個國家共有的自然財產。由於雙方都想要爭奪更多的瀑布的所有權,經過很多次的談判,但始終沒有達到共識。後來,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巴西人最終做了讓步,瀑布最美的部分就被阿根廷如願以償地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一九八四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考察Iguazu瀑布的時候,將阿根廷Iguazu國家公園作為自然遺產,變成國家公園。由於瀑布最主要的部分是歸阿根廷,所以阿根廷就要承擔起保護瀑布的責任。阿根廷每年都必須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來保護這個國家公園。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Iguazu瀑布變成了世界旅遊的名勝,各國的遊客都來參觀,但意想不到的情形出現了。瀑布最美的部分雖然在阿根廷的境內,但是觀看瀑布最美的(最合適)位置卻是在巴西。所以要欣賞Iguazu瀑布最美的部分,必須要到巴西的一側。於是遊客們都從阿根廷跑到了巴西。就這樣,阿根廷每年辛辛苦苦地維持瀑布,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巴西人得到經濟上很大的利益。這個就是一個退步原來是向前的道理。

佛教裡面有一首偈頌,就是插秧的哲學。禪家有一個偈頌就是「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所以,我們修行要得到感應,必須要謙讓,就拿這首偈頌來當作一種哲理來參。我們必須要把心清凈,謙讓。

學佛與人生

黃親觀 講於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Huang Chin Guan on November 8 (Tue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晚上好!阿彌陀佛!我是黃素梅,法名親觀,今天晚上上來跟大家學習結法緣,如果有講得不如法的地方,敬請諸位慈悲指正。

今晚我想跟大家談談關於學佛和人生的問題,因為我自經過了很多的波折,所以我從學習佛法當中,得到了很多的利益。大家都知道:佛是一個大醫王,是醫生,我把佛法認成是藥來治我們的,也是預防針。因為我們眾生真的是很愚癡,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需要八萬四千種藥(法門)來對治我們。(講了很多因果給我們聽,守戒律行善,這都是給我們打預防針。)

在我過去的三十多年,沒有聽聞到佛法。真的,我也不知道做了多少不對的事情;很多的事情都是不應該做的,很多的東西是不應該吃的,很多的事情是不應該去想的,現在學了佛才知道的。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在最可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最艱苦、最悲慘的時候,我就是在這樣的時候開始學習佛法的。但是,在學佛的過程中,還是感覺很困難,因為那時實在是太疲倦了,身心都是沒有辦法的。在身體方面,醫生還可以醫治我;對心靈,醫生沒有辦法醫治我,所以佛法就是最好的醫治方法。

佛法是可以幫助我們很多的。有時,我們如果是在很緊急的時候,我們可以念大悲咒,或者念佛,就可以平息我們的身心。如果我們是處在恐懼的時候,我們都可以用念佛的方法,所以,這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在現在的人生,生活當中,還有很多人不想去學佛,還沉溺在名、利、貪、瞋、癡中,總的來講都是沒有想要放下,所以生活在這個世界當中,感覺是很恐怖的。有時我勸她們:「哎!妳們可以學佛了。」「不!不!不!還要等,我要等到60歲。」或者還是怎麼樣……「孩子養大一些,等孩子大了,事業成就,孫子,沒完沒沒了。」

我說:「妳那時的膝蓋,拜佛也跪不下去了。妳要用眼睛看經書,哦!眼睛也花了,耳朵也不幫忙了…,那時妳怎麼辦?」所以,做事要趁年輕。年輕人記性也好,經書看幾遍,可能都會背了。年紀大了好像我,現在好像覺得記憶力是比較差一點,所以還是趁早的好。

有時候,我們在做什麼事情都是很糊塗的,如果是沒有學佛的話。在世間,我們常常看到人家以為吃喝玩樂就是最幸福的;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其實學佛才是最幸福的。無常也是很迅速的,我記得上人講過:

魚在水裡躍,人在世上鬧,不知為善德,虧心把孽造;
金銀堆成山,閉眼全都撂,空手見閻王,愧心把淚掉。

我有兩個故事,是真實的故事,一個是學佛,一個是沒有學佛,他們兩個結局就是不一樣的:

我是從法國來的,有一位法國的太太,很高貴--所謂的高貴,在她的先生有外遇的時候,她先生提出要跟她離婚。她一下子氣起來就摔倒了,結果中風半身不遂到現在,差不多有十來年了,都是坐著輪椅。有一次她對我說--因為她先生的地位很高--她說:「哦!我從很高很高的地方,呼,就下到下面來了!」沒有人照顧她,她只有1個小孩;他可能怕要照顧母親,也沒有來看母親,所以現在是輪到政府來照顧她。

另外一位是柬埔寨華僑,學佛的。她的先生也是一樣,有了另外一個小老婆。她很大方,說:「你去吧!有人照顧你也是好。」她就把她的先生布施給另外一個女人。過了幾年,她的先生得了癌症,那個小老婆趕快拿了錢就溜走了,不照顧他。結果他(打電話)回來,還是跟這個太太商量。他太太--真想不到有這麼好的人--他太太說:「那你回來了,讓我來照顧你。」她有4個孩子,(都是她自己照顧,培養長大,成家立業)。

