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不一,不生淨土

比丘恆哲 講於2011年12月23日星期六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Je on Dec. 23 (Satur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各位善知識,大家阿彌陀佛。今天輪到恒哲跟大家結法緣。

很抱歉,在這裏跟大家打閑岔。開始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我一位師兄弟,上人曾經帶她到極樂世界去的情形。

這是十多年前,她還是沙彌尼的時候。每一次法會的回向,雖然她很誠懇,也很恭敬,可她並不是很專一地在做。好幾次後,有一天晚上她就夢到上人了。上人在夢裏,也沒有責備她,也沒有開示她,只是很慈祥地問她為什麼不想去極樂世界?因為上人心念的力量,勝過言語,所以這位法師她可以從上人這關切的表情,就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

她就跟上人解釋說:“因為我不喜歡蓮花。說實話,我覺得蓮花很難看。我比較喜歡蘭花。所以如果我要到極樂世界去呢,我腳下踩的,我所看到的,都是我不喜歡的花,那我寧願留在娑婆世界。而且我覺得人間很有趣,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我都還不知道。”後面這兩句聽起來很熟悉對不對?我們都有這樣子的心:很多事情我還不知道,我還想嘗試。上人很有耐心地聽完她的解釋,就告訴她,“極樂世界的蓮花,其實和娑婆世界的蓮花不太一樣的。”他可以帶這個尼眾去看看,看看她喜不喜歡。

然後,上人就好像爺爺哄著孫子一樣地,把她帶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房子都在半空中,就像宮殿一樣。可是那個材質,卻像水晶一樣地透明,帶著清涼的光。每一棟都有不同的顏色。她覺得很難用我們世間的語言來描述不屬於世間的東西。蓮花,不只像他所說的不太一樣,其實是很不一樣的!青黃赤白的這些色調,也不是我們塵世間的色系。再加上這些散出來的光是漸層的,漂亮地讓她捨不得踩在腳底下。

看到這樣殊勝的景色,她當下真正地瞭解到――由佛清淨功德所成就的莊嚴、殊勝,才是真正的實學。比較之下,我們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科技,就完全顯得是非常地脆弱和鄙陋。然後上人帶著她四處地看,直到她覺得很開心,這時候師父才問,「願不願意求生西方啊?求願往生哪?」

師父有一首偈頌說,“你念佛,我念佛,你我念佛為什麼。”大家記得下一句嗎?「了生死,化娑婆。」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念佛呢?就是為了要了生死的。

怎麼樣了生死呢?我們的生死的根本是什麼?古人說「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

所以,憨山大師,他勸現在念佛的人,心要知道,愛是生死的根本。現在念佛,我們念念要把這個愛根斷掉。我們在這個日常生活當中,雖然在念佛,可是我們眼中所看到的兒女、子孫,或是配偶,家裏的財產,種種,一切一切,沒有一件不愛的。就好像我們整個人生在火坑裏面一樣。愛是主宰,念佛是皮面。愛是生死的根本。生死的根本不是只有一生來的,而是兩生、三生、四生、五生,乃至無始劫以來根深蒂固地,造成了我們現在的生死。所以如果現在不知道要斷這個生死的根,連我們生死的根都不知道,我們怎麼能夠了生死,求生西方呢?因此,要知道我們為什麼念佛,念佛就是求生淨土。求生淨土就是不要再輪回,不要有生死了。所以對於生死的根,大家一定要有一個很深切的認識。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生死的根,那我們一邊在念佛,一邊任著我們生死的根增長,那這樣子的念佛是與生死兩不相關的。所以,就是說,我們怎麼樣能夠把一切都放下,知道這個生死的苦。當我們能夠念這個生死的苦,了生死的心能夠切的時候,我們每天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觸的呢,就會有另外一番的境界了。

另外呢,還有一句話呢,也有人常常說,就是“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我們念佛不能夠專一其心,都是因為我們有愛。如果能夠把這個愛放下,那我們就比較容易專一其心了。如果我們要把這個心裏的愛欲放下,我們就要想辦法能夠專一其心。專一其心是不容易的,因為我們心裏頭有很多的東西。有一件東西不能忘記,都是因為我們有這個愛。有一個念頭我們不能忘記也是因為這個愛。然後有一個愛存在我們心裏的時候呢,我們的念就不能夠專一。那有一個念不能夠專一的時候呢,怎麼樣?我們就是二心、三心、多心。然後呢,就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了。

雖然在這邊講這個愛,其實恨也一樣。恨是從愛來的。如果你心裏頭有什麼恨的物,或者恨的念,或者恨的人,那在臨終關鍵的時候,也會阻礙。我講一個故事,這是發生在一九九九年,不記得是耶誕節的夜晚,或者是新年的夜晚。那時候我在溫哥華,有一個女士她從義大利回來,打電話到廟上,因為她的母親快往生了。她說她不知道怎麼辦。我們不認識這個人,可是因為她說她的母親要往生了,她不知道要怎麼辦,我那時候就說,好吧,就去安寧之家去看她。到那邊呢,你知道一個人,她在安寧之家已經很瘦弱,我不認識這個人,怎麼辦?我就開始陪著她念佛。我念佛,她完全都不出聲音,然後,念了一陣子佛沒有反應,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在幹什麼。最後,我就帶她懺悔。……在我到安寧之家的時候,這個女兒在等我,她叫計程車到廟上來接。我們去的時候,她就告訴我說,“我的母親,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門口,人家告訴她說,你還沒有學到,所以你還要回去。”因此,我才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辦法可想的時候,她還沒有學到,她已經到了極樂世界門口,看,就差那麼一點點。那我就帶她念懺悔偈頌,“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然後我就拜一次。她當然躺在床上不能拜。我就這樣子說了三次,然後我就跟她說,“現在你心裏頭忘不掉的那個事情,你在想的那個事情,就是障礙你不能去極樂世界的原因。不管是什麼,一定要放下。能夠到了極樂世界,將來回來,再來接你家裏頭的人一起去。”說完了以後呢,我又念了一段時間佛,然後就出來。出來後我在會客室裏,就聽到說,關於這個人的過去,她都是做了很多好事。這件事情就過去,我們又回到廟裏。等到過了幾天,禮拜天的早上,她的女兒就打電話來,非常地興奮。為什麼呢,她說,“我的母親今天早上往生了。”然後她說,“法師,很奇怪,她真的是在笑。”我說,“不奇怪,我們常常聽到,如果能到極樂世界去的人,都是含笑而去的。”這個女兒那晚在會客室的時候告訴我,她說,“今天下午我跟我先生一起去房間看我母親的時候,我母親以為我先生是她以前的先生,所以就罵了他一頓。”所以呢,我才知道,為什麼臨終她不能夠放下,一定還有這個牽掛。不管是恨,還是愛,就是我們的情牽, 牽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不能自由的。那這位母親可能學到了原諒,不管這個人過去做了什麼事情,她有一念的懺悔的心,然後她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管是如意的還是不如意的,都要把它看淡。我們念佛,就是希望將來能夠往生。如果我們對所有的境界,我們生活裏頭的這些境界,我們都看得這麼實在,這麼重要的時候,它就不空了。如果它不空,那我們的念就不能變成一個,就不能得到一心不亂。如果我們看到這些境緣都是因緣和合的,所有的這些分別假相,都是因緣而有。因緣沒有的時候,這些境界、這些假相,也都沒有了。就像今天中午上人在錄音帶裏頭的開示,也是告訴我們,提到須菩提。為什麼我們念佛跟須菩提有關係呢?就是說,我們不能夠解這個空,因此這一切在我們的心裏頭都很有分量。當這些我們覺得很有分量的事情、人、或者是東西,在我們心裏頭有影響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辦法專一其心,也不能夠一心不亂了。所以,瞭解這一切一切,都是虛幻而有的,那我們的這些情呀、愛呀,就能夠不空也空了。到那個時候,“愛不深”的時候,自性的這個彌陀,這個本心就會現出來,那時候念,就能夠成一。

那麼我有聽到,有些人在這裏打七,有一些念頭不能夠忘記。比如說這個維那師怎麼樣啊,好像做的不好,或者是那個地方又不對。我們在這裏,大家同修,到這個道場來吃苦,已經苦了兩個禮拜,明天最後圓滿了。希望大家能夠把萬念放下,好好把握住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在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裏,講到很多因緣發菩提心。比如說我們要念生死苦,還有懺悔業障。在我看來,對這個念佛的人,雖然念佛很容易,但是我看過一個人,這個故事我以前有講過,太長了,今天我沒有辦法再說。我只要提一點,就是,有一個人一生念佛,懺悔也有做。但是到臨命終時,冤親債主來的時候,本來是念“阿彌陀佛”的,就改念“消災延壽藥師佛”,他就不要念“阿彌陀佛”了。因此,我們念佛的人,都應該在拜懺的時候,或者是你不參加拜懺的儀式,自己每天做功課的時候,都要懺悔業障,而且須是真心懺悔。

所以我們也不知道自己過去做了些什麼惡事情,也不確定在什麼時候,可能在最緊要的關頭會現出來,障礙我們,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因此我們在拜懺的時候,大家都一定要很誠懇。最後,祝願所有的蓮友都能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母親往生前的實錄

沙彌尼近殊 講於2012年3月2日星期五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 by Shramanerika Jin Shu on March 2 (Friday),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今天輪到沙彌尼近殊練習做報告,如果有講的不如法的地方請各位慈悲指正。

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一個親身的經歷,是一個往生實錄,六年前在接觸第一本佛教書籍之後呢,我才了解到原來我們的種種不如意,都是因為自己往昔所造的業而感召的,當時真的忽然間明白了因果循環的道理以及業障的可怕,然後再從一片光碟裡頭看到種種殺生的果報,原來「欲知世上刀兵劫,且聽屠門夜半聲」,當下我就對自己說我不吃肉了,我發了這個願之後呢,我當然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能和我一樣吃素不再造業,尤其是那時候正在受著病苦折磨的母親,學佛之後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她,其實母親因為她已經老了,不曉得各位還記得嗎﹖我上回在結法緣的時候我講述了母親扔磚的事,由於家庭環境的關係她也沒有辦法上學,她認識的中文字只有三個,就是她的名字,所以她的工作呢都不是一般辦公室的輕鬆工作,上回我說除了她在工地做零工之外,她從事的工作都是一些比較低下的粗重活,譬如說給產後婦女做陪院,端屎端尿的,做洗衣工人、菜市場工人、小販等等等等。

母親背後的偉大故事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正因為她早年的忙碌奔波導致她體力不支,1997年她中風入院,相隔9年之後,2006年她二度中風,在她中風前的二個星期,她就嚷著她頭很痛、很重,沒有胃口吃而且一直在吐,當時母親是住在哥哥家新加坡,而我卻是在相隔300多公里以外的吉隆坡工作。

在母親入院的當天,我不曉得為什麼自己的心情卻是很不安、睡不著。一直到凌晨3點多接到姊姊的電話,姊姊說在晚上8點多的時候母親一直吐個不停、頭暈,家庭醫生說懷疑她可能是中風,於是就給她做了一個抽血化驗,報告隔天下午才出,當母親從診所回來的時候,她還是很不舒服,到了晚上10點多她又再次吐了,這回吐的是白沫,母親在廁所吐個不停之後就沒出來了。打開門一看,當時母親是坐在馬桶上,而她的一邊的身體是靠在牆壁,她就是這個姿勢,在這個時候家人就把母親扶回房間躺下。

各位請注意,現在我想讓大家知道,這個動作是不對的,因為中風是微血管破裂,這個時候是不能夠移動她,否則會加速微血管的破裂,而如果在這個時候又急著把她送上救護車,到醫院去急救,而一路上的顛簸上下救護車等等等等的動作,恐怕還沒到醫院,腦部的微血管已經差不多破了。這個時候應該做什麼呢?這個時候第一要保持鎮定,如果說中風這個人,他的位置不是很穩定會跌倒的,就把他安置在一個安穩的地方,然後用針給他放血。可是各位,很慚愧,以上不該做的動作我們都做了,而且一個都不漏。

把母親送往醫院的加護病房,當時她還有一點清醒,醫生做了腦部掃瞄,確定是中風,就建議以注射藥物來控制,如果明天早上10點以前媽媽能甦醒的話,那就是藥物有發生作用,如果沒有醒來的話她就永遠成為植物人了。醫生就提醒趕緊請家人親友來見最後一面吧,聴到醫生這麼說,家人才從慌亂中清醒,於是才撥電話給我,叫我趕快回去。

在和姊姊通了電話之後,我就馬上唸佛給母親回向,我默默的告訴母親,妳一定要等我,明天一早我就會坐飛機回去見您了,我一直不停的告訴她,妳一定要等我,為什麼呢?因為我有很多很多的話要告訴她,我要把我學到的佛法分享給妳,我要把阿彌陀佛、把極樂世界讓妳知道,讓妳認識,我還要帶妳去登彼岸、紫雲洞,那兒的法師、老居士們都會說潮州話,妳一定能和他們溝通。妳也可以在那邊學做素菜,法師們會教導妳,怎麼樣能夠臨終走的自在,走的有把握。當時的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做後悔莫及了。