當他臨終的時候,他很傷心地對他太太說:「我這一生所欠妳的,我永遠是還不掉了。」

所以我們從中看到,一個學佛的人就是很寬宏大量的。其實,世間現在這樣的例子是太多了,我也是認識有很多……,但是不需要多講。下面再講一講這個:學佛趁年輕。

我見到在萬佛城的那些學生們,真的很幸福,我很羨慕你們。我也是很高興,因為我的兩個兒子都在這裡讀書。我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總是笑瞇瞇地:「阿姨你好!」這種微笑在外面是找不到的。他們也很懂事,也很能做事,他們是樣樣都會做。我剛來的時候很慚愧,我很笨,我要向你們學習。

有些小孩可能是父母逼他來的,但是來到這裡後,都慢慢接受了。我告訴你們:「如果有父母把你逼來的話,你應該要感謝他們。」這種父母的苦心,還有這裡的法師、老師們這樣孜孜不倦地教導你們,培養你們,照顧你們無微不至,這真的是最幸福的人生。

現在講講在外面的這些小孩子和青少年,他們是沒有聞到佛法,對現在家庭的教育,小孩也不聽。他們也是對壞的東西很容易學,好的卻學不進去,就只知道每天吃喝玩樂,還有成天盯著電腦。關於電腦,上人也講過好多次:電腦是一個大魔,人最後會被它害死的。

我們這裡的孩子是時時受到保護的,有很規矩的功課,知道什麼時間做什麼,什麼時間是做什麼,這樣有規律的生活就非常好。你們不要忘記在這裡的這一段生活--我看你們不會忘記。有時候我在聽學生們上來說法,很感動,他們真的是每一個都很知書達理的。

我覺得自己也很幸福,來到這裡一年多,也是在這裡學習,也做一個大齡的小學生。在這裡,我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有什麼不對的,希望各位慈悲指教,讓我能夠學到好的。有時,如果因為自己有錯誤的話,自己可能是根本看不出的,不知道自己的缺點。

剛才忘記講,那些小孩子這一次的這個(法國之行),我們有弘法團去法國,有6位法師帶著一幫年輕人去。這些年輕人中,有很多是我們培德中學的學生。他們真的很優秀,因為在法國沒有我們法總的道場,(是租用人家道場),所以我們都顯得手忙腳亂,他們倒是顯得很鎮定:哇!一步一步,就幫我們把法會安排得有條有理的。

我們在法國的年輕人,(也都跟著他們學習),現在一直都還在想念著他們,可能他們在網絡上都還在互相聯絡,那些大人們都感覺非常的法喜充滿。關於在那邊法會的具體情況,我看到近育師在《金剛菩提海》中,寫得很詳細、很清楚,每天的行程都有報導。至於我本人,也是有很多人問我:「幾時法師們還會再來?幾時法師們會來法國這裡,為我們建立一個道場?」我就啞口無言,因為我們法國人的業障比較重,這個福報還不夠,可能將來吧!

我就跟他們講:「過一年、兩年,我們再請法師們來啊。」所以,要得到佛法也是不容易啊,尤其是正法就更加更加地難!

還有兩分鐘,我就講一段虛雲老和尚,在跟以前的政界人士的對話,有人問他:「佛教何用有何益?」雲公就說:「聖人設教,總以濟世利民。語其初基,則為善去惡。從古政教並行,政以齊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為萬物之本,本得其正,萬物得以寧,而天下太平。」 又說「佛總是導人為善,為治心之法。如佛則濟度眾生,使眾生脫苦。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阿彌陀佛!

從敬老節來實踐孝道

比丘近梵 講於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聖荷西金聖寺  敬老節  A talk given by Bhikshu Jin Fan on September 25 (Sunday), 2011 at Gold Sage Monastery


1992年是我第一次到萬佛聖城,在萬佛城住了五個月,很幸運碰到了第一個敬老節,那時上人提倡敬老懷少。我聽到上人是這樣講的,上人說:「每一年在秋天,天氣不冷也不熱時來舉辦敬老節。」為什麼要舉辦敬老節?除了對長者表示關心照顧之外,因為在萬佛聖城有中、小學,所以上人是用一個很有智慧的方便法門來設立敬老節,讓學校的學生有實踐對長輩的尊敬,或是孝道的機會,因此創辦了敬老節。

敬老節本來只有在萬佛聖城舉辦,現在法界佛教總會所有分支道場,每一年每個地方都有敬老節,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在萬佛聖城也是一樣,很多長者每年都在期待這一天。在美國的社會,很多老人住在老人院裡,相當孤單,所以通常他們參加敬老節以後,就在期待著明年這一天的來臨,可見敬老節對他們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

我們知道,上人從小大家就稱他為「白孝子」,他母親往生的時候,曾經在母親的墳墓旁邊守孝三年,照道理守孝三年就表示盡孝道了,但上人怎麼講呢?他說,他這個行孝道是是沒有時間限制的,是盡未來際的。所以上人就發願要照顧所有的老人,對所有的老人恭敬孝順,因此上人一輩子也是用「恭敬」和「孝順」來教導年輕人、學生、小孩子來實踐孝道,這是萬佛聖城創立的宗旨之一。