隔天到醫院的時候,我看見母親她已經沒有辦法睜開眼睛了,碰她叫她都已經沒有反應了,她已經是植物人了,醫生說她的情況非常的危急,你們一定要有心裡準備。聴了醫生的話,便收拾心情,我這時候得分秒必爭,因為她隨時會走。我知道母親這個時候一定很慌,我便告訴她,媽妳不用擔心,哥哥和姊姊都已經組織家庭了,相信妳應該很擔心我,不要為我操心,因為我現在已經學佛了,學佛之後我的生活充實到妳無法想像,而且我現在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生活自由自在,妳就放下吧!妳就隨阿彌陀佛去吧!還有,老家漏水的屋瓦已經維修好了,我會去打點一切,妳不用擔心。我能夠想到她無法放下的就是這些,由於我當時才剛剛學佛,對極樂世界坦白說也不是很了解,除了把自己懂的告訴她之外,我還撥了越洋電話去請問法師和佛友們,他們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就照著他們教的一一都給母親說,我不曉得她聽得到嗎?我就不停的說,因為她都沒反應。

就這樣,我日夜守護著她,給她唸佛給她誦經,她的病情都沒好轉也沒惡化,所以就從加護病房轉出來,天天看著護士給她抽血、打針、插管、抽痰,雖然她不會喊痛,可是我們都看見她皺眉頭的痛苦表情,她的手到處都是瘀青,這不是活受罪嗎?在她第四天入院的時候,姊姊隨我一同來陪媽媽過夜,我就在媽媽的床前和姊姊介紹了我認識的極樂世界,姊姊梯聽了非常歡喜,我們姊妹倆小心翼翼的把母親的眼睛撥開,讓她看看西方極樂世界的接引圖以及阿彌陀佛的莊嚴像,希望她能夠看到。之後我們就開始誦經跟唸佛給她,很奇怪?當天母親的臉很紅,我們還以為她發燒了,可是護士說沒事體溫比一般低,現在想起來,也許當時母親她也一直在學著和我們唸佛吧!所以才會臉色紅潤好看極了。

我決定回老家看一看,順便收拾整理一番,看看母親到底還有什麼放不下嗎?回到老家,各位您知道我發現了什麼嗎?我發現了一筆現款,然後我就回醫院,我就告訴母親說,妳的老家我已經幫妳整理好了,漏水啊妳擔心的事我也都已經處理好了,不用擔心。然後我就偷偷問她:「妳怎麼搞的?把我給妳的零用錢都不存在銀行反而用擦腳布包著,然後把它塞到廚房的洗碗盆底下!」我可以想像如果當時母親她能夠開口說話,她一定會說:「老人家的錢放在銀行,如果需要用的時候還得麻煩別人去拿、麻煩別人提領太費事了。」她就是我的母親,就是這麼傳統。

到了第七天,由於我工作的關係,我被迫要回到工作崗位。在離開醫院之前,我也一樣到她的床前跟她說:「媽,對不起我現在要回吉隆坡工作了,因為老闆拒絕我申請的延長假,可是妳不用擔心,妳一樣天天唸佛,我會天天唸佛回向給妳,星期五下班之後我就馬上飛來了。」

在她入院的期間,對她講話她都沒有反應,眼睛都是緊閉著的,可是當我跟她講了這一席話之後,妳知道我看到什麼嗎?我看見母親她在流淚,天啊!原來這些日子以來,跟她說的話我都沒白講,她都有在聴。

好時間到,我今天結法緣就講到這,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媽媽臉上的汗水

阿彌陀佛慈悲願力

比丘尼恆禪 講於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Chan on Dec 22 (Thur),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法師:今天輪到恒禪跟大家結法緣。今天我要跟大家結的法緣,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因為在香港的時候,我們拜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用唱誦的,所以印象很深,也很法喜。而且這個四十八願也是法藏比丘所發。他每一願都是要接引眾生成佛的願,所以每一願都是很重要,很殊勝的。

《佛說無量壽經》裡面,有一段經文說:過去久遠劫錠光如來出世,次第到五十三佛,第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那個時候,有一個國王聞佛說法,心裡就很歡喜,就棄國出家,號曰法藏比丘。世自在王佛就給他說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國土之莊嚴粗妙及國人善惡。法藏比丘聞後也睹見所有佛剎的境界,因此發了這四十八大願。

我記得上人在《百日禪》錄音帶提到說:「假如這個地球不毀滅的話,500年過後,我們的世界是怎麼樣的呢?」他說:「假如你要吃麵包的話,你不用去烤,只要從空中拿出它的一些要素,把它摻合,那你就可以變出一塊麵包來吃了。」

還有一段中,上人也說:「假如要吃雞肉的人,吃雞肉的人呢也是同樣不用養雞,也不用殺生,也是從空中裡面取出固定的要素,給它摻合就變成一隻雞,就有雞肉可以吃。假如你所需要的任何東西都從空中裡頭組合,就可以成形了。」上人就問:「這個世界妙不妙啊?」那你們說妙嗎?就類似天上了啊?也可以說類似一些淨土。那上人說:「很妙!但是呢,有個世界比這個500年後的地球更妙的!那是什麼呢?就是極樂世界。」在禪七裡頭,上人說:「所以大家要念佛,以後可以到比500年過後的地球更妙的--極樂世界去。」

這四十八願裡有兩組很特別的。第一組是發的十一個願,法藏比丘說只要往生到我淨土國的天人,他們會怎麼樣呢?有第一個願是說,他們的身體是金色的。第二願就是,我國天人的形色是相同的--沒有男、沒有女的,完全一樣,也沒有高矮、沒有醜美之分等等。

那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願,就是都有宿命通、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第十個願呢,所有的天人都不會貪著他的身體。第十一個願就是淨土的天人他們都住在定中,還有可以證到寂滅之樂,就是常常住禪定之願,證寂滅之樂,不像我們在人間這麼辛苦,坐禪比較苦一點。然後第二十一願,就是淨土的天人絕對具足三十二相。第三十九願說,淨土的天人,他們的樂好像漏盡一樣的樂。他希望投生他淨土的天人共此十一個願。

另外一組也是十一個願,就是:法藏比丘發的第三十四願說:假如眾生聞我名者,能夠得到無生法忍。第三十五願就是可以脫離女身。第三十六願很特別的,就是說假如是菩薩的話,聽到這個阿彌陀佛的名呢,必成佛道,一定能夠成佛。然後第三十七願,就是聞阿彌陀佛名的天人,他會很恭敬、自敬。第四十一願,聞佛名者諸根無缺,就是不會缺哪一根。第四十二願,可以得到清淨的解脫。第四十三願,得聞阿彌陀佛的名,可以得到殊勝的妙服。第四十四願,可以得到具足的德本。第四十五願,普等三昧。第四十七願,得不退轉,永遠不會退墮。最後一願第四十八願呢,是可以得到三法忍,就是生忍、法忍跟無生法忍。

我們今天在座的諸位都是很幸運的,也很有善根,都是特別來念佛,那當然也多聞佛的名號。那我們就應當具足了很大的信念:有朝一日臨終後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去。

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上個星期一我去看牙齒,在牙醫診所見到一條母狗,長得很漂亮。牠的主人抱著牠,說牠懷孕了,去做過掃描,說是懷了六胎,就是六隻小狗。我們看到那隻狗,沒有徵得主人的同意,就馬上給牠打了三皈依,然後就給牠念佛……。那隻狗好奇怪哦,牠哭了,流了好多眼淚,一直流眼淚。那我們也順便為牠肚子裡的六隻小狗,也一起打了三皈依。

後來我們問牠的主人:「這些小狗出生以後,妳會怎麼處理牠們?」她說:「賣掉啦!」要把小狗賣了。她說:「要是生下公的小狗就賣1500元,母的小狗就賣2000元。」我們問:「怎麼母的賣那麼貴呢?」她說:「母的會再 produce(生產),繼續生小狗。」「啊!」我說:「怎麼賣狗賺錢呢?」這個主人其實也很愛她的小狗,她說:「小狗被賣掉過後呢,那小狗被抱到(動物)診所的時候,牠們會互相認識,小狗狗會記得牠的媽媽,牠會有感覺--是牠的母親。」

從此我們可以知道,也很感慨動物都沒有機會聞佛號!幸虧牠有個知覺,所以當聽到阿彌陀佛名號,就流眼淚了。所以,我們在座的人道眾生要很感恩,可以在萬佛城打兩個佛七,所以要十分感恩。

我常常聽上人說:「這個七啊,打七、打七呢,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那我想我們凡夫是不能體會的,所以不要錯過。有七呢,就到萬佛城來;什麼七都好,觀音七也好,彌陀七也好,都盡量到萬佛城來參加。

除了這兩組各十一個願,另外還有五個願,是高僧們跟上人常常提起的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第三十三願。第十七願就是「我的名號諸佛稱讚」。就是法藏比丘說阿彌陀佛的名號呢,所有的佛都稱讚的。乃至於我們的《阿彌陀經》有說:十方諸佛都伸出廣長舌相,讚歎阿彌陀佛聖號。

第十八願,假如至心信樂阿彌陀佛的話,你每天可以用十念來稱「阿彌陀佛」,你一定能夠往生,這是給很忙的人可以十念必生。那第十九願,只要你有發這個往生的心,那臨終的時候聖人就會來接你。第二十願,假如你願意生到極樂世界的話,沒有得不到的,一定會滿你的願。第三十三願呢,假如蒙佛的光,身和心是很柔軟的。

上人念佛是很有功夫的。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上人有一尊佛像——阿彌陀佛的像,是從東北帶到香港的時候,本來準備供奉在西樂園寺的。早年的時候,上人常常禮拜這尊佛像,因為上人很誠心很清淨,就把這尊瓷造的佛像漸漸地拜到奇跡出現,變化了--就是由雪白色的那個瓷質的佛像,拜成了淡玫瑰紅色,就好像真人一樣的。你們現在可以抬頭來看,就是這一尊,就是這一尊呵!這是照片,那也好呵!

我就請人印了一萬張照片,這一萬張照片的背後附上了一些文字有關上人教我們「十念法」的內容。就是早上起床梳洗過後,以及晚上臨睡前,向西方跪下來,就頂禮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海眾菩薩、宣化上人各三拜。然後,誠心地一口氣十念「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盡一口氣為一念,共念十念,稱之為「十念法」。

就是一口氣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念到你這一口氣結束,這叫一念。接著就是用第二口氣來念,一共十念。在你睡覺前,或者早上醒來的時候念,這叫「十念法」。

宣公上人說:假如能夠每天早、晚至誠懇切地修這「十念法門」,臨命終時必蒙佛接引,決定往生。這是給忙的人呵!不忙的人一定要多念,不要只念十聲。因為上人開示說,假如你念的佛號越多呢,品位會越高。當然也要具足昨天我們聽聞信願行的種種條件,再加上我們昨天也聽到上人說:「我要造活佛、活菩薩、活祖師。」說他是造活佛、活菩薩、造活祖師的工程師。

那從另外兩段的開示,我們可以看到,上人在《華嚴經疏》裡說:「我告訴你們一句真話,我最歡喜的事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我睡覺的時候也念南無阿彌陀佛,做夢的時候也念南無阿彌陀佛,站著的時候也念南無阿彌陀佛。任何時候,前後左右都被阿彌陀佛佔滿了,因為阿彌陀佛要和我合成一個。」從這個開示,你就可以看得出來念佛的功夫。」

另外還有最後一段,是在結束時跟大家說的,上人說:「念佛的人就是佛,心心念念都是佛,久而久之就成佛。參禪的人還談不到就是佛,因參禪是在找佛,還不敢承擔我是佛,還在那裡參『念佛是誰』,找來找去就向外跑了。但是念佛呢,就是佛回來了,回到自己心裡,不必向外找。念佛就是和佛打成一片,決定往生西方。你念佛,佛就念你,結果就成佛了。這就是念佛的妙!」OK!好不好啊?