今天是九月二十五日,再過三天就是九月二十八日,是孔子的誕辰,孔子是中國的至聖先師,是第一個至高無上的聖人。上人所提倡的教育,基本上就是以孔子儒家的學說來教育學生的,因此萬佛聖城中小學就是教學生怎麼孝順,敬老節就是讓學生來實現對長輩的孝順跟恭敬,每年學生都有這個機會,他們要準備表演一些節目,還有佈置場地,甚至要做善後處理,但是不管怎麼辛苦,每個學生都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實際體驗的機會,所以不僅理論上是這樣,在真正的實踐上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都知道,孔子對中國的影響到現在已經有兩千五百六十一年了,由此可證孔子對中國人的教導是歷久不衰的。今天在灣區有一個祭孔大典,這個祭孔大典已經舉辦很久了,是由灣區的中文學校,還有很多單位聯合舉辦的,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可見中國人對孔子是非常尊崇的。孔子的教導是以孝道為主,所以打開論語從《學而篇》開始,很多都講孝道。孔子對恭敬和孝道他是這樣講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是說我們要做一個正人君子,就要把根本做得很好。那麼什麼是做人的根本呢?孝順跟恭敬就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孝順跟恭敬做好了,人有根以後道德自然就生出來了,所以這個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從生活中去實踐來的。

一般人要有道德;出家的人也要有德行,就是要有道德,出家人如果沒有德行,第一,居士對出家人不會產生恭敬心;第二,修道不會有成就,因為沒有根本。因此上人也講「人道盡,佛道成。」人道做好了,佛道才會成就。所以修行也是一樣,要從根本的地方做起,對父母要孝順。但是在佛教這地方心胸是更寬敞的,為什麼?因為我們一般人都說,這是我的父母,或是有人結婚了,有了岳父母,或是有了公公、婆婆,親戚關係上的父母。但是在佛教,《梵網經》裡頭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有世界上的男人都是我的父親,所有女人都是我的母親。這是怎麼講法呢?因為佛知道,在過去生中,每個人都是互為兄弟,互為父母,互為姐妹。就是每個人過去生中可能你是他的父親,他是你的兒子,可是這一生就對調了,這個關係是變來變去的,但是我們凡夫看不出來,因此佛告訴我們,我們過去生中有這樣的關係,這個人可能是你的父親,可能是你的母親,我們要恭敬他、孝順他,所以這心胸是非常廣大的!

每個人在修行過程中,都希望幫助自己的父母離苦得樂。所有學佛的人都知道,幫父母離苦得樂最快的方法,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那裡沒有苦了,而且到那邊最後一定成佛,不會在世間上受六道輪迴。所以發的心是很廣大的,就是把每個男人當成是我們的父親,把每個女人當成是我們的母親這樣子來看待,這樣子我們就會產生一種恭敬心和孝順心,想幫助我們的父母,想救度我們的父母,不只是今生的,過去生的、生生世世的,我們都想來度他們離苦得樂。

佛經上所講的另外一個用意是,在我們修行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淫欲心,因為有了淫欲心,所以我們修行不容易成功,淫欲心是修行上很大的障礙。所以佛就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想想看,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父母會產生淫欲心嗎?不可能!如果我們對每個人都用這種心態來看待的時候,這淫欲心就生不出來了,這是修行上一個很好的助益。這也可說是在佛教上的一種大孝,這個大孝是對每個人就像父母一樣來孝順。所以在佛教也是講究孝道的。大家都知道《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一本孝經,是地藏王菩薩過去生中行孝的事蹟,如果在孝道上能夠實踐,做人的根本都有了,那麼修行的本錢也有了,要成就是很容易的。

今天各位長者來到這裡,除了參加敬老節活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讓那些年輕的人能有個恭敬孝順的機會。我們剛剛誦《普門品》就誦到了觀世音菩薩是:「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所以你們這些長者也可說是在示現,示現以長者的身份來教導這些年輕人,讓他們知道怎麼做,怎麼來修行;就像親偉師所講的,你們一生當中有很多寶貴的經驗,這是一個很好的傳承,可以傳給下一代,教導給下一代,讓他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敬老節時很多人聚在一起,其實很多人在一起也是互相學習,互相成就的好機會。

我希望各位長者今天在這裡能夠過一個非常愉快的敬老節,也將在這裡所學到的,回家以後可以做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這樣敬老節就更有意義了。

永不放棄!

Jasmine、邱一心、張瑜庭、劉耀銘 講於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The talks given by the Girls School students on October 7 (Fri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Jasmine: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我今天希望能夠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在畢業後想要完成的一些目標,以及未來的夢想。

冷漠就像一間冷清的空間,需要靈感來設計。在我生命的藍圖中,我的興趣寥寥可數,沒有動力。這樣的生活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項小挑戰,直到今年夏天,我開始運用我生活中的空間。

我環顧一下四周,我家中的家俱阻礙到其它東西的利用價值,有許多地方成為死角。我不甘願地開始檢討自己的問題,開始整理生活的空間:把沙發靠墻壁,櫃子放在角落,桌子放中間,電視放前面--這樣的過程一直在我腦中重復播放,當我開始工作時,我的冷漠一直把熱情推走,因為心中的另外一個房間需要完成。

隔天,我們有個家庭聚會在這個小房間裡舉行,朋友們來家裡喝茶。當我發現客廳被重新整理時,看起來就像一整間房子,經過了大改動似地。因為這個經驗,讓我更了解到:室內設計可以影響到許多人的生活,而我也希望把這個影響力變成為動力,來慶祝我的成就。

這個夢想是去年我在寫培德女中的演講稿時,重新架構的,我很感恩老師和同學們能再幫我修改演講稿的時候,啟發我對室內設計的一些興趣。總而言之,在那一次的演講,都是關於我想要讓別人生活得更舒適,我想設計貼心的生活空間,能讓別人的生活更滿意,我想我的設計能夠適合每個人。

而我現在的生活,也是從我的靈感裡設計出來的。我的靈感來自城中的每一個人、事、物,這裡的學校以及這裡所傳授的知識,都讓我一生受用無窮。因為是在這裡學習,我才有了今天,才有能力為世界作一些改變,一些正面的改變。阿彌陀佛!

*      *      *

邱一心: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阿彌陀佛!我叫邱一心,奉老師之命來學習講法。

我來聖城讀書近10年了,萬萬沒有想到,讀到高二時,發覺我的內心起了很大的變化,我對自己更了解,知道自己的潛力,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後一點激勵我做一個更好的人。

去年一整年,我不斷發現自己的能力能夠達到的地方,以及達不到的地方。高二的功課壓力比想像的要大,我全部接受。我從小就學會「是」表示聽話,「不」表示不聽話,所以我以為要做一個好人,一定要對一切都回答「是」;不單單要回答「是」,我腦子裡有一個聲音告訴我說:「說『不』是不可以的!」

我不能對任何事情放棄,不是嗎?每個人都是這樣教我們的:「絕不放棄!」我把它當成座右銘。11年成了一場沒有止境的戰爭,我和一切作戰,只能贏,不能輸,因為失敗是可恥的。隨著每一天的到來,「是」的負擔越來越重,我也感到會輸掉,為什麼我什麼都要做呢?

有一天奇跡發生了,一位智者來我們學校講他生活的秘訣。通過討論,我隱隱約約注意到,他在向我們介紹一個新觀念,但我不確切知道具體是什麼。突然之間,他說的一席話正中我的要害,他說:「『不』、『不』、『不』,並不代表不好,要有選擇地戰鬪,有時候選擇放棄是正確的選擇。」

他的話讓我如釋重負,我終於知道我也有機會去試驗,沒有一條規定要求一個人什麼都學,什麼都要做完,或者什麼都要做完美。如果我試一件新東西,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我就可以對它說「再見」,然後繼續向前走,就是那麼容易!

有了新的見解,我加深了對自己的了解,也認識到自己的侷限。我還發現,我必須設定一個限度,我不可能樣樣都行--這是現實,並非見不得人。學到說「不」,讓我認識自己,還有自己的能力,這對我幫助很大。

有了「不」字,「是」變得更有意思;這兩個字都含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用途。但最重要的是,除非我知道我有能力做一件事時,我可以說「是」;如果對其他明知做不到的事也說「是」,就是說謊。所以說「不」並不一定是壞的,它在合適的時候是誠實的話。

學會如何用「是」和「不」,對我是一條新的路,一條值得探索的路。謝謝各位!

*      *      *

張瑜庭: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我叫張瑜庭,今年讀十二年級。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我今年暑假在臺灣扶輪社演講的內容。

我說了一些我在做「尤干達計劃」時,所碰到的瓶頸以及經驗。這個「尤干達計劃」是在三年前由一心、耀銘、我,和另外一位同學發起的。我們曾寫信給當地的居民,跟他們訴說尤干達地區有小孩被抓去當非政府軍人的一些問題。我們也曾在佛殿做過報告,至今我們還在為這兩位尤干達小孩募款,供他們去上學。以下就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

我們決定要做手工壽司和珍珠奶茶,去超級市場前面義賣。當時的我,手上就拿著自己做的箱子,對經過的人大喊:「你願意贊助我們的計劃嗎?」就在這個時候,有一位中年男子朝我前進。站在太陽底下的我,因為反光的原因,所以不能看到他臉上的表情是怎麼樣的,我還是滿懷著笑臉,跟他說:「你願意支持我們嗎?」

他一開口就說:「妳憑什麼站在這裡與人家要錢?又憑什麼叫我相信妳呢?」我當時被他這樣一問,真的傻了。我開始問自己:「我憑什麼叫這些非親非故的人贊助我?又憑什麼叫他們去在乎我所在乎的事情呢?」我就開始跟自己說:「好好地在學校讀書就好了,幹嘛來這裡給人家受氣?快收一收東西回家吧!」

但是,又有另外一個聲音對著我說: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抱著質疑的態度來看待受苦貧窮的人,不相信這些贊助可以真的在他們的人生中,有那麼一點點的小改變。而如果這些贊助可以湊起來買一本書,讓尤干達小孩在課本裡學到「愛」這個字,以及它的意義,那他們長大以後,就不會想像現在這樣打打殺殺地,因為他們學習過,更了解愛的力量。

所以想到這裡,心中就突然有股力量告訴著我:「一定要讓他知道我的立場,以及我站在這裡的意義。」當下,我就真的拿出我所有的熱忱,來回答他有的問題以及不滿。就在我非常激動的同時,我看到他的左手伸進他的外套裡,結果我嚇壞了,想著我的小命應該不保了……。沒想到,他竟然拿出了20塊美元,偷偷地在我激動講話時,塞進我手上的箱子裡。我不敢相信地看著他,對著他說:「謝謝您!」而我這輩子鞠躬最彎的一次,應該也是給這位陌生人吧?!