往生凈土的十大利益

朱果翔講於2012年2月15日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John Chu on Feb 15 (Wed), 2012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各位佛友:大家晚安!弟子法名朱果翔,今天輪到我來做報告。

昨天中午午齋的時候,親光師希望我能晚間練習做報告。其實是實實在在不會講法;那麼,既然這個制度是大家輪流上來,我只能引用高僧大德的開示。這些內容都是兩位大德的開示。今天晚間引用的就是宋朝慈雲懺主的《凈土文》。我們晚間咒心之後,每天念的《凈土文》有好幾個版本。我們課誦本裡頭就是慈雲懺主作的《凈土文》,但是今天晚間我要引用是,他講求願往生凈土的十大利益。道源長老在講解《彌陀經》的時候,特別引用慈雲懺主的這個十大利益。

師父 宣公上人知道道源長老講法很好的,在臺灣是講法第一,所以萬佛城的道源堂就是紀念道源長老。今天晚間的內容,我完全都是引用兩位大德的。我們晚間那個《凈土文》一開始,就是「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凈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凈土……」,就是這個一部分,每天晚上都這樣念。

現在就介紹這個發願往生凈土的十大利益,是慈雲懺主講的。

第一個利益,就是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不常遇見佛的苦,不常值佛的苦,那極樂世界呢?花開見佛,常常有能夠親近佛的樂。

我們娑婆世界第一種苦就是不容易見到佛,釋迦摩尼佛八十歲就入涅槃了。那麼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彌勒佛才會下生;等這麼久的時間,娑婆世界才有佛再出世。可是彌勒佛只來開了三次法會,即龍華三會之後,又入涅槃。所以娑婆世界想要見到佛,實在很困難,這就是不常值佛,不常遇見佛的苦。極樂世界就沒有不見佛的苦,而有常常見佛之樂。我們眾生,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蓮花一開就見到阿彌陀佛,所以有常常親近佛的快樂。

第二個,就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不聞說法之苦,那麼極樂世界,水鳥樹林,皆宣妙法之樂。

娑婆世界不見佛,不聞法,是最大的苦惱。我們見不到佛,但是假如能夠遇見善知識,講經說法給我們聽,那也好;可是在末法時代,想要親近一位善知識,聽經聞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不聽聞佛法就不會明白佛理,那就不會修行,所以娑婆世界有不聞佛法的苦惱。極樂世界不但有佛菩薩說法,連水流的聲音,鳥叫的聲音,也都在宣暢妙法。樹林裡的七寶樹,被風吹動響起,還是說法的聲音,水鳥樹林皆宣妙法。所以極樂世界沒有不聞法之苦,只有常聞法之樂。

第三個是娑婆世界有很多不好的朋友,「惡友」,會牽纏我們這個苦。極樂世界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之樂。

惡友就是使你不能聽經,不能聞法,不能修行,這樣的朋友,處處阻撓你精進。反過來,善友就是善知識,也包括我們同參道友。為什麼佛經上不把善友跟善知識分清楚?因為輩份高的人,我們不容易親近,而輩份相等的同參道友,容易相處在一起;若能親近一個善友,他也就是一個善知識了。比如你交到一個歡喜研究佛理的善友,就會受到他的熏習;受到他的影響,就會研究佛理,這樣就幫助你用功修行,所以選擇朋友是很重要。但是在娑婆世界,惡友很多,善友很少。若生到極樂世界去,只有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全都是善友,全是善知識,自然就會熏習,使我們進步,只有這一種快樂。

第四種,就是此土,在娑婆世界修行,有群魔來惱亂的這個苦;在極樂世界有諸佛護念,遠離魔事之樂。

娑婆世界的魔事很多,包括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等等。你不用功修行,魔境不現前;一發了道心要用功,魔事就來了,結果把僅有的一點點道心也給磨退了。娑婆世界就有這樣的群魔擾亂之苦;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諸佛常常護念著你,使你遠離一切魔事。生到極樂世界,便永無魔事這個快樂。

那麼第五點,在娑婆世界,輪迴不息,有這個輪迴之苦;在極樂世界,就橫截生死,永脫輪迴之樂。

在娑婆世界最大的苦惱就是六道輪迴;若是墮到三惡道,是苦不堪言的。假如修的善業多,可能不會墮入三惡道;但是就算不會墮入三惡道,能夠生到人道、天道中,也不是那麼好修行的。因為我們今生修行了幾十年,在三寶門中,培了一點福;生到天上,又被天福迷了,再也不想要修行,這樣還是會墮入三惡道。假若沒有升天,而當一個大富大貴的人,也是一種障礙,因為富貴修道難。如此一上一下,一下升天,一下到人道,一下又墮入三惡道,所以娑婆世界就有六道輪迴這個苦惱;生到極樂世界,則橫截生死,把無量劫的生死給截斷了。

這有一個比喻,就是說,其他法門的修行是豎出三界,豎著往上一步一步地走;念佛往生西方,稱為橫超三界,好像竹竿裡頭的蟲,要往上爬是很困難,往旁邊出來就是比較容易。

第六種就是說,在這個娑婆世界難免有三塗之苦,到了極樂世界就永離三塗;不只永離三塗,尚且沒有三塗之名。

這個娑婆世界是個苦的世界,難免有三塗之苦,就是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我們在娑婆世界,是個苦惱的凡夫,三業不清凈;假如造了十種惡業,就墮落。假如造了上品的十惡,就墮入地獄,中品的十惡就墮餓鬼道,下品的十惡就當畜生;墮入三惡道,不能見佛聞法。再想出離三惡道,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而極樂世界不但沒有三惡道,連三惡道之名都沒有聽到;所以惡道永離,不聞惡道之名這個快樂。

第七種,就是說這個地方有很多塵緣,障礙我們修行;在極樂世界,受用都自然,不必我們去經營,不俟經營之樂。

在娑婆世界衣食住行的生活,也就是塵世之緣,所以稱為塵緣。我們在家人學佛法比較困難,因為在家人的塵緣比較深,雜務也太多,所以障礙修道;不但在家的弟子被塵緣障礙,出了家也是不容易的,還是有一些障礙。畢竟我們還是凡夫,需要衣食住來維持生活,這樣就不容易專心修行,所以娑婆世界免不了塵緣障道之苦;生到極樂世界,就受用自然,不需要經營,就是你不需要親自去做的意思。沒有房子,在這邊必須要蓋房子;沒有飯吃,需要自己來買米煮飯。在極樂世界不用你自己去辦理,不俟經營,衣食住都是自然受用。

因為阿彌陀佛看到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為了衣食住而忙碌,不能專心辦道,所以他的願力成就了極樂世界,不用我們去經營。住的房子是現成的;穿什麼衣服只要一動念,衣服也就披到身上;想吃什麼,也不用去煮,所以就是衣食自然,專心享樂--享受辦道之樂。

第八種,就是在娑婆世界的壽命是很短促的;在極樂世界的壽命跟佛是一樣的,無限量的快樂。

在娑婆世界就是有命濁之苦。命濁,就是壽命很短促。人生過百年者,沒多少;年輕的時候不聞佛法,等到聞到佛法,想要修行的時候,歲數也到了。還沒有修行,命就終了;命終之後,隨業受報,一點也做不了主。但是在極樂世界的壽命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的,他的人民也都是無量壽。我們生到極樂世界,跟佛的壽命是一樣的,有一生辦道之樂。

第九種,就是說娑婆世界修行容易退失;在極樂世界有入正定聚,就永無退轉。

第十種,就是說娑婆世界有佛道難成之苦;在極樂世界有一生行滿,所作成辦之樂。在娑婆世界修行,只進不退的話,還需要經過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假如修行進進退退的話,塵點劫也難以成佛。極樂世界則不同,一生則能以成道;因為壽命無量,但進不退。所以這一生行門圓滿,所作成辦,就成佛了。在極樂世界就有這種快樂。

我們最近一次佛七的時候,布告欄有女眾法師做的「念佛十大利益」。那是很好,大家看了以後就知道念佛的十大利益。那麼,今天晚上報告引用的說,求願往生的十大利益,就是行門跟願力這兩個相輔相成。所以,這是說念佛的十大利益要知道,可以消災免難。依據慈雲懺主這麼講,道源長老這麼解釋的話,有這個相比較,知道往生凈土的利益是這樣子。因為有人認為,萬佛城就是西方凈土,核桃園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樣子的話,他就沒有出離的心。理上是可以講,但事實上求生凈土還是比較可靠。阿彌陀佛!

我用哪一種的心來念佛?

比丘尼恆優講於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晚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You on December 8 (Thur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諸佛菩薩、師父上人、各位法師、諸位善知識:阿彌陀佛!今天輪到恒優上來跟大家結法緣。如果有講什麼不清楚、不對,哪個地方,請大家原諒。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我們每一天早上聽打板的聲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起床,也是天天開始聽佛號。出家人一下床也要發願,願一切眾生,如果死在我的腳下,馬上可以生凈土,也是提醒我們如果死了,也是要早生凈土。

然後是早課,我們也繞念念藥師佛的名號;中午上供也是念釋迦摩尼佛的名號;晚課,是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全部用淨土的方法,也是修凈土法門的人,常常用繞念來念佛。

晚課聽經以後,我們念凈土文,發願生凈土。然後回寮,睡覺前也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如果再進到佛七,我們也是早上五點那時候,用阿彌陀佛的名號來拜願。然後七點開始念佛,繞念、靜念、默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不間斷。從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一整天我們是在阿彌陀佛的名號的裡面。

諸佛菩薩跟宣化上人教我們,一些眾生也有佛性,可是有分別心,說為什麼還分很多的宗派,還分小乘法、大乘法;真實是,只有一個佛乘而已。

可是,我們要達到我們的目標,我們隨喜隨著眾生的根性來用不同的法門,達到彼岸。如果要修哪個法門,應該專修一個法門;念佛法門,是合適一切眾生、人、畜生、鬼神,也是可以用念佛;有學問的人、鈍根的人也是可以用念佛法門。

在《華嚴經》裡,善財童子去見五十三位善知識。第一個見的善知識是德雲比丘。德雲比丘也教他,如果你要知道一切的萬物在法界裡面,你應該先知道你自己的心;要知道自己的心,先要用念佛法門。每一個念,念念是要知道自己的自性。為什麼要念佛不間斷,是(因為)一剎那可以看到佛。

我記得有一天,以前上人在的時候,我們做完晚課,會繞佛到妙語堂,在那邊等上人給我們講開示。那時上人是從無言堂--那個時候上人住那個地方--他出來,在那邊等我們過去。可是上人大聲一念,「你們吃多少包米,可是念佛也聽不到你們的聲音!」我聽見時,我要想想,問我們自己是用哪一種的心來念佛。是不是我們是懶惰,還是我們精進來念?

現在是可以跟大家分享,我們是用哪一種的心來念佛:用自然的心,還是用迷心,還是用算數的心,用分別的心,還是用利用別人的心,還是和合的心,還是用利益一切眾生的心?

給大家比喻,用那個自然的心是像小孩時,如果他看父母念佛,他也是這樣學什麼樣是念佛;乃至動物也是聽人念佛,牠也會知道那個佛號。我在去越南的時候,有個鴨,人家帶來放生在那個廟上。沒事牠聽阿彌陀佛的名號,牠很高興,會搖一搖尾巴;搖搖地,聽念佛,牠也是這樣,好快好快來聽那個佛號,那個是用自然的心。

第二個是用迷心。迷心,我在越南學那個時候,也是看到TV有一些的迷信。他們常常給我們看一些迷信的人,常常有什麼困難就想著念佛念佛。他也是想想誦經啊,念佛啊;可是一放下來那個念佛,他會罵人打人,想想這樣子是用迷信來念佛。

有人是用算數的心,是一樣的。我在小的時候,我的媽媽叫我們挑芽菜,時常怕我們懶惰。她說,「好,我現在教你們念佛;你念一佛號,你就拿一個芽菜,挑好。」然後限時大家比賽,哪一個是可以念多的佛號,那個人會勝。第二是我們是用念佛來比賽,來算怎麼樣,是誰勝誰輸的。

另外一種的心是用分別心,是一樣的。有一些人說,「我的法門是最好的,我念佛是沒人比我的好。」他是用這種心來念佛。

另外一種的心,是用騙人的心。在戰爭那個時候--越南也有一段時間是有戰爭--很多人不要去做軍人,也是偷偷在道場裡面不出去。他們是想別人看他們這樣很會念佛,很會修行的人;可是一關門他是會吃肉喝酒的,是騙人的心來念佛。

另外一種的心,是念佛來利益一些的僧團,讓大家可以和合,做一個榜樣。在念佛那個聖號,是應該什麼樣合格,每一個腳步是要按照那個佛號來念。每一個人念,聲音不能超過維諾,是這樣念佛,每個人要一樣的模型來念;如果做不一樣,是不可以。有一些的人是這樣,用那種和合的心來念佛。

另外一種的心是要了解別人的心來念佛,利益自己,利益別人。

最後一個心是普濟一切,利益眾生的心來念佛,可以用念佛來救一些災難。然後是阿彌陀佛,他發四十八大願來成就極樂世界,來念佛。為什麼我們念佛?應該問問自己,我每一天用哪一種的心來念佛,大家可以想想。

現在跟大家說,念佛要進步應該用誠心來念佛,用專心來念佛,也要用不間斷的心來念佛。一心念佛,心要住一個地方。然後是要有多一點的定心。大家在念佛的時候,就應該要自己的心,很清楚佛號的每一個字。然後是耳朵要聽很清楚自己念佛的聲音,聲音也不能太高,不能太低,不能太快,不能太慢;要念不間斷,然後是心要住一個地方。大家應該住心在一個地方來念佛。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上一次念佛是大家用念佛法門跟念話頭。大家有時候是很不清楚,念佛不同於念話頭;念佛是一樣,轉一切的妄念,專心拉它回來,給它專注在佛號,變成一心不亂,只一個佛號而已。然後念到那個;我們這邊用那個方法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後來我們是默念,默念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進去禪堂打坐的時候,我們是用那個話頭來問自己--「念佛是誰」。那個話頭是要「問」,不是念;不是念「誰念佛、誰念佛」,是用一個問題在你的心裡問得很清楚,到你找到那個解決那個問題,才是得到。阿彌陀佛!