我記得,當時我是很興奮地跑去跟我的同學講。雖然開心了好一陣子,但是過一下子以後,我又回想了整件事情的經過,我發現:讓我真正開心的,其實並不是那20塊,而是我對自己心中的那股莫名的勇氣而感到驕傲。我是願意用我全部的力量去幫助那兩位尤干達小孩,為自己所相信的事情而奮鬪。

也因為這個經驗,讓我永遠都會提醒自己教育的重要性。我常想:如果他們能夠透過學校來學習到什麼叫做永不放棄呢;如果他們在課堂上學習到什麼叫做「和平」這兩個字;或是我可以透過文字和信,來為那些失去親人的人們療傷,讓他們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人在乎他們。所以就是透過教育,讓他們先學習到文字的意義,再慢慢從人生中去體驗書中所教的。

我知道,這個「尤干達計劃」和世界上很多其他偉人在做的事情是不能相比的,我還有好多好多事情以及夢想等著我一一去實行。或許現在我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真心地相信:只要我有心去實現心中的那份熱忱,微不足道的計劃有一天,也會變成這世上前所未有的改變。阿彌陀佛!

*      *      *

劉耀銘:諸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我的名字是劉耀銘,我今天想要再跟大家分享一些我這個暑假去歐洲的一段旅程。

當時,我是跟姐姐一起去歐洲的,我們先從家裡飛到倫敦機場,再從倫敦機場轉機到比利時。

但是在這途中,我們其實碰到了一些問題:當時我們的航班到達時,比我們預訂的旅館時間早了許多,所以我們那天必須要在比利時的街上遊逛,因為當時旅館沒有位置給我們。可是在那邊我們碰到了一對夫婦,他們人很好,他們跟我們講說:在附近有一家旅館,在半夜一點的時候就可以開放給人家住,所以我們可以去那邊住。

之後,我們又到了德國的柏林市,當時我們有參觀柏林城,而這讓我想到了我們去年學的一些歷史,有關於希特勒對猶太人的大屠殺,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的。之後,我們又去了奧地利、威尼斯、羅馬、米蘭以及法國。在法國的時候,我們與去法國訪問的萬佛聖城僧團碰面了,當時我見到了一些我的老師。

在這次的旅行中,我學到了應該要永不放棄,而且我們應該要早點做一些計劃;就算碰到一些挫折,我覺得還是要很開心地在這場旅程中,因為旅程就是應該要非常輕鬆和開心地度過。阿彌陀佛!

因為我想要改變而改變

謝美儀、錢慧心、謝雨珊 講於2011年9月23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The talks given by the Girls School students on September 23 (Fri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謝美儀: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大家晚安!我的名字叫做謝美儀。我在這裡,歡迎你來聆聽我去年十一年級的經驗。

我不像英國國王喬治亞六世一樣口吃,但是我時常無法用言語表達我所要表達的感覺及心情。文字是人類的第一種溝通方式,然而我常常在辭海裡掙扎。我想大家都可以讀我的心。有時候,我只會提到我想法的一部份。由於自己懶惰,而不想對我的想法作更深一層的解釋,所以我常常只會回答個「yeah」,並且以為別人會明白我想說的話。然而,藉由改變我的溝通技巧,我現在變得比較有自信心去面對我的未來,也不再懷疑自己。這樣樂觀的態度,讓我整個心態都變了。我變得比較有耐心,也可以克制自己不去打擾別人。我漸漸蛻變成一位關愛及無法忍受任何爭吵的女孩。所以,透過自己與人互相溝通的進步,讓我了解到文字的力量,及對人類(包括我)正面的影響。

媒體傳布的影響,應該要是正面的。美國算是全世界最多廣告媒體的國家,我們都是被廣告包圍著,像是廣告看板、雜誌、傳單、網路、報紙、宣傳,還有一堆不同的廣告。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廣告對我的影響,或是它們運用特別顏色或情緒的表達方式,傳達背後的意義。廣告的背景、顏色、文字,及一些名人都擁有一定的力量去吸引顧客。

隨著我十一年級的時光消逝,我決定我要往大眾傳播方面走。我很意外大眾傳播在這世上擁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就像大部份的新聞報道,都是透過大眾傳播來傳達訊息給大眾的。媒體是我們物質主義的根源,我們長期暴露在媒體影響下,而漸漸地浪費。

例如說,我們渴望擁有最新的科技的唯一原因是因為,我們想要跟上最新潮流,即得到快感。在我所寫的《美國夢》作文中,我提到我要活得簡單自在而得到永恒的快樂。活得簡單是得到快樂的捷要。而我想要正面影響這個世界,或是改變別人的心態。

去年,我面對的最大挑戰,是限制自己與朋友們的交際。因為有些朋友時常會叫我給他們一些意見,或是他們會講一些他們的感覺。任何活動,好的、壞的,雖然覺得支持陪伴他們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當時我幼小的年齡無法分辨事實與八卦。我時常被捲入許多爭吵裡面,因為我允許別人跟我訴說給我他們的心情,卻讓自己跌入這些爭吵。

我也常常被找到與別人聊天,或是不知道怎麼好好地利用時間,並且被別人看成浪費時間這群人其中的一個。但是,現在我並不覺得我自己在浪費時間,因為我有更多的自信心講述自己的觀點。以前我覺得我被我們班的同學淹沒,因為我覺得她們都比我聰明。所以我無意識地把自己與她們對比,讓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感覺她們比較聰明,寫功課也比較快,我對她們來說,就像是一只螞蟻。

然而這些想法都在去年停止了。因為我擁有了新的想法。如果那天我沒有去上最後兩節英文的話,我或許現在還不知道我要做什麼。當我在找我有興趣的大學時,我就決定我要雙修大眾傳播和心理咨詢。我對柏克萊加州大學很有興趣,因為我想修的科系正好是那所大學的強項。我也在考慮其他的加州大學,因為他們有不錯的教育資源。從支持朋友、幫助朋友的經驗中,我從中學到如何表達得更清楚,讓人知道我的想法。我終於可以把我對社會貢獻的想法提升到更深一層。我知道,不意氣用事,也會跟朋友聊自己的問題和未來。我現在跟朋友敞開心胸,不再讓人家猜我的心思。我在表達方面有更多的自信,不再自己承受所有的不開心。語言建立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可以讓我自在表達我的想法的世界。

今年我參加模擬聯合國會議有一段時間,今年我是這社團的社長。從一開始,我是一個害怕演講的害羞社員。但現在,我是一個可以站在大眾面前分享我的看法和立場的女孩。去年,我在會議中代表一個國家,分享了我對保護生命的看法。另一個成就,是我在環境科學課中,我可以在廣播電臺中,把一些驚人的事實和環境保護重要性貢獻出來。這樣的方式,確實地表達出環境的重要性。學習溝通,讓我走出自己的世界,幫助社會,表達像思考的重要性,改變一切。阿彌陀佛。

*          *          *

錢慧心: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大家晚安!我的名字叫錢慧心,今年十二年級。今晚我在這想與大家分享我在這裡的經驗。

在空白螢幕的電腦面前正發呆的我,正在打算要寫申請大學自我陳述時,突然才發現我真正要畢業了。我即將脫離這些超級無敵悶,又厭倦的學校與宿舍行程,以後的我將是過著又cool,又精彩的大學生活。走到這裡,我的想法馬上停下來了,誠懇地問我自己,這些都是我要的嗎?在一個沒有約束的情況下,當一個完完全全不受控制的人。

三年前,我才是一位叛逆生,我可以與我未來的侄孫女說整整幾天幾夜的床邊故事。我經歷過的與其他人所經歷的不一樣。好比說,每個人的過去都是一張白紙,但我的是沾滿了烏漆麻黑的黑點。今天我竟然可以坐在佛堂這裡講法,而且還在這裡的女校上學。我好想大聲地向大家宣布,我因這個學校、這個環境,還有這裡的人而感化了。

理所當然地,起初剛來到這個環境下,我是掙扎的。記得我前兩年剛來到這裡時,我對完美這兩個字上癮了,感覺像是中了毒似的。我變得愛到處批評他人,而且宿舍也不例外。在我範圍的事情一定是要沒有一絲瑕疵,這是我那時做人的原則。

那時的我變得很挑剔、自大,及自我中心。每天我都必須得把這三樣東西餵飽。漸漸地,我發現我被它們征服了。它們把我變得越來越脆弱。相反地,我變得不敢在大眾面前表達我的心聲。我覺得大家好像會因為我在臺上的表現而批評我。這時候我才開始想要把我裡面的惡魔驅逐掉。可是偏偏心裡頭就會有一個聲音告訴我,這是人的本性,越是要改它,我就越是要變得越虛假。

時間匆匆地溜走,我在這四年裡感觸不少。比如說,電影、詩,外加聆聽最迷人精彩的故事,這些終於讓我找到最新的原則了。我特別喜歡陰和陽的道理。對我來說,它是一個很奇特的合體。仔細一看,陰陽這片圖片是以不完整的黑與白合在一起,而成了一個完整的圓形。這告訴我,人生就是因為不完美而完美;就因為這個道理,我們才會有完整的人生。從那天開始,我終於了解了瑕疵是人的本性。我們因為這樣才能在生活上面化解難題與挑戰。

可是,我們當然也要抱著正面學習的態度去面對路上的挫折。因為這個道理,我勇敢地在眾人面前表達我自己,也經常在大家面前給意見。因為這個動作,我感到自己是真誠的,感覺我可以與大家還有大自然融為一體。本人現在想獻上一位美國著名作家湯姆哈特的一句話:「只要我們容許,人生可以過得毫無意義。只要我們容許,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可以給自己的人生留下意義。我們的時間、體力和話語都可以當作世界上愛與希望的樂器。」確實,我們不應該處處只顧慮到自己,而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我們得把自己的精神與體力分給世界,才能成為它的一部分。阿彌陀佛。

*          *          *

謝雨: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大家晚安!我的名字是謝雨珊。我今年就讀十二年級。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經驗。