忍耐‧忍耐‧娑婆訶

比丘尼恆頤 講於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Yi on December 15 (Thur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師父上人及各位善知識,今天呢又輪到恒頤上來做報告。

師父的偈頌是這麼說:「你念佛,我念佛,你我念佛為什麼。了生死,化娑婆,處處極樂阿彌陀。」

阿彌陀佛呢,是無量壽、無量光,但是我們人卻是無量苦、無量障礙,無量生死輪迴。所以為什麼我們要念阿彌陀佛。

那我們念念呢,光明,就是佛。我們這個心呢,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餓就會結地獄的果。所以我們學佛,念佛的人,每天都要像佛那樣歡歡喜喜,造極樂的因。要像光明的太陽,不要陰氣沉沉的。所以呢,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呢,就是鬼。

我們這個心呢,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惡就造地獄的果。那麼我們成佛和下地獄呢,都是在這一念的裏面去分別。所以我們對這個心呢,時時刻刻都要管著它,不要讓它生出一種狂心野性,癡心妄想。這整個世界都是由眾生的心所造出來的。這世界的三災八難現出來的也都是由眾生的業感所成就。如果我們不守規則,將來就會受到很多的刺激,還令我們受不了。那現在我們在這一起,能夠聚會在萬佛殿裏面來念佛呢,是一個最好修行的道場。我們在這念佛呢,就會把我們種種的狂心野性,癡心妄想啊,乃至貢高我慢,染汙雜念等等,也都可以慢慢地調伏了。所以說,這念佛的法門是微妙不可思議的。所謂“了生死,化娑婆”,處處化極苦為極樂。

佛和鬼的分別,也就在這一念之間。一念的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念念光明就時時都是佛。如果我們念念黑暗呢,那時時就是鬼了。所以佛跟鬼的分別就在這一念之間。我們常常是一念佛,一念鬼。一念升天呢,又一念墮到地獄裏去了。所以這一念是很重要的。在這個念未生之前,要特別特別地小心。一念的光明,這個世界就平安了,一念的黑暗呢,這個世界就亂了。所以我們一念之中呢,和這個世界有相當的關係。所以要深深地明瞭,深深地認識因果,然後呢,世間的人都是很顛倒,愚不可及。越有錢的造業會更深,乃至為了爭家產而不惜下蠱,或者下降頭去迫害自己的胞妹親戚等。孰不知已造了地獄的因,實在很可憐。那我的大嫂就是這種受到蠱毒跟降頭所毒害的犧牲者。三十多年來呢,她被折磨地精神錯亂。她乃至很悲戚地叫道——最嚴重的時候她說,“求求你們不要跟著我,求求你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在跟著她,在害她?每天她就會受這種苦。所以我的大哥也飽受精神的折磨。他每天要聽到我大嫂狂喊狂叫。幸虧有佛法,幸虧有上人,不然他早就也會精神錯亂。幸虧他對上人很有信心。

他以前本來每天持《地藏經》,後來因為工作改每天誦持,虔誠地誦持一百零八遍的《大悲咒》。所以呢,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夠遇難呈祥。

有一次呢,那個對方要借我大嫂的手來致我的大哥于死地。幸虧得到《大悲咒》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就把它化解掉了。事情是這樣發生的。在一個深夜呢,因為我的大哥要處理大堆的家務,就很累了,就倒頭睡了。突然間呢,聽到蟋蟀在尖叫,他就猛然醒過來。你知道他看到什麼嗎?他一眼就看到我大嫂對他怒目而視,並且呢,她手上還緊握著閃閃的尖刀,向他狂奔過來,要殺他。說時遲,那時快,我的大哥立刻閃過一旁,一手緊緊地扣住大嫂緊握住尖刀的手。當時呢,大嫂的臉顯得非常地痛苦,因為我的哥哥捉著她的手,並且也是當然有那些鬼怪附在她身上。我的大哥呢,立刻就念《大悲咒》。當時呢,我的大嫂就沒有那麼痛苦了,並且就恢復正常。這時呢,我的大哥才將手伸開,並且拿掉她殺人的武器。

那在二零零九年呢,對方都用不同的方式對付我的哥哥他們。然後呢,在二零零九年呢,他們又對大哥施行了孤立的邪法。所謂孤立呢,就是說,誰要幫助我的哥哥的話呢,他就有災難。或者呢,是讓他的親人對我的哥哥痛恨,或者不孝,就像我哥哥的孩子就痛恨他。那在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中旬至二零壹零年一月中旬,我大哥哥受邀到聖城來延生堂畫雲彩。在之前呢,我的大姐出資來幫助他。結果你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突然間,不知道怎麼搞的,她就生蛇,然後她有性命的危險。幸虧她們有持誦《大悲咒》,所以就救了她的病。不然她也受害了。所以你看,他有多厲害。誰要幫助他呢,誰就有災難。這次呢,我的大哥受邀到聖城來為延生堂畫雲彩,他非常感激上人加持,還有萬佛聖城法師及各位的安排,令他在不可能的情形下,竟然可以來到萬佛聖城拜萬佛,還有探望及叩拜忍法師。很巧地,忍法師就在同一年十一月一日就往生了。所以他很感激他有這個機會見忍法師最後一面。那麼這次我的大哥到來呢,也有不可能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在報告這個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前,先問大家一個可能發生在你的【身上的】事情。請問大家,假設一天,您搭乘了一個飛機,就像就“九一一”一樣,你發現這台飛機竟然向前撞樓,您應該如何面對這個極為恐怖的事實?

有答案嗎?

有人說尋求幫助,那我們現在什麼法會呀?

—對啊,阿彌陀佛可以幫助我們。我發生的事情不像飛機撞樓那麼恐怖,不像飛機那麼大,可是也不小。是怎麼樣呢?就在那一年,二零零九,我們忙著做葡萄汁,所以我們很忙。忙到七八點才回來。當時有位法師找我。然後就是現在這位翻譯的居士,她當我們的司機。那個車是我們每天坐的。可是那天我們一坐上車,你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嗎?忽然間,那個車就猛地向前撞去。你知道那個車在哪裡嗎?就停在現在的廚房外面那條路。那麼它的對面就是法大的建築物。一坐上去呢,你只有在高速公路,你開快車才會很快向前撞。可是你才剛剛上車,不可能有那麼厲害。當時我就感覺一股邪氣,一股力量,很恐怖的。它把我們整個車開得很快很快,就像現在那個“九一一”飛機往前衝一樣。當時,當然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那時候忽然間可以產生出一種力量,我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了一下它就停一下,我再念“南無阿彌陀佛”它就停一下,可是還在向前沖,再念第三下“南無阿彌陀佛”,唉,它停,可是還在衝。我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猜念了幾次?我再念“南無阿彌陀佛”等到第第五次它就剛剛停,衝衝衝,念一次停一次,衝,剛好停在法大樓大概幾寸吧。幸虧阿彌陀佛救了我們,不然第二天那個消息就會有頭條新聞說,萬佛聖城發生車撞樓。然後我們就很慘了。

結果呢,第二天呢,我們也是坐了同樣的車,同樣的人回去。那時候我就因為心有餘悸,所以呢,就比較提防了。我就坐下去,可是坐下之前去我就有點感覺了。我就用手托著,摸一摸看坐的地方是什麼?你猜下面是什麼東西嘛?一堆剪刀,差點沒坐剪刀上面,所以很危險。所以這也是阿彌陀佛又救了我們。

在萬佛聖城,阿彌陀佛就在時時幫助我們。譬如說呢,大事小事都在幫我們。像我們也在那個書庫搬書,有時候那個書很重,搬不起來,或者那個車子裝了太多書,推不過去,我們就念什麼。請問如果是您,推了很多書,很重,你會念哪一位菩薩來説明你?我們念“南無大勢至菩薩”,唉,就推過去了耶。有一次,我們念“南無大勢至菩薩”,還是不動。後來我念什麼你知道嗎?“南無阿彌陀佛!”哦,過了!

請問大家,如果您常常念《地藏經》的話,那你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會不會來接你?你念大勢至菩薩呢?其實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第一,如果能跟你相應呢,就是第一。阿彌陀佛都會接引我們去的。

在去年我接到一個 email。那時候剛剛,忍法師她往生。然後呢,在—紫雲洞(般若觀音聖寺)那邊他們有設一個牌位。有位居士他去打佛七,打到腳很酸很痛, 就要放棄。可是當她抬頭一看,看到恒忍法師的牌位,竟然增加她的力量,她就真的忍著,因為“恒忍”,就過關了。

所以 “忍耐‧忍耐‧娑婆訶”。讓我們精進前進,實行“三不退”,共同努力,把佛號念到充滿三千大千世界。

阿彌陀佛,願大家早日成佛。

阿彌陀佛。

2011雙週佛七心得報告(男眾)

吳親歛、李春、胥妙成講於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晚萬佛城大殿 The talks given by Chin Chin Wu, Chun Lee & Miao Cheng Xu on December 24 (Satur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吳親歛:諸佛菩薩,師父上人,諸位法師,同參道友。弟子的法名叫親歛,從中國大陸來,現在在美國上學。這是我第一次上萬佛城,也是第一次參加佛七,很高興能夠漫談我這幾天心得。

上山之前就聽很多人說這裏如何冷,但是上來之後發現不是太冷,卻能夠刺激正念,因為溫暖容易使人安逸,不容易精進。我來了這裏以後第二天皈依受五戒,海青縵衣披上身,就感覺它們給我的身心加上了一層欄杆,使它們不容易放逸。每天密集的法會也使得弟子每天都要比以前早得多得起床,然後一直到很晚才結束,中間也沒有太多的間隔。再加上用齋前後的偈頌,都能讓我們長時間保持正念。這些方面都讓萬佛城成為修行的好地方。

這裏估計是整個美國最奇特的地方,在這裏可以看到中國人,美國人,越南人等等,都虔誠得聚在道場裏。我很欣慰得看到很多白人都來參加佛七,而且都會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中文字組成的聖號。在別的地方美國人對佛教的瞭解可能是只聽說過打坐,參禪,業力,開悟這幾個名詞,而在這裏的人卻對淨土法門這個大乘宗派有所瞭解,有些人還瞭解更多,而且還虔誠地信仰。其中很多人甚至還需要跨越語言或文化上的障礙,跟上用別的語言進行的儀軌和開始。有一次午齋過後我看到一隊小女孩從女校走出來,嘴裏還唱著“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聲音無憂無慮,就像小天使一般。她們當中大多還是金髮和棕髮的白人小女孩。這種情形估計全世界僅此一家,所以值得提一提。

一住在這裏就感到一股精進的氣息,因為周圍的人似乎無時無刻不讓你覺得在這裏不精進修行是融不進這個團體的。到這裏來之後,我覺得用散心說一句跟修行不相關的閒話就是罪過。這股精進的氣氛就連號稱美國最辛苦的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都沒有辦法相比的——畢竟了生脫死和一種學術是不一樣的。

在佛七期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坐念和止靜。平常在家裏坐一個小時也並不是特別難,但是在佛堂裏坐的時候只能用很薄的墊子,而且腿和腰很快就會開始痛得很厲害。於是,我每天在佛堂這三支半柱香就成了打磨筋骨的時間,每次都要忍腿痛,屁股痛或腰痛,而且幾乎每次心都跳得特別快,頭很熱,讓我感覺就像進了熔爐去易筋鍛骨一般。所以我在這裏身心都已經得到了很多鍛煉。

最後我要感謝諸位法師給我提供的這次機會,感謝宣公上人建立這個道場,感謝同來參加法會的大眾的指點和激勵。阿彌陀佛。

※                                       ※                                     ※  

李春:諸佛菩薩、宣化上人、各位法師和各位善知識,我叫李春,從中國天津來。

年初的時候在網上聽了10幾段宣化上人師父講的楞嚴經淺釋,十分喜歡。正巧8月份來美國讀大學,於是在假期開始的第二天,便收拾行李來到萬佛聖城,體驗師父修行教化眾生的道場。

剛到這裡時,見夜晚滿天繁星,實是壯觀,此生未曾的見。白天行走於萬佛城內,見群山圍繞,綠樹花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孔雀漫步,頗有西方極樂世界之相。心裡更加清淨和開心。

這次法會,我想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首先,是對自己所作業障的悔悟。立於佛堂之中,唸誦經文,讓我感覺到自己的貪嗔痴,萬佛城一行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出了自己的種種醜陋。

貪,在第一次吃齋的時候,自己的貪心就顯現出來,飯食確實是美味,自己於是起了貪心想多吃,要把每種菜都吃很多,想想咱們有時候在世間不也是如此麼? 怎料吃著吃著就感覺自己慚愧萬分, 不該如此,於是在佛前懺悔自己的過錯。

嗔,在看到別人做的不好或不守規矩的時候,會在心裡責怪對方“為什麼要這麼做?一點都不好,應該怎樣怎樣做才對,”但其實上這也是一種嗔恨之心,自己做好就可以,給別人做好榜樣,難調剛強眾生,硬說他們是不會聽的,只有自己做到了,讓別人去慢慢悟出道理才是最好。

癡,亦是妄想,被世間種種誘惑之物所惑,深陷於種種幻想之中,執着於很多事物,可是若能看透、放下妄想和執着,就會發現一切都是假象,才能更好的領悟佛法。

縱觀三界眾生,能夠來到這萬佛聖城的人寥寥無幾。今天我們大家能夠聚會到這裡,一定是前世種下了不少的善根,才能遇到這殊勝的因緣,來此共修唸佛兩星期,共同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橫超三界法門。

每天開始,都需要我們用相當的忍力在零度以下的寒冷天氣堅持早課,然後一天唸經,直到太陽落山依然不停歇。我覺得,不僅是這些天在萬佛城學得的持戒修行精神,能持續將來的生活及修行,用我們的行為來度化眾生。

我們每一個來到萬佛聖城的人都有一種責任, 放下自我的執着, 把宣化上人師父的精神和說法發揚出去,使有緣眾生能持戒修行了悟佛法。我這次來見到上人師父有如此多的經典,便發願,願研讀這些書籍,領悟其道理,然後和遇到的有緣人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以不枉此行。最後,希望各位法師和居士能堅持不懈弘法,廣度眾生,阿彌陀佛。

※                                       ※                                     ※ 

胥妙成:諸佛菩薩,宣公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弟子妙成向大家彙報一下體會。我來自中國大陸,現在愛荷華大學做訪問教授。非常感恩佛菩薩,使我有緣來到萬佛聖城參加佛七及將要舉行的禪七。

來萬佛聖城參加法會的機會,對於我們身在中國大陸的佛子來說,是非常非常稀有難得的。我知道在國內有很多同修,對宣公上人有著無比的敬仰和信心。很多師兄,正在等我回去後講一下這裏的見聞和感受。可以說,我是帶著他們的期望,帶著大家對上人的崇敬,也帶著自己的慚愧,邁進佛子夢中的家——萬佛聖城的。

我學佛沒有多久,從正式皈依到現在才1年多。但是從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宣公上人了。自己30多年來迷惑顛倒,舉心動念,唯長貪嗔癡,嫉妒,和貢高我慢。性識無定,罪障深重。對比上人一生的大悲示現,自己非常非常的慚愧。不知有多少次,當聽到或者想到上人的事蹟時,我因慚愧感動而潸然淚下。

這次打佛7,是我平生第一次參加大型法會。在此之前,自己對慈父阿彌陀佛只有很膚淺的認識,也沒有多少信心,甚至心底還有些輕視念佛法門。剛開始頭兩天,自己既管不住眼,更栓不住心。往往嘴上念佛,心早就被眼裏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勾跑了。讀了上人關於老實念佛的開示,才略微知道應該如何念佛。週二晚上聽到上人講《楞嚴經》,談到信心那段的開示。上人說,如果對上人有信心,即使講錯了,你也會覺得有道理。上人的開示很風趣,聽的時候忍不住笑了。但是卻突然增強了對上人的信心和對念佛法門的信念。後來才儘量專注念,耳朵用心傾聽自己的念佛聲,默默的朝向“老實念佛”努力。記起佛陀在《僧伽吒經》中說過的話,“若不曾見過90億恒河沙諸如來者”,不會聽聞到僧伽吒法門。佛像慈母一樣,90億次的呼喚,都不曾令我這個流浪生死的孩子回頭,這次遇到念佛法門,不能再錯過了。

短短數天,震撼心靈的事情還有很多。如早上的拜願,和“問自己是不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等。上人的開示既幽默又智慧,而且非常對機,就像明明了了的知道眾生心中的想法。每次聽錄音都有所觸動。每次晚上的開示,往往還沒聽夠,就到時間了。一次講法時善知識提到,在弘法因緣成熟前,上人在美國一等就是6年,我又一如既往的感動,留下了兩行淚水。

在這裏,真的就像回到家了一樣。每天早上3點多起床,早課,念佛,晚課,過著平時嚮往卻從來沒有過的生活,幸福快樂。念佛越念越清淨,越念越歡喜。但我明白,自己還差的很遠很遠。願我早日能夠真正老實念佛,脫離“所有心所證者”的我相,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願和諸同修及所有眾生在極樂世界團聚,然後回入娑婆,像宣公上人一樣宣揚佛法,救度眾生。

至心頂禮諸佛菩薩,宣公上人,諸位法師,和護持聖城的龍天護法伽藍聖眾。隨喜各位善知識的功德。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2010年萬佛城佛七心得報告

一句彌陀萬法王

比丘近梵 講於2011年12月19日星期一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 Jin Fan on December 19 (Mon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阿彌陀佛!

佛七已經進入了第二個星期。在這麼寒冷的天氣,而且連續兩個禮拜,大家都不怕辛苦,不怕冷,不怕餓,不怕痛,就是為了念佛。因為這個法門是很殊勝的,百千萬劫難遭遇,現在我們遇上了。所以,我可以感受到一股很精進的氣氛在萬佛聖城裏持續著。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離苦得樂,就可以了生脫死,就可以究竟成佛,聽起來真的是不可思議!這樣的一句佛號,你教三歲小孩,或是八十歲的老翁,他們一聽,馬上也會念。那麼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中,為什麼這個法門這麼容易、這麼方便又這麼穩當呢?

這麼簡單的一句佛號,就可以把我們無量劫以來的生死輪迴給斷了。而且,能夠得到究竟的快樂,也能夠成佛,廣度眾生。每個人都一樣,都可以離苦得樂,也可以成佛。

這是不是很難相信的一個法門?首先,我想先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一個傳說,我們也不需要去傷腦筋考證一下,說這個故事是真的、假的。那麼,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皇帝,他在宮中過著很優裕的生活,吃的是山珍海味,而且宮中有很多有名的醫生——御醫,可以給皇帝診病。可是,皇帝畢竟是人,有一天他也生病了。這個病呢,是他的皮膚發癢,身上長了很多紅色的疹子,奇癢無比。所有的宮中御醫都束手無策,沒辦法治好這個皇帝的病。所以,皇帝就相當苦惱。

生了病的皇帝心情不好。有一天晚上,他就微服溜出了皇宮,走到皇宮外的街道上。這是晚上,大部分人都關了門了。這個時候他看到有個藥舖子,裏面還有燈光。他稍微往裏面探頭看,看到有一個書生正在裏面讀書。他想想,我的御醫都治不好我的病,也許我可碰碰運氣。所以,他就走進這個藥舖子,就問這個書生,說:「你可以幫我治病嗎?」這個書生就回答說:「可以。但是你到底有什麼病啊?」皇帝就說:「我身上全身都發癢。」他就叫皇帝把上衣給脫了。這個書生呢,應該算是一個郎中吧,他就看看皇帝的身上。然後就很直截地告訴他說:「你這個病呢,沒有大礙,只要簡單的一點藥就可以把你的病治好了。」這個皇帝當然不相信,他呢,這麼好的醫生都治不好了,怎麼會說一個郎中用很簡單的藥就可以把他治了呢?這個郎中就到他的藥櫃上搬下一大包東西,然後呢,總共稱了八斤,就給皇帝。皇帝看了,傻眼了!他說:「你這麼多的藥給我,我到底要怎麼吃啊?」這個郎中就說:「這個藥不是給你吃的,你只要把這八斤的藥,回去以後用一百斤的水放在一起煮。煮了以後,你泡在這個煮過的藥水裏面,最快三次,最慢五次,你的病就會好了。」

皇帝半信半疑,問他說這是什麼藥?這個郎中就說:「這是大黃,是一種很便宜的中藥。」當然皇帝就更不相信了。郎中就說:「你也別懷疑了,你先拿回去,藥錢你不用給,等到你治好了,再回來還我錢好了。」皇帝就把這個藥給帶回去了,吩咐他的宮人幫他煮,就去泡。泡了以後,感覺很舒服。泡了兩三次呢,果然他身上的疹子就消了,也不癢了。所以,皇帝很高興,一下子病就治好了。他很高興地,就回去這個藥舖子。郎中看到他回來,就說:「你是不是來還我錢啊?」這個皇帝就笑著說:「不錯。今天我是來還錢的!」後來呢,這個郎中因為他有心願,想開個更好的藥舖子來救治更多人的病,所以皇帝就幫他成立了一個很大的藥舖,甚至幫他命了藥舖的名。這個故事我就講到這裏。這個故事,我只是要講所謂「應病與藥」,其實什麼病就用什麼藥。如果你能夠對症的話,那麼藥到病除,並不是說我們生病了,就是一定要很貴的藥材,或是很稀有的藥材才能夠治我們的病。

佛講的八萬四千個法門,每個法門都是來對治我們眾生的病。眾生的病是什麼呢?我們的病就是貪、嗔、癡三毒,還有生死的病。那麼在這麼多的法門裏頭,唯有淨土法門,持名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樣的根器,都可以用這個法門,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離苦得樂。

不要認為這個法門,看起來這麼簡單就小看了它,甚至把它忽略了。就像前面講的故事一樣,很不起眼的一味藥,也可以治好一個很高貴的人的病。在昨天晚上,我在男眾出口處,看到上人寫的這首偈頌,那麼現在借花獻佛,來供養大家。

一句彌陀萬法王,五時八教盡含藏;

行人但能專持念,直入寂光不動場。

特別把上人的這首偈頌提出來,是因為昨天晚上我才發現,原來上人在十七歲就做了這首偈頌。那麼這就讓我自己覺得很慚愧。十七歲的時候我自己都迷迷糊糊,還不懂什麼是佛法。那麼現在年紀大了,也是一樣,還是整天在混時光一樣。上人在這麼年輕,而且從十五歲才讀書,到十七歲就可以做這麼好的偈頌,這個偈頌不只是文字表面好,是把修行的秘訣全部都融入到這首偈頌裏頭。等於呢,淨土法門的精要,就在這一首偈頌當中。

現在我就很簡單地根據我自己的看法,把這首偈頌解釋一下。這是畫蛇添足。「一句彌陀萬法王」,就是只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它就是萬法中的王,就是八萬四千法門裏頭最高上的一個法門了。這一句呢,也可以講是淨念相繼,所以是一句一句的,就像我們在打佛七一樣,「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斷地,一直念下去。

這一句也可以說是在我們臨終的時候,只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那我們就可以隨念往生,蒙佛接引。所以它在萬法之中稱王,這是當之無愧的。

「五時八教盡含藏」,佛講的一代時教,天臺智者大師把它判為五個時期,然後有八個教法。這個五時,就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還有法華涅槃時。

八教,就是藏教、通教、別教、圓教,還有頓、漸、秘密、不定。這裏頭呢,又分為化法四教,還有化儀四教,那我們不講這麼多。不過,這有一個譬喻,就是說,藏通別圓是藥味;那麼頓、漸、秘密、不定,就是藥方。像我們生病了,要有一個處方,然後要有一些藥。這個藥呢,你要去煎,去煮,吃了病才會好。

那麼佛講的所有的教門,都含藏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裏。「行人但肯專持念」,就是你修行淨土法門的人,「但肯」是一個假設。如果你肯,專持念,就是很專一的,或者是專修,不修別的法門,只修淨土法門。那持念——持名念佛——這是一個最方便,最穩當,也可以講是方便中的方便,捷徑中的捷徑,還有穩當中的穩當。

「直入寂光不動場」,你就可以一超直入,在往生的時候念佛蒙佛接引,到常寂光淨土。在我們大迴向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有四種淨土。常寂光淨土就是佛的淨土。不動場,我們都知道在八地菩薩是不動地。不動場呢,其實就是菩提道場,就是成佛了。所以你念佛,蒙佛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到最後能夠證得佛的法身,也可以像佛一樣,在菩提樹下成佛。

我們在打佛七的時候,「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一句不間斷地,一直念下去。行住坐臥就在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當中。那麼大勢至菩薩說,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印光法師就教導我們說,我們要「都攝六根」之前,先要攝心口耳三根。也就是說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呢,耳朵、口,還有你的心,這三根你要先攝受。

印祖的開示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你口中要念得明明白白,心中也要念得明明白白,耳朵裏要聽得明明白白。你稍有一點不分明的話,就是亂了,就是不真切,一定有妄想。

念佛的時候,只念不聽,或是只聽不念,這樣很容易生妄想。所以,印祖要我們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也要念得明明白白,耳朵裏也要聽得明明白白。念佛呢,每個字都要很分明,不假思索。最後就用印祖這段法語來供養大家,祝大家法喜充滿,早成佛道。阿彌陀佛!