您可能無法想像,以前還沒有到這裡讀書的我,有多麼糟糕。想像一位一頭灰髮,皺紋籠罩著臉的老婆婆,在街上追著一位邊罵邊跑,並且從來沒有停止過奔跑的十二歲小孫女。現在,再想像一位乖巧的青少女坐在椅子上,滿臉微笑地,細細聆聽老婆婆的教導。很大的差別,對吧?這就是自從我來這所學校讀書之後,所有的差別。我改變不是因為不得不改變,而是因為我想要改變而改變。

在我小的時候,我通常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以前擁有的自由,老實說,比長大後都多很多。以前的個性讓爸媽操心,因為我只在乎我的朋友們,而其他的一點都不在意。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都覺得,朋友會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因為父母永遠都會在那裡,不會離開。我一直這麼認為,然而培德女中讓我改變了很多我的價值觀,特別是讓我想,當我跨入社會之後,到底要當怎麼樣的一個人。

因為我在這裡聆聽了很多各種不同的個人人生經驗,也漸漸了解一個人的個性,可以影響一個人多少。後來我才突然發現,過去這十五年來的我都是錯誤的。我從來不去聽任何人的意見或是道理。我從不去體會別人的心情,也不去了解別人會怎麼想。更悲慘的是,這十五年來我從不知道我是誰,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我不知道我想要做什麼,而未來的世界、未來的計劃也從來不在我考慮範圍內。

就這麼突然,自從來到這所栽培學生擁有良好習慣、學子如何做個有道德的人的學校就讀後,許多事情開始慢慢地改變。我在這裡找到我的快樂,卻也了解到以前的我有多麼地無知、幼稚。其實這是一所十分多規矩的學校。我可以感覺到慈悲心,而這種環境,也就是讓我改變許多的原因。

我還記得有次,我跟朋友走在路上,看到一位拿著拐杖的老太太,正緩慢地要過馬路。我與我的朋友趕緊衝過去攙扶著這位老太太,慢慢步行到另一頭的街道。「天哪,你們實在是太好了!我真的無法相信。」她很不敢置信地對我們說。頓時我們發現,這真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運用這學校教的倫理道德,去對待這個世界。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一天。

現在的社會中,人們常常忘記了最基本的倫理道德觀念。但我們培德女中的學生不一樣。我們不是只懂得這些道理,我們更懂得怎麼運用這些道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阿彌陀佛。

為臨終大考作準備

沙彌尼近紹 講於2011年10月28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Shramanerika Jin Shao on October 28 (Fri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阿彌陀佛!今晚輪到近紹來和大家結法緣,如果有講得不對的地方,請指正。最近是學校的期中考試階段,對絕大部分學生來說,最緊張的就是考試,最關心、最擔心的就是考試成績了。看著學生的樣子,我也感同身受,自己學生時代的情形又記憶猶新了。記得幾年前,考完最後一次試後,我如釋重負,真的很開心。當時真覺得、真以為自己把這一輩子的試都考完了。

殊不知,其實我所考完的只是學校裡的試,人生的試還有很多;開始修行後,沒有試卷的考試就更多了。現在回過頭來看看,不得不承認:其實學校裡的考試是最簡單的,因為大概都在意料之中。而沒有考卷、沒有練習題的考試才是最難的,因為讓人措手不及,無法準備。

從學生的考試,我想到了我們自己的考試。聖城每年都有很多次的大法會,每個月或者每隔一個月就會有一次大法會。這其中,年中三個禮拜的「萬佛寶懺」和年底三個禮拜的「禪七」,是時間最長的,也是很特別的。記得有些人把年底的三周「禪七」比作年底的「期末考試」,非常地重視。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一年中每一次的法會都可以看作是一次考試,是每一章的考試。「萬佛寶懺」呢,可能可以看作是期中考試,或者可以看著是為迎接期末考試而作的強化訓練。我們每天在佛殿的共修功課和道場裡的工作呢,則像是日常的上課學習。平時碰到的各種境界呢,則像是突擊的小測驗。而所有這些學習和考試,其實都是在為我們的「臨終大考」作準備。

雖然我的這幾個學生都很用功、很認真,我還是不時地叮囑她們:要好好預習、好好學習、好好復習、好好準備考試……,等等,好像只有那樣才算盡到了做老師的責任。不過,有時候我也問問自己,在督促別人的同時,有沒有也督促一下自己呢?自己有沒有照顧好做一個修行人的本份呢?有沒有在為自己的考試做準備呢?能夠把自己的「期末考試」考好嗎?很遺憾!答案好像都不是肯定的。

說到臨終的考試,有很多古來的大德都能夠來去自由,願意何時往生就何時往生,也就是說,他們的考試是帶著標準答案的,隨時考試,隨時就得滿分。譬如接下來的故事裡的道悅禪師。

這個故事其實是講關於岳飛的故事,在北宋末年中國有一位民族英雄,名字叫岳飛;他幼年喪父,母親很賢惠,母子兩人相依為命。青年時他去投軍,母親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以提醒他時時不要忘了挽救國家民族的志願。

那先講一點當時的時代背景:當時金人入侵北宋,占領了當時的汴京,也就是現在的開封,並捉拿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到北方去。然後,康王趙構就在杭州建了國,成立了所謂的南宋,自號為宋高宗,用秦檜作宰相。當時,朝廷裡文武兩派,意見不合:文人主和,武人主戰。

那麼,在戰爭方面呢,岳飛大破金兵於朱仙鎮,也就是離汴京很近的朱仙鎮,有直搗金朝的首都黃龍的壯志。可是,不幸被秦檜所嫉妒,秦檜就用了十二道假金牌召他回京城。因為岳飛有「忠君愛國」的思想,於是他就奉命班師回京。他過長江時,經過了江中的金山寺,於是就去拜訪那裡的道悅禪師。

道悅禪師就勸他不要回京城去,在金山寺出家修行,這樣就可以免是非。可惜,岳飛他將生死置於度外,認為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沒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所以拒絕了道悅禪師的一番好意。他要回去的時候,道悅禪師就作了一首偈頌給他,偈頌是這樣說的:「歲底不足,謹防天哭。奉下兩點,將人害毒。」

岳飛回杭州後,秦檜用「莫須有」的罪名,就使岳飛父子都下獄了。臨刑時,岳飛才了悟道悅禪師那首偈頌的意思。那年的過年是十二月二十九日,同時天降大雨,岳飛在獄中聽到雨聲,知道大難臨頭,想起道悅禪師的讖言終於應驗了。「奉下兩點」,就是「秦」字,後來,他果然被斬於風波亭。

後來,秦檜就問監斬的人說:「岳飛臨刑時,有沒有說些什麼話呢?」監斬的人就說:「哦!只聽他說:悔不該不聽金山寺道悅禪師的話,所以有今天的下場。」秦檜一聽大怒,就派何立去金山寺,準備要捉拿道悅禪師。

那道悅禪師他頭一天在定中,就曉得了這段因緣,於是留下了一首偈語;寫完之後就圓寂了。偈語是這麼說的:「何立自南來,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幾乎落他手。」第二天,何立果然來到金山寺,但是老禪師已經圓寂了。這個公案說明: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控制生死、來去自由,願意何時往生就何時往生,生死操縱在自己的手中,不受一切的限制。

而我們凡夫眾生呢,從曠劫以來常在生死,未得解脫。正如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所說的:「人間天上,此界他方,出沒萬端,升沉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獄、畜生、餓鬼。」有的時候跑到人間來做人,有的時候又升到天上去了;做了善功德就升到天上去,造了罪孽過就又墮地獄了:總是跑不出去這六道輪迴。在《勸發菩提心文》裡,在講到發菩薩心的第六個因緣,念生死苦時,對這種輪迴之苦,又很形象、生動地描述。

有一個叫「愚生死長」的故事,故事很長,這裡沒有時間(全部)講,在那個故事的最後,佛陀說了一首偈頌,接下來就講講這首偈頌所引出來的一個小故事。這首偈頌是這樣說的:「不眠夜長,疲倦路長,愚生死長,未知正法。」意思就是說:失眠的人感覺黑夜很漫長;疲乏的人走一里路,就覺得非常的地遙遠;愚癡的人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長久地在輪迴的圈子迴轉,那是因為不知道正法的緣故。

佛陀說的這首偈頌,後來編入了《法句經》裡,比丘們有時候就會誦念到這首偈頌。有一次,有一位婆羅門從寺廟前經過,他聽到有人背誦這首偈頌,最後兩句就很深刻地印在他的腦海裡:「愚生死長,未知正法」,他不明白究竟是什麼意思。這婆羅門是城中的皇族,不但富有,而且又有美貌的妻子,與生俱來已擁有了一切。

他在心中翻來覆去思量這首偈頌,終於有一天他跑到廟上去,希望對那首偈頌的含義知道多一點。他看見很多僧人圍著佛陀,就恭敬地禮拜,問道:「佛陀!將來有多少位佛會出現於世界呢?」佛陀回答說:「將有恒河沙那麼多佛出現於世。」婆羅門聽到有那麼多佛會出現於世,便很高興地說:「好極了!我將有機會大做佛事。」他滿心歡喜地向佛頂禮告別。

在路上他又想起:「哦!我只問了佛陀將來有多少佛出世,就忘了請問佛,以前曾有過多少佛出世呢?」於是,他便轉回廟裡,頂禮佛足,請問佛陀這個問題。佛就回答他說:「數目也是如恒河沙那樣的多。」婆羅門聽到,不禁不安起來,心想:「我怎麼能錯過這麼多明白真理的機會呢?過去已經有這麼多佛出現於世,但我仍然在輪迴中受生死。我可不能再錯過恒河沙數諸佛,一定要開悟。難保來生再生為人,還是把握今生遇到佛陀這個機會吧!」於是他發心出家,成為僧人後精進修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如果我們真正為了了生脫死而發心修行的話,那麼我們的修行必定會有所成就的,正如這故事中的婆羅門。記得在蕅益大師的《寒笳集》中,看到這樣一段話:「若真為生死持戒,持戒亦必悟道;真為生死聽經,聽經亦必悟道;真為生死參禪,參禪亦必悟道;真為生死營福,營福亦必悟道;專修一法亦悟道,互相助成亦悟道,以因地真正故也。若想做律師而受戒,想做法師而聽經,想做宗師而參禪,想有權勢而營福,則受戒、聽經、參禪、營福,必皆墮三惡趣。」讓我們牢記大師的話,只為生死而修行。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