2010佛七講法系列之1

2010佛七講法系列之2

2010佛七講法系列之3

2010佛七講法系列之4

2010佛七講法系列之5

把你的苦賣了!

比丘尼恆居 講於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Jyu on December 13 (Tue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我是恒居,今天晚上輪到我和大家結法緣。今天已經是打佛七的第三天了,我想也許有些人已經參加過好幾次的佛七,也許有些人是第一次參加的,到底大家對這個念佛法門的信心有多少呢?

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在他的開示裏面提到:「參禪、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門,皆教眾生破除妄念,顯現自己的本心。佛法沒有高下,但是根機有利和鈍,其中以念佛法門最為方便和穩當。靜坐是教人反觀自性的方便法門,其主要是在繫念一句佛號,心心相契,念念相續,由心裏而出,從耳朵而入,不要間斷。果能如此,沒有其他雜念滲入了。」說到這裏呢,有沒有人覺得很懷疑?真的可以心心相印、念念相續,而沒有其他妄念?這是很不容易的啊!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我們沒有念到一心不亂,到極樂世界是不是有問題呢?是不是有人對念佛的信心開始搖擺不定?是不是想要換法門呢?因為沒有辦法做到一心不亂。或者,可能有人告訴你持咒靈感比較大,所以就改為持咒好了;或者有人跟你說誦經的功德更大,於是又改為誦經……。如此朝三暮四,結果一事無成,空過了光陰。

為什麼會如此呢?都是由於信心不足。佛法講的是「信解行證」,「信」是放在第一個位置,不論修哪一種法門,首先就是信。光是信還不夠,還要深信;深信還不夠,還要真信不疑。這樣才能抱定一個法門,始終如一。

有人說:「我是專修念佛法門的。不過呢,我希望我臨終往生的時候,最好有人幫我念誦100部的《地藏經》。這樣我往生極樂世界才有把握。」大家聽他這麼一說,你認為他是相信阿彌陀佛會來接他?還是相信地藏王菩薩會來接他到極樂世界去?

還有人說自己是專修淨土法門,但是他還沒有往生,就已經把往生錢都準備好了。這個往生錢做什麼用呢?就是燒給那個已經去世的人,如果他到鬼道的話,他就可以使用這些錢,這是在有些世俗人中間有這種習俗。大家想一想,他這樣準備往生錢呢,他是認為他自己會到鬼道去?還是到極樂世界去啊?

還有呢,有一些人去幫人家助念,助念的時候他不是一心念佛,還想:「哎,那個人業障很重哦!要不要跟他念〈大悲咒〉或者誦《地藏經》呢?」為什麼會有這種種現象呢?這都是因為我們的信心不足,對阿彌陀佛不夠信任。我們要信到真信——真正的信,才算是信——你只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一定會接我們去但是我們就往往還是有存疑。

印光大師的開示裏面有提到:「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心,則是好想念(就是好的念頭)。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大家要特別注意,這開示的第一句話——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大家要很相信這句話哦,這個真信切願是最重要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真信還不容易啊!尤其是現代人哪,都講究科學,什麼都要分析得非常地詳細,非常地清楚,甚至還要提出證明他才會相信。那關於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拿不出證明給他,怎麼辦呢?其實呢,有時候一些比較憨直的人,他反而比較容易相信。然而一些受教育很高的人,因為他腦筋好,所以有種種的分別,要他相信還真不容易。

在這裏我講一個故事。清朝的時候,有一位叫王癡頭的道士,他這個人很愚癡。因為他的親人都相繼去世了,所以他沒有什麼東西可吃,就住在一間很簡陋的茅屋裏面,又沒有工作。人家如果給他錢呢,他都無法辨認是多少。

後來有一位姓陳的道人收他為徒弟,叫他每天要掃地、撿柴。他自己訂一個功課,就是晚課的時候念佛數百聲,禮佛就以一柱香為準。這位王癡頭每次念誦佛號的時候,都不成音韻,而且常常昏沉欲睡,他的師父就用那種長竿子打他,說:「你這愚昧的樣子,還不知道要精進!」就這樣過了三年。

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呵呵大笑起來,他的師父又用那個竿子打他,他說:「今天不可以打我了。」師父問他原因,他說:「師父,你枯坐了十八年,不知道修法,如果你能像我這樣老實禮佛、念佛,早生西見佛了。」他師父覺得很奇怪,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結果呢,第二天他登上一座峭崖上面,面向西方,合掌立化了,而且還得到舍利兩顆。

這個真信不容易,切願也不容易。印光大師說:你真的想要切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話,你就要把那個「死」字貼在額頭上,然後還要常作「墮地獄想」,這樣子不懇切也會懇切,不相應也會相應。就是以恐怖苦的那個心來念佛,這樣才是出苦的第一妙法。

不知道大家覺得現在的世界苦不苦?是不是每天要為了家計去做工、去賺錢?然後現在又不景氣,公司又裁員,政府也在裁員,刪減很多的經費,再加上很多的天災人禍到處發生,苦不苦啊?都不苦嗎?如果你真的想要把這些苦賣掉的話,要怎麼辦?念佛。念佛,但是你要真信、要切願,念到最好能夠預知時至,佛來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把你的苦賣了。你家裏的太太不會再找你的麻煩,兒女也不會再去吵你,公司的老闆拿你沒辦法,天災人禍也躲開了。所以,就是現在好好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就是阿伽陀藥

比丘尼恆教 講於2011年12月20日星期二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Jiao on December 20 (Tue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佛友:阿彌陀佛!這裡是恆教,今天和大家結法緣。三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修行六年苦行後而證道。當時佛了悟世間的真理,但他卻一度的猶豫要不要來教導這些真理。為什麼呢? 因為他思維這些真理都非常的深奧而且不可思議,即使佛想要試著教導和解釋,但恐怕世間人還是不容易瞭解並接受這些道理。所以在尚未教導佛法前,佛就曾經一度想入涅槃。

More than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after Shakyamuni Buddha had practiced six years’ ascetic cultivation, he got enlightened. He realized the true principles in the world, but in the beginning he hesitated to teach these true principles. Why? Because he thought these principles were very deep and inconceivable, and so people might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them even if he tried to teach and explain those principles. Therefore, he was at that time intending to enter Nivarna, instead of teaching Dharma.

這個時候,有一位梵天就出現在佛的面前,這位梵天說:「看看這個池中的蓮花,雖然有一些蓮花還在水面下,但也已經有一些蓮花已露出水面上而且開出蓮花了。」眾生的根器就像蓮花一般,有些人或許不能完全明白佛法的道理,但還是有些人能懂得。所以,從那時起,佛就開始對眾生說法。

Just then, a Brahma Heaven god appeared in front of the Buddha, and said “Look at all these lotus flowers in the pool. Although some of them are still under the water, there are others that are out of the water and blossoming.” His meaning was: like lotus flowers, some people might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dharma, but there are other people who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it. After that, the Buddha began to teach dharma.

佛陀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在佛所說眾多的經典裡,阿彌陀經是很殊勝的ㄧ部經,因為是佛不請自說的。即使像舍利弗尊者具有大智慧也沒能知道來請問這部經典。但是,舍利弗和其他佛的大弟子因善根深厚,聽佛宣揚阿彌陀經之後,都能對阿彌陀佛和其願力所造的極樂淨土而深信不疑。

The Buddha lectured sutras and spoke dharma for forty night years. The Buddha Speaks of Amitabha Sutra is very unique among the many other sutras, because the Buddha spoke this sutra without formal request. Even his great disciple Shariputra, who had obtained superior wisdom, still did not know how to ask for the Sutra. However, like many other great disciples, Shariputra and others who had deep good roots were able to build strong faith in Amitabha and his creation of the land of ultimate bliss right after they heard the Amitabha Sutra spoken by the Buddha.

今年也是師父宣公上人來美弘法的第四十九年,那麼明年二零一二年就是第五十週年。 當一九六二年師父來到美國,上人耐心地等待因緣成熟,一直到一九六八年暑假,也就是等了六年後,師父首先對當時來向師父求法的一些大學生開講《楞嚴經》。到了一九六九年秋天,師父就對當時的ㄧ些美籍弟子連續講演阿彌陀經。時間是從十月二十九日到十二月二十五日。講演的地點是三籓市的佛教講堂。

This year is the forty ninth year since the Master came to the U.S.to propagate dharma. Next year will mark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his timeless teachings.  After our Master Hua came to the U.S. in the year of 1962, he patiently waited for past causes to ripen and bear their fruit. It took about six years. In the summer of 1968 the Master first lectured on the Surangama Sutra to a group of forty university students. Later, in the fall of 1969, he began to lecture on the Amitabha Sutra, from October 29th  to December 25th  at the Buddhist Lecture Hall inSan Francisco.

我們每天大慨花二十分鐘念完一部《阿彌陀經》,而師父大約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講解完《阿彌陀經》,師父權巧宣說淨土法門的要義,讓在場的美籍弟子能生出信心和誠心來修行淨土法門。也許有些人不覺得特別,因為對許多亞洲國家來人的,多多少少都聽過阿彌陀佛,但對在西方長大的人來說,可以說是前所未聞的。特別是在四十多年前的美國,要能讓在場的美籍弟子能生出信心和誠心來修行淨土法門。又是多麼的不容易!

We spend about twenty minutes to recite the Amitabha sutra, but the Master spent about two months to finish the Amitabha sutra lectures. At that time, the Master delivered a series of lectures to his American disciples, clearly revealing the essence of the Pure Land Doctrine and causing his American listeners to bring forth deep and sincere faith in the practice of the Pure land. Maybe some people do not feel how special it is, because for many of you who come from Asian countries, you have heard of Amitabha more or less; but for the people who grew up in the West, they may never have heard of this before, especially more than forty years ago. So, it was not easy to inspire American listeners to bring forth deep and sincere faith in the practice of the Pure land.

除了教化成人佛法之外,師父也應小朋友的機緣幫助他們來學習佛法。好幾年前有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和媽媽一起來聖城參加夏令營。剛到的第一、第二天,這個小朋友哭得很厲害,她吵著要回臺灣。她的媽媽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辦。隔天早上,這個小朋友反而笑嘻嘻地對著媽媽說,她不想要回家了。媽媽覺得奇怪,怎麼差這麼多,就問她為什麼?小女孩說昨天晚上她夢到師父帶她到一個地方,那裡很漂亮,還有很多蓮花。這個小朋友高興得彷彿去了狄斯耐樂園一樣。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adults, the Ven. Master also helped youths to learn Buddhism according to each one’s condition.  Many years ago, a six-year-old girl and her mom came to CTTB for summer camp.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day after their arrival, this girl cried a lot and asked to return toTaiwan. Her mom distressed and did no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situation. On the morning of the next day, this girl looked happy and told her mom that she is no longer thinking to go home. The mom didn’t quite understand, so she asked her daughter, why don’t you want to go home now? The girl said that she had a dream of the Master, and the Master took her to visit a very beautiful land with many lotus flowers. This girl was as happy as if she visitedDisneyLand.

當我親自聽到這位母親講這件事時,我就想也來學習讓小朋友儘早學習佛法。所以我就對著我們家五歲的小朋友來做實驗,我試著對她來形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我當時就想我要怎樣讓她生歡喜心又聽得懂。後來我就對她說,那裡有很多蓮花,什麼顏色都有。另外還有七寶池和八功德水,所噴出來的都是汽水、可樂。我想她當時應該是聽懂了,因為她還問我那裡有沒有「養樂多」。

After hearing this story, I always think I should learn to help young people to learn Buddhism as early as possible. So, I did this experiment on my niece who was five years old at that time. I wondered what I could say to interest and delight her. So, I tried to explain to her that the land of ultimate bliss has many lotus flowers of different colors. And the pools of the seven jewels, filled with the waters of eight meritorious virtues with a fountain that sprinkles all kinds of coca and soda water. I guess she got it, because she asked me if it also sprinkles yogurt drinks.

和佛陀在世的時間相比,也就是三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是何等的慶幸能再聽聞《阿彌陀經》。雖然我們未能直接聽到佛陀的講解,但憑著師父多年留下來的教導和方法,所以今天我們還能在這裡學習和修習彌陀法門。我相信大部分來參加法會的人都對佛在《阿彌陀經》所說有相當的信心。這是一個很可喜的現象。為什麼呢? 因為大家和舍利弗以及佛的諸大弟子一樣,已經有深厚的善根來相信這個不可思議的法。

Compared to the timeline when the Buddha was in the world, more than three thousand years later, we are so fortunate to hear the Sutra again. Although we are not able to hear it from the Buddha directly, with the Master’s teaching and instruction set up many years ago, we are able to be here to study this Sutra and join the dharma assembly. I’m sure most of you who come and attend the assembly believe in what the Buddha said when he spoke the Amitabha Sutra. This is a good sign. Why? It’s because you all have planted the same good roots to deepen your faith in the Amitabha Sutra, like Shariputra and the Buddha’s other great disciples as described in the Sutra.

修禪打坐是參佛心;教宗是宣揚佛所說;律宗是學佛的行徑;而淨土宗則是入佛境。極樂世界是佛的功德所成就的;所成就的是清淨莊嚴的依正二報世界,而娑婆世界則是我們凡夫的業報所應現的;所呈現的是種種的生、老、病、死苦。這些種種的苦就是提醒我們無常的道理。生命是無常的,而死亡卻是恆常不變。就因為生命是有限的,況且能在當生修行成佛更是難得一見,佛教的淨土宗就是來幫助我們凡夫能在生命告一個段落時,還能繼續在佛的國度裡修行、了生死。阿彌陀佛也就是阿伽陀藥。阿伽陀藥又稱不死藥。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帖阿伽陀藥,一千句阿彌陀佛就相當於服用一千帖的不死藥。沒有死就沒有生,沒有生死才可證無生。

Cultivating Chan is to investigate the mind of the Buddha. Studying the teaching school is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 Practicing Vinaya is to learn Buddha’s conduct.  However, cultivating the pure land dharma door is to enter the state of buddahood. The land of ultimate bliss is accomplished by Amitabha buddha’s meritorious virtues, and what has been accomplished is the pure and adorned world of proper retribu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is Saha world has appeared as retribution for our karma.  It has the sufferings of birth, aging, being ill, and experiencing death. These sufferings are helping us to remind the principle of impermanence.  We all know that life is uncertain, but death is certain. Our lifespans are very limited, and it is even more rare to cultivate and reach buddahood within this short lifespan. The Pure land dharma door is set up to help ordinary people continue their cultivation in the Buddha land after the end of their life, and eventually to end birth and death completely. Recitation of the name, “Amitabha Buddha” is called the medicine agada; agada means “medicine for not dying.” A single recitation of Amitabha Buddha is equivalent to one dose of agada; one thousand recitations of Amitabha Buddha is equivalent to one thousand doses of the “medicine for not dying”. If there is no death, that means there was no birth; without birth and death, one can certify to the state of non-birth.

我們知道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我們要入佛境就要用心的力量來長養我們的信力和願力,有了堅定的信願,才能幫助我們行持。所謂的念善生天;念惡入監;念魔成魔;念佛成佛。所以這個心念的力量是很不可思議的。

We know that all characteristics are manifested by the mind, and states are changed according to the power of the mind as well. If we want to enter the state of the Buddha, we have to apply the power of mind to strengthen our faith and vows; and with strong faith and vows, we will be able to enhance our cultivation. There is a saying, “Those who are mindful of what is wholesome will be born in the heavens, those who are mindful of what is evil will be trapped in the jail; those who are mindful of demons will become demons, and those who are mindful of Buddhas will become Buddhas.”  Therefore, the power of mind is very inconceivable.

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出版《來自水的訊息》,這是以高速攝影技術來觀察水的結晶體。他們發表了實驗結果,證明用愛語和感謝等的美好訊息,會讓水結晶成美麗的圖形。相反的,用惡心和怨恨等負面的訊息,會出現離散醜陋的形狀。而且無論是文字、聲音、意念等,都帶有訊息的能量。即使國家不同,語言也不同,但是,由於心念的力量,結果能讓三國的文字也都同時呈現出結構相似的結晶體!這也說明了佛教裡的ㄧ切唯心造的道理。

Dr. Emoto from the Japan IHM research center has published a book called The Message from Water. He used a high tech camera to observe the shapes of crystallization of all kinds of water. The team published the final results which proved that the best and most beautiful shapes of crystallization of water are formed by directing kindness, compassion, and appreciation to that particular wat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worst and most ugly shapes of crystallization of water appeared by directing the intention of evil and hatred toward the water.  The report maintains that energy is carried as a message, no matter whether the medium used is writing, spoken sound or thought. Although the water samples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ies with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results are very similar— all shared the similar shapes of crystallization. This scientific discovery also confirms the message in Buddhism, that everything is made from the mind alone.

如果江本勝博士可以得到科學界的肯定的話,那麼我相信佛教裡念佛的力量更是可以有過之而無不及。念佛的功德不是世間一般的語言或智慧所容易理解的,因為這不是凡夫的境界。前面已經提到就如有大智慧的舍利弗等也須靠佛陀的講述才通曉道理。常常幫忙助念的人都注意到念佛的功德是很不可思議的。往生者的面容在助念前和助念後有相當大的差異。這種明顯的差異不需要用顯微鏡來看,用肉眼就可辨識。可見對臨命終人念佛的重要性。相對的,如果我們也能幫助別人往生西方淨土,那也就等於幫助別人成就佛道。

If Dr. Emoto’s theory can be accepted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n I believe, in Buddhism, the power generated by reciting the buddha’s name goes even farther than it does. The meritorious virtues generated by reciting the buddha’s name cannot be understood easily using worldly language or intelligence, because this is not the state of ordinary people. I mentioned earlier that even Shariputa, with his great wisdom, had to depend on Buddha’s lectur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oroughly. If you often help to recite Buddha’s name when someone is passing away, you will notice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appearance of the deceased person before the recitation of the buddha’s name and after the Buddha’s name is recited. You can identify suc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your own eyes, and do not need a microscop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recite the buddha’s name especially when someone is passing away. Moreover, if we can help others to be born in the land of ultimate bliss, then we are also to helping others to accomplish buddhahood.

因為佛是功德圓、萬德備。阿彌陀佛的願力是平等清淨;普及四生六道、周遍十法界,不但凡夫在念,諸大菩薩也在念佛、念法、念僧。所以極樂世界不僅是聖人的淨土,也是凡夫的歸宿。阿彌陀佛不但能讓凡夫一生成就,更難得的是生生世世都不退轉。能往生淨土而道心永遠不退轉的境界,就是《阿彌陀經》所說的阿鞞跋致。

Since the Buddha has perfected all meritorious virtues, he is replete with the myriad virtuous qualities. Amitabha’s vows are equal and pure. They apply to all four kinds of birth and all six paths of rebirth. They pervade the ten dharma realms. Not only do ordinary beings recite amitabha’s name, all great bodhisattvas are also mindful of the Buddha, the dharma, and the sangha.  Therefore, not only is the land of ultimate bliss the land where sages dwell but it is also a home for ordinary beings. Amitabha Buddha does not just help ordinary people reach accomplishment within one single lifespan; in addition, they do not retreat in life after life, which is even harder.  If you can be reborn in the pure land, you will achieve the state of permanent irreversibility in your resolve for the way. This is what the Buddha called becoming avaivartika.

古來大德都勸人念佛。所謂的千條路、萬條路,獨念佛,生淨土。一人修,一人去;萬人修,萬人去。我們現代的人都講求效率,念佛法門就是通往極樂世界的直達快車。最後祝大家在這特別的假期中,法喜充滿。

All the greatly virtuous ancient ones exhorted people to recite the Buddha’s name.  Of all the one thousand paths, or the 10,000 paths, only the path of reciting the Buddha’s name can cause one to be reborn in thePureLand.  Any person who cultivates can go there. If ten thousand people cultivate, those 10,000 people can go there. We contemporary people like efficiency. The Dharma-door of Buddha Recitation is the “fast track” to thePureLand. May you all will be full of Dharma joy throughout the holiday season!

佛教是真正的科學

比丘近恭 講於2011年12月12日星期一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 Jin Gong on December 12 (Mon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上人,諸位法師,各位法友,我的法名是近恭,今天試著在這兒講法。歡迎您隨時指正,如果我有講得不好、不圓滿的話,在講的時候,或者是講完的時候,你可以指正。

佛教是真正的科學,是唯一有真正用途的科學。也許你想到現代的科學,像化學,像工程,也是非常有用的。好比說,化學家他們想到,發現怎麼樣把石油從地底下挖出來,然後把它轉化成汽油。化學家他們也知道了怎麼樣去製造橡膠的輪胎。工程師呢,他們會設計汽車的傳動軸和引擎。現代科學可以知道怎麼樣去製造汽車和卡車。

但是這些車子,或者是卡車,真的好用嗎?我們能夠開部車子到淨土去嗎?酒醉了的駕駛,常常製造非常嚴重的車禍。甚至沒有喝酒的駕駛呢,也會發生車禍。這個車禍呢,會造成相當嚴重的苦痛。汽車爆胎,或者車子在路上發脾氣了,這些很昂貴的修理的帳單,還有非常粗暴的駕駛,還有不可理喻的高價的汽油,非常粗心的司機等等。根據這些,我們怎麼可能期待開部車子到淨土去呢?

釋迦摩尼佛成佛了,但是他並沒有用一部車子或者是手機,或者電、電腦,就能夠成佛。釋迦摩尼佛,他還使得百千萬人都成了阿羅漢,不需要用到電視、手機、收音機,電腦上頭的Skype、YouTube、電子郵件、網路,甚至沒有用到麥克風。釋迦摩尼佛其實知道這些都可以由人類製造出來,他知道所有的過去,知道未來。他知道所有的科學。

有一次有一個人去找釋迦摩尼佛,問他說,外頭有一棵樹,上頭有多少樹葉呢?佛陀馬上就給他一個很大的數字。但是這個人呢,他自己沒有辦法去算樹上頭到底有多少樹葉,所以他也不曉得釋迦摩尼佛講的這個數字到底是不是正確。但是他很聰明,他想到一個辦法。他就偷偷地去到外頭去把那些樹葉摘下來一些,然後他又回到釋迦摩尼佛那裏,問世尊說:「現在這棵樹上有多少樹葉?」釋迦摩尼佛也不假思索給他了另外一個數字。這個數字比第一次他給的數字少的數字,剛好是這個人摘下來的樹葉那麼多。

釋迦摩尼佛沒有任何東西他不瞭解的。其實他可以解釋,教他的弟子們怎麼樣去製造火箭、太空船到月球去。但是他看不出登陸月球這樣子有什麼幫助。他希望的是每一個人都到淨土去。所以他給我們的是淨土的經典。

我們活在現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非常地迷糊。他們把現代的科學看成是唯一能解釋因果的東西。他們認為我們這個人只是化學物質所積聚而成的。他們認為我們每一個動作都可以用這些化學物質來解釋。

他們認為一個人的心有思想,只是這些化學物質的一個結果。他們認為呢,這個人身體壞掉了,然後這些化學物質就四散,這個人就不再存在。他們完全相信現代的科學,他們認為宗教沒有存在的必要。現代的科學呢,就取代了宗教。他們看待有宗教信仰的人,認為是迷信或者是不科學的。

所以,我現在要試著把佛教轉換成,或者翻譯成有限的現代科學。我試著解釋佛教的道理,用科學的語言來解釋它,讓我們看看這些現代科學的觀念是怎麼樣。

我們一個人的神經系統是可以分兩個系統來平衡它,一個是交感神經系統,另外一個是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一般就是在需要我們很快地反應的時候,會要用它。所以,這個交感神經系統又叫做打或者是逃的系統。你跟人家打呢,打不過就逃吧!那我們的身體的交感神經系統,在一些很嚴重的情形下,必須要反應的時候,這些狀況需要我們很快、很有力量地迅速反應時,我們就要用到這個系統。在我們身體的荷爾蒙,一個叫做腎上腺素的這時候就會分泌出來。那這個腎上腺素呢,會增加我們的心跳,會使我們的血管收縮,使我們的呼吸道擴張。腎上腺素會刺激一個人,但是我們必須要付代價。什麼代價呢?它會有一些副作用,不良的副作用。不良的副作用包括心律不整,會焦慮、頭痛、顫抖、高血壓。另外就是肺部會很迅速地積水。

腎上腺素,有很多例子,就是它會在很短的時間裏頭讓一個人的力量增加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以下有幾則故事,這些人他們的交感神經系統,亢進到一個非常極端的程度。

在兩千零六年,在亞利桑那州有一個男士,他叫做田伯友。他看到一部汽車撞了一個十八歲的男孩子。這個車把這個十八歲的男孩子軋在地上,這個孩子還是活的。這個田伯友趕快地跑到現場去。他把這部汽車就抬起來,司機就趕緊把這個男孩子拖出來。

在一九八二年,在喬治亞州那邊,有一個女士她把一部一九六四年的雪佛蘭的一個很大的車子抬起來。她的兒子Tony,這時候被壓在這個車子下頭。所以會被壓著是因為她的丈夫用一個千斤頂,把這個車子頂上來,在下頭工作。但是這千斤頂不曉得怎麼樣壞了,掉下來壓住他的兒子。這位婦女呢,她把這個車子抬起來,抬了足夠長的時間,這時候她兩個鄰居呢,就趕快地換了另外一個千斤頂,然後把她兒子從車底下拖了出來。

腎上腺素在什麼時候會分泌呢?就是當你碰到威脅的時候,你很興奮地時候,有很大的噪音,有很強的燈光,或者是高溫,不管是室內或室外的高溫,都會讓你身體分泌腎上腺素。

另外一種荷爾蒙叫做Endorphin,它就是一種內在的嗎啡。它在我們交感神經系統亢進的時候也會被分泌。它的作用就像一般的藥用的嗎啡、鴉片,或者海洛因一樣,會產生同樣的止痛的效果。另外人會覺得很快樂。

和嗎啡、鴉片、海洛因一樣,這個體內嗎啡呢,會讓我們人上癮。當你體內在分泌這個體內嗎啡的時候,這個人會發生神經錯亂,會焦慮、沮喪,會覺得不安、失眠、肌肉痛,還有會拉肚子。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另外一個系統,就是副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系統呢,它在我們不需要力氣的行動的時候,這時候要用副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與我們消化有關。這個消化就是在讓我們的細胞,能夠有養分。另外就是它會讓我們體內的廢物排出來。另外會修復我們的肌肉和器官。

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它們一般兩個是拮抗的作用。

我們把這個簡化一下,我們可以把這兩個系統,交感系統叫緊急的系統,副交感系統是一個更新的系統。

一個健康的人很少用緊急系統,健康的人在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更新的系統。

什麼東西會刺激一個人用這個緊急系統呢?這些東西包括很強的情緒,看電影啦,生氣啦,或者很吵的音樂、壓力,激烈的運動,或者迅速移動的影像,好比說看影片,開車的時候等等。人們會覺得他是更有精力、體力,但是當緊急系統在作用的時候,會使他們很快地就很累了。

很多人太經常用緊急系統。這個緊急系統讓我們一個人的身體承受了太大的壓力。同時用這個緊急系統會把這個更新的系統給關閉。這就好比說你一直讓汽車的引擎在最快的速度下運轉,而沒有時間讓車子去做維修,去換機油。用緊急系統太多的話,會讓一個人很快地就疲憊。

這樣子的人,他的身體很快就會壞掉,而且也會有毒素,變得身體很虛弱。當這種情形發生的時候,人們怎麼去反應呢?他們反而就讓他們的身體使用更多的緊急系統。這樣子才讓他們有足夠的體力來過這麼一天。這個結果,只會加速他們的疲憊。人們不懂得要靜下心來,然後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他們的食物。他們沒有足夠的體力,足夠的能力來讓舊的、老的細胞更新為新的細胞。他們這個排泄系統已經沒有辦法起作用了,所以體內毒素一直增加。

現在我們怎麼樣用我們自己的身體,能夠使這個更新的系統有更多的作用呢?我們如果能夠放下我們的執著,不要讓我們有很強烈的感情生起來,避免看電影,還有聽很吵雜的音樂。什麼樣的活動能夠讓我們身體的緊急系統慢下來,用這個更新系統呢?就是坐念,還有繞念、經行,還有靜坐。在我們用齋的時候,如果能夠保持心情平靜,這樣子會讓我們的更新系統能夠好好地消化食物。

所以,現代科學的觀念,其實它非常地支持佛教的修行方法。如果你碰到什麼人,他們譏笑有宗教信仰的修行方式的時候,你可以解釋給他們聽。說我們佛教的修行是讓我們更健康,讓我們的更新系統在一般可控制的狀態下,不讓我們花太多時間在緊急或者交感神經系統的狀態下。

我們的修行讓我們能夠平靜下來,讓我們的身體在很好的修復狀態下,增進我們的消化能力,排除體內的毒素,所以會使我們更健康。

當然,佛教的修行還有很多方面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比如說我們在靈性方面的健康也一定會增進。

所以最後的結論就是,讓我們大家一起到極樂世界的淨土去,或是讓我們看看能不能夠帶幾位科學家也一起過去。阿彌陀佛!

兩億三千萬

比丘尼恆君 講於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萬佛城大殿  A talk given by Bhikshuni Heng Jyun on December 6 (Tuesday), 2011 at Buddha Hall of CTTB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師父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我是恒君。2011年在這個月即將過去了,面對時間這麼快速地過去,我常說過日子就像是日曆紙一樣,一下子就撕掉一天,明天也是一幌眼就沒了,失去的是不會再有的。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是個小嬰兒,轉眼之間就從兒童、少年、青年,然後壯年、老年,一直到死亡,這一生就這樣子匆匆忙忙地走了過去。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人家會問我們的學歷:「哎!你是讀哪個學校的?」到中年的時候,人家會問我們的經歷:「哎!你在哪裏上班呀?」等我們年老的時候,人家問的是我們病歷:「怎麼又在醫院見面了,哎!你是什麼病呀?」隨著年紀增長,身體逐漸老化,接著腦筋退化、四肢僵化,再等等就要火化。面對生老病死、人生無常,佛法告訴我們唯有修行,才能了脫生死。

今年11月25號中國山西太原市的火車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位老先生獨自坐在候車室裏,整個人慢慢地斜歪在椅子上面,有人担心靠近一看,驚愕地發現他枯瘦的身軀已經僵硬了:「哎呀!這個人死了!」本來是嘻嘻哈哈、吱吱喳喳的過往人群,忽然之間跟一個死人在一起,大家都嚇傻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這個人在生的時候,只是一個瘦瘦癟癟的老頭,沒有人注意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死神悄然而來,他忽然間就這樣子走了,死亡的氣息籠罩著整個候車室,恐懼讓圍觀的群眾紛紛站在遠處,不敢靠近。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時候,忽然出現了一位法師,只見他一襲黃色僧袍出現在這個候車室,瞬間帶給大家一種非常神聖、寧靜的力量,驅散了死亡帶來的恐懼,安撫周圍驚恐的人們。他從容不迫、義不容辭地來到這個老人的面前,為他念咒,為他念佛,為他送行。整個候車室在這時候很寧靜,在場的人凝神地看著這位法師的一舉一動,真實感受到佛家的慈悲,體會到人生在最後這一刹那間,能有一位這樣的法師為他送行,大家都很安心,相信這位猝死的老人會一路好走的。

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也有可能忽然之間會死亡?如果我們活在世間的時間只有一分鐘,在這一分鐘裏,你想要做什麼呢?有人說:「我還年輕,死這個事情是老先生、老太太的事,還輪不到我!」去年的耶誕節,我們在大殿裏念佛,有幾個年輕人--男校的學生和他們的朋友,到外頭遊玩。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車子忽然發生了重大車禍。員警到現場一看,研判車上的人是凶多吉少了;可是很奇妙的,只有開車的人扭到脖子,而其他的人擦傷而已。

其中有一個男孩子,回來告訴他的母親:「媽媽,我終於明白棺材裏面裝的,不止是老人,我們年輕人也會死的。我以前很討厭妳叫我到萬佛城做晚課,因為這樣我就不能在家裏跟我的朋友聊天、打電腦。星期六、星期天,還有放假日,我很煩妳要我去君康(萬佛城餐館)端盤子、洗碗,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命苦……這次我以為自己一定是必死無疑,卻意外地逃過了。我很感謝妳!我心裏很清楚,如果不是因為有這些功德,我今天不可能活著。」

在2006年有一個女孩子,她媽媽在聖荷西金聖寺正在拜梁皇寶懺,她出了一個重大車禍,而她也僅僅是有點擦傷。當時路過的人都以為這個開車的人一定往生了,她在萬佛城大殿裏曾經跟大家講她的遭遇。對她而言,她的生命在刹那之間眼看就沒有了,如果不是因為她的媽媽正在拜佛、拜懺,佛力加被,那一次她也要走了。

一般人面對死亡的時候,總有很多事掛懷、不能放下;擔心家人以後怎麼辦,一點也不擔心自己死後怎麼辦,也不擔心自己死後會去哪裏。有一個人他往生以後,人家就問他太太:「妳以後怎麼辦,你先生有沒有留點遺產給妳呀?」她說:「有!」「多少啊?」「兩億三千萬。」「啊!這麼多!真想不到……」她幽幽地說:「他留下的『兩億』是過去的回憶以及未來的失意;『三千萬』是千萬要孝順公婆、千萬要把孩子照顧長大、還有千萬不要改嫁。」他不會告訴妻子:「人生無常,千萬要念佛!」他到死也放不下對家庭的這份情、這份掛念,千囑咐萬叮嚀,然後自己又隨著業緣,在生死輪迴中繼續流轉,無有止息。

我們學佛法的人曉得念佛,臨終的時候心裏有譜、有方向,信、願、行會帶著我們去極樂世界。只可惜有很多佛教徒自恃年輕力壯,難信無常迅速,以為臨命終時是好多年後的事,覺得:「那還早呢!急什麼?到時候再念都不遲。」所以念佛拿出不真心,在晚課繞佛的時候,常常有口無心,一邊走一邊生煩惱,一邊走一邊看時間,盼著晚課快點結束,等著、等著……「哦!總算到了7點半,可以自由活動了。」只想快點離開大殿,而不曉得珍惜念佛的時間,用心去積存到極樂世界的資糧。

我很重視晚課念佛的時間,每一天20分鐘到30分鐘是我「練嘴皮子」的時候;我訓練自己的嘴習慣念佛,念20分鐘、30分鐘不累,甚至在佛七連續念40分鐘到50分鐘也行。我想如果有一天,要念佛8個小時--幫人家助念,也有可能是為自己念;萬一無人助念,自己再不念,那又靠誰呢?因為我有這種憂患意識,所以我很在意晚課念佛的時間,不斷地加強平常的訓練,免得到時又是口乾、又是舌頭打結、又是喉嚨乾啞,那就慘了!

有些人心裏有種種的牽掛,極樂世界再好他也不想去,就算有很多人幫忙助念也沒用。像有一個老太太,她的家人都很護持道場;當老太太往生時,他們盡可能地供養三寳,做種種超度佛事,也為她受幽冥戒……可是這位老太太不肯「走」,晚上家裏「鬧鬼」,常常聽到她喊老伴的聲音:「老頭!老頭!」家裏的人白天上班,晚上被吵得雞犬不寧。

後來老先生要往生了,他跟女兒說:「我要走了,我不會像妳媽媽這麼折磨人。妳不要擔心!」老先生一過世,家裏真的平靜下來,大概是老先生去跟老太太說:「咱們去極樂世界吧!何必一天到晚待在家裏,吵得女兒一家人不能生活。她給我們做了那麼多的佛事,就盼著我們去極樂世界享清福,跟我一起去吧!」這個老太太可能願意和老伴一起去,所以晚上就不再有吵鬧的聲音出現了。

我爸爸往生30年,媽媽也十幾年了,我這些年也做了很多佛事。我有一個朋友她可以感受很多事情,有一天我說:「……糟糕了!極樂世界再好,可是他們心念著我弟弟不肯去,怎麼辦呢?」她說:「你叫你弟弟念《佛說阿彌陀經》21部,每念一部就回向給你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你們不用擔心我,我會好的。你們去極樂世界啦!』只要你爸爸媽媽心安,他們就會去的。」我立即跟我弟弟通話:「弟弟,你可要好好做!不然極樂世界再好,他們也不肯去的。」我弟弟說:「哦!知道了!」

一個月以後,我打電話給我弟弟:「 21部《佛說阿彌陀經》念完了吧?!」我弟弟說:「姐,我不像你們做法師的那麼會念經,我怎麼念得完?我到現在連第7遍都還沒有念完呢!」我驚愕地說:「什麼還沒有念完?這是《佛說阿彌陀經》,不是《地藏經》吔!」他說:「可是……很不容易念呀!」所以你要知道,你以為念佛容易、念《佛說阿彌陀經》也容易,可是對有些人來說卻是很難、不容易念的。

我們常常在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說阿彌陀經》,對於我們來說沒有一件是難的,可是我們心裏的種種執著是不是能放得下呢?那才是最難的。到了臨終那一刻,我們心裏的掛礙真的能全然放下嗎?我們身上帶著那麼多個包袱,怎麼去極樂世界呢?自己要多想想。

希望我們平常念佛要認真,多存點去西方的資糧不好嗎?阿彌陀佛